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優惠是不是反而讓商品變貴?
底下有人說到差別價格(價格歧視、價格差異),簡單解釋一下
任意商品,在每個人心中的價值不同
就一個麵包好了
A覺得50元合理
B覺得50元太盤,40元才合理
每個人願意為商品付出的價錢不同
假設這個麵包成本是35元,那這個麵包應該怎麼定價?
賣35以上就賺錢,理想狀況是賣給A50元、B40元,這樣賺最多
但商品放在架子上,只能單一定價,這時應該怎麼做?
那就是定價50元,但用奇怪複雜的打折手法,這也是蝦皮的慣用伎倆
覺得50元可以買的A,會直接在架上拿了買了就走人
但40元才會買的B,會整點搶折價券、等買3送2、累計XX點數,而且覺得賺到了很開心
這樣就做到同時用不同的價格賣給A跟B了
-
所以回主題,折價跟點數回饋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提高售價
售價也不一定只是因為系統建置成本才提高的,就只是為了賺更多錢錢
--
如果我是B,看到這麼麻煩會不爽買
有空的人研究優惠,沒空的人省時間
現在東西定價大多都是這樣搞的
差別取價price discrimination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一下 經濟學的東西
你就會知道蝦皮這麼複雜是在幹嘛了
來省錢版的就知道是B居多
反正他也只是打廣告 不是真的讓你撿便宜
不過對B來說 太麻煩真的會不爽買XDDD
榨乾消費者剩餘
B不爽買可能會有C買走。取一個平衡點。
總是能測出來在哪。還要動態調整。
看到那麼麻煩會不爽買,那你就是C而不是B啊
,基本上就是層層篩選使獲利最大化,最後自
然會剔除掉像C這樣的非受眾
台灣會不會80%以上都是C?
不會,大部分是B,會想盡一切辦法拿到最
低的售價/費率
沒錯 看這裡常駐的人就知道大部分都是B
以省錢版推文來看,應該是B居多
80%以上是C的話,廠商就會調整售價了
c就消費者價格底線但廠商不會降價,改用常
態性特價維持定價,然後時不時調整特價再
測試底線
多數是A吧
來省錢板的才是B
要疊一堆combo才能優惠 我是B就直接走人了
不花錢的最省
抱歉… 我就是那個B
這篇中肯
這篇講到很好
怎麼會有如果是B 看到這麼麻煩會走人呢
你就是A了 不用在假設自己是B
推
看似訂50就可以賺A最多但問題是你連A心中
的50都探測不到,價值的建立是最困難的
其實我認為50%以上都是A耶 我去星巴克5位至
少有2位是現金或刷卡付款 根本沒在集星里程
跟op
79
[閒聊] 台灣代理商的誇張定價喜歡逛網路看看到一些沒見過的牌子 但看到一些定價真的很誇張 像是美體小鋪 最近看到一個牌子 小橄欖樹 比較台灣跟國外官網定價3
[閒聊] 預售屋漸進式漲價無法可管?買過預售屋的人應該都很清楚代銷公司通常會漸進式跳漲單價。一開始價格看似合理,但每 隔幾個月就會加價3、5千元每坪。代銷公司會宣稱這是因為需求量很大,所以他們必須提高 定價;但實際上,即便還有很多房源未售出,他們仍會不斷漲價,這種調漲完全是由建商或 是代銷公司自己決定,製造一種晚來只會變貴的感覺,類似金融市場的FOMO焦慮 政府為何限制老百姓轉單換約,但卻允許建商無端持續漸進式調整價格,抬高售價呢?買房23
Re: [閒聊] 想開公仔玩具店 目前可行嗎?通常,日系商品以日幣定價*0.7*前一個月20號臺銀公告匯率, 或日幣定價*0.6+國際運費(日幣付款), 分別是和代理商底下經銷商與日本水貨商進貨的成本。 根據合約和貨量會有5~10%的差異。 再加上稅和平台手續費,我合作過和認識的零售廠商,8
[問卦] 如何把便宜的東西做成你買不起的樣子?成本一直是商品定價的標準。 但是因為附加價值、商品品牌形象,只要一個標誌,可能就能讓價格翻倍成長。 如何把便宜的東西做成你買不起的樣子?有沒有八卦? --6
Re: [問題] 為何不要固定價格?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可以用經濟學中的需求理論,來解釋一下, 先說結論,業務的存在是為了最大化車廠的利潤。 以下一條需求曲線: 對綠色線的消費者來說,車子價格越高,需求越少;車子價格越低,需求越多。 對紅色線的生產者來說,造100輛車跟100萬輛車,都要投入很龐大的研發費用,- 板上很多創業達人 像假設是賣吃的 賣喝的 板上的創業達人都會建議 食材不能超過商品定價的幾成 不然經營就會很困難 那為何都很少聽到板上創業達人 店租不能超過商品定價的幾成?
2
Re: [問卦] 沒人發現超商賴打貴的離譜?跟電子書一樣,國外電子書賣的比紙本貴欸 圖書館電子書還限量,不是無限制供應借閱 定價策略,一般人以為是成本乘個幾倍,扣除開支賺利潤 實際運作不是,穩贏獨大的市場,看需求,吃定你只能在這買,能刮就刮 就像全聯,最近被罰2千萬,要求廠商最低價,但是賣給消費者跟其他賣場價格一樣1
[閒聊] 店員急著整理商品拿起來看過的商品 店員急著整理摺疊 你看看氣不氣人 神煩 實在很不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