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沒人發現哲學很有用嗎
※ 引述《intrepid123 (utauta)》之銘言:
: 哲學
: 現代所有科學的起源
: 思考的學科
: 以前覺得沒什麼用
: 但現在發現
: 對於很多議題 問題
: 原本以為只有一兩種想法 思考角度
: 或是答案就是很直接明白
: 就是這個 沒有其他解答
: 但後來加了哲學後
: 可以變成10多種角度
: 到最後反而發現沒有真正的答案
: 簡直是辯論必修學科
: 小妹覺得這學科
: 真是太神奇了吧
: 有沒有學哲學其實很有用的八卦
不對吧?
哲學不是所有科學的起源,
哲學在那個古希臘的年代,指的就是所有的知識,
從邏輯、物理、宇宙、美學、倫理通通都包括進去的東西。
所以以前所謂的哲學家,
指的是理解了所有知識、並統合應用的人,
像是亞里斯多德或柏拉圖發表的東西,
就從物理到政治到神學甚至是醫學農業工業通通都包含了,
因為理解了所有的知識,
所以才能探討一些「最終」的問題。
不過那是個「學富五車」的年代
(五個牛車的書簡算一算也不過就幾本書),
全人類的知識量本來就不大,
花個十幾年把所有人類的知識學完是可行的。
可是現在的知識量分工太細,
連單一的學科要學完就要花個三五年,
要把幾十種上百中類型的知識全部學完根本天方夜譚。
既然沒有「理解了所有的知識」,
哲學就從「理解整個真實宇宙的一切」降級到...
抱歉接下來講的不太好聽,所以不講了。:p
總結:
古希臘那時的哲學是在理解一切知識後,
才去探索人類最終的問題的學說。
現在的哲學是人類大部分的知識都還搞不懂,
就想探索人類最終的問題的學說。
還是說了難聽話了,抱歉 m(_ _)m
--
不懂你在抱歉什麼,你又不是罵人,
只是說(應該說是在評價)哲學沒屁
用(?)講哲學壞話難道也是可以被
出征嗎?
而且哲學又不是只發展到古希臘 到底要
反諷別人還是自己...
降級到... 嘴砲嗎?
有用的部分應該都分出來數學物理工程了
剩下沒有確定的答案 沒辦法形成正確理論
的部分還留在哲學裡面
抱歉說了難聽的話,但哲學可沒這麼
狹隘
19
[問題] 請推薦社會科學書籍最近小弟剛好有些閒暇時間 想充實一下對社會科學的認識 主要想從社會科學的一些經典開始讀起 但因為非本科系出生 比較缺乏對其知識譜系的認識 想請各位大神推薦一些經典書籍6
Re: [討論] 為什麼我在網文裡看不到中國哲學思想的辯就算是現實的物理學研究至今,也沒有真正實現產生出大一統理論 這還只是其中一門科學,如果要包含但不限於現有科學,把其他很多無法解釋的東西 也算進去的話,我覺得人類再花上萬年時間可能也無法真正去理解 修仙大概也是類似的概念吧,前人走過的路很有可能因為某些因子無法再現 有可能是人,有可能是時間,有可能是地點,或是更多綜合因素5
鋼彈00劇場版算是克蘇魯風格嗎來自遙遠宇宙的未知生命體ELS 帶著族群記憶及知識前來和人類對話 人類起初難以承受過多的知識 無法理解對方的情況下導致不小的損傷 …4
Re: [閒聊] 唸理工科的男生是不是都有點跩跩的我就是妳說的賣弄人文的理工宅啦! 尤其喜歡在妹子面前賣弄唷~ 妳也許在公館大學遇過我在妳面前賣弄過。 我覺得自己喜歡賣弄人文的原因有幾個: 1. 不認同科學中心主義、認同人文學科的價值 2. 自己對人文學科也很有興趣,想多增進這方面的理解4
[心得]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讀書心得網誌好讀版: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就很受吸引,一方面是因為關於知識管理的題材我本身就很有興 趣,另一方面是對作者好奇。這是我讀山口周的第一本書,從書裡認識到作者大學是念哲 學,研究所是念美術史。這種我們一般人認為會找不到工作的科系,是如何走進職場並成3
[心得]《自願被吃的豬》讀後心得下部落格圖文好讀版: 前言:雖然這是一本哲學普及書,但是因為對完全沒接觸過哲學的人來說可能會 有很多比較困難的術語,所以我補充了許多解釋和網路資源在這讀後心得裡。建議 網頁版可以利用超連結直接看補充的資訊。3
[閒聊] 最近讀書心得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 世界是這樣思考的 算是一個哲學普及的書, 在介紹世界各國文化的哲學思想, 除了歐洲,亞洲,印度哲學,2
