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中央尖日出,領隊心得

看板Hiking標題[遊記] 中央尖日出,領隊心得作者
littlejump
(小跳)
時間推噓29 推:29 噓:0 →:57

這兩天發文的時候,搜尋了一下自己在hiking版上發過的文,第一次爬山是2011年
南湖,第二次是2012年南湖,第二次留下了詳細的負重記錄。八年過去,自己也在不知
不覺間,從被老手帶領著的負重能力16kg菜鳥,變成一個負重能力36kg可以帶領夥伴的
領隊了。

  這一趟某種程度來說,雖然主揪是家泓,但跟三年前的南湖耍廢找手機之旅一樣,
大的行程、隊伍規劃都是由我負責,我是實質上的領隊。

  但這也是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整個隊伍的存活壓力壓在身上,每一個決策都像落
子。在棋盤上與未知的環境奕棋,紮營地點、休息時間、出發時間、夥伴的體能狀況變
化、跟事前情報不一樣的天氣變化、在失去與外界聯繫手段的情況下,得依據現有的天
氣感受與知識上的沙盤推演,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與回應。

  這一篇是我下山後這個禮拜整理出來的,算是給我的領隊人生留下一筆註記。希望
也能給跨過那個心理與經驗門檻,即將成為領隊,嘗試帶朋友們上山的人們一點點前行
者的經驗談。




  這趟中央尖的行程大目標是由我提出來的,但是,我把路線的制定執行交給冠元。
他面對我想要悠閒散步睡到自然醒還可以看中央尖日出這種不合理的目標,設定了堪稱
完美的行程,並且盡責的每天壓著發懶一直嚷嚷著要提前迫降紮營的我前進到預定地點
。在這個進度執行的角色上他堪稱完美,沒有他就沒有這次感動到哭出來的中央尖日出


  然而,對一個領隊來說,比起行程,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夥伴的身心安全。在高山上
的精神與體力變化曲線有點像是雪崩曲線,會在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感覺良好之後
,突然間急遽下滑。這種變化不容易觀察與感受,需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態有非常敏銳的
感知與認識,才比較容易注意到體力崩潰前的徵兆。

  作為一個領隊,如果隊員對自己的身體沒有這麼高的敏感度,就需要更加仔細的去
觀察與判斷,夥伴們的精神與體力究竟處在哪一個階段裡?









  下面是我紀錄這趟五天四夜的行程裡,身為領隊面臨到的幾個決策壓力點,以及我
面對這些時刻時的思考與決策判斷方式。

  00.第一天晚上,我走到6.8K登山口就想紮營,被冠元押著爬上松風嶺。當時還有
    體力,但因為連續幾天睡眠時間太少,精神狀態很差,幾乎是夢遊著爬上去的
    。我主張應該早點睡覺,但隊員們表示比起早上起床就要面對陡上,不如趁現
    在整個走暖狀態中多走一點,這樣明天起床再走一點點就可以一路走下坡。而
    且「小跳你這樣比較可以睡到自然醒」。
    我被這句話說服了。













  01.第一個真正的決策壓力點,是第二天下南湖溪山屋時家泓摔傷,那個時候我的
    判斷是修的好,而且修過之後家泓表示行動沒有太大的影響。於是我們繼續前
    進,但保持觀察。下山後回想起來,這時候我已經開始隱隱然覺得不太妙。



















  02.第二個壓力點,是第二天傍晚,我們下到香菇寮營地之後,大夥兒非常疲憊想
    要立刻紮營,特別是我跟家泓兩個人因為前幾晚睡眠不足,呈現精神些微耗弱
    的狀態。但考量了香菇寮營地所在位置是林蔭下很潮溼,我請還有精神的冠元
    跟冠辰往前探索,最後找到了不遠處的溪畔河床營地,可以仰望天空,遠比香
    菇寮還完美。
    這個壓力點的判斷,其實是來自資料閱讀。不管是上河地圖或者是網路讀到的
    資料,都有指出離香菇寮不遠處就有另外一個營地,我們抵達香菇寮的瞬間因
    為放鬆下來產生了強烈的疲憊感,但在立刻休息與多花一點力氣去找一個休息
    品質可能更好一點的地方這兩者之間,我們選擇了後者。後來非常慶幸做了這
    個選擇。












