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工作上寫單元測試的比例

看板Soft_Job標題Re: [討論] 工作上寫單元測試的比例作者
langrisser19
(lan)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22

因為大家的討論都很基於心法
實作上相對很模糊
利用這個機會也跟大家請教實作上的方式

因為最近工作被指派要針對公司產品的程式做整理,其實運作都還好
只是大家功能是一層疊一層,一堆巢狀邏輯,跟依賴中的依賴
也沒有任何的測試跟註解,當然也沒有任何測試
舉個例子
有個功能是儲值,可以接受銀行、信用卡、或是一個臨時帳號
然後儲值前需要身分驗證,然後銀行的話要檢查是不是有綁定
總之每個方式都有一些共用,或是非共用的行為

目前的程式像這樣
func 儲值(方式){
switch 方式{
case 方式1:
if 符合條件1 {
if 符合條件2 {
if 呼叫api-1 成功{
更新介面1
}
}
}
case 方式2:
要符合不同的巢狀條件,然後呼叫另一隻api,一樣根據結果更新不同的介面
case 方式3:
又是不同的條件跟api
}
}

像這樣的程式,不知道測試怎麼寫?

單看這個函式的cyclomatic complexity,大概是20幾吧
如果把測試寫成涵蓋所有的可能
像是=>
當選擇方式1儲值,且不符合條件1,就要如何如何

整個測試就寫不完了
而且條件本身又依賴於其他的api或是系統參數
就算寫完了測試,涵蓋率雖然高,但我覺得是沒有解決核心的問題
我就只是要確認我程式本身的邏輯沒問題,不需要涵蓋別人的東西

這邊我實在很好奇大家的作法是怎樣?
是跳過不做,還是真的就寫一個涵蓋所有可能的測試





我的選擇是先重構啦

先定義一個抽象的RechargeCommand介面
包含執行儲值操作所需的方法
其中execute()會統一回傳一個Result物件,代表儲值結果

接下來為每種儲值方式實作具體的命令
例如BankRechargeCommand、CreditCardRechargeCommand和AutoRechargeCommand等

然後一些通用的行為,像是登入驗證、密碼輸入等,用裝飾者模式
定義一個RechargeCommandDecorator抽象類別,繼承自RechargeCommand介面
最後為每種需要共用的行為創建一個具體的裝飾者,繼承自RechargeCommandDecorator
例如
LoginCheckDecorator和BioAuthDecorator

呼叫的時候,根據需要去組合不同的儲值方式,跟需要的共同行為
回傳值也都是相同的Result物件

呼叫會像這樣(我是ios swift)
let bankRechargeCommand: RechargeCommand = BankRechargeCommand()
let loginCheckDecorator = LoginCheckDecorator(bankRechargeCommand)
let bioAuthDecorator = BioAuthDecorator(loginCheckDecorator)

let result = bioAuthDecorator.execute()

呼叫api的部分用策略模式做依賴注入
在command實作中,接收一個RechargeAPIService,預設是真實呼叫
做單元測試的時候就單獨傳入mock service

測試也改成針對不同的儲值方式做測試
而不是去涵蓋所有的可能路徑
這樣就可以大幅減少測試案例的撰寫,也可以節省複製貼上的時間
我只要確定我的內部邏輯正確,理論上不管怎樣的路徑應該都不會出錯
也不會被綁定在外部依賴

整個流程大概就是把一個巢狀判斷函式
更改為 command+decorator 模式,根據需要呼叫與包裝對應的行為
然後外部的依賴透過注入,在測試時使用mock避免被干擾

也請大家看一下
不知道這樣的修改是不是可以
還是應該以涵蓋所有的可能狀況為優先 @@?

