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閒聊] 3代T1簡短比較

看板Headphone標題[閒聊] 3代T1簡短比較作者
takase
(............)
時間推噓12 推:12 噓:0 →:21

因為有板友私下問,所以趁深夜簡短比較一下


那要先強調,這對年紀最小的3rd其實是相當不公平的


而3rd還在時靈時不靈的變聲期,所以3rd會特別取"最佳的表現"

而不是"平均的表現"來講


而我不確定3rd的耳罩是否和2nd可以完全互換,所以比較仍是原配耳罩為主



1.T1這系列耳機的共同特色:輕鬆龐大的中頻,彷彿只剩振膜懸空震動一樣

或者像是麥克風直出一樣的聲音


搭配可以往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像原廠A1那種通透快速活潑的路線

或者強調音色與餘音,放慢速度的路線


其實這也是Beyer真正的house sound,像空氣一樣發散,

正好跟Senns的流動感形成對比


但是,就是難搞,講白一點,系統需要特別去針對T1調整

耳機也需要相當時間的熟化



然後,先不說阻抗的差別

另一個麻煩的地方是 T1系的最佳"發聲方向",正好和HD800系相反


同一個系統都不做調整

HD800的聲音自然擴散出去了,那T1的聲音就會悶在耳機殼裡面

那T1的聲音自然衰減了,換HD800的中低頻一團混亂或發空發虛




2.前面推文有提到日日日的輕小說"鎖鎖美小姐@不好好努力"

裡面的腳色 邪神劍、邪神鏡、邪神玉三姊妹

其實算是某種程度的捏她XD



T1 1st (31歲合法羅莉)


最凌厲,初聽的印象可能最讓人有wow effect

高頻下段到中高頻這段特別強調,也可以說這是和她兩個妹妹差異最大的地方

主要也是靠這段來營造寬闊的空間感與臨場感

人聲相當靠前

遇到某些有開echo效果的人聲,那那種echo感會明顯再被強化

縱深感是比較弱的

中低頻到低頻上段算豐厚,但真正的低頻其實很少、散逸也很快


T1 2nd (16歲三無JK)

漫長的開聲期先不提,直接進入本題


跟 1st最大的差別在於收斂了高頻下段到中高頻這段

讓高頻和中頻得以凸顯出來,更清晰、中頻音色也更甜潤

人聲相比初代靠後一些,前述的echo感也相對不明顯

空間感而言,左右也沒有初代寬闊,而是往縱深方向發展


中低頻到低頻上段這段的制動比初代好一截,量感也多一些

但論真正的低頻,仍然只算是點到為止的程度



T1 3rd (9歲巨乳小學生)


雖然同樣維持Beyer傳統的house sound,龐大輕鬆的中頻

但是發聲方式跟前兩代完全不同


前兩代是靠半密閉的空腔共振來抵銷掉單體的背波,

所以有那種"振膜飄浮在空中運動"的感覺,背景異常乾淨通透


那3rd則是在前兩代的基礎上另外開了低音通孔來"拉抬"低頻段


那代價就是背景就不會那麼乾淨,如果說前兩代是"只有振膜漂浮在空中"

3rd"整個單體"的存在感會更強,差異真的很小就是


先不論改成低阻,驅動條件跟前兩代落差太大的問題

(原本很不能接受低阻化這個激進的改變,但看看最近森海發生的事,也就比較看開了)


還有就是前述低音反射孔的問題


我目前沒什麼比較好或具體一點的建議,就用這個影片做指標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36Rw_L3XU


樂器的腔體共鳴要自然發散出去,而非鼓脹突出,才是正常發揮

中低頻"發散出去" 和 "自然衰減"的處理手法差異,這就是3rd和前兩代最大的差異


連帶的也影響了空間感的呈現形式,我會說音像更大,更近一些

類似音樂廳中前排這樣的聽感


那真正讓3rd有超越前兩代潛力的,果然還是在泛中頻


一是低頻靠低音反射強化,所以3rd單體負擔相對前兩代輕鬆,

能更好的呈現整個泛中頻與高頻段,細節更清晰,量感也更豐富,更開闊自然


再來,新設計的吸音複合海綿很好的解決Beyer高音不容易控制的問題

以往的Beyer在中高頻-高頻下段容易出現尖利刺耳的問題

本質上是一種過載,或者過擺 (over-shoot)的狀況


那這個新設計的吸音海綿雖然很簡單,但相當有用

以不削弱太多能量感的手段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方面保留了初代T1的豐厚中高頻,卻又沒有那種凌厲到有時接近白熱的感覺