  03.第三個壓力點,是第三天通過中央尖溪山屋之後,家泓在攀爬濕滑倒木大石頭
    的時候再次打滑撞擊在同一個傷點,加重傷勢。
    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的評估要不要撤退。但因為維修之後,家泓看起來像是沒什
    麼事情,雖然還是有痛感,但是可以用他的身體訓練基礎轉移使用別的肌群來
    代償出力,於是我們決定繼續前進。
    但事後諸葛的說,這個時候我們就該開始分攤家泓的裝備,減輕他的負重了,
    但我們沒有這麼做,這導致之後隊伍的上登石瀑速度速度嚴重下降,進而影響
    到壓在隊伍後方的冠元冠辰。














  04.第四個壓力點,出現在不久之後。爬升前往鞍部的半路上,起霧,下雨。我們
    躲到一旁的森林樹冠底下避雨,我有點焦慮,主張想要就地在旁邊的森林裡面
    找可行的平坦區域迫降紮營,但隊員們討論之後,大家都蠻明確的想要照原定
    計畫爬到鞍部去紮營,家泓當時的狀況也顯得還好,後來雨勢轉小,我們就繼
    續上登。
    這個時候的判斷其實是來自已經觀察到隊伍速度開始變慢,我可以輕易的甩開
    隊伍,這是第二次,我應該下「分攤受傷隊員的負重」的判斷,但我沒有。
    現在看起來,當時有一種群體氣氛是大家知道我懶,對於我提出的想要提前紮
    營這個判斷都有點啼笑皆非,連我自己太快忽略我提出這個判斷背後考量的其
    實是我開始覺得隊員精神體能不足以支撐後續行程。











   
  05.第五個壓力點,是接下來的上登行程。明顯觀察得到我後方的三個人速度都在
    下降,主要是家泓跌速,冠元、冠辰為了壓隊,就慢慢的跟在家泓後面,導致
    身體暖不太起來。濃霧覆蓋了視野,我在前導找路找得非常吃力,還一度找錯
    路,後來依靠對植被變化的判斷推測接近山頂,才加速上行,抵達之後返回來
    幫家泓背背包。
    這裡的決策錯誤在於,我用了兩個人力壓隊陪家泓,自己為了指出正確的路,
    也會在上行一段時間之後,停下來等大家,從高處指揮慢慢走的夥伴走相對省
    力的正確路跡,不要走到我走錯探錯的路線去。這導致了整體隊伍速度無限下
    滑。
    這時的決策方式,應該是分攤傷者背包重量,或者跟最後一天一樣,留一個人
    陪著家泓,我跟另外一個人加速上行,抵達目的地之後放下背包之後再折返回
    來協助夥伴。
    當然了,後面這種處理方式是建立在全隊伍,或至少拆組後兩隊裡的人,都有
    能夠獨當一面判位、找路、安全上登的能力。
    我們全隊確實有這個水平,但我卻採用了「只有領隊有這種能力」的處理方式
    ,浪費了夥伴了體力。也增加了整個隊伍暴露在惡劣環境的時間。






