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分享] 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一場海戰

看板Warfare標題[分享] 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一場海戰作者
jackliao1990
(j)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13

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一場海戰,也讓地中海從此遠離世界權力中心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7854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中海開始遠離世界的權力中心。官僚機構過於集權化、堅信君權神授的土耳其人和哈布斯堡家族都無法理解這一點。從倫敦和阿姆斯特丹出發的新教徒水手在積極進取的中產階級資助下,乘坐堅固的帆船,開始從新大陸獲取財富。

文: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

在今天,勒班陀戰役(Battle of Lepanto)曾在歐洲激起的熱情已經大體被遺忘了,如教宗已於一九六五年將當年繳獲的鄂圖曼帝國旗幟返還伊斯坦堡。有些現代史學家傾向不再把這場戰役的意義看得那麼重要。

當年曾被認為是決定爭奪世界中心的經典海戰,如今已經不再被視為是一場重大的戰役,它甚至沒有一千五百年前在同一片海域發生的亞克興角戰役(Battle of Actium) 那樣重要,因為後者決定了羅馬帝國對地中海的控制權;勒班陀的意義也比不上薩拉米斯海戰(Battle of Salamis) ,因為該戰役阻斷了波斯向希臘的進軍。在現代,勒班陀戰役被認為是「沒了下文的勝利」,對基督教各國來說是個僥倖的成功,在鄂圖曼帝國則被認為是個很快就能克服的小挫折。就像當年的戰場一樣,勒班陀戰役似乎已經被時間和大海吞噬了。

但上述觀點低估了十六世紀中葉基督教世界的恐懼心理,以及短暫的勝利在物質和心理上帶來的影響。一五七三年八月,克里奇.阿里遠征突尼斯凱旋歸來,駛入金角灣時旌旗招展,將俘虜示眾,鳴響禮砲向蘇丹致意。在夜裡,這座偉大城市的海岸被一圈火炬照得通亮。站在岸邊觀看這勝景的人絕不會想到,勒班陀已經敲響了鄂圖曼帝國海上勝利的喪鐘,也不會想到,克里奇將是海雷丁之後的最後一位偉大海盜。一五八○年,腓力二世與蘇丹簽訂了和約,為這兩個帝國爭奪地中海的戰爭畫上了句號。和約是用人們熟知的鄂圖曼帝國公文的莊嚴言辭寫成的,在威嚴風度上沒有向任何人讓步:

您的大使目前在我們的皇宮裡,向我們的皇帝和皇室司法部門呈送了一份請願書。我們偉業中心的崇高門檻,我們的權力無限的帝國宮廷的確是大權在握的蘇丹們的聖殿,也是時代統治者的要塞。

貴方呈送了表達友誼和忠誠的請願書。為了國家的安全穩定,以及臣民富足和安寧的生活,您希望與我們的偉大皇帝締結友誼。為了安排和平的架構,並設定協議的條件,我們秉持正義的帝國協定對以下事務做如下規定……

在貴方誠懇坦率地向我方皇帝請願之後,貴方所有在陸地和海上行醜惡之事的非正規部隊和海盜應立即停止敵對活動,不得傷害受我方保護領土之臣民。貴方必須對這些非正規部隊和海盜予以取締,加以控制……

貴方應堅持不懈地信守諾言,誠實行事,尊重停戰協定的條件。我方也絕不會造成任何違背停戰協定的情事。不論我方在海上的海軍指揮官,我方義勇船主(海盜),或者位於受我方保護領土之上的我方指揮官,都將接到我們的命令(這命令受到全世界的遵從),你們的國家和來自你們國家的商人都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和損失。

我們偉大的皇帝確已決定,現今應是繁榮昌盛的年代。同樣的,如果貴方的目標確實是和平和繁榮,以及達成協議、獲得安全,請立即派遣人員到我們的皇宮,告知貴方觀點。我們的帝國協定將以此為基礎制訂。

