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帕維亞戰役[上]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帕維亞戰役[上]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0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_31.html

--


帕維亞戰役[上]



1523年,正當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西為了爭奪米蘭公國、準備下一輪較量之際,法王的王室總管(Constable)波旁的查理(Charles de Bourbon)突然叛逃到皇帝查理五世的陣營。波旁從他妻子那裡繼承過來一大片封地,其中有大半卻也是法王法蘭索瓦一世的母后宣稱擁有的,雙方為了分產業鬧上法庭,官司打起來明顯對法王更有利。缺乏兵餉的法蘭索瓦一世不但覬覦查理的封地,還剝奪了他作為王室總管應有的軍事統率權;波旁密謀推翻法王,事機不密東窗事發,替他守衛城堡的臣下第一時間全投誠法蘭索瓦一世,波旁狼狽逃竄,帶著80餘名封臣轉投查理五世麾下。這一來掀起法國內戰的計畫遂成泡影,但查理五世也並非一無所得;波旁不但有豐富的戰場經歷,有著王室血脈的他也是繼承王位的有力人選。再者叛亂的規模有多大,法蘭索瓦一世一開始也摸不著頭腦;雖然他派了
2,200以上重騎兵、36,000名步兵(其中半數為瑞士傭兵)跨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他本人卻不敢掉以輕心,親自坐鎮國內彈壓可能的起事,順便名正言順地沒收了波旁所有封地。


皇帝查理五世挖角威尼斯的行動則順利地多;1523年7月,帝國與威尼斯達成和解,威尼斯以未來8年內支付20萬杜卡特(ducat)的代價,將威尼斯手上所有帝國宣稱領有的封地都給保留住;雙方還答應彼此協防、抵抗任何威脅義大利的入侵者(然而教皇除外),威尼斯更加派了一支25艘划槳艦(galley)的艦隊協防那不勒斯。帝國與威尼斯的共同敵人還能有誰?威尼斯總督給法王寫了親筆信,說道這絕不是針對法國,威尼斯更希望達成教宗所倡議的、整個歐陸的和平,對付更可怕的敵人──過去42年當中威尼斯幾乎都在與鄂圖
曼土耳其交戰,僅有1499-1503年的四年間稍獲喘息 。


法蘭索瓦一世也嘗試在親帝國的米蘭內部作手腳植入內應;煽動叛亂失敗、刺殺米蘭的頭面人物也失敗,看來還是只有真刀真槍才打得出真天下。相對於總數接近四萬的法軍,帝國的防禦兵力薄弱只比對手一半多一些,僅有重騎兵800「騎」(lance)、輕騎兵800與步兵15,000人。說起來神聖羅馬帝國「騎」的編組,和法國頗有淵源──1477年勃艮地
公爵大膽查理(Charles the Bold)戰死南錫 ,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不僅僅繼承了勃艮地的領土,而且也把勃艮地的「敕令騎兵連」(Compagnie d'ordonnance )繼承了過來,12個連保留下其中4個,維持每連20「騎」(lance)、每「騎」5人、其中1人為重騎兵
(men-at-arm)的法蘭西原編制;總共100名重騎兵充當馬克西米連一世的私人衛隊。這就替神聖羅馬帝國創建了第一支騎
兵常備軍。到了1522年,繼任的皇帝查理五世將連隊數從4個擴充到8個,一口氣加倍;而在1545-1547年之間又再加倍擴充到了15個連。不過在16世紀中葉,帝國的每個連只有10「騎」,縮減成之前的一半;原來的法式編制也已放棄,全連50人純由重騎兵
(men-at-arm)組成。這支兵力顯然很小,可見重騎兵800「騎」當中很大一部分必須由義大利或西班牙盟友的重騎兵填補。


重騎兵之外,1519年以後查理五世還試圖照搬日耳曼傭兵(Landsknecht)的雇傭方式組建輕騎兵。這些所謂的「騎手」(rider, reiter)身上只有極輕的鎧甲、馬匹當然也不披甲,一開始手上的武裝只有狩獵野豬用的長矛(boar-spear);不過從1540年代開始,這批「騎手」輕騎兵當中攜帶一雙輪簧(wheel-lock)手槍的「手槍手」(pistolier)越來越多,使得他們在襲擾敵人時更加稱職,可與威尼斯有名的「斯摧敵」(stradiotti)輕騎兵 相提並論。這些「手槍手」採用的戰術與步兵火槍手類似,騎兵上前逼近、零距離打完手銃之後向後迴轉,下一輪騎手跟上再放,輪番齊射;西班牙語稱之為caracole,即「螺」(snail)之意。輕騎兵的基本單位為中隊(squadron),一般每中隊為300人 。