也因此純論音質,我覺得這次2nd到3rd的進步幅度是比1st到2nd大的


那這裡也要岔題一下,因為中高頻這段過渡本身就處理得相當好

所以更容易受到前端器材走向的影響


如果說前兩代高阻T1比較容易往"快"的這邊靠,那低阻的3rd正好相反

更容易往"慢"的這邊靠


恐怕大部分用家在耳機店試聽的第一印象都是偏暖偏糊的


論中頻的甜潤度,目前是遜色2nd一截,是三代T1中最素的

但我想耳罩吸多一點人油,應該還有成長空間


那3rd的低音基本上是發散的,雖然量感比前兩代T1多很多

所以大概也不是走所謂震撼的路線,論控制力或制動力,其實比前兩代還弱

主要是鋪陳鋪墊的作用居多


或者說,運用發散出去,"推出去"的低音營造出一種環繞的空間感


論規模感,也是三代T1中最龐大的,大概就是 3rd >> 1st > 2nd 這樣

相比初代T1,除了畫面更寬闊,縱深也拉出不少


但不是每種體裁音樂都適合這樣的空間感....這點其實蠻值得玩味的



那回歸最原始的問題:我比較推薦哪一代T1?


答案是:如果都沒有概念,先從次旗艦Amiron home 或 DT1990玩起

或者T8ie/Xelento這類IEM 也可以用相對少的成本正常發揮

正常來講,這些老廠的調音風格其實都頗一致的

先確定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聲音


像T1或HD800這些旗艦動圈耳機,不少為了榨出單體性能,把周邊條件調得很緊繃

犧牲了驅動上的寬容度,換言之,癖性更強,更容易被"推歪"

前端往往也需要特別去針對調整、量身打造

也不是像組電腦一樣,簡單照抄其他人的單完事的,還要看風水的 (半誤


在還沒確定自己的喜好之前,"直上"、"一步到位"個人覺得並不是個好選擇



--

※ PTT留言評論
PTT 網址

daniel789403/14 03:03推最後一句,當年覺得直上旗艦就可以搞定一切的自己

daniel789403/14 03:03真是太天真了...

purplesky91103/14 03:06你先解釋16歲三無JK為什麼有喉結(被打

daniel789403/14 03:09911大一語突破盲點www

falc097203/14 03:09推老燒!

takase03/14 03:16變聲期這類比大概用得不好啦,不過基本上隨著耳罩軟化

takase03/14 03:17聲音大概都是越來越柔越來越鬆的

takase03/14 03:18那3rd的聲音現在還很不穩定,所以只取深夜最佳表現來講

purplesky91103/14 03:18恩~~文本身蠻讚的

takase03/14 03:22我知道跟一般印象落差會很大,但就盡量去描述吧

evadodoya03/14 07:45等明年我再去你家看看

Ikaruwill03/14 08:20巨乳小學生是邪魔歪道,拜爾已死有事燒紙(蓋章

dave12303/14 08:38竟然是巨乳! 可惡,想衝了

addy753396703/14 08:57果然我是貧乳控,合法蘿莉讚啦

takase03/14 08:57希望那時3rd可以搞定了,不用前兩代來救場

evadodoya03/14 09:31我等3.5代比較實在

addy753396703/14 10:11百...百年快到了

evadodoya03/14 10:12我就是指百年?

lll156k152903/14 10:15百年我期待的是會不會有ET1000下一代欸QQ

enamelcord03/14 10:19推推感謝分享wT1和HD800拮抗好有趣w

ronbaker03/14 10:29可惡 想衝了

a951l753vin03/14 10:47正在聽阿米龍home ADI-2+內擴 等老虎魚線電

a951l753vin03/14 10:51能理解什麼是麥克風直出的感覺XD

ddik3203/14 10:54只想說3rd改成低阻抗跟聲音調整成這樣的情況下 期待百年款

ddik3203/14 10:55看會不會比較有搞頭 不過如果出個T1-RGB百年紀念版大概也

ddik3203/14 10:55太令人意外就是 (?

evadodoya03/14 10:56那樣的話我會買?