這和約讀起來像是在宣布鄂圖曼帝國取得了勝利;不管怎麼說,鄂圖曼帝國肯定沒有輸。此時腓力二世的王室已經拖欠了大量債務,他的注意力也被分散到西方和北方——征服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和正在計劃中的,入侵信奉新教的英格蘭。腓力二世與土耳其的和約確立了在地中海上設置一條穆斯林和基督教世界間的固定疆界。

占領賽普勒斯之後,土耳其人幾乎已經完全控制了地中海東部,儘管此時克里特島還在威尼斯的控制下。馬爾他的失敗和勒班陀的災難打破了鄂圖曼帝國進軍羅馬的希望。突尼斯被土耳其收復後,西班牙也清楚地認識到,北非已經穩穩當當地成了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查理五世征服君士坦丁堡的夢想早已是明日黃花。在一五八○年,十字軍東征的夢想徹底粉碎了;大型槳帆船的時代也畫上了句號。兩個海洋帝國間的爭鬥陷入了僵局。

但假如當初基督教世界沒能贏得勒班陀戰役,就必然會輸掉一整片地中海。戰役結束的一年後,年邁的唐.賈西亞.德.托雷多還在為勒班陀戰役中所冒的巨大風險而面容慘白。唐.胡安在那場戰爭中著實是孤注一擲。唐.賈西亞知道,假如戰鬥失敗,將為基督教地中海的海岸地區帶來災難。儘管戰果輝煌,但勝利實在是僥倖所致。如果戰鬥失敗,又沒了可供防禦作戰的艦隊,地中海的所有主要島嶼——馬爾他、克里特島、巴利阿里群島都將迅速落入敵手,這些島嶼是威尼斯的最後一道防線;接下來,土耳其人就能夠以這些島嶼為跳板,進攻義大利腹地,一直打到羅馬,也就是蘇萊曼的最終目標。

如果舒魯奇.穆罕默德成功地消滅了側翼的威尼斯,如果重武裝的加萊賽戰船沒能打亂阿里帕夏的中軍,或者烏魯奇.阿里能夠早一個小時穿透多里亞的戰線,南歐的版圖將與今日大相逕庭。基督教世界在馬爾他和勒班陀的勝利,成功遏制了鄂圖曼帝國在地中海的擴張。一五六五至一五七一年發生的事件決定了現代地中海世界的疆域。

鄂圖曼人雖然對這次失敗不以為然,但傷害已經是既成的事實。自一四○二年蒙古征服者帖木爾(Timur)在安卡拉(Ankara)打敗土耳其軍隊以來,這是鄂圖曼帝國蒙受的第一次軍事失敗。這場勝利為基督教歐洲在心理上帶來很大的收穫。在此之前,基督教世界根深柢固地自認為在軍事上技不如人,因此習慣於對每次失敗都聽天由命。一五七一年秋季爆發的宗教熱情表明人們開始相信,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間的天平已經產生了傾斜。

賽凡提斯藉唐吉訶德之口顯示出,在勒班陀的那幾個小時對基督教世界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那一天……對基督教世界來說是如此幸福,因為全世界都了解到,以前他們相信土耳其人在海上不可戰勝,是多大的錯誤。」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爭奪世界中心的戰爭不是以羅得島戰役發端,也不是以勒班陀戰役作結,但在一五二○至一五八○年,宗教熱誠和帝國霸業合二為一,使得這場戰爭達到了駭人的強度,戰爭的形式也是人類歷史上兩個迥然不同時期的頂峰。這場戰爭的風格既是原始的,也是現代的:既有荷馬史詩青銅時代的人性本能的殘暴,也有火砲武器的巨大破壞力。在這一時期,查理五世和蘇萊曼都相信他們在角逐全球的統治權。

但勒班陀戰役及其後續事件卻表明,即便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地中海也不值得雙方爭鬥了。不管可用的資源是多麼取之不盡,雙方終究無法利用槳帆船輕鬆地贏得被陸地包圍的地中海。雙方都參加了一場極其昂貴的軍備競賽,但卻難以贏得最終的獎品。這場戰爭嚴重消耗了雙方的人力和物質資源,其嚴重程度是雙方都不願意承認的。賽普勒斯和勒班陀兩場戰役讓鄂圖曼損失了超過八萬名士兵;雖然土耳其人口眾多,但技藝嫺熟的戰士卻不是用之不竭的。

