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防區狀況三生效—驗證精實案
※ 引述《staff23 (筆名蘇溫永(志火偉大ㄟ))》之銘言:
: 拜讀過後續章節
: 其實....編裝在下屬單位會弄到要業參去弄
: 多數是軍官怠職 相信你應該懂我說的
某個年代黑牌文書兵反而是部隊的常態
然後這些年來看大家的討論,至少精實案來說
根本全都是靠義務役黑牌文書兵的大量文書作業搞出來的
二十年後不知道狀況如何,全面募兵制之後
應該是不一樣的狀況了吧。
實際上,當初我們基層部隊,也只是呈報需求而已
然後就等著高層給我們一份編裝表
基層也搞不清楚這種編裝是怎麼搞出來的
: 老實說 若非是你表舅跟當時的總司令還有部長願意
: 可能那套人事系統根本生不出來
: 回到那套人事系統能那麼快生出來......後面的角力是很可觀的
: 你表舅當年 可能從部長 總長 總司令 那邊一路被拉正 夾卵蛋 狗幹到飛高高
: 然後可能有你一樣的想法 卻又要想辦法把問題解決
後面到底發生什麼,我也搞不清楚,也沒有人告訴我怎麼搞出來的
大概又怕我寫出什麼他們不想看到的東西吧
而我畢竟也退伍了,我也不知道後來那個系統是不是真的有推到基層
然後解決了多少問題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88.184 (臺灣)
※ PTT 網址
→
以前在師部連...正牌的文書兵只有"一位"
→
而且還是士官 其他全是黑牌文書
→
編制1位,實際上是一個排的人力(不含駕駛)
推
聽說軍團的軍官都自己承辦業務,沒文書?
推
文書兵都裁了吧 有也是凹本部連的兵
16
[哈拉] 防區狀況三生效新章大家好。 小弟在二十年前,就是在這個版還有明日報新聞台上,發表 《防區狀況三生效—驗證精實案》。一轉眼二十年過去, 不久前回去了一趟金門,又想起好多回憶,所以這兩天動手 寫了一下當時曾經想過要寫,但最後沒有寫的第十五章。5
Re: [哈拉] 國軍真的有在進步誠如你說的 國軍在推行募兵制這12年來 我感受到最大的差別 一個是紀律感 第二是榮譽感 過去官校很重視這兩點10
Re: [新聞] 延長役期方案年底前公告?官員:尚未呈報你的比喻很好, 但要考慮的是: 就算是兩年兵的年代, 整個部隊的人一年半就要重新換一批. 一年兵更猛了, 九個月就要幾乎全連刷新 哪間公司的 HR 工作量那麼大的? 以前預官很多最後被分去做人事業務, 那個東西很雜的,7
Re: [分享]「恢復一年兵役」增強國防?國關學者張其實很多人就是不想或不敢當兵而已 但這就不討論了,反正個人行為 陸軍會走到這步原因很簡單 當初因為編制太大了,但是兵不夠了,所以推精實案 號稱精簡高層充實基層3
Re: [問卦] 我就問當時政府為什麼要改募兵制?募兵制起始不是馬英九 很多人都被媒體帶風向 哪個陣營想推責任就不言而喻了 這20年 最早國軍開始有規劃募兵制的構想 起始是在湯曜明在參謀總長的時候X
Re: [新聞] 國防部再確認 恢復徵兵規畫役期一年其實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軍方對於徵兵募兵,或者更進一步地說,陸軍兵力規模的想法還有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先不要說什麼當初徵兵改募兵是為了選票,因為那是經不起學理驗證的。如果改募兵有票,那請問票最後是投給了誰?從來沒有那個民調顯示有政黨或政客因為這樣得利。不信的話,各位可以自己問問,自己有認識誰是因為那個政黨主張募兵制而投票的?如果根本就幾乎不存在,那這個想像的原因不是很可疑嗎? 實際上,二十幾年前的國軍是兩年徵兵制,當時有多麼的不堪,什麼當兵沒打過幾次靶啦、到退伍都不會歸零之類的情況有多普遍(不是每個單位都這樣,但很多)可能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對於國軍戰力質疑的聲音也不是現在才有,那時就有了。可是現在事後想起來,當時搞不好才是臺灣最有機會向中國叫板的時候。原因不是臺灣當時還是兩年義務役,而是當年臺灣海空軍剛換代完,超過300架四代機真的是足夠輾壓中國的戰力。 再說兵力規模好了。215000這個數字據稱是電腦計算出來的,但老實說其實從來也沒有說過根據基礎假設到底是什麼。畢竟,這個數字很久了,你總不能說用弓三的空軍和用鷹式的空軍戰力一樣吧?如果說兵力規模需求會隨武器改變,那215000這數字不是應該是浮動的嗎?如果它是個長期固定的數字,那表示它背後隱含的邏輯是規劃上養得起(人員來源、裝備、後勤等等)的兵力規模,而且還是已經考慮後備動員等等手段下才有的員額,超過這數字其實根本養不起(或者只是養出虛有其表的無戰力部隊)。 陸軍兵力規模就更是個大謎團了。按照一般說法,守備旅會前推各個灘岸登陸要點,而打擊旅會在守備旅牽制敵軍登陸時馳援逆襲敵軍。考慮到守備旅戰力基本等於零,重擔基本上落在打擊旅的身上。考慮到中國登陸能力,即使只考慮打擊旅的戰力,整體戰力都會是登陸部隊的數倍以上,為何還有擴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