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紫線" 可行性評估 也太久
※ 引述《kemal969 (Apple)》之銘言:
: 大家午安
: 高雄捷運 紫線
: 目前在可行性評估中
: 這條是一定要做的
: 看報告
: 要到113年6月
: 才會出來
: 這不會太久嗎?
: 大家覺得呢
單純以舉債上限的觀點 來講講未來幾條線的可能性
其實要打這些 不如直接去看wiki還比較快...
先講簡單的捷運興建歷史
最早期的規劃 1980年板
《高雄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規劃》,初期提出了U1(楠梓加工區-小港)、
U2(澄清湖-五甲)、U3(左營-前鎮加工區)、U4(大寮-西子灣)四條
高運量路線,以及U5(澄清湖-萬壽山)
https://zh.wikipedia.org/zh-tw/File:KMRT_1980s.svg
到1990年這10年不停的修改修改再修改 最後決定了
1989年11月,該公司所提出的規劃案包括紅線(橋頭-大坪頂)、橘線(西
子灣隧道口-鳳山黃埔公園)、藍線(半屏山-高雄加工出口區)與棕線(
內惟-澄清湖),總長為77.7公里,紅線設有左營、草衙兩機廠,橘線與棕
線共用衛武營機廠,藍線使用臺鐵高雄機廠,隔年3月送交行政院。1990年4
月14日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成立
再來大家都知道 高雄市因為很多原因 最後使用BOT模式興建捷運 簡單講
當時中央只能補助那麼多 高雄市政府也只能出那麼多 最後不夠只能靠BOT
來籌募不足的經費
所以連帶 藍 棕 兩線 也接連停擺 沒辦法搞個四線齊發 XD
高雄市政府捷運局於1998年12月委託顧問公司進行《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
統長期路網運輸規劃》專案,並在2001年4月完成路網建議報告報行交通部,
隔年8月核轉行政院。在該專案中,除了修改1989年提出的初期路網和延伸線
外,還提出了新的路線,作為已動工的紅橘線外的長期路網,但除了紅橘線
的延伸線外,全都採取輕軌運輸系統。該專案提出的核心路網含修改過的藍
棕線,以及黃線、輕軌環線、綠線(含五甲、右昌延伸線),而延伸線則有
屏東、岡山路竹、旗津、填海造陸實施計畫、大鵬灣、大寮、大坪頂等線
簡單講 除了紅橘線的延伸站以外 通通拿去做雞精 啊 不是 是做成輕軌..
2005年7月26日,市府公布將臨港輕軌與藍線合併為「環狀輕軌」並重新進行
綜合規劃,2008年3月20日綜合規劃獲行政院核定,但隨後的BOT一直招商不順
。此外,2007年高雄縣政府自行進行了燕巢線第一階段的綜合規劃案,然而遭
到交通部退件。2009年12月,捷運局委託顧問公司進行《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
系統路網黃線、棕線及水岸輕軌規劃作業》,新增一條路線水岸輕軌。
市府於2005年7月26日公佈將臨港輕軌與大順路的輕軌藍線合併的「環狀輕軌」
,北半環改經美術館及大順路
就是我們現在爭議不斷的輕軌 前身就是以捷運藍線合併後的路線
如果以2010年這時間為分割點 其實可以很清楚依當時的舊高雄市
沒有餘力可以再興建大型公共運輸 當時的相關報導可以自行查尋
應該都是舉債上限 財政困難 這幾個名詞 繞著轉
後來2010年縣市合併了 舉債上限大幅提升 但是高雄捷運也扛不住
BOT的壓力 差點宣布破產 高雄市政府最後也是編列特別預算 算
是救回高捷
再來談到輕軌這塊 當初就是沒錢了 BOT也流標三次 最後才在2011年
高雄市府自辦 加上中央補助 總算也是開了頭興建 相較於幾百億的
捷運 當時最初編列8X億左右的輕軌 算是相較壓力比較輕的建設
至於黃線當時還是歸入輕軌系統部份 直到後來納前瞻 中央補助
其他經費款項 讓高雄市政府大幅減少舉債壓力 才有餘力去面對黃