  06.第六個壓力點,是這一晚的紮營。當時我判斷應該是大家都直接睡帳蓬比較好,    冠元跟冠辰的天幕會太冷。但他們兩人太喜歡天幕的通風感,加上冠辰每次多
    人一起擠帳棚都會睡不好,所以他們還是決定去搭天幕。但當時山頂風不算小
    ,而且因為爬上來時走很慢,冠元跟冠辰都處在很冷有點發抖的失溫前狀態裡
    ,當時我跟家泓躲進搭好的帳棚裡鑽進睡袋發抖回溫,然後隔空喊話,卻怎麼
    也沒能把他們喊來帳棚裡避風回溫。後來就在搭天幕半個多小時的過程裡,冠
    元冷到失溫,冠辰也冷到快崩潰,搭好後兩個人躲進來帳蓬取暖回溫,之後他
    們才決定晚上不睡天幕了。
    這邊的決策應該是一上到山頂,紮營紮好立刻要求所有人進入帳棚避難回溫,
    把身體弄乾弄暖之後,還是決定要睡天幕的話,再全部一起出去協助搭建天幕
    。但人在很疲勞的時候會陷入對既定決策的執念裡(出自睡眠研究的書籍)
    無法根據眼前變化的狀況來修正自己原先的預期。
    換言之,身為一個領隊,當隊員出現執拗想要執行明顯超過他們身體狀態所能
    負荷的決策時,尊重不是上策,反覆溝通、說服、甚至有點強制下令,可能會
    是比較好的作法。







  07.第七個壓力點,是隔天攻頂下撤之後,天氣變化來得非常快,我們在中央尖溪
    山屋躲雨時沒辦法判斷到底是什麼狀況,只能根據降雨時間與間歇的頻率,推
    測不是典型的山區午後對流雨,而更偏向大氣環境有變化的氣流雨。雖然說颱
    風剛過,不太可能馬上就生成一個而且立刻影響到臺灣,但大氣變化很難說,
    我們也不是真的專業人員,只能往嚴重的方向推想,盡可能提早離開往外推進。    最後我們決定冒雨推進,路上雨時下時停,依照在山屋的討論,抵達香菇寮大
    家還有體力,就完全不休息的直接往上走。

    這個壓力點的發生,完全來自我們事前天氣情報收集的失誤,前一篇網友們已
    經指出,我們收集天氣資訊不夠確實,四五兩天會有大雨是一週前就有的預報
    資訊。我們不察在先,導致自己過分樂觀的估計下山狀況,請後續所有隊伍引
    以為誡。










  08.第八個壓力點,是抵達夫妻樹之後。家泓的速度明顯下降,我傾向在夫妻樹紮
    營,但冠元冠辰想要推進到山屋去,理由也很明確,山屋他們睡得比較好,昨
    晚睡帳蓬他們都沒睡好,今天精神很差(四個人只有我睡很好),如果今晚還
    是睡帳蓬,他們可能會回復的很差。如果是睡天幕,他們更沒把握能在雨中讓
    許多裝備都濕掉的身體暖起來睡好。
    但家泓明顯的是強弩之末,撐不了多久。
    最後我決策拆組移動,他們先行,我停下來大修家泓之後緩撤。

    這個決策看起來是正確的,但對於下山時間的估算我過度樂觀,也沒有約好超
    過時間之後的迫降方案,導致隊伍互相擔心彼此狀況。事後看來,有太多可以
    做得更好的點。

    在隊伍面臨需要拆組移動時,盡可能約定好足夠詳盡的會合\不會合\不能會
    合\如果真的失聯的各自可能採取決策,這是非常需要當場(現在看起來,甚
    至是要事先)討論好的。

    更清晰的說,在拆組移動的當下,我們兩組就在那個瞬間互相成為彼此的留守
    人,我們彼此就是另外一組人馬最後行蹤與可能行動方向的知情與目擊者,如
    果真的發生拆組後另外一組消失沒有抵達目的地這種意外,拆組前討論的一切
    會成為搜救上最關鍵的線索。
    這一次拆組,先行組就發生冠元恍神摔下山,緩撤組就發生走得太慢面臨迫降
    選擇這種事前完全沒考慮到的狀況。雖然最後平安會合,但在本質上,已經是
    準山難發生條件了。





















  09.第九個壓力點,是跟家泓緩撤下山的時候,看著家泓速度越來越慢,好幾度我
    都想要就地迫降紮營,但考量沒有跟冠元他們說清楚,最後還是決定繼續走。
    但總是會不斷想要不要就迫降呢迫降呢....如果家泓走到腳橫紋肌溶解怎麼辦
    之類的。
    如果決定迫降,當時我們身上是還有攜帶足夠的水與糧食與紮營裝備,唯一的
    顧慮真的只剩下前行組不知道我們發生什麼事。
