儘管占了兵力優勢,但法軍進入義大利時已是1523年10月,不但用兵季節即將結束,米蘭城中的市民也踴躍響應保家衛城,沒多久雙方都進入了冬營。次年(1524)1月,6,000日耳曼傭兵與威尼斯的7,000援兵加入帝國陣營,而疫疾肆虐與補給困難的法軍兵力則大為削弱;雪上加霜的是,4月間6,000瑞士人因為薪餉談不攏拒絕合營接受指揮,說道他們來只是為了把自己弟兄接回家,離去時一口氣帶走了13,000瑞士傭兵。這下兵力劣勢的法軍被帝國軍一路追趕,而佩斯卡拉侯爵(Fernando Francesco d'Avalos, Marchese di
Pescara)麾下的火槍手則重創敵人,連法軍主將、邦尼維領主古菲爾(Guillaume
Gouffier, seigneur de Bonnivet)
也受了槍傷。而傳說中的騎士、大名鼎鼎的巴雅爾(Bayard)領主泰拉依(Pierre Terrail)與加利格里阿諾(Garigliano)戰役 一樣負責殿後掩護,只是這回沒那麼幸運,西班牙火槍手的子彈要了他的性命。據說重傷的巴雅爾靠著一棵樹躺下,說他絕不會背後朝著敵人。追擊法軍的波旁見狀,不勝欽佩其勇敢,向前哀悼致意;卻被巴雅爾數落道你更悲哀,竟然背叛法王與祖國(右圖 )。作為騎士楷模的巴雅爾死於槍火,非常生動地象徵了中世紀騎士精神的式微。殘餘法軍狼狽退回法國──生還國門的法軍只剩重騎兵350、步兵
4,000。一開始為法蘭西所得的城市盡數投降帝國軍。


敵軍如此孱弱,正是夢寐以求一舉攻入法蘭西的大好時機,至少被波旁說服的查理五世是這麼想的。為此從義大利前線抽調出10,000西班牙人、日耳曼傭兵800以及26門火砲,由佩斯卡拉侯爵與波旁聯合指揮,海岸線上的側翼由西班牙艦隊保護,揮軍直入普羅旺斯(Provence)。1524年整個7月普羅旺斯的城鎮一個個望風歸降,到了8月該地首府也淪陷,波旁在此接見英王亨利八世的使節,宣誓向英王效忠的同時換得英國替他撐腰爭奪法國王位的承諾。8月中,普羅旺斯唯一尚未投降的馬賽被帝國大軍合圍,守城4,000兵力之外還有五六千市內民兵支援,他們先是擊退了8月底的一場突襲,9月底帝國軍的另一次突襲中也同樣重挫敵人。用兵季節機即將結束,法王法蘭索瓦一世的援兵正在亞維儂
(Avignon)集結,波旁不得不拋下所有攻城火砲,由佩斯卡拉指揮斷後一邊應付法軍的騷擾一邊撤回。9月還沒結束,整個普羅旺斯便被收復,本地一眾叛國賊被法蘭索瓦一世送上絞刑台肅清。


在親信的邦尼維慫恿之下,法蘭索瓦一世沒有停步國境內,而是尾隨帝國潰軍跟進、分道跨越阿爾卑斯山,一部分馬賽守軍也隨載艦隊當中由海道入侵,10月底就進兵到米蘭近郊。牽引火砲與攻城縱列穿越10月份的阿爾卑斯山未免托大,但法軍士兵肩挑人扛、滑輪起重、轆轤拖拽,硬是辦到了,儘管渡過提契諾 (Ticino)河時中世紀的老舊橋梁承當不起重任被重砲給壓垮,還是耽擱了不少時間。米蘭市民大起恐慌,城中只有3,000西班牙士兵,環城9英哩的城壁勉強能站滿其中2英哩;法軍三路進取,法王的主力24,000人在後壓陣,一路步兵7,000、重騎兵2,000在前緊咬敵人,另一路5,000義大利輕騎兵與日耳曼傭兵從後包抄,帝國軍僅存的8,000西班牙士兵、500日耳曼傭兵在佩斯卡拉侯爵的率領下強行軍勉強逃出包圍圈,自顧不暇,米蘭只好棄守。彼此分散連絡不暢的法軍又遭逢10月的強風暴雨,對敵人的窘況也不甚了然;雙方幾次小規模試探性的交鋒各有損傷,但在10月25日,米蘭市民親手奉上了米蘭城門的鑰匙。帝國軍一路撤退,雖然籩撤邊收攏各城守備,兵力增加到16,000人,還是不及法軍一半──時疫流行,各城民兵病亡者不計其數
,拿下米蘭的法軍樂得城外駐紮免得被感染。


