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南北戰爭之六大戡亂名將 [5]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之六大戡亂名將 [5]作者
jimmy5680
(If Penguins May Fly)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5

稱雄西部戰場的薛曼

格蘭特是北軍的絕對王者,薛曼則是格蘭特最信賴的副手,兩人從戰爭前期就建立起緊密的友誼與合作關係。

薛曼在戰爭初期參與過第一次牛奔河戰役,隨後被調至肯塔基州擔任坎伯蘭軍區司令,但他對戰局持悲觀態度,指揮無方且欠缺擔任主官的意願,精神狀態不穩定而受到媒體的抨擊,一度被撤職,幾個月後身心狀態改善才改派至密蘇里軍區,該單位不久後改名為密西西比軍區。

在抵任後,薛曼先是被任命負責一系列的後勤與支援工作,並於此時與格蘭特相識且首次合作。他隨後被改任為師長,但是他對南軍動向判斷失敗,不願相信敵軍已經逼近的情報,導致北軍在夏羅戰役的首日被奇襲而瀕臨大敗,不過他在戰役中表現英勇且有效的領導所部奮戰,頑強抵抗至傍晚,並在隔天的反攻中貢獻頗多,受了兩處傷且有三匹座騎被射殺。

佔領科林斯後,薛曼參加了重要的維克斯堡戰役。他在格蘭特最初發動的北面攻勢中受挫,然後被麥克萊爾納將軍調去攻打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阿肯色哨站,將其攻陷後返回繼續參與主要作戰。在宏偉的維科斯堡戰役中,薛曼先是繼續在北佯動,接著走南方回歸主力,在一系列指東打西的機動作戰表現傑出。北軍最後將南軍密西西比兵團的主力包圍在維克斯堡,迫使其投降。

薛曼在格蘭特麾下繼續參加了查塔努加會戰,在該戰役中於最左翼進行攻擊,但是因為情報不周而攻勢受挫,最後是湯瑪士和胡克將軍分別於中央和右翼摧破南軍陣線才解決困境,迫使南軍敗退。

格蘭特東走後,薛曼奉命向喬治亞州發動攻勢,並與南軍大將約翰斯頓進行了一系列精采的攻防戰。約翰斯頓接連構築防線節節抵抗,薛曼則不斷運用側翼包抄迫使對手捨棄工事退卻,一路逼近至亞特蘭大。

北軍兵臨亞特蘭大近郊時,南軍臨陣易帥,改以胡德將軍負責迎擊,與北軍爆發激烈的攻防戰。胡德用內線作戰集中兵力,數次實施猛烈攻擊,但是三場大規模攻擊都付出高昂傷亡而無法取得勝利,最終南軍交通線被截斷後撤離亞特蘭大。

胡德決定以機動作戰截擊薛曼的補給線,但薛曼將其稍微驅離之後,決定放手不管,派湯瑪士留守後方,自己親率六萬五千精兵橫越喬治亞到濱海地區,此即為著名的「向大海進軍」,北軍沿途破壞與掠奪經濟與軍事建設。攻抵沿海之後,薛曼又奉命北進掃蕩南北卡羅萊納,殘餘南軍難以抗衡,在聽聞李將軍被殲之後投降。


奇正相合的會戰藝術

面對南軍指揮才能名列前茅的約翰斯頓,薛曼在揮兵攻入喬治亞時一再採取正面牽制、側面包抄的策略。實際上執行此一方針遠沒有表面上的輕鬆,薛曼必須維持緊繃的漫長交通線,並且一再同時強攻堅固的防線與實施大幅度行軍。南軍的抵抗相當頑強且時有逆襲,行軍和構築工事都非常迅速,導致北軍的推進速度被遲滯到平均每天僅約一英里。薛曼的攻勢雖然無法加速,但仍有穩定的進展,成功把敵方一路逼退數十英里。

薛曼的進攻藝術主要展現在所謂的「攻勢構築」上,此指南北戰爭中後期的雙方部隊經常在攻勢狀態下挺進後,迅速構築工事與守方對峙。薛曼的攻勢構築策略非常前衛,強調以散兵迅速推進後挖掘個別的散兵坑,用最短時間將戰線往前推進鞏固,再逐步連結為塹壕戰線,重複數次短縱躍即可直逼敵方既設陣地。

儘管善於成熟的半運動推進,薛曼在戰爭前期的幾次負面經驗使他盡可能避免強攻,攻勢構築主要是牽制作用,真正的打擊來自於側翼的迂迴包抄,而且也盡可能在搶佔關鍵位置後進行鞏固,憑藉工事抵禦反擊。

然而薛曼基於其作戰特性,被認為欠缺殲滅敵軍有生戰力的思維,基本上以佔領戰略空間或資源為主要思想。這導致他在攻打喬治亞期間,一直沒有試圖做大規模的運動殲滅戰,滿足於逼退敵方;在圍攻亞特蘭大期間,他還曾誤判敵軍的動態,導致己方的外線進攻淪為分散兵力,差點在局部戰場被各個擊破,惟其戰術防禦最終仍略勝一籌。


縱橫敵境、所向無前

薛曼在戰爭期間最驚人的行動是「向大海進軍」,雖然雙方實際戰力眾寡與素質實在太過懸殊,幾乎沒有遭遇嚴重的抵抗,但是捨棄補給線,孤軍深入敵境以戰養戰,為期長達一個半月,確實是同時期罕見的壯舉,較格蘭特在維克斯堡以南的戰略包抄更為持久。

事實上在薛曼進抵海濱的薩凡納前夕,其麾下部隊已經因為進入較貧脊的區域而開始陷入補給的困難,南軍一度企圖堅守薩凡納也造成薛曼接受海軍運補的阻礙,並非毫無困擾。然而最終北軍仍半刻鐘就攻破麥克阿利斯特堡壘,取得海軍的重炮與補給,薩凡納守軍隨即棄城逃遁。

南北戰爭尾聲,薛曼奉命自薩凡納北進卡羅萊納,仍維持多線推進、以戰養戰的策略,可謂達成了戡亂期間最成熟的野戰後勤水準之一。至此,南軍的殘部投降只是時間問題,戰爭旋在1865年夏季告終。


(待續)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2.251.25.129 (美國)
PTT 網址

chewie08/28 15:50富勒對薛曼與格蘭特的評價很有趣 將才與戰術是格蘭特高於

chewie08/28 15:50薛曼 但整體大戰略是薛曼為第一線人才 他對總體戰爭的體認

chewie08/28 15:50與手段(向大海進軍)比其他人都高

我不太認同這種論點,謝里登在雪倫多亞河谷的焚燒比薛曼在喬治亞更早,兩人的行動都 有格蘭特、哈勒克和林肯的支持,並不是完全出自薛曼,而是延伸自格蘭特在維克斯堡的 經驗。我也認為向大海進軍的政治意義比軍事價值更重要。

※ 編輯: jimmy5680 (172.251.25.129 美國), 08/28/2020 16:12:06

hgt08/28 18:42北方工業實力太強,越晚結束戰爭,南方只會死越慘

JUNstudio08/29 08:44對戰局抱持悲觀態度後在幾個月內調整回來還真不容易

PAULDAVID08/30 09:59雪曼的外線分進佈署跟他脫離補給線猛進有關嗎?如果掠奪

PAULDAVID08/30 10:00支撐補給是必須的 那麼民間存糧不足以支撐大軍就是問題

PAULDAVID08/30 10:01得要拆分部隊 各自沿交通線行軍各自搜刮給養才能支撐?

PAULDAVID08/30 10:04薛搞不好是對當時大局悲觀 格扛穩大局後專注自責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