  10.最後一個決策壓力點,倒是蠻明確的。最後一天下山拆分先行組跟緩撤組,先
    行組先衝刺,回頭幫忙背背包,第二次衝刺,下山找可以上菜園接駁的車輛。
    這裡的決策沒有什麼大問題,衝來回的冠辰表現得非常出色,我因為手機沒電
    只能徒步下山求援,是還可以接受的小瑕疵。畢竟貨車上山之後,也還是等了
    20分鐘家泓才一跛一跛的走下山。

















  領隊承擔的是綜合所有資訊之後,要做出決斷。帶領隊伍平安下山。當資訊不明確
,隊員各自需求產生衝突的時候,就得權衡、取捨,使用有限的資源與手段,做出決策


  這比想像中還艱難,特別是,當隊員的需求、感受與領隊的判斷產生衝突的時候,
該如何取捨才能夠照顧到每一個人,非常,非常艱難。

  沒有完美方案存在,扣除那些不可預期的一切變因,在我們能夠努力的範圍裡,能
夠作為底牌的,其實就是每個人的實力:體力、肌力、精神力、判圖判位、負重、打包
、療傷、應變、冷靜......

  這一趟當然是還沒走到最後需要直接把家泓背出去的程度,但下山後我總會問問自
己,如果真的需要這麼做,我做得到嗎?我們幾個人做得到嗎?









  並且,雖然我們幾個人都擁有能夠修復同伴的恢復光環技能,但是,基礎精神跟體
力不夠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在同樣行走一天之後對夥伴使用。如果要讓恢復光環發揮
作用,就意味著技能持有者本身需要比同伴高上至少兩三階的精神與體力,才有辦法在
走完一天大家都癱掉之後,還有餘裕把大家都修過一輪才休息。


  整趟旅程最深刻的一個感受,就是我還不夠強。體能上、精神力上、調整修復技術
上、事前方案制定、天氣情報收集、移動決策判斷等等,都還不夠,遠遠不夠。

  要成為一個能夠把夥伴帶上山,然後平平安安的帶下來的領隊,我還有很多,很多
可以成長的地方。

  而稍微有點經驗的山友們就會知道,山難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決策錯誤,山難事件當
然有可能是一個不小心的意外,像是滑落、摔倒等等,但是,許多山難都來自於一連串
的錯誤決策所疊加而成。

  我們這一趟旅程,承蒙中央尖山神的眷顧,享受了大景,有了充裕的學習與體會,
並且幸運的平安下山了。

  但下一次,還有無數之後的之後,我們都要學會,在幸運之前,擁有不依靠幸運的
種種實力。

  僅以此小小心得文,與無數以雙腳禮敬群山的人們共享之。

  願大家都能平安上山,平安下山,再來笑談旅程中所看見的一切風景。













                   2020 9 4 中央尖日出團 領隊小跳
                   登山時間:8/24~8/28
                   路線:中央尖山,主東岔路口紮營看日出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6.49.3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littlejump (59.126.49.38 臺灣), 09/04/2020 17:23:46

dyhart09/04 17:34領隊必讀,謝謝分享

xkiller190009/04 17:51反省給推

xkiller190009/04 17:52我看你好像沒有設定撤退點?

有啊,沒特別寫出來就是了。 畢竟是個人心得檢討,聚焦在我這次發生的失誤就可以了。

qoopc09/04 18:09感謝分享

yuhsinkuo09/04 18:2736KG?是領導兼揹工嗎?

