PTT推薦

Re: [討論] 如果疫情三個月以內壓不下來年底不用選了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Re: [討論] 如果疫情三個月以內壓不下來年底不用選了作者
derekhsu
(浪人47之華麗的天下無雙)
時間推噓21 推:24 噓:3 →:29

※ 引述《eddisontw (沙丘)》之銘言:
: 我就說這個民進黨阿
: 什麼都沒準備好就打算跟病毒共存
: 這次真的失算阿
: 一堆人生活被疫情搞得一團亂最好還會想投給你們
: 你要嘛就把病毒擋到選舉完
: 選在這個時候爆發
: 除非有把握三個月內到高峰再降下來(不是三個月到高峰喔)
: 現在開始五月
: 九月解封
: 這樣年底應該還有點機會
: 如果三個月內處理不好
: 疫情拖到年底
: 選情不妙阿...
壓下來?
你先給出壓下來的定義是什麼

https://i.imgur.com/DRAP9XY.jpg

圖https://i.imgur.com/DRAP9XY.jpg?e=1652078609&s=sMelHq-qvpI4QcsZp_rqPg, Re: [討論] 如果疫情三個月以內壓不下來年底不用選了

這是陽性率

上面是紐西蘭,下面是台灣,其實我們兩個國家的疫情發展很接近,就連那個勾勾轉向下的樣子都一樣,不需要跑相關係數分析,就知道我們跟紐西蘭趨勢的相近程度,平均
陽性率在5/4號已經達到31%,距離陽性率超過10%剛好是7天。

紐西蘭在2/23陽性率達到9.94%, 2/28達到54.5%,基本上速度跟台灣也差不多。

但是紐西蘭啊,看一下每天的平均確診病例數吧

https://i.imgur.com/bgDb7l4.jpg

圖https://i.imgur.com/bgDb7l4.jpg?e=1652053418&s=LEvRtw4coI9G4corbeiJMw, Re: [討論] 如果疫情三個月以內壓不下來年底不用選了

紐西蘭5/4日新增確診千分之1.5人口,我們只有千分之0.75,只有紐西蘭的一半

檢驗量的話,最近這一週跟紐西蘭是差不多的,我們還略多一點
https://i.imgur.com/gJxbxUG.jpg

圖https://i.imgur.com/gJxbxUG.jpg?e=1652071621&s=84bnHeqN4ewUeKpzblnY2Q, Re: [討論] 如果疫情三個月以內壓不下來年底不用選了

台灣在快篩陽才能檢驗之後,陽性率大幅提高,接下來快篩陽再視為確診,確診數
又會大幅提高,高峰跟紐西蘭一樣達到千分之4人口比率機率也非常高,指揮中心
也說上看10萬例以上,比照紐西蘭高峰抓到12-14萬例應該是合理的數據,不要忘了
中南部還沒有像雙北一樣爆發,依照高雄的速度約一週左右病例數就會追上現在的新
北。

然後,紐西蘭兩個多月過去了,他們的確診病例數,在幾乎只要驗到就是確診(他們
平均驗1.4人就有1個確診,流感化的驗法),的狀況下,每天的確診病例比率還是我
們現在的兩倍。

然後他們在5/1號打開國門,全面解封。

所以包括柯文哲在內,都沒人搞清楚解封條件是什麼,不是什麼疫情回到一天1000多例
這種鬼話,

我們再把新加坡拿進來
https://i.imgur.com/FTviobr.jpg

圖https://i.imgur.com/FTviobr.jpg?e=1652070488&s=eTvVUZpJ_gMrbV4Pzd3FXw, Re: [討論] 如果疫情三個月以內壓不下來年底不用選了

就算新加坡確診人口比較少好了,他們每天新增人口比例也有萬分之三,是我們的一半
也就是換算為台灣也有15000多例,因為新加坡還沒完全撤除口罩令。

要搞清楚我們要解封,首先

1. 台灣所有人,都要能習慣在一天新增2-4萬例確診的狀況下,自由生活,自由移動,
毫不在乎。

2. 台灣醫療體系,都要能習慣在每天新增2-4萬例(陽性率在20%-40%甚至以上)確診的 狀況下正常運作,完全不會排擠正常醫療資源。

3. 台灣社會跟媒體,要能習慣每天死亡5-50人的狀況下不大驚小怪。

不要看人家解封好簡單好簡單,好像疫情燒燒自然讓他增加就沒事了,大家都是燒完
就好,根本不是這回事。

你要增加到每天處理三萬例以上確診還不會影響到正常生活與排擠其他醫療資源的狀況
,我們台灣作得到嗎?何時作得到?

但老實說,如果我們的趨勢能跟紐西蘭類似,考慮到我們的人口密度遠高於紐西蘭,
應該還是可以撐得上是模範生,前提是之後的控制也要類似。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15.24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08:42

roserta05/06 13:08你跟無腦人講paper他們哪裡聽得懂

LADKUO5605/06 13:08外國現在都嗎是直接減少篩檢量了 感冒化確診數很重要?

LADKUO5605/06 13:09反正不篩就不會確診啊 如果沒什麼大問題自己休息就好了

紐西蘭每篩1.4人就1個確診,夠符合你不篩不會確診的定義了吧 在最寬鬆的狀況下,兩三個月後還是會有每天有3萬多例有症狀的台灣人確診,你覺得 我們現在的醫療體系足夠應付就是了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11:29

uini05/06 13:10你跟只想打陳時中的藍白仔說什麼,他們都不會聽進去的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12:05

swatseal05/06 13:11所以重點還是在民眾的心態 恐慌仔多的話 很多事就會亂

scimonster05/06 13:12台灣就爛啊!還嘲笑新加坡防疫失敗

沒弄錯的話,新加坡室內還是要戴口罩,沒完全撤除,紐西蘭好像是完全撤除口罩令 這樣的話雙方確診差距大概就合理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12:55

LADKUO5605/06 13:12大部分都輕症怎麼會無法應付?