米蘭得手後不過兩天功夫,法蘭索瓦一世便準備好繼續進軍,召集麾下討論下一個目標;老將們都主張繼續追擊帝國軍主力,但上次進軍狼狽退回的邦尼維身為國王密友,年紀只比法蘭索瓦一世大5歲,不但是個調情聖手,在馬里尼亞諾(Marignano)戰役 中與法王並肩齊驅時還展現了他邦尼維的勇武,深受法蘭索瓦一世信賴 。法王決定聽從邦尼維的意見,先拿下帕維亞(Pavia)城再說。1524年10月30日,法軍開始圍城;31日,攻城縱列到位,重砲分列於東西兩處陣地,次日(11月1日)開始砲擊。攻城時作用不大的輕砲則佈署在城外的苑囿,保護那裡法王的本陣。帕維亞城南面被提契諾河隔開,法軍尚未合圍,但11月2日法軍開到,200重騎兵驅散了500日耳曼傭兵,護送的砲兵隊列也被俘獲。帕維亞城被團團包圍,帝國軍想救援危城,非大軍前去解圍不可。


11月初法軍兩次突擊攻城的企圖都被挫敗。5日以後,大雨傾盆將戰地化為泥沼,趁著攻城砲火停歇的空檔法軍摧趕著將火藥運上前線。然而時間也不在帝國軍這邊;城內雖有9,000守軍,全都是雇傭兵,帕維亞教堂裡的金銀盤都銷鎔散給了以充軍餉。錢的問題令人頭疼,所幸糧食雖然品質低劣,量倒不缺管飽管夠。11月10日,雨住,法軍打算拿下城南河岸唯一還有帝國軍駐守的碉堡(blockhouse),這裡恰恰可以鳥瞰整個帕維亞城,方便法軍協調東西兩處重砲陣地;堡內西班牙守軍40名被砲轟竟日,投降時還被法軍全吊上絞架處刑,惹得帝國軍向法王抗議,法蘭索瓦一世當即致歉。之後法軍的攻城砲火更加猛烈,帕維亞城東城西都被轟出了缺口;守將萊瓦(Antonio de Leyva)卻早有預謀,缺口之後挖出了壕溝,深壕之後堆起了土牆,輕型火砲與火繩槍組成交叉火網,民兵則備下大理石塊伺候著。帕維亞城外牆腳下還點綴了一圈向下開挖的地堡,這些也牽制了法軍的進攻。21日,法軍發動大攻勢,東西兩缺口同時突進;東面由法蘭索瓦一世親自指揮分三波段進攻,但馬上都被守軍口袋陣地中的毀滅性火力給制住,陳屍數百之後進攻取消。西面由法國貴族打頭陣的兩階段攻勢也被擊退,大理石塊砸傷了陣前指揮的將領,退下的前鋒與上前的次鋒擁擠成一團,隨即敗退。東西兩面強攻共計重傷、陣亡法軍八百餘,喪敗令人喪氣,軍議上眾將甚至勸法蘭索瓦一世先回國,圍攻交給手下辦理,如此一來即使再受挫也不傷及法王的臉面;然而當初慫恿法王圍城的邦尼維可輸不起,堅持要法王全程參與到城池陷落的一刻。信任邦尼維勝過全法軍的法蘭索瓦一世於是留了下來。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hitler94162710/31 23:24先推再看

Wtaa10/31 23:51先推 留著等睡前慢慢看

jimmy568011/01 01:32手槍騎兵那段的1640是不是寫錯了

感謝,已更正

※ 編輯: Nomic (150.116.197.79 臺灣), 11/01/2021 01:49:45

wistful9611/01 15:18先推

PAULDAVID11/03 09:04入侵行動ㄧ受挫馬上面臨本土侵攻 打義大利不只為了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