可負重36,但我沒背那麼多。 通常負重能力被當作一個衡量體力肌力的簡單指標,提一下免得被嘴能力不夠(攤手)

neckson09/04 18:41推,最近也在學習到底怎麼做決策,謝謝分享。

ilovejeff09/04 18:58推。當領隊壓力和能力要求都很高。

balatim09/04 19:06發炎的情形下修復?不懂這塊。會不會家泓是被修壞掉XD

面臨的情況其實是二選一:痛到不能走,以及,修一修勉強可以繼續走。 就算是飲鴆止渴也得給他喝下去了。 然後發炎下修復看技術類型而定,我走的是肌肉筋膜的結構調整,跟整復推拿那種硬力 按壓的系統完全不同,主要是依靠身體自身的肌肉張力牽引來改變結構,從原理上來說 ,不會造成發炎變嚴重,理論上還可以因為結構改變肌肉緊繃的張力釋放開,微血管血 液變得比較流通,使復原加速。

bg80101509/04 19:25是小跳,先推

b910590oby09/04 20:01推 學到一課

blackbrid09/04 20:25只有我當壞人嗎,受傷就受傷,沒有什麼徒手調整能變正

blackbrid09/04 20:25常,進而隱藏撤退的時間點誤判,。還有明顯就是體力不

blackbrid09/04 20:25足造成受傷,加上氣候判斷失誤,以至於爬到如此狼狽

唔,說該說的話不是什麼壞人啦(笑) 受傷能不能修復,這是我的職業判斷。修復技術不到家,這是我學藝不精我認,但要說 沒有什麼徒手調整能把受傷變正常,我只能說:世界很大,我們知道的都太少。 我下山時自己也扭傷腳無法行走,但停下來修一下,用張力牽引復位之後,基本上也就 完全恢復到可以負重行走的正常狀況。 當然登山領域許多大大走的都是精進自身合理鍛鍊不斷提高身體強度與負荷上限的路線 ,遇到傷害就是硬吃硬扛,典型打坦,不管遇到什麼狀況總之一力降十會,隊友出狀況 扛著也可以把人扛下山。 我承認這是個王道路線,但是,在當前的登山環境下,山林開放,網美當道,王道路線 眼中訓練不足不夠資格上山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你可以罵遍每一個準備不足的王八蛋, 或者是選擇教會他們更多不會變成王八蛋的技能。 這就是我寫這一篇出來給大大們鞭的目的。我不介意當個負面教材,但也請好好的指點 我,換作是你,在哪.個.時.間.點.會做出什麼決策。 然後說到傷害修復,我得以目前主業就是身體放鬆調整師的身份說點公道話。 你在縱走行程走到一半卡在中間一個不慎扭傷腳踝,開始走一步痛一步,只能咬牙靠著 平日鍛鍊硬撐,然後趕快讓隊友分攤負重,減輕自己負荷,吃止痛藥降低痛楚,吃消炎 藥壓制傷勢,最後要不硬撐著挺過去,不然就是喊直升機撤退,但是,要是你可以簡單 的就自己修好呢? 如果扭傷的是你隊友、你重要的人,全隊都是坦,都只能硬扛傷害,你會不會回想起來 ,某一天網路上某個說自己會修的人被你嗆爆,但假設他說的是真的呢?扭傷真的可以 修,而且不難修。 你學不學?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但只要有人想學,我無條件地願意教。 喔然後滑倒就是滑倒,我實在不相信體力充足就不會不小心滑倒。 家泓下溪溝打滑是在睡飽出發之後不到幾個小時內,後面還是持續行走上攀越過夫妻 樹山頂再下降到香菇寮;隔天在中央尖溪爬滑木腳踩空打滑也是攀爬時溼滑地形造成 ,要說成是體力不足我覺得是過分了點的推論。 最後,氣候判斷失誤我認。這確確實實是我的錯。

deerdriver09/04 20:54同意樓上 體力不足又要背重 摔到受傷還硬走 不知道自

deerdriver09/04 20:54己的身體情況跟能力到哪 才是變這樣的原因

呃,你哪隻眼睛看到傷者背重了? 負重最重的是我本人,18~24Kg之間彈跳,看多背了多少水跟分攤了多少隊友重量而定。 比較重的公裝像是帳篷都在我身上。 但我背得動啊而且我就是完全沒受傷,你管我。 傷者本人負重就是合理的基本裝備,睡袋睡墊糧食行動糧保暖衣物防雨裝備,不能輕量 化有輕量專門技能點不夠跟荷包不夠深的限制,但基礎負重16~18我不覺得是什麼不合 理的負重。家泓可以背到25然後背16上路,這基本上都還在有餘裕的範圍。 然後到底哪裡判斷我們體力不足了?行進時間?負重能力?我們就喜歡慢慢走沿路做生 態觀察拍小花小草看高山植物,這些跟檢討文內容無關我就不特別寫,如果因此顯得我 們移動速度很慢,那我跟你說抱歉。 摔到受傷還要硬走這件事我前面解試過了,就不重複說了。