2, 3個月後的確診量比我們現在還多,你覺得我們現在可以應付了,那現在就可以躺平啦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13:45

master3205/06 13:13會恐慌很正常,畢竟台灣剛從清零轉共存的階段,隨著時間過

swatseal05/06 13:13老人孕婦一些慢性病的就算輕症也是要住院

master3205/06 13:13去,之後也會慢慢習慣

uini05/06 13:13台灣藍白仔一直以來想打的就是恐慌牌,現在怎麼可能捨得

LADKUO5605/06 13:14你現在還沒到高峰怎麼能躺平?

你現在就不能應付了,2,3個月後更多你可以應付?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14:53

LADKUO5605/06 13:14兩三個月後可能就是維持目前的確診量啊

LADKUO5605/06 13:15快篩陽不去擠醫院哪會有什麼醫療排擠

faiya05/06 13:15真的流感化就不用篩了啊,你有看過以前感冒時在戳鼻孔的嗎

紐西蘭的數字是不用篩的數字1.4個篩檢1例確診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16:22

whitezealman05/06 13:16ZZZZZZzzzzzz

swatseal05/06 13:16所以紐西蘭新加坡 共存後醫院一直都是高負載運轉嗎?

會想辦法擴增醫療體系,改善醫療體系,設立特別門診,共存初期都是高覆載運轉,但 之後要想辦法即便每天這麼多人確診也沒關係

LADKUO5605/06 13:16阿就有症狀的想篩去篩 無症狀的沒事就沒事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17:33

uini05/06 13:16綠軍皮要繃緊點,共存的過程中,肯定會被打得滿頭疱

faiya05/06 13:17其實說真的啦,這兩年大家看國外的新聞也大概能接受未來一

faiya05/06 13:17定要跟這病毒共存了,不然一個靠外貿的小島一輩子不出去跟

faiya05/06 13:17人家交流有可能嗎?

LADKUO5605/06 13:18日本現在在拋風向球要開觀光了啊

uini05/06 13:18接受是接受國外,國外又沒有藍白仔這種吃裡扒外的內鬼

LADKUO5605/06 13:18如果日美都開DPP政府壓力才大

quiet9305/06 13:18等哪天可以不用停課,對我來講就是完全解封了

quiet9305/06 13:19幼稚園隨便停課,一個月就噴5萬,共存2個月噴10萬

uini05/06 13:19習包子現在仍然堅持動態清零,藍白仔呼應很正常

quiet9305/06 13:20應該要宣導確診過後是無敵,沒確診的停課就好XD

donkilu05/06 13:22推 三月到現在很明顯都是走一步算一步

swatseal05/06 13:23家裡沒老人幼兒的話真的想早點得一得,有老人幼兒的就

swatseal05/06 13:23很糾結,明知遲早要中但又會怕

donkilu05/06 13:23看不到中長期的通盤規劃

就幻想疫情會回到什麼一天幾百幾千這樣 沒有的事,以後即便都躺平不驗,確診也會很長時間維持2-4萬例,偶而還會上升一下, ,歐洲1月那波結束後4月又來一波小的爆發,大概又會衝到5-6萬例。 注意這些都是「流感化」「不戴口罩」「自由出國」之後的狀況,不是現在還有口罩跟 大量篩檢的狀況,你政府要能作到這些都能輕鬆handle,才叫壓制。 ※ 編輯: derekhsu (175.181.115.240 臺灣), 05/06/2022 13:27:49

dodomessage05/06 13:24一堆人排隊買快篩 這種政府還想共存啊

stand123405/06 13:25現在就等醫療行政相關政策再調整了

stand123405/06 13:25現在只剩最後一里路了……

trillian05/06 13:29紐西蘭有英時商人嗎 哈哈

jump912805/06 13:30台灣重點還是在老人高危族群的疫苗施打率

jump912805/06 13:30再來就是基層人員的壓力

TheoEpstein05/06 13:31這篇的重點其實很明顯,不過原po寫作習慣很容易讓人

TheoEpstein05/06 13:31忽略重點XD 「不要再幻想確診數低了,除非你不驗」

TheoEpstein05/06 13:32清零思維才有「壓下來」「壓平曲線」這種事

tsubasawolfy05/06 13:37恩 高雄晚雙北一周沒錯 開始淨空病房了

massrelay05/06 13:42他們只是故意亂聽不懂啦

yun011205/06 13:43神靈:等日本沒疫情在去

yun011205/06 13:43當世界各國有共識要不公布的時候就沒確診了XD

kcudok05/06 13:47紅藍白會一邊跳針共存一邊跳針死人啊

Chen7305/06 13:504%藍以為全世界只有台灣戴口罩 最嚴格了吧

zeldo05/06 13:54

pupu2031705/06 14:02推圖

stelladream05/06 14:06一定比例要住院 醫療排擠 扛得住?

dragonjj05/06 14:08我還以為這篇重點在於改進醫療流程提升專職病房,讓有

dragonjj05/06 14:08需要的人用,輕症回家休息

Cishang05/06 14:20沒有症狀或是輕症就是不要浪費時間資源去篩來自己隔離阿

philo3105/06 15:38推個數據對照

yen082905/06 15:38現在就恐慌成這樣了,有難度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