[心得] 讀《閒暇:文化的基礎》—忙碌只是怠惰讀《閒暇:文化的基礎》—忙碌只是怠惰,閒暇才能和諧自我 先予致謝 微批予以刊登本文 閒暇是什麼?若在當代人的眼中來看,八成被認為等同於無所事事。然而實際上,懶惰不僅跟閒暇不同,閒暇甚至是知識與文化的起源,不只沒有閒暇也沒有知識與文化,甚至可以說是有了閒暇才有了知識與文化。而這種思維的起源並不來自於啟蒙的康德,康德所認為的知識必須要經過嚴謹的推論才能得出,尤其感官或是直觀並非獲取知識的方式。相對的是在更早的士林哲學例如阿奎那,甚至是希臘時期的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會認為在理性推論之外還有一種直觀的知識獲取方式:「不管是感官的感覺或是知性的認知,一樣具有一種感受性很強的『觀看』能力。」 而這種直觀是超人性的,人的智力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理性(ratio),這是進行抽象思辨的推論能力;另一則為理智(intellectus),此與「動腦」不同,而是「簡單觀看」(simplex intuitus),是接受性且被動的。然而兩者既皆人的智力,那麼缺一就是不可,但問題就發生在我們時常太側重於前者,所以我們才會認為就連思考,也被稱作是「心智工作」,太輕易得來的東西甚至不被承認—或說不敢承認—是知識。換句話說,眼見不僅不敢為憑,更等而下之的是還要以科學的方式重複驗證,於此,我們也忽略了科學與哲學的不同,尤其科學無從企及哲學所能達到的高地(雖然霍金說出的哲學已死)。我們的社會是資本主義式的,根據韋伯的觀點資本主義發源於基督新教的倫理觀,所以有趣的事情是,本書所反對的現代勞碌工作觀是新教式的,而作者所2
[心得] 《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下篇這篇文章接續《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十個與個人和組織相關的重要哲學概念( 上),要繼續談五個重要的哲學概念 6. 伊曼紐爾.列維納斯:「他人的面孔」 當我們走出自己與世界互動時,不可避免地就必須面對與他人相處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刻 畫自己與世界、與他人的關係呢?法國哲學家伊曼紐爾.列維納斯 (Emmanuel Lé1
[心得] 科學革命作者為科學史學者,本書是他的上課講義所發展而成,故為簡略的通論性質,主要是針對科學史上的「科學革命」提出反駁:科學革命是17世紀左右,自伽利略主張地動說開始,人們逐漸發現萬物運行的規律,並擺脫基督教以及亞里斯多德對於「科學」詮釋的禁錮。 「科學革命」的概念為法國歷史學者夸黑於1943年提出,但作者認為整個過程並不是突然的逆轉,而是緩慢的嘗試與轉變,而這個過程中,不但大多數的「民眾」都渾然不知,被現代視為改革者的前人,再怎麼宣稱與以往斷絕,都還是不可避免的帶有以往的遺緒;更重要的是,科學史通常都被當成與人文相對的事件看待,而作者認為,現代科學的討究與浮現,是與社會演進與觀念息息相關的。 「一個新的科學真相能成立,並不是透過讓反對者信服或開悟,而是反對者最後都不在了,然後有一個熟悉它的新世代成長起來了。」馬克斯‧普朗克說(轉自《超級思維》)看到這句話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科學革命》在講的是觀念交替時,傳統的思維是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加上基督教思維認為人是不完全,並不具「認識」世界的能力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就留在經典的詮釋上;但發現所觀察的世界與典籍不同,並有其規律時,機械論即應運而生;但在一切都相當曖昧不明的狀態之下,即使認同「機械理論」,要怎麼認識世界?可以適用的範圍有多大,什麼會被解釋 或是排除,無法解釋的該怎麼辦?舊有的理論在這時候成立嗎?或只是,還沒發現成因而已?當眼見不為憑時,什麼才是真實存在的? 在這個當下,「科學」一詞還沒有出現,都還是屬於「哲學」的範疇。但一再再的觀察與實驗,人突然醒了,在哲學,或說大學的領域,充滿了各種辯論,「科學」原本也是,有許多成因的推斷。但一下子,就被確定下來了,追求的,從想像的爭論變成共同的理解。但共同的理解本身也是充滿了問題,實驗能不能被複製是一件事,但是展現可以接觸到多少人數也是一件事。書中有云,即使到大街上演示,觀看的都常常不到20人,所以推廣度相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