線的龐大工程款 這是在陳菊時代 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是就算是這樣 當時估的工程款到現在原物料漲價 最後完工的經
費 到底會變多少 誰也不敢講....多出來的經費是中央要吸收 還是
高市府自行吸收 還是依比例一起吸收
說可行性計畫 當年 岡山紅線15年被退件27次的新聞還記得吧
到現在40幾年了 高雄大眾運輸 也是不停的做計畫 不停的做改變
說做可行性就會通過 後面還要卡預算 卡協調 講句難聽的
高雄 百年捷運不是夢 XD
--
通通改平面輕軌啦 省錢又快速 死忠仔又無條件支持
黃線就是練武奇才 輕軌升格放行速度沒什麼好說的
只希望鳳山人願意多撐點運量
大眾運輸福利太少,個人交通又太方便,難撐
1樓的主張"通通改平面輕軌啦"跟死忠仔一樣耶
沒錢就只能這樣搞阿
運量?橘線平日和輕軌平日到達當初估的日均量再說吧
。
待輕軌正式成圓後就能打臉樓上了,等著瞧吧
要知道高雄捷運軌道運輸系統有沒有未來,看高捷營
運和員工薪酬心裡就會有底了
真的要橘線強,就多投資在橘線周圍,想也知道不可能
覺得要規劃捷運徒步周邊的商圈活絡,其實我覺得夜
生活也是大眾運輸的重點之一
蓋到跟北捷一樣密集也沒用 不如把錢省下來裝冷氣
日運量百萬的時代要來了嗎
什麼時侯打臉9條好漢
我覺得真正的死忠仔是那些無論如何都要跑來罵的吧
當年紅橘線運量評估,外商預估23萬,建議中運量高架
政府後來找國內公司預估67萬,然後改成高運量地下化
其實 我還真的不知道 中運量跟高運量的造價 在價格
上的落差會很大嗎?
紫線一點效益也沒有...捷運整體短中長期規劃看不懂~
住仁武的表示無感,特別跑去其他地方坐捷運乾脆直接
載具移動到目的地
仁武根本只能私人載具吧
高運量變成中運量,粗略的像月台長度就減半了,出入
口一般也只蓋兩個,站體規模縮小,那麼多個捷運站加
總還是會有落差吧
還有通車後的營運成本也會有差,例如空間減半,空調
可以更省,高架的話空調跟燈光就省更多了
所以要看實際能省多少
如果差距只是站體的設定 其實很多小站都可以改站體
大站維持六節車廂長度,小站改三節車廂長度嗎?XD
出入口增減的部份 跟站體 不包含月台 如果只是單純
要省錢的話
像五塊厝 舊市議會站這種
月台在底層,維持六節車廂長度,你開挖面積就是要這
麼大
我記得在國外 好像有這種小型月台 然後請下車乘客要
在那幾節車廂下車的例子 下班再開電腦來找找看
請乘客在固定哪幾節車廂下車…這很不方便吧
路網不集中蓋在那邊炒地皮 縣區真是......
這就是為了要省經費為前提 要不然中運量要改成高運
量不就更麻煩? 混合式算取平衡吧?XD
台北好像有一線就是這樣
高捷那兩條在蓋的時候就1800搞定兩條 現在光黃線中
運量就1400了 更何況還有機會追加預算 說會比較省
實際也沒有
紅橘線跟黃線時代差很遠...
差距很遠怎麼了嗎 不是說沒有通膨嗎
假設這20年通膨150%好了 高捷兩條放到現在假設要2
700 長度沒比紅線短多少又以中運量蓋的黃線現在預
算就要1400 後續還有可能繼續追加預算 事實上要比
較起來就真沒省到哪裡去 要不是前瞻這個順風車 不
然黃線哪來的機會蓋的成
死忠仔就愛看某党炒地皮 再來說買不起房都是前朝遺
毒 笑死 呵呵
中捷藍線2018年預估是981億,如今變成1615億,高捷
紅橘線是1999年又更早,恐怕不只150%吧
的例子 就我前面講的方式
你說的這個方式,北捷小碧潭支線就是這樣,不過這條
支線就只有一站,要是很多車站的路線用這樣,就像上
面說的不方便
不用分大站小站縮站體,以橘線來說,就連人次最多的
美麗島站站體都不需要蓋那麼大
沒辦法 經費跟方便 不一定能兩全 其實應該講 因為短
距離活動的要因太低 搭乘人數衝不起來
其他國家甚至台北 可能兩站的距離就讓你願意搭捷運
就以我來講 超過四站距離 才會有搭捷運的條件之一
當初估的運量跟跨年滿載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
跨年是已經全天全開班次 接近滿載 但人次就是卡在那
衝不上去
如果以餐廳來講就是翻桌率不夠 來形容
酒駕抓嚴一點就能提升不少搭乘率
您說的蓋高運量小站縮站體那種,不如直接用中運量去
蓋經費更省,方便也不減不是嗎?
