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南北戰爭槍械雜談 [9]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槍械雜談 [9]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

內戰換裝追星趕月

南北戰爭中的雙方軍械科技雖然並未超出同時代的歐洲,卻絕對是十九世紀中葉罕有的大規模軍備擴充與汰換,大概只有幾年後拿破崙三世兵敗時的法國才略可比擬。

1861年夏季在牛奔河交火的雙方,仍有高比例的民兵僅能手持落伍的滑膛槍,這種狀況遲至1862年都還存在。內戰初期聯邦購入滑膛槍的價格,最低可壓在每挺五美元,大多也要七、八美元之譜,相較之下標準裝備如春田來福槍,即是削價競爭的科爾特版也要每挺約十七美元之多。到了戰爭末期,北軍數十萬步卒早已悉數配備頭等步槍,由此亦可一窺聯邦挹注的財力物力之沛然。

北軍馬隊有同樣的境遇,戰爭初期被迫自市場上溢價購回軍方剛汰除的諾爾斯霍爾後膛槍,經和解後每挺十二點五美元,即使如此仍有半數騎兵無卡賓槍可用;到了戰爭末期,東、西戰場各有一個騎兵軍是完全換裝史賓塞七響槍,每挺四十美元,且每人皆有左輪手槍可用──被視為標竿的科爾特新陸軍式,在1864年和雷明頓打價格戰之後,每挺降至十四
美元。

邦聯陣營雖不如北方後勤能量充盈,但是李將軍投降時,東部戰場的南軍精銳也已經普遍裝備較佳的兵器。謝里登在1864年的雪倫多亞河谷戰役遭遇的南軍騎兵驍銳,幾乎全套裝具槍械都是戰利品,可以想見南軍是如何以戰養戰;格蘭特佔領維克斯堡時擄獲的數萬挺英國恩菲爾德步槍,也證明南軍船艦仍頻繁突破海面封鎖。


美軍裝備更替的緩急

聯邦軍備局的心態保守,又對各式支出錙銖必較,是以內戰後期仍堅拒捨棄前膛步槍,直至邦聯瓦解時才正式推行步槍後膛化,並且仍是以低價改造前膛槍而成。由於美軍強調在中西部邊陲綏靖的任務,結果並未繼續積極研發與廣泛配備子彈消耗速度驚人且槍機可靠程度略遜的連發槍。

然而南北戰爭中的兩支美軍,其裝備並不至於落後於歐洲,尤其在騎兵裝備方面,歐洲諸多邦國於1860年代思維尚較保守,多個國家仍有使用前膛手槍,並且相較於美軍騎兵一度大量配發連發槍,歐洲軍備更新較積極的普魯士都還只是用單發後膛的德萊賽針發槍。

步兵領域上,普魯士在1862年開始積極推動全面性的裝備後膛步槍,不過其餘各國多在
1866年前後方才進行,和美軍相仿;未及進行的奧地利在該年普奧戰爭中敗北也影響了其餘各國的步伐。巴伐利亞在普奧戰爭失利後,所採用的步槍後膛改造設計,即為南北戰爭中曾試圖向聯邦推銷的林德納卡賓槍。

另一方面,東亞的換裝明顯就落後不少,不論是正在掃平亂事的清軍,或是同樣正在進行激烈鬥爭的日本,直到1860年代末都還是以前膛槍為主,且仍在使用相當數量的滑膛槍,這自然與後勤供給能量有關。


槍械更替的戰術性影響

自1850年代的克里米亞戰爭、印度大起義與北義統一之戰,再到1860年代的美國南北戰爭與德意志統一戰爭,滑膛槍逐漸被來福槍替換,前膛槍又讓位給後膛槍。

單以南北戰爭而言,米尼子彈與後膛槍的普及,於戰術上有何影響?美軍民團對打靶訓練的輕忽,以及米尼子彈的遠距離瞄準困難,致使雙方步兵在戰爭前期仍以近距離線列齊射為主要戰術,和昔日相去不遠,米尼子彈因而效益不顯。

內戰到中後期,散兵的運用漸趨積極,雙方都開始習慣部署強力的散兵線,並且下令組織專門的精準射手來遂行狙擊或前哨任務。修築防禦工事成為慣例,也使米尼子彈的優勢射程得到發揮,南北戰爭中的陣地防禦如此頑強,來福槍導致的火力強化是其中一個原因;火炮威力的受限則是另一個要素。

無論如何,前膛槍在改用米尼子彈之後,性能的進步是比較有限的,戰術上並沒能造就決定性的改變,只是加速了美軍戰術趕上歐洲主流──南北戰爭前夕,美軍還處於摸索過程
,並試圖引進法軍步兵教範當作參考。

相較於米尼子彈,後膛槍的革命性就明顯得多。一如普魯士在歐洲掀起的浪潮,北軍在內戰期間讓騎兵與精準射手裝備後膛槍,使此等精銳利用裝備優勢而能以寡擊眾,幾次重大戰役如蓋茨堡與奇卡莫加,北軍都仰仗使用後膛槍的馬隊與射手進行牽制、掩護、遲滯,對戰局產生重大影響;聯邦騎兵在戰爭末期更是憑藉連發槍的優勢火力,對南軍騎兵窮追猛打,乃至於攻城掠地。

後膛槍最大的優勢無疑在於裝填彈藥的速度與便利性,能創造出高於以往的爆發性火力。北軍騎兵和射手使用夏爾普斯後膛槍進行迅速而準確的火力投射,或是用史賓塞七響槍、亨利連發槍進行火力壓制,都突破了過往的戰術認知。內戰結束後的大平原戰爭中,美軍也曾以剛換裝的後膛步槍對習於前膛槍性能的印地安人予以打擊,後者企圖在齊射後的空檔衝鋒卻遭遇意料之外的快速火力。

不過美軍對於子彈消耗過快的顧慮,使美軍高層直至美西戰爭前都抱持反對連發槍的態度,卡斯特在小巨角的兵敗身亡、美軍在古巴聖胡安山的慘烈犧牲,都是此一思維下的結果,也直到聖胡安山的苦戰之後,美軍終於決定師法毛瑟,開發出春田1903年式。


--

你們何須躲避?敵軍在這距離連一頭大象都打不中!
~聯邦少將John Sedgwick,1864年五月九日,遺言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5.54 (美國)
PTT 網址

o0760801/10 16:01不過板大在以前寫小大角的文章裡,對美軍騎兵裝備單發槍的

o0760801/10 16:02情況和用彈速度是做辯護欸0.0 當時說最大問題是沒帶軍刀

我說的是小巨角之戰美軍沒帶軍刀,導致更慘,但帶了也不會贏。 當時我辯護的是春田1873並不是爛武器,在射程和精準度方面都比連發槍還要有優勢。 不過卡斯特當時冒進被圍攻,這種情況下連發槍確實是更適合的稱手武器。 (卡斯特在南北戰爭的Battle of Trevilian Station也是貿然突入敵陣之後被圍攻, 連師部的輜重都被奪,但是靠史賓塞七響槍硬扛到友軍抵達解圍)

※ 編輯: jimmy5680 (76.86.255.54 美國), 01/10/2021 16:29:25

o0760801/10 19:02了解感謝

detonator01/11 20:25看來是人的問題

chewie01/12 08:59

blakespring01/12 15:06連發耗子彈這理念一路延續到越戰啊

LI4001/15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