wave1et09/04 21:40推分享!

bobo94030809/04 21:59

etu431509/04 23:47我怎覺得你最需要增進的是預報判斷能力

我也覺得這個非常需要。跪求指點。

blauii09/05 00:06一個菜逼八心得是,山永遠都在,該撤就要撤,不管你會修

blauii09/05 00:06什麼都比不上撤退實際

blauii09/05 00:07不上撤退實際

我同意,我之前爬能高山也在卡賀爾山摔傷的時候撤退過,能高就在眼前啊幹....但我 還是摸摸鼻子,把自己修到可以走不會痛之後乖乖轉身撤退下山。 那時候是網路組團,團員都是不認識各走各的咖。 這一趟都是彼此熟悉而且知根知底的朋友,因為判斷「所有隊友可以幫扛」,所以我們 才繼續推進。 從這趟行程來看大家當然覺得沒撤就是該幹。 但是,別忘了這都是後見之明,所以我才寫這一篇檢討文,分析自己每個決策壓力點的 思考與判斷依據,用一種後見之明的角度來看,下一次可以怎麼判斷會更好。 不是每個人都是大大,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意願可以往大大之路邁進,讓思考判斷 討論的空間被所有人看見,也讓人們看見一個判錯如何在一個行程中發揮影響力,這說 不定可以在往後影響一些些人。哪怕只有一個,也是往前走了一步。

vican09/05 00:33謝謝分享!

jessica3535409/05 01:43啊,黑鳥大說出我的心聲呢,總算有人劃出重點

前面回應過,不贅述了。

xkiller190009/05 01:49我想問你的修理攤位有沒有到高雄的?

臉書搜尋粉專「懶得放鬆Orz」,前幾天我才路過高雄。 外縣市揪團預約滿三人我就願意跑一趟到府服務。 個人預約就得等我行程剛好有開出那個縣市的。

jessica3535409/05 01:49決策判斷、體能、看預報能力都有問題,卻把一切都用

jessica3535409/05 01:49可以修身體貫穿整篇檢討文,老實說作好準備的隊伍即

jessica3535409/05 01:49使走3~4天中央尖也可以走的很愉快,不需要整天修來

jessica3535409/05 01:49修去吧

這不就是一篇決策判斷預報能力有問題的檢討文嗎? 體能(攤手)我不敢說能跟各位大大比,但到底體能不足這個結論是哪裡冒出來的? 然後我列出哪些地方我們做了什麼,修身體大概是個大部分的人都不熟悉的技能,看起 很搶眼我知道,你讀起來像是我一直在強調貫串全文我也可以理解。 但我的討論重點好像是放在受傷之後各種判斷的時機點不恰當,像是沒提早分攤負重, 以及沒有讓隊友提早休息導致失溫之類的。 這當然不是一篇典型的檢討文,畢竟我們沒撤退,而且活著回來,沒有山難沒有通報, 只是走得狼狽了點。可能有該迫降沒有迫降,該休息為休息,該撤退未撤退,但說真的 ,面對各種準備充裕但預期之外的狀況然後努力做出最好的反應,不就是我們爬山人一 輩子在練習的功課? 預報判讀能力很糟,沒想到會下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裝備上沒準備。我們依然該有 的雨具都有,也不是淋雨淋到失溫,只是「心理上」沒有預期到下雨,心很累。下雨造 成路變得溼滑不好走更加消耗體力,這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狀況,也不是只有我們。

baiweilo09/05 10:10同意樓上,這是大眾路線,做足功課,很多東西都可以避

baiweilo09/05 10:10

Volcano09/05 10:11我有點驚訝中央尖,需要揹這麼重嗎?七月底獨自上去,

baiweilo09/05 10:11背十六公斤跟三十六公斤跟嚮導能力關係不大

是不大,所以才來檢討給鞭。 自學者跟有跟著登山社團前輩手把手教上來還是有些決定性的差異。 順便跪求解:不小心滑倒怎麼避免?

