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閒聊] 心理學如何定義談話會一直自稱名字的人

看板WomenTalk標題Re: [閒聊] 心理學如何定義談話會一直自稱名字的人作者
zhibb
(織織)
時間推噓13 推:13 噓:0 →:4

※ 引述《seedboxs (自由)》之銘言:
: 如題,最近在看電視的時候,發現不少人在對話時,其實會一直用名字來稱呼自己。
: 在很多少女漫畫或是影劇作品中,常常會有些角色會一直用第三人稱的方式,
: 來替代第一人稱的「我」來使用。
: 例如:「梨香不喜歡這樣」「寬一覺得難受」「日向也賭武道贏」類似這樣子
: 用自己的名字稱呼本身。
: https://i.imgur.com/NFcD9Nb.jpg

圖 心理學如何定義談話會一直自稱名字的人
: 曾經有看過一篇文章,分析為什麼會一直用第三人稱的方式來稱謂自己,
: 多少有些心理因素,有專業人士有相關例子經驗或是文獻嗎?
: 謝謝大家。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伊森‧克羅斯(Ethan Kross)教授
專門研究情緒調節,他的研究有提過相關概念,以下分享幾篇文獻,並節錄其摘要。

內文中將不以第一人稱而用自己名字等來自稱的情況,稱作 distanced self-talk。
using one's own name and other non-first person pronouns to refer to the self有翻作抽離式自我對話、有距離的自我對話,或稱心理距離法。

(1)
篇名:抽離式自我對話改變人們如何概念化自我
Distanced self-talk changes how people conceptualize the self
出處: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88, 103969 (2020/2)
描述:抽離式自我對話會促進自我控制和明智的推理
Converg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istanced self-talk
promotes self-control and wise reasoning.


(2)
篇名:抽離式自我對話是否有助於在情緒激烈的經驗中進行情緒調節
Does Distanced Self-Talk Facilitate Emotion Regulation Across
a Range of Emotionally Intense Experiences?

出處: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9 (1), 68-78 (2020/10)
描述:語言的細微變化會促進情緒調節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 subtle shift in language
promotes emotion regulation.

當人們反思情緒強度不同的負面經歷時,抽離式自我對話會降低情緒反應
Distanced as opposed to immersed self-talk reduced emotional
reactivity when people reflected on negative experiences
that varied in their emotional intensity.



(3)
篇名:抽離式自我對話增強了對吃得更健康的目標追求
Distanced self-talk enhances goal pursuit to eat healthier
出處: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8 (2), 366-373 (2020/3)
描述:嘗試選擇更健康的食物通常會失敗,特別是對於積極嘗試節食的人。
Attempts to make healthier food choices often fail,
particularly for people who are actively trying to diet.

抽離式自我對話提供了一種相對輕鬆的自我控制工具,可增強對目標的追求
Distanced self-talk provides a relatively effortless self-control tool
that enhances goal pursuit.

抽離式自我對話可能構成一種自我控制策略,鼓勵更健康的飲食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stanced self-talk may constitute
a self-control strategy that encourages healthier eating.


小結:用自己的名字、綽號來自稱,會影響人們對自我的認知,
在卸下主觀的我,以客觀的心理距離來檢視,
能把負面情緒中的危機與威脅,轉化成對自己的期許與挑戰,
而且還有助於減肥(???

補充:The News Lens 今年分享過他的書─《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171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23.250 (臺灣)
PTT 網址

QueenofSM12/14 01:42這感覺可以融入會話分析

可能有使用相關的手法,但我沒有細看><

mk2812/14 08:53就育萱阿

誰(???

silencect12/14 09:49都是正向的(?

好問題,我就隨便抓三篇,不同觀點的可能要再找找, 但如果僅針對這位作者,我猜差異可能不會太大。

seedboxs12/14 10:00感謝分享 但我想知道的是 為什麼會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

seedboxs12/14 10:00補強自我意識

seedboxs12/14 10:02distanced self-talk 有點像是自我內心的對談 但在生活

seedboxs12/14 10:02中的日常的對談 會加入這樣的用法 是為什麼?

對耶~這邊比較偏向個人對於自我的檢視,而非與外界的互動。 也算是我的盲點,感謝你的回饋。 有另外找到部份有個人形象或品牌經營需求的人, 會在公眾場合以名字自稱,進而行銷自己。 但這種情況和你提出的對象似乎也有落差。

seedboxs12/14 10:04類似「XX覺得不開心」這樣,而不是像是distanced self-t

seedboxs12/14 10:04alk 「XX你做得到的,XX很好」QQ

有多篇

(沒有資料來源的)

網路文章有提到「自戀」的概念, 也可以檢視一下你提到的作品角色,是不是也形塑了以下特質:

誇大自己才華、認為自己很特別、對被讚美有強烈需求,缺乏同理心、常占人便宜、

不理性的追求名利、美貌、理想愛情等

,或者就是個

傲嬌

(?) >///<

(參考自 DSM-5 自戀型人格障礙)

littlewren12/14 10:19可是你內心想的話不一定要說出來吧。自我對話又不是

littlewren12/14 10:19社交對話。

對!這樣子感覺很多相關文章也有過度類推的問題XD

※ 編輯: zhibb (140.113.0.229 臺灣), 12/14/2021 10:38:15

ProE12/14 10:45我是男兒塾塾長江田島平八!

試著想像他說「平八覺得……」(誤

rizzo12312/14 10:57城武覺得你說得有道理

謝謝城武<3

hoij7962712/14 11:04想到洪育萱+1

剛剛爬了一下,真的很像XD 感覺是往這個方向在塑造角色

※ 編輯: zhibb (140.113.0.229 臺灣), 12/14/2021 11:15:44

kelseyaya12/14 11:21洪育萱+1

somethingels12/14 11:50遇過業務這樣講話,加強客戶對自己的印象?

chocolate5512/14 13:43長知識,這些研究蠻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