當然以事後諸葛的方式去看運量 來決定是不是蓋中高
運量 才知道會不會更省 要不然以台北文湖線來講 以
中運量要改成高運量會更省嗎?
如果依規劃來講 如果兩條高運量可以換成四條中運量
甚至是12條輕軌 那樣才叫省經費跟方便兼顧 XD
對啊,所以一起來支持輕軌成網吧,將高雄打造成為
觀光客交通友善城市。
所以當初評估的百萬運量呢?
最早的評估是四條齊發 不過後來陳菊時期評估也有問
題 紅橘日運40萬就擠爆了所以加掛車廂的討輪也是沒
停過 依目前要怎麼日運60萬以上 就上面講的翻桌率
輕軌成圓?笑死 蓋起來等著倒吧
不會倒吧 政府會無限扶植的
如果真的怕倒掉的話 就不會只收10塊了XD
不要再蓋垃圾輕軌就好了
紅橘日運40萬一年有幾天?照這樣北捷跨年曾經日運量
300萬也是擠爆,月台應該要預留到八節車廂的長度,
北捷也在省經費囉?
說一個笑話 最高日運量 不到30萬 40萬是什麼幻想
喔對不起 我忽然看到2012年有單日47萬的運量…跨年
+五月天演唱會47萬
現在如果目標日均60萬 結果你最高滿載單日40萬就擠
爆了 該調整的是什麼方向?
沒辦法調整XD 你站體下去就固定了 其實就是兩難
還是支持要蓋快點蓋 以後會更貴啦
如果北捷的設定日均目標是300萬 那也的確該調整了
就很難吧 蓋下去要整修 也是燒錢
比較好的規劃就是當初用中運量去蓋 同預算多蓋1-2
條線這樣 可是已經發生了就沒辦法改變阿XD
其實文湖線也是花了6百多億啦...真的要算起來就...
文湖線那個是無人駕駛系統,牽扯到專利的費用就會
比較高
什麼目標運量又不是拍賣會,不要看到數字就40、60、
300亂喊,要不要先查看看高捷通車15年,運量成長多
少?輕軌通車的長度也超越橘線了,輕軌加入後,紅
橘線的運量又成長多少?
不增加 反而減少
疫情這幾年的影響吧 後面再看看XDD
不是看到數字就亂喊 要問當初是怎麼計算出來 卻硬體
設備跟不上
當然你要往回推運量 高雄只適合中運量也可以
那當初就應該兩條高運量換成4條甚至3條也行的中運量
輕軌也是 目標設定是日均8萬 結果單日四~五萬就滿載
這樣要怎麼拼日均8萬 硬體就直接卡關了
四五萬滿載時的站台數量和全通時的站台數量不同吧.
是不同 對輕軌成圓的運量提升我是包持樂觀的態度 但
很難有直接成長一倍四萬變八萬的評估啦
我也想問當初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像上面說有的單位估
23萬,有的估67萬,落差這麼大,是基於什麼原因用60
幾萬下去規劃?
而且事後諸葛來看,從紅橘線到輕軌,通車前的運量預
估全都過度灌水啊
紅線早橘線半年通車,只有紅線時期運量約9萬上下,
橘線通車後,紅線運量約10萬上下,後來像輕軌通到
紅線凹子底~日運量也2萬了,紅線運量約11萬上下,高
捷新線通車,對於原路線運量的提升好像沒有想像的多
我是覺得輕軌成圓加月票的效應 明年有機會摸到日均2
5萬線 不過大概也是緊繃 滿載的線就在那上去不去
現在影響比較大的因素 應該是看這個月 月票的推行度
十萬張如果有達到 應該會多出很多短行搭乘的使用者
你說硬體卡關,假如紅橘線從一開始就是高運量六節車
廂去營運,運量就會比較高嗎?