Volcano09/05 10:12睡天幕加露宿袋,應該不超過15kg

Volcano09/05 10:13不是商業團要吃buffet,輕量對團體是不是比較安全呢?

天幕太冷,我睡不慣。但冠元冠辰都睡天幕,我睡慣帳篷,反正我背得動,就覺得沒差。 這真的有個別差異。 至於飲食習慣,這真的真的更加是個別差異。 我喜歡在山上吃好一點(跪),上山必吃香菇雞湯之類的。

baiweilo09/05 10:13修身體這麼神建議去職業運動當防護員

我們還真的有同伴當過排球隊隊醫,隊員場上受傷喊暫停下場立刻修好重新上場,根本 不死軍團。

※ 編輯: littlejump (111.248.96.158 臺灣), 09/05/2020 13:00:30

cklan09/05 12:07分享給推

※ 編輯: littlejump (111.248.96.158 臺灣), 09/05/2020 13:01:20

xkiller190009/05 14:12再問一下,肩膀有修嗎?

有,肩膀蠻簡單的。 自己放鬆的話,找張桌子卡住腋下,蹲低,讓肩膀呈現聳肩起來但肌肉放鬆的狀態,前 後晃動一下身體(保持肩膀不出力),就可以讓筋膜結構鬆開。 有人幫忙就簡單一點,一樣把手臂推上去讓肩膀肌肉縮短但是放鬆不用力,輕推背部讓 身體前後搖晃,讓豎脊肌帶動肩膀張力,就可以把肩膀鬆開。

Volcano09/05 15:02不搭帳是真的有點冷,我睡溪谷的乾燥避風處,晚上穿著

Volcano09/05 15:03羽絨衣睡。有淋雨就辛苦很多了。

Volcano09/05 15:06不過在失敗中可以學到的經驗更多,人員也都平安,中央尖

Volcano09/05 15:07真心美爆,下次一定會更進化的囉:)

sayuriefz09/05 16:54個人覺得 同一隊就是要視為生命共同體 是狀況好的去配

sayuriefz09/05 16:54合狀況差的 不是用多數決讓狀況差的走超出自己負荷的

sayuriefz09/05 16:54那只是讓落後的人陷於更危險的狀況...

感謝

ponine09/05 17:48推推推,感謝願意分享

ponine09/05 17:49前些日子504秀我也親眼看著一位體能+狀況不行的同事硬ㄍ

ponine09/05 17:49ㄧㄥ,幸好我們領隊決策明快又ok,但我還是看著有狀況的

ponine09/05 17:49人膽戰心驚的,很能同理您的決策壓力點的感覺……

ponine09/05 17:49總之,大家的分享都是為了能更安全的返回呀!謝分享!