※ 引述《TonyQ (得理饒人)》之銘言:
: 先說我不是故意要回兩篇,
: 但剛看到 landlord (就 joey chen, 江湖名 91) 在 FB 的回應,我覺得也蠻好的,
: 他說他最近在忙沒空過來,我問過他之後幫他轉過來。
: 以下基本上逐字照轉
: (source from https://tinyurl.com/rxyerfyw )
: 其實講到底根本原因反而是跟產品程式碼的設計能力有關,
: 產品程式設計得越好,測試程式越容易寫,越好測。
: 真正需要在測試中做假模擬(隔離)的部分,
: 屬於外部(擁有權不在我們手上的部分),
: 例如外部系統的服務(走通訊協定出去,且不屬於我們可以維護跟上版的服務)、
: 三方(package/SDK)。而 DB, redis之類的 cache 甚至是不需要特別被隔離開的。
: 這是由於現代科技的便利,讓我們有機會把越來越接近端到端測試的一類,
: 比例逐步拉高的可行性比過去容易得多。
: 另一個重點則是當設計越來越偏向高內聚,simple design,
: 把 code smell 消除到最後回很自然地提煉出 domain model,
: 有了 domain model,
: 最複雜的 domain logic 處理一堆散落資料的邏輯都被內聚到model裡面,
: 沒有 application 層的依賴,model 的單元測試也很好寫。
: 結論:
: 1. 要有能力在 legacy 上重構出可測試性
: 2. 要有能力做出穩定的端到端測試
: 3. 要能精煉設計,將散落的資料內聚在一起
: 來代表 domain 的概念提供 domain 的行為,
: 因為設計上本來就沒有外層的依賴,model的方法也都精簡短小,甚至鮮少回傳值,
: 自然 API 易用性跟測試都可以比過去萬惡的三層式架構+內嵌無限層依賴注入
: 的手風琴架構來得簡單跟好測許多。
: 現在大部分的依賴(注入)都不是本質上需要的,而是被開發人員硬生生切得支離破碎的。
: 補充一下 TonyQ 內文最後一點:
: 「如果都沒被報 bug,你也沒有修改它的需要時,幫它加測試幹嘛?」
: 這超級重要的,這種情況下加測試往往適得其反,
: 只會建立偽陽性/陰性的測試結果,勞民傷財還造成干擾。
: ※ 引述《TonyQ (得理饒人)》之銘言:
: : 底下這是比較「野性」」的作法,算是實務專案的經驗:
: : 其實我覺得你到一個完全沒有測試的專案,要分兩個策略:
: : 1. 補重要主線的 integration test 反正哪邊常被報修就補哪邊。
: : 如果一開始補不上去就先做下一點,理論上常被報修的地方會一直出現在下一點,: : 累積多了就可以變成1了。
: : 2. 假設自己是維護歷史功能,提昇自己維護部分的可測試性。
: : 舉實際案例好了,假設我今天再做一個算金流手續費的專案,
: : 發現過去算手續費假設有11個地方寫了11次好了,所謂的高耦合不外乎如此。
: : 我會先寫個 util 把輸入跟輸出「去狀態化」,然後針對這個 util 寫,
: : 然後這個 util 的單位以「去狀態化」成本可控,可在手邊開發時間允許的範圍進行。
: : 白話文:我橫豎都得手動測試,那就把手動測試的部分,
: : 盡可能的透過 test code 來進行。
: : 如果不想接著維護的話也很單純,任務結束後把 test code comment 掉或移除就行。
: : 題外話,11個地方,我會選擇先取代一個地方,
: : 然後等其他10個地方有需求變更時,一個個整併,補強測試條件。
: : 很多人會說,那為什麼不一次改11個,理由是你的開發時間跟成本允不允許。
: : 更重要的是你的QA資源夠不夠,因為寫正常的Test最累的是準備測試情境,
: : 這真的是會花掉比寫test更多的時間。
: : 如果列不出完整場景,貿然修改既有的code只是在裸奔。
: : 有需求的部分是被迫裸奔,但沒需求的部分不用主動當暴露狂,
: : 等待驗證過再慢慢統一。
: : 大原則就是:你橫豎都是要測試的,只是手測還是寫程式測,除了跟 gui 有關的東西,
: : 多數的情況下寫程式測試都還是比較省時間的。
: : 更棒的地方是,在這種策略下,你往往可以用比同事少30% 的時間完成任務,
: : 而且因為你的測試成本比較低,所以品質也會比較好,出問題的時候也更容易對焦。
: : 然後我通常是會跟同事說我寫了幾個 test case,
: : 他們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我就放著。不會勉強他們加入。
: : 如果你做不到可以用比不寫測試更短的時間來完成任務,
: : 那你學的測試根本性的就有問題,不寫也罷。XD
: : 3. 極端情況: 如果都沒被報bug,需求也都很小?
: : 那你操心他幹嘛 XD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0.34.91 (臺灣)
PTT 網址