像我自己 如果沒月卡 可能當天就來回使用一次而已
應該說 如果你規劃100%的載客量 結果60%就無法負荷
那你日均的平均要拉的很高 現在是100%的估計 60%的
硬體 30%的載客量
假日就達到60%硬體的80%載客 特殊節日就60%硬體爆表
假如搭捷運的人次還是這樣,用六節車廂班距就會拉長
,等捷運等更久,反而更不方便,這也會是一個要考量
的點
用一個簡易的算法 你要日均30萬就好 等於平日25萬
假日50萬的運量
要日均25…那你要日均提升10萬才有耶=__= 近三年的
日均沒有15萬…
沒錯,我也覺得擔心蓋中運量不夠之前先擔心輕軌吧,
要是未來運量暴增,紅橘線就算三節車廂班距還能加密
到2~3分一班,輕軌有辦法嗎?
2018日均18萬6;2019日均18萬7;2020日均13萬8;20
21日均11萬1;2022日均12萬6
輕軌今年壓力測試過了啊 3~5分一班 雖然滿到等下一
班車..也沒明顯脫班的問題
當然是以疫情前的正常運量來估吧 XD
輕軌的問題就我前面講的 一次性 很難轉成短程搭配
如果今天有月卡加成 你從凹子底坐輕軌到美術館看展
然後到駁二逛 最後到夢時代解決晚餐 再坐到前鎮之星
轉凱旋坐捷運回凹子底 理想化啦
跟以前沒月卡 可能坐到美術館看完展就回凹子底了 是
不同的規劃了 單日你願意花在大眾運輸的金額也是納
入考量的因素之一
今年跨年我看新聞高捷公司是說班距輕軌6~7分鐘,捷
運3~4分鐘?
那不會是每日的行程阿…
輕軌只有活動期間班距才那麼短…
我遇過等15分鐘的…在星期六
別忘了輕軌有一段只有單線,有辦法3分鐘一班?
那天我真的很賭爛就是了
不會是每日行程啊 但是只要每個人多搭一次 整個運量
直接翻倍 大概是這種概念吧
就沒辦法…吧 等15分鐘真的扯
原本不搭的突然有月票就搭了…?
反正就看下去 支持大眾交通工具 But 那個運量真的
很難看…
20萬都不到=__=
輕軌3分應該有難度 去年我記得有五分一班的程度
不是不搭 就突然會搭 是本來會搭的 再提升使用次數
畢竟這次399實在太香了 如果這樣辦卡張數還沒辦法破
10萬 那真的快沒招了XD
招數還有,只是台灣執政者怕得罪選民不敢用,像違規
停車舉發數,之前版上有人po六都的件數比較
有點地方只能私人載具過去 說真的違規舉發跟大眾運
輸的關聯性還好
站台數和搭乘人數不會是一定的比例,月多站台加乘起
來的搭乘人口是倍數在翻倍的成長,開通四站到開通八
站和開通12站,搭乘人數不會是4:8:12...
月台多寡是一回事 你車廂都滿載 人怎麼上去 XD
新開通的月台會有翻桌率大概就義享那幾站而已吧
現在流通率 我自己搭的感覺啦 前鎮之星 夢時代 真愛
碼頭 駁二 哈碼星 再過去就美術館跟凹子底而已
如果從夢時代就滿載到美術館 其實對運量提升很有限
理想化就是每站都有人下車跟上車 這樣對運量提升才
算是有很大的提升
到現在沒碰過滿載都搭完全程的情況...大都是在哈瑪
星就下的差不多,哪個方向都一樣.
當然前面是個比喻啦 XD
本來就蓋給那邊觀光用的…
17
Re: [新聞] 龍貓隧道會吸人!高雄輕軌雙十連假首日環狀輕軌2001年就誕生了,2005延伸到大順路,政黨輪替前也通過行政院核定了 「時間回到2008???」 而且台中BRT跟環狀輕軌不同時期,您把他扯在一起? 環狀輕軌早在扁政府時期就完成規劃到中央送審,也通過了 中捷藍線是在馬政府時期才送審,2010年被毛治國退回,台中市府才改規劃成BRTX
Re: [閒聊] 有生之年看得到高雄捷運像台北那樣嗎依據維基百科上的時間軸看 您的說法似乎不太正確 1989年 市府提出紅橘藍棕四條路線 1991年 行政院評估藍棕線經濟效益低,所以列入第一期路線第二階段興建 1993年 完成紅橘兩線基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