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閒聊] 關於盟軍在諾曼地戰役的表現

看板Warfare標題[閒聊] 關於盟軍在諾曼地戰役的表現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時間推噓 9 推:9 噓:0 →:58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1944年盟軍與德軍的實力比,反坦克炮與戰車只有盟軍的37.2%、機槍只有21.4%、卡車只有9.6%、戰斗機只有28.1%、運輸機只有2.7%。

一些網友批評盟軍在2戰諾曼地戰役,表現有如蝸牛在地上爬,慢吞吞地讓人發指,他們總是把罪過怪在英國人的頭上,認為一切都是他們造成的;雖然這不公平,但能反映出部分的事實。

沒錯,隨者盟軍機械化和摩托化程度不斷的提高與敵我勢態的改變,盟軍需要不同的戰爭哲學,那就是快速機動的技巧和戰術的靈活性,但英國人並不具備;英國人總是傾向於根據教科書和官方手冊來組織他們的軍隊,對任何問題都「深思熟慮」;他們會開一連串精心策劃的會議,從師部開始,一直到旅級與營級,耗費了寶貴的時間。

裝甲教導師的指揮官弗裡茨·拜爾萊因在6月寫給古德裡安將軍的一份報告中說:「敵人
永遠不會利用機會來進行追擊......英國步兵的戰斗士氣不是很高,他們主要依靠炮兵和空中支援。敵人對接近戰格外緊張......因此,他們努力佔領土地,而不是與我軍爭奪。」

第346步兵師的師長評論:「盟軍對我們沒造成真正的壓力,當我們在白天被擊退時,我們總是知道,敵人不會馬上追擊,因為敵人晚上要休息、重新集結、准備第二天的行動;正因為有這樣的停頓,我們能夠在沒有大量傷亡的情況下成功撤退。」

另一份報告是由黨衛軍第10裝甲師下屬的第21裝甲擲彈兵團撰寫的,其批評更加嚴厲,甚至懷疑英國和加拿大佔領陣地的能力:「敵方步兵的士氣不是很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炮兵和空中支援,在我們的炮兵集中火力攻擊時,他們通常會離開陣地並匆忙撤退;每當我們要近戰時,他們通常撤退或投降。」

原本是打算對卡昂進行包抄及奪取,但因為英軍的龜速,埃普索姆行動變成了一場消耗戰;這場行動從26日打到30日,雙方因精疲力盡而停止。雖然此戰消耗了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但這樣的結果並不是蒙哥馬利一開始的初衷;安羅斯(Ambrose)在1971年寫到:「埃普索姆行動是一場偏離計劃的軍事行動。」勞埃德·克拉克對於該行動的評論是:「在戰場上,埃普索姆行動以不光彩的平局而告終。」在這場戰疫,英國人在進攻上采用一個相當奇怪的組合,前進的步兵采用了極其老式的大規模編隊,忽略了現代人對滲透、火力和運動的思考。

在溫莎行動中,加拿大人以十個步兵營、一個坦克團、428門火炮跟海上幾艘艦艇的支援,攻擊了卡昂附近的卡比凱機場;面對守軍只有150名步兵、兩三輛坦克和一門借來的88炮,加拿大人還是失敗了;直到強恩伍德行動,加拿大軍才成功的佔領機場。

別責怪英國士兵,美國人在此表現上並沒有做得比英國人更好;美國人更加依賴他們巨大的火炮優勢,火炮是美國戰術思想的基石,我想應該沒人會反對;一位12步兵師的匿名上尉簡單地說:「我們盡可能的讓炮兵多打仗。」1944年9月第九集團軍進攻布列斯特,指揮官威廉·H·辛普森(William H. Simpson)將軍寫到:「他的軍事規則是永遠不要派
步兵去做炮彈能做到的事。」當然,這種意圖並沒有不對,但結果往往跟英國和加拿大部隊一樣,損失了寶貴的時間和動力。

根據傘3師的一位德國軍官的評論,6月和7月上半,聖洛周圍的美軍顯得非常謹慎:「只要碰到輕微的抵抗,敵人步兵就會停止並撤退,並進行新的炮轟,以鏟除我方的反對力
量...... 在防御上,敵人只有在得到炮兵和迫擊炮單位的良好支援時,才會是一個堅強的戰士...... 到目前為止,他們坦克車組對坦克之間的對戰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

在諾曼底戰役中,美軍步兵傾向於將「火力與機動」學說轉變為「機動與火力」學說;部隊並非利用火力固定敵人,然後機動包圍並殲滅敵人,而是利用機動尋找敵人,然後調用空中與火炮火力嘗試殲滅敵人。