ddik3203/14 10:56*不太

GLUESTICK03/14 11:132nd是毆吉桑

PhonexH03/14 11:34超厲害的~ T1可以三代比較

T1 1st和2nd可以無縫切換比較沒問題,有問題的是3rd,只能分段聆聽

klowa03/14 11:37我覺得我的t1 2nd很正常啊 不懂什麼是大叔聲

rugger556603/14 12:14總覺得是個不會長大的巨乳小學生...唉

煎熬啊

ultimatevic03/14 12:47可惜這隻跟二代還是一樣走暗聲路線,沒有像一二代的

ultimatevic03/14 12:47明暗差距讓人有足夠收藏欲XD

三代一路下來,整體而言聲音風格是慢慢"去地域化"的 那系統走向也會有差別,像我自己的系統就是偏暗偏暖偏慢這邊 調成低阻檔位後,推3rd或有點過猶不及,猶恐失之的感覺 所以應該會再看看有什麼走向適合、足夠快速靈敏的低阻用晶體耳擴.....

rugger556603/14 12:59巨乳小學生 http://i.imgur.com/rAXomCy.jpg

圖 3代T1簡短比較

△現實 ▽理想

https://imgur.com/XlIZsFJ

zoraruru03/14 13:06出RGB版我也買(?

qwer308603/14 13:11中間還沒看之後補

qwer308603/14 13:11推最後一句,我也是這樣的感受ww

wweraw2803/14 13:34我選擇直上了 開始解任務QQ

Kowdan03/14 14:15巨乳小學生也太噁心了吧

senkuen03/14 14:35推推

gameguy03/14 15:46柏林牌,2024年,穩

evadodoya03/14 16:04穩個屁(?

rugger556603/14 16:32森海>拜耳,謝謝指教

bh214203/14 17:59前陣子拜耳的ig限動有問大家想看到什麼產品之類的

bh214203/14 17:59我就填了ET1000 XD

bh214203/14 17:59附註100週年紀念版

Beyer應該還有生產靜電振膜麥克風,所以也不是完全沒希望啦..... 尊貴不凡的電競耳麥套組 fox 就是靜電的

※ 編輯: takase (36.233.191.64 臺灣), 03/14/2021 18:45:05

daniel789403/14 18:38查了一下樓上b大的推文,原來拜爾還有出過靜電耳機!

daniel789403/14 18:38

evadodoya03/14 18:42我有壓

daniel789403/14 18:56已拜讀拜爾館長2016復古開箱文(拜

evadodoya03/14 18:58腿那麼大?

n79688503/14 19:26博物館的重要性在這裡體現

addy753396703/14 19:29鐵三角跟sony其實也有出過靜電,在遙遠的過去

takase03/14 20:14鐵三角還出過疑似beyer代工的ath-911 XDD

Tsukimidango03/14 23:05推 直接附圖更好(?

Tsukimidango03/14 23:05https://i.imgur.com/8Givmkd.jpg

圖 3代T1簡短比較

rugger556603/14 23:19或許...本質上不要把3rd當作妹子比較好,雖然外觀、單

rugger556603/14 23:19體、結構跟前代87像,但聲音根本不是一個世界觀的東西

rugger556603/14 23:19,也不是不好,但必須要拋棄原本自己對耳機或拜耳的認

rugger556603/14 23:19

rugger556603/14 23:20把3rd當作歐洲小廠小批量生產的耳機來看的話,其實...

rugger556603/14 23:20不認為完全沒有性價比

sluttysayage03/15 00:231代路過推

enamelcord03/15 00:30老實說2nd和3rd都無法想像成女孩子囧

enamelcord03/15 00:343rd有毛穩定大動物 https://i.imgur.com/HuiJU71.png

圖 3代T1簡短比較

enamelcord03/15 00:342nd礫石上冷血動物 https://i.imgur.com/2W4OAE5.png

圖 3代T1簡短比較

takase03/15 01:28比喻不要太計較,其實我只是想用巨乳小學生來形容3rd常見的

takase03/15 01:28上半身下半身比例不協調

takase03/15 01:29那beyer的house sound其實可以往前翻之前轉載的那篇t8ie

takase03/15 01:29日文評論,大概就是那麼一回事.....

takase03/15 01:3133217那篇,其實概括的就非常清楚了....

falc097203/15 01:52靠北XDDDDDD

falc097203/15 01:52en大你的2rd示意圖我會笑死XDDDDDD

rugger556603/15 08:53對,主要是比例問題!

rugger556603/15 08:53http://i.imgur.com/GtGmKRW.jpg

圖 3代T1簡短比較

evadodoya03/15 09:28我們只有在意T大愛巨乳小學生這件事情而已

MLRex03/15 11:15這文我覺得寫得好好,但911大一個推文直接把我注意力轉移X

MLRex03/15 11:15D

purplesky91103/15 19:38我對不起T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