達克斯(Dax)主教目睹土耳其人重建成功的艦隊時,並沒有感到印象深刻:「我看見一支艦隊離開這個港口,艦船全是新建的,用新鮮木材製成,槳手都是之前從未握過槳的新人,船上的火砲都是匆匆鑄造而成的,好幾門火砲是用被腐蝕和破爛的原料製成的,嚮導和水手都還是學徒,士兵們還因為上次戰役而心驚膽寒……。」就像西班牙人在傑爾巴島戰役得到的教訓一樣,海戰的特殊條件使得專業人員顯得特別重要,很難替代。一五八○年之後,土耳其漸漸對海上冒險失去了興趣;鄂圖曼艦隊停泊在金角灣的平靜水域,木製船體逐漸腐爛。巴巴羅薩的光輝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雙方也都很快遇到了經濟困難。一五七五年,腓力二世拖欠了債務;一五八五年之後的歲月裡,伊斯蘭世界也受到了財政危機的困擾。耗費巨大的海戰和勒班陀戰役之後重建艦隊的龐大開銷,使得蘇丹的帝國不得不大幅度增稅。同時,美洲輸入的大量金銀開始以人們無法理解的方式破壞鄂圖曼帝國的經濟。土耳其人有足夠的資源在商業戰爭中贏過任何競爭者,但無力保護自身穩定、傳統、自給自足的世界去抵禦現代社會更險惡的影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能夠應對歐洲的物價上漲和黃金大量流入造成的通貨膨脹。

一五六六年,也就是馬爾他戰役後的那一年,開羅的黃金鑄幣廠——鄂圖曼帝國境內的唯一一座鑄幣廠——用來源有限的非洲黃金鑄造貨幣,讓金幣貶值了百分之三十。西班牙的雷阿爾(real)成了鄂圖曼帝國境內最受歡迎的貨幣,鄂圖曼人根本無法鑄造出與它等值的貨幣來。發放給士兵們的銀幣愈來愈薄,當時一位鄂圖曼帝國士兵稱它們「薄得就像杏樹葉,像露水珠一樣毫無價值」。這些現象帶來了物價上漲、物資短缺和本地製造業的逐漸衰敗等衝擊。

基督教歐洲的出價更高,生產成本更低,於是逐漸吸乾了鄂圖曼帝國的原物料和金銀。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全球化的力量開始暗地摧殘鄂圖曼帝國的傳統社會結構和權力基礎。伊斯蘭世界與西方的關係皆呈現出這樣的模式。

一五八○年的和約承認了兩個帝國和兩個世界間的僵局。從這時候起,橫貫整個地中海、從伊斯坦堡到直布羅陀海峽對角線狀的疆界固定了下來。兩位競爭者都把目光轉向其他地方。土耳其人與波斯作戰,再一次去迎接匈牙利和多瑙河的挑戰;腓力二世則投入在大西洋的較量。腓力二世吞併葡萄牙之後,將注意力轉向西方,並頗具象徵意義地將宮廷遷到里斯本,以面對一片更廣闊的大海。他自己的勒班陀還沒有到來——西班牙無敵艦隊在不列顛海岸遭遇的海難,這次慘敗也是由於西班牙人出航時間太晚的痼疾所造成的。一五八○年之後的歲月裡,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在地中海解除了戰鬥狀態,前者轉向內部事務,後者則開始向外探索。

地中海開始遠離世界的權力中心。官僚機構過於集權化、堅信君權神授的土耳其人和哈布斯堡家族都無法理解這一點。從倫敦和阿姆斯特丹出發的新教徒水手在積極進取的中產階級資助下,乘坐堅固的帆船,開始從新大陸獲取財富。槳帆船稱霸的地中海變成了一潭死水,被新的帝國霸業忽略。地圖繪製師皮里雷斯的生與死象徵著鄂圖曼帝國徹底喪失了轉向外界、探索世界的機遇。鄂圖曼帝國的另一位姓名不詳的地圖繪製師在一五八○年代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清晰地闡明了通往西印度群島的新航線將為鄂圖曼帝國帶來的威脅:

這真是奇哉怪也,令人哀慟。一群骯髒的異教徒居然變得如此強大,可以從西方航向東方,抵禦暴風和海上的災害;而距印度的路程只有他們一半的鄂圖曼帝國居然沒有做任何征服印度的努力,儘管通往印度的航行能夠帶來數不勝數的好處,帶回美好的財物和精美得無法描述、難以解釋的奢侈品。

但最終,西班牙也在全球競爭中落敗了。

一五八○年之後的歲月裡,海盜們也拋棄了蘇丹的大業,開始自行在馬格里布的荒蕪海岸沿線殺人越貨。地中海還將面臨兩百年的海盜肆虐,幾百萬白奴將在阿爾及爾和的黎波里的奴隸市場上出售。一直到一八一五年,也就是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的那一年,海盜還從薩丁尼亞島上劫走了一百五十八人;而最終解除海盜威脅的是來自新大陸的美國人。威尼斯和土耳其將被永遠封鎖在沒有潮湧的地中海上,繼續爭奪著希臘海岸,直到一七一九年。但此時世界的權力中心早已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在地中海兩端的土耳其與西班牙,開啟了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爭霸時代

書籍介紹

《海洋帝國: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爭霸時代》,馬可孛羅出版


作者: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

《海洋帝國》、《一四五三》和《財富之城》這三本書互相關聯,組成了一個鬆散的三部曲,敘述地中海及其周邊地區的歷史。讀者可以挑選其中任意一本書開始讀起。這三本書涵蓋的時間達四個世紀之久,從西元一二○○至一六○○年,這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文明間激烈衝
突的年代,涉及一連串的帝國,包括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帝國,以及位處西班牙,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我希望這三本書能夠幫助台灣讀者,對仍在影響我們世界的地中海歷史與事件的魅力與重要性有一層更深的理解。
——作者羅傑.克勞利中文版序

在《海洋帝國》中,羅傑.克勞利繪聲繪色地描摹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世界間,長達數十年的殘酷鬥爭,戰場東起伊斯坦堡,西至直布羅陀海峽,有著數十篇關於帝王、將相、海盜、十字軍、穆斯林、教士的傳奇故事。此外,本書除描述東西方兩大帝國間軍事上的武力衝突、外交上的爾虞我詐外,也點出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間的歧異與隔閡。而直到今天,東西文化之間的齟齬,仍尚未平息。

馬可孛羅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21.195 (臺灣)
PTT 網址

Edison117407/12 17:31世界奇觀蓋在海邊 對方又作弊定點生船 只能神風船一

Edison117407/12 17:31直撞

NKN07/13 10:49話說為什麼文章會提到唐吉軻德 是因為作者賽凡提斯參加了

NKN07/13 10:49這場海戰 他還在戰鬥中受傷導致一手殘障

NKN07/13 10:50在唐吉軻德續篇的前言中他還有提到 不論人們怎麼嘲笑殘障

NKN07/13 10:50老兵 他都以參加這場海戰為榮

NKN07/13 10:51賽凡提斯在這場海戰之後因為被俘虜 欠債 等等原因多次坐牢

NKN07/13 10:51唐吉軻德也是在牢中想出來的故事

NKN07/13 10:53有人認為唐吉軻德也部分反映曾滿懷雄心壯志卻淪落被人嘲笑

NKN07/13 10:53的賽凡提斯心境

NKN07/13 10:55不過因為鄂圖曼帝國絕非風車 這種解釋也有討論空間啦

NKN07/13 10:55畢竟搞笑作品的作者往往沒想那麼深

stoneruler07/13 23:13可惜希臘沒收復更多領土

qlz07/13 23:23打贏之後, 西班牙跟威尼斯的政治利益矛盾就又浮現了

qlz07/13 23:24所以無法擴大戰果, 只阻止鄂圖曼土耳其繼續擴張地中海海權

helldog07/14 21:54地中海三部曲在大陸賣了100萬套,陸大鵬(譯者)告訴我,

helldog07/14 21:54出版社笑到嘴都歪了,而且簽書會上很多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