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討論] 國軍靶場安全規定是不是很奇怪?

看板Military標題[討論] 國軍靶場安全規定是不是很奇怪?作者
hayate232
(CY)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16

我一直講國軍,可能有些人覺得很煩

但我覺得這些還是需要討論的


像是很多人在國軍打靶都有這樣的經驗,拿著自己槍號的槍先把槍機固定在後,到靶台
上彈匣之後送上槍機上膛,實際上也可以不用把槍機先定後,直接在靶台上彈匣拉槍機
,省去按槍機釋放鍵動作。

也許有人反駁說,有安全問題阿,可是彈匣就釋放在靶台上沒什麼安全問題吧?

再來就是射擊結束之後的動作,高端槍這個動作100%是沒問題,但為什麼不在靶台
先多扣幾次板機,然後看膛室再高端槍到清槍線,這樣對清槍軍官來說多一道保險
不是?

直接拿影片展示好了,這是HK416 基本操作跟大多數AR一樣,首彈實彈上去之後直接
拉槍機上膛,打完之後轉槍面檢查膛室,繼續上新彈匣。

這才是正常的程序吧? 而且真的在戰場 這種上彈方式比較實用吧? 不如說這才是正常的射擊方式?
https://youtu.be/dssGmlmyRkM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6.26 (臺灣)
PTT 網址

mmmimi11tw 10/31 23:29就習慣不同而已

但這樣的訓練真的好嗎?真的戰爭都是上實彈彈匣直接上膛吧?而且這種方式不是更好 打帶跑掩護,況且現代戰爭突擊步槍作戰距離都不會太遠是?至於靶場安全規定,我 們單位下基地才開始要求打完要看膛室才能高端槍下靶台,新訓根本沒這樣教..

clover1211 10/31 23:36這東西還好而已 就是讓打靶訓練流程單純又不易出錯

我意思是,應該在靶台就先做的動作,為什麼要在清槍線去做,而且我那時候的新訓中心 ,清槍線還是用通槍條去捅,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就是,用通槍條心臟真的蠻大的..

clover1211 10/31 23:42應該是因為不想讓人堵在射擊區太久

gmkuo 10/31 23:43就是避免有槍先將子彈上膛,才要先將槍機固定在後

gmkuo 10/31 23:44另外,先多扣幾次板機,槍口要朝哪邊?乾脆下靶台去

就朝靶的方向阿。

gmkuo 10/31 23:44另外統一處理

sangupafiber10/31 23:46這塊感覺沒啥好檢討的..

debaucher 10/31 23:49...

momocom 10/31 23:53靶台時間很寶貴,因為排隊打的人很多

momocom 10/31 23:54你在靶台清槍,靶助和安全軍官全都要停下來等你

momocom 10/31 23:55還不如全部帶到旁邊統一清槍

momocom 10/31 23:55以前全營打靶就常常一個上午打不完拖到一點

打完槍不是會躺在那邊,拋殼孔朝上,這時候我會看藥室,但並不是所有兵都會這麼做 ,因為有一次去當靶助就有兵沒這習慣,然後你說打靶的人多,看那個膛室根本不到3秒 的事情,找彈殼的時間都比看膛室多幾倍去了,當過靶助你會發現,射擊完看膛室的兵 真的沒幾個,然後你又說清槍,又沒說要在靶台清槍,就你打完6發多扣兩下而已,之 後槍的拋殼孔還是朝上阿,扣那兩下是怕裝填兵多放子彈或是其他因素子彈還在膛室。

john0993508711/01 00:04我在新訓的時候上靶場都是自己拉槍機上膛欸

clover1211 11/01 00:05要看射擊成績 總不能射擊結束還給你扣那兩下上靶吧

john0993508711/01 00:05並不是一開始就將槍機固定在後然後壓網球拍上膛

看來還是看單位,我們單位是有教育,你打完要直接在靶台看膛室,有子彈靶助會舉旗, 這個也沒問題,新訓會搞這麼複雜大概也是人太雜了?

clover1211 11/01 00:08新訓這樣搞也還好啊 畢竟新兵根本對操作又不熟

nanozako 11/01 00:13還好吧 打靶訓練的射擊本來就和實戰有差距

nanozako 11/01 00:13要實戰走位和戰術動作要另外訓練

不過我覺得看膛室這習慣一定要養成就是,因為這不只是靶場安全問題,實戰上膛你也會 看一下膛室。

clover1211 11/01 00:29對了 另外清槍程序不是先看藥室 扣坂機是後面的動作

所以我從來沒說扣板機是清槍阿,只是把潛在威脅先排除,真正的清槍是拉柄拉到底,確 保裡面的子彈拋出,一定要拉到底這很重要..

clover1211 11/01 00:30以前新聞至少有警察清槍最後把子彈擊發 被罵沒確實

clover1211 11/01 00:31照清槍程序

因為他是在清槍"誤擊"不是在靶場"擊發",誤擊原因很多都是沒卸除彈匣。 ※ 編輯: hayate232 (114.43.6.26 臺灣), 11/01/2022 00: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