別以為以上的情況只是限於諾曼第密集的樹籬(bocage)地帶,這些樹籬確實限制了戰斗部隊的行動自由;然而,即使美國人脫離了這種地形的限制,他們對於機動作戰仍然興趣缺缺,也不願組織口袋對敵人進行誘捕;裝4師的指揮官-約翰·雪麗·伍德少將認為在八
月初如果讓他從昂熱(Angers)直推到沙特爾(Chartres),這樣就能在「兩天內攻入德軍的要害」;但布萊德雷和第一軍司令部不批准,而是命令他對洛裡昂(Lorient)和布列斯特(Brest)進行徒勞無功的圍攻,這根本是「這場戰爭中最愚蠢的決定之一」。

肯定有人反對,認為巴頓指揮的第三軍團很機動呀,8月5日從阿夫朗什出發,20日抵達塞納河,9月1日抵達馬斯河,9月1日抵達繆斯河,總距離共移動了480公里,只用了25天。

這是一個讓人激賞的成就,但坦白說,當巴頓移動時德軍已經開始撤退,而且不再有任何真正的機會困住大量德軍或咬住撤退部隊的機會,這必須被認為是美國人的失敗,因為真正的機動作戰與簡單的追擊是完全不同的;機動作戰包含對敵人防線的實際攻擊,以及一連串巧妙的打擊,使這條防線瓦解;這也意味著嘗試夾擊一部分的敵人,並將其困住和殲滅,打擊敵人的後衛,並決定是否可以安全繞過這些群體,以及留下多少部隊來制止他們,但在諾曼第,巴頓並沒有做到這些。

這場戰役更像是一次勝利的游行,而不是一次真正的軍事攻勢,雖然這是後勤上的巨大成就。

布萊德雷將軍在他的自傳的第二版,對巴頓的評價並不高,他曾在信上說:「我無意減損他的成就:巴頓在西西裡取得了巨大的、戲劇性的戰勝,經過布列塔尼,橫跨塞納河在曼特,梅隆,特羅耶,巴頓都是在幾乎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取得的;在此之前,巴頓並沒有真正遇上嚴重的戰斗。」必須承認的是,布萊德雷晚年對過去的同事,其評論往往戴上有色的眼鏡,但其他不那麼主觀的評論家也得出了非常相似的結論;一位傑出的美國歷史學家最近指出 第三軍的進軍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避免戰斗來實現的。

在戰後的審問中,德國人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古德裡安是一個很有資格評論機動作戰的人,他說在德國人七月下旬有一個無法補足的巨大兵力缺口,因此巴頓在橫越法國的競賽中,沒有遭遇真正的阻力,他看到了一個好機會,並很好地利用了它。同樣中肯的評論來自黨衛軍第十三軍的司令馬克斯-西蒙將軍(Max Simon),當被問及第三軍的戰術時,西蒙反駁說,他們「非常謹慎」,美國人只在他們「控制了土地」時才進攻。

當被特別問到巴頓的裝甲戰術時,他表示:「美國人的戰術是蠶食性的,一次拆掉一磚一瓦,直到整片牆倒下;他們把坦克分散使用,而我們卻沒有什麼東西能用來對付坦克,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反制措施-反坦克炮、飛機和汽油 ,許多美軍的局部滲透就不會成功;如果美軍在東線進行這樣的攻擊(5-20 輛坦克配合步兵進行攻擊),我們的反坦克炮會把美軍所有的坦克都摧毀。」

英美軍缺乏機動戰精神,這不能把錯全怪在基層士兵頭上,指揮官的問題更大;如果要找出戰犯,蒙哥馬利肯定排第一個,誰叫他在那時是地面總司令。

盟軍在頭三個月的戰略,基本上遵循他的計畫,但這些計畫的主軸是啥,有啥意圖,蒙哥馬利自己都說不清楚,無法給出一個精確的解釋,所以這一戰略究竟是什麼,一直是有相當大的爭論。7月,兩位英國歷史學家在評論關於古德伍德行動時,提出了一個觀點,幾乎適用於蒙哥馬利對意圖的"解釋":「他關於古德伍德攻勢的指示和信件是模棱兩可的;就像神諭一樣,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

蒙哥馬利總是對自己信心滿滿,他在1944年4月14號寫給布蘭得利和鄧普西的信上寫到:「登陸後,我們要抓住了主動權,我們必須保持[原文如此]我們它。干擾、對抗敵人集中的最好辦法是在諾曼第登陸日下午推進相當強大的裝甲部隊突擊;達成這樣咄咄逼人的效果來自於我們保持主動權,並使敵人造成驚恐。裝甲部隊 . . .必須迅速集中......因此,需要速度和膽量,裝甲突擊必須強行向內陸推進......為了實施這些策略,我准備接受幾乎任何風險。」