deerdriver09/05 21:34回文太多吐槽點實在不想吐 反正原po不想看 都有人走

deerdriver09/05 21:34到猝睡還可以覺得體力很夠 自己檢討也說要提升肌力

deerdriver09/05 21:34換個名詞別人寫出來就氣噗噗 講真的 檢討文在當下只

deerdriver09/05 21:34有你知道所有的情況 處置方式或是隊友的行動跟能力

deerdriver09/05 21:34你是要版友怎麼提出更多處置建議 其他人能給你意見的

deerdriver09/05 21:34就是如何不要落到跟你們隊伍一樣的慘況 而不是變得跟

deerdriver09/05 21:34你們一樣慘之後要怎麼救 山上要救個人要出動多少人力

deerdriver09/05 21:34 四個人其中一個出事 就算每個都能背36kg就保證能平

deerdriver09/05 21:34安下徹嗎 一旦出事你自豪的修復能力跟負重都沒屁用就

deerdriver09/05 21:34是要對外求援

也是(苦笑)是我個性太激動,真是抱歉。 這趟沒有攜帶衛星電話,確實真的出狀況也沒辦法對外求援。

n002948030009/05 22:16推分享

johnpisces209/05 23:35推分享

max09297607909/06 07:10我以後也要帶修復師出團

你朋友大概也這樣想,你要不要自己成為那個修復師

blackdog63009/06 12:58同樣身為徒手放鬆相關行業的從業者 幫你推一個 真的

blackdog63009/06 12:58很多人不知道放鬆的重要性

我覺得這比較是大家下意識覺得那太專業,或者習慣西方醫療急救體系的概念,不覺得 可以徒手治療能做到什麼事情。

keepgoingKH09/06 23:44推分享與分析

iwcuforever09/07 00:00感覺第一次摔傷就可以撤了,徒手治療又不能真的修復

iwcuforever09/07 00:00傷部,後面其他肌肉代償3天,再摔只能說不意外

確實你指出了重點,徒手治療不能真的修復物理性損傷,只能把扭曲的結構修正,讓他 比較快復原。 但第一摔之後其實修完是毫無異狀的,速度正常、負重能力正常、肌力也不太受影響。 認真說起來,第二摔並不是代償疲勞,而是........ 特價清倉登山鞋真的不要買-_-|||家泓那雙鞋子爆幹爛。才一年就裂開破掉還掉底打滑 ......因為這麼蠢的理由受傷第二次實在讓我崩潰。

keepgoingKH09/07 00:07關於怎麼走比較不會滑倒:我是穿越野跑鞋輕量化登山

keepgoingKH09/07 00:07,情境重裝不同但給你參考一下。我的感覺有點像打太

keepgoingKH09/07 00:07極拳把腿、髖、腰放鬆放沉,配合登山杖的輔助與支持

keepgoingKH09/07 00:07,沉穩有彈性有餘裕的把腿部髖部連動延伸出去,我穿

keepgoingKH09/07 00:07越野跑鞋所以我是用鞋子堅硬中間而不是用柔軟的鞋尖

keepgoingKH09/07 00:07去踩,去踩感覺不會滑的東西,個人喜歡踩沒有青苔而

keepgoingKH09/07 00:07帶點尖角的石頭,可以卡住。就算滑了也因為體態偏低

keepgoingKH09/07 00:07而且有餘裕,也不太會受什麼傷。不過要注意膝蓋脛骨

keepgoingKH09/07 00:08會不會在滑下去的時候會不會敲到什麼,下腳的時候要

keepgoingKH09/07 00:08稍微注意一下,登山杖以輔助而不是主力的原因除了怕

keepgoingKH09/07 00:08一滑掉就整個人摔下去外,也避免死抓著結果滑倒時把

keepgoingKH09/07 00:08登山杖折斷。以上為個人看法,有請前輩們指教,謝謝

喔喔喔喔!感覺打開了另一扇門! 剛好今天早上開始去上太極導引,你講的東西超有感!!! 跪謝指點!

stupidgress09/07 10:37文章寫的好像是在反省,但留言看起來戰力很高呢(苦

stupidgress09/07 10:37笑)

我就(掩面)常常一個閃神就太激動就想嗆爆人家Orz (跪)

※ 編輯: littlejump (111.243.89.101 臺灣), 09/07/2020 13:47:01

sankaka09/07 17:59同意deerdriver講的,感覺領隊觀察隊伍狀況的能力與決策

sankaka09/07 17:59能力有點缺乏,尤其中央尖算是撤退還算容易的路線,當隊

sankaka09/07 18:00伍一再出現各種問題時,其實警訊應該要拉高了

gmoz09/09 18:51我的話第二次維修就會退了 持續有痛感+後面路還很長

fk6573109/12 22:13可以修身體貫穿整篇檢討文->射箭在畫靶式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