landlord05/02 15:35剛好之前寫過類似的題目,有帶到重構的過程跟影片

landlord05/02 15:36https://bit.ly/4b0B3Nb

landlord05/02 15:36當時也有朋友支援各語言版本庫,給大家參考一下

landlord05/02 15:37當然,寫測試的話還是得知道有哪些情境,才能用測試描述

landlord05/02 15:37但這個重構的過程,即使沒測試,有pair跟 code review

landlord05/02 15:37也不會有太大的成本跟風險問題

神...Orz

brucetu05/02 15:39你的最後一段假設就是在說如果單元測試都沒問題整合測試

brucetu05/02 15:39跟上線理論上都不會爆掉

brucetu05/02 15:40實際上呢?如果這個理論正確那就不用寫整合測試了

brucetu05/02 15:41所以要保證不爆掉當然需要所有的輸入變數的可能性跟路徑

brucetu05/02 15:41都測試過,符合預期,才有可能保證上線不爆掉

其實因為我的是app,所以其實我這段測試其實更偏向整合測試而不是單元測試 只是也很好奇 所謂的整合測試,在牽涉到外部的時候,需要一起測嗎? 因為我的測試程式本身就包含了登入檢查、生物辨識、呼叫api 只是這些部份我使用的是mock 這些物件的測試應該用其他的方式或包裝,不應該影響儲值這件事跟儲值的測試 加上我回傳的是一個通用的Result物件 這個Result要不是成功(包含成功儲值的相關資訊),要不是失敗(失敗的相關資訊) 流程中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失敗了,對呼叫端來說都是收到失敗的Result 這時候就是處理失敗的介面與邏輯 原則上我還是會在測試中補上測失敗的測試案例 但應該就是幾個常見的,不會去涵蓋每一個 我的目標還是很簡單,我要確認的是程式這邊的邏輯有沒有問題 輸入變數已經被command模式限制了,以這個案例來說,好像不知道還有啥變數 且不管哪個環節錯,他就是拋Result<Error> 額外的測試,說真的,我覺得自己按一下比較快 理論上也不應該出現沒捕捉到的錯誤 真的有...大概也是很稀少的案例,這個就交給內部測試或是實際使用者吧 冏rz

※ 編輯: langrisser19 (59.120.34.91 臺灣), 05/02/2024 15:59:22

TonyQ05/02 16:00"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失敗了,對呼叫端來說都是收到失敗的"

TonyQ05/02 16:01這個可能 app 比較沒感覺,但是鑑別不同的失敗對debug重要

TonyQ05/02 16:35題外話你這個情境算是很特定的情境了,我自己在這個時候會

TonyQ05/02 16:35思考的問題是,「假設我的程式出錯了,我能不能避開最大的

TonyQ05/02 16:36 傷害。」 這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事情。

brucetu05/02 19:48理論上牽涉到第三方服務的時候你要mock第三方服務

brucetu05/02 19:49實務上第三方有提供測試區的話我會直接開一個測試區db直

brucetu05/02 19:49接在上面測試

wulouise05/02 21:30寫一個新的加測試

OldTjikko05/03 00:21巢狀太多了,重構看看能不能guard clauses

yamagishi05/03 08:32太巢惹, ealry return 用一下該測的東西分一下你自然知

yamagishi05/03 08:32道 test 要怎麼寫

new12285105/03 19:56當你發現UT寫不下去時,你要的是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