所有這些聽起來都很好,但隨後的事件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蒙哥馬利在誇誇其談,而不是現實上的實際行動;一位在隆美爾身後蹣跚而行的人,怎可能突然變身成腓特烈大帝和J.E.B.斯圖亞特的混合體,然後機動之神附身?假如曼施坦、海因裡奇、霍斯、馮·森
格和埃特林是大廚,Bewegungskrieg(機動戰)這道菜,對他們來說,只是平時的家常菜,但對蒙哥馬利本人來說,這道菜這太高級了,他做不出來。當1942年12月,隆美爾只能集結37輛坦克攻擊英國防線,蒙哥馬利嚇壞了,他大驚喊:「隆美爾用9個裝甲師攻擊我。」

6月6日通往卡昂的通道敞開,3個步兵師未能奪取該鎮;唯一真正試圖沖進德軍防御陣線的是該師的一個營,由一個皇家炮兵野戰團的自行火炮和幾輛坦克支援;蒙哥馬利指示第27裝甲旅要不惜一切代價的奪取卡昂,但它們不是在海灘上,就是在內陸的戰斗中陷入困境,只因蒙哥馬利並沒有明確指示"裝甲編隊不能在局部交火中被束縛",他與他的參謀們也沒想辦法確保"這些裝甲編隊能夠迅速離開海灘",對機動戰來說,使裝甲編隊集體、按時前進是第一優先;用一位歷史學家的話來說,本應是「對卡昂閃電般的打擊已經變成到蹣跚而行。」

13日對維萊爾-博卡奇的攻擊其結果也讓人遺憾,裝甲部隊和步兵之間的合作幾乎不存在,在最需要的時候,雙方都無法支持對方的行動;這些坦克的表現來自於第7裝甲師:「它們(沙漠之鼠)嚴重缺乏...精神和決心...;許多老兵在"降低風險"方面變得十分謹慎;它們也缺乏嚴明的紀律,而這種紀律在戰場上比在戰場外更為重要。」

諾曼第戰役的實際進展或缺乏進展也相當清楚地表明,第21集團軍群並不是一支為機動戰做好准備的部隊。


結論
撇開作戰指揮,蒙哥馬利當時作為盟軍的地面總指揮,其首要的任務應該讓旗下的部隊適應完全不同的戰爭哲學和實施新的作戰理論、確定訓練手冊和戰斗學校有正確的教導與內容,並挑選合格的指揮官來帶領他們,但他全都沒做到,這就好像一群人想要煮大餐,他們空有昂貴的食材、完整的廚具,卻沒有人知道該如何煮飯。

以下是諾曼底戰役的故事短評:德國一方面有嚴重的軍需短缺,另一方面盟軍能夠提供壓倒性的火力和源源不絕的補給。除了最嚴重的戰術失誤外,盟軍還可以彌補所有失誤。再加上熟練的公關和渴求英雄的媒體,甚至連蒙哥馬利和巴頓看起來都像是偉大的指揮官。

參考資料與出處
https://reurl.cc/vvnb4o
https://reurl.cc/ey5bAx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Villers-Bocage
Brute Force: Allied Strategy and Tactic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53.50 (臺灣)
PTT 網址

amurosheu07/30 17:32對岸的文章吧,軍團翻做集團軍...

※ 編輯: helldog (114.43.153.50 臺灣), 07/30/2024 17:38:50

helldog07/30 17:39我寫的

wildboar07/30 18:46感覺盟軍就是穩扎穩打的打法。也許他們知道自己最大優

wildboar07/30 18:46勢是物資比德軍多吧?

moslaa07/30 20:52我有點理解你想說什麼,但我認為你太局外人了,太像

moslaa07/30 20:52等著看好萊塢戰爭大片的觀眾了。

moslaa07/30 20:53我意思是,因為你是局外人,所以你希望看到精彩的白刃戰

moslaa07/30 20:53但如果換成是真正戰場上的士兵,我想能的話,絕大多數會

moslaa07/30 20:54選擇先讓空軍或砲兵把對方可能藏匿的地點全部都轟上十次後

moslaa07/30 20:55我身為步兵再前進。也就是史實上美軍英軍的態度

moslaa07/30 20:57/講一下個人回憶。應該是1990沙漠風暴的時候,我在家看

moslaa07/30 20:57電視新聞轉播忘記是cnn還BBC的前線採訪。我印象很深的一幕

moslaa07/30 20:59當時是前進部隊遇到伊拉克軍,戰地記者趕上去給全球觀眾

moslaa07/30 21:00看看什麼是真正的戰場,小孩子的我也很興奮(XD)要看真實的

moslaa07/30 21:00戰爭,然後畫面是這樣的:

moslaa07/30 21:01一棟孤零零的房子矗立在遠處,然後記者前方可能是單兵臨時

moslaa07/30 21:03挖的溝,十幾名盟軍的士兵散開來趴在地上 槍口都對準房子

wl0066977307/30 21:03盟軍有地表最強的炮兵跟空軍 白癡才不好好利用

moslaa07/30 21:04然後記者的介紹大概是 不久之前,從那棟房子有子彈朝

moslaa07/30 21:04前進部隊射過來,推測應該有伊拉克軍躲在房子裡面

moslaa07/30 21:05blabla... 小孩子的我心想,快啊,你們趴光在地上幹什麼

moslaa07/30 21:06怎麼看那房子裡面的敵兵一定比你們少啊,快衝上去嘛~

moslaa07/30 21:07結果我等了十幾分鐘都那死樣子,忘記是我自己先不看了

moslaa07/30 21:07還是台灣新聞台也覺得這樣拖下去沒意思,就停了。反正

moslaa07/30 21:08我最記得就一堆士兵遠遠趴在地上等啊等啊等啊等啊等啊等

moslaa07/30 21:09雖然我當時是小孩,但也很快明白過來,恐怕真正戰爭多數

moslaa07/30 21:10時候就是那樣。畢竟這不是電影,自己衝上去,被打死了

moslaa07/30 21:11可就真的死了,連便當都沒得吃。

moslaa07/30 21:13忘記當時記者有沒有說明,但後來回想,當時應該是等

moslaa07/30 21:13忘記當時記者有沒有說明,但後來回想,當時應該是在等

moslaa07/30 21:13砲兵或是空軍來先炸吧

KJK707/30 21:13依靠火海跟後勤物資力量壓垮對方,這才是正道

edison07/30 23:14YT應該還找的到影片,F-15丟2000磅炸彈去轟一個狙擊手

leptoneta07/30 23:52正義站在大砲多的那一邊

KYALUCARD07/31 00:24巴頓那段的論述不太完整,就沒說服力,判斷哪些戰鬥要

KYALUCARD07/31 00:25打,哪些戰鬥該避免本來就前線裝甲指揮官該做得判斷。

KYALUCARD07/31 00:25說他避免戰鬥來取得進軍速度,應該要討論的是哪些戰鬥

KYALUCARD07/31 00:28是該打他卻沒打,像討論古德林該不該繞過圖拉

KYALUCARD07/31 00:30不然避免戰鬥來取得進軍速度本來就是機動作戰很重要的

KYALUCARD07/31 00:31一環,所以是哪個傑出的歷史學家下了這段評論?

helldog07/31 08:56那個歷史學者是Russell Weigley,是費城坦普爾大學的歷史

helldog07/31 08:57學教授,傑出的軍事史學者。

buffalobill07/31 10:19諾曼地被拖到,市場花園又拖到,「如果」一切順利

buffalobill07/31 10:19盟軍有沒有機會比紅軍提前幾個月進柏林這樣

buffon07/31 11:09先抵達柏林好像是雙方高層照會過的協議?

allergy07/31 11:48那個"照會"應該是雅爾達會議的時候才確認的。假如盟軍真

allergy07/31 11:48如最早市場花園的預期能在10月前後就跨入萊茵河直衝柏林

allergy07/31 11:49沒有柏林非是蘇聯囊中物的必然

ineedmore07/31 15:46電影硫磺島的英雄有一幕陸戰隊將領對海軍大發雷霆因為

ineedmore07/31 15:46他覺得海軍岸轟不夠就要他的子弟兵搶灘登陸

helldog07/31 21:21事先的火力準備不足,跟步兵碰上些微抵抗就等砲兵來轟,

helldog07/31 21:21這是兩碼事,好嗎

CODDDD07/31 21:35蒙哥馬利集中指揮權,很大原因是北非的教訓

CODDDD07/31 21:35魏菲爾與奧親萊克指揮時,英軍就試圖將指揮權下放給各單

CODDDD07/31 21:35位,結果就是四不像,要靈活不靈活,要統一不統一,因此

CODDDD07/31 21:35換他上任後他就決定走回傳統老路,雖然保守雖然效率低但

CODDDD07/31 21:35也最適合英國軍隊

lljjfrdr107/31 22:55說真的德軍7個裝甲師在康城方向打防禦

lljjfrdr107/31 22:56英軍是要怎麼推的快啊.....

lljjfrdr107/31 22:59諾曼底美軍的方向只有1、2個德軍機械化師.....

lljjfrdr107/31 22:59結果傷亡打的比英軍還慘.....

KYALUCARD08/01 17:12中文圈有沒有對英軍在整個二戰各戰場比較客觀的分析跟

KYALUCARD08/01 17:13評價的資料阿?大部分的心得幾乎都是美軍,尤其是美軍

KYALUCARD08/01 17:13參戰後,主視角都在美軍身上

amanda81562508/02 15:02大家都是看英文資料吧

KYALUCARD08/02 15:13以往英美對彼此的看法也是蠻主觀的,美國人近年卻又修

KYALUCARD08/02 15:13正主義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