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32]
納許維爾大會戰:湯瑪士的鐵鎚
弗瑞斯特不在納許維爾城外的期間,湯瑪士將軍持續重整集結的大軍,準備對原本就顯無力、又進一步自削兵力的南軍田納西兵團發動決定性打擊。湯瑪士計畫用左鉤拳吸引南軍注意力,然後以右鉤拳一舉打碎南軍布陣,騎兵將是這記右鉤拳的一部分,更於南軍敗走之後進行追擊。
納許維爾會戰的第一天,北軍的左翼──其骨幹是有色人種單位,這些黑人士兵多由白人
軍官指揮,雖然作戰經驗比較有限,但是軍官由聯邦中央指派而無涉派系問題,裝備更全屬新銳,戰力堅強──的猛攻未能完全吸引到南軍的重心,但是北軍的壓倒性戰力優勢仍
導致南軍在鉗形攻勢下,被北軍右翼的矛頭幾乎切穿戰線,只得且戰且退,轉進到另一道防線上試圖繼續固守。
湯瑪士在會戰第二天仍是老調重彈,左翼牽制、右翼主攻,此時胡德指揮的南軍部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再難阻擋北軍勢頭。北軍左翼於第二天的攻擊一開始仍被擊退,但是再次猛力衝擊時終於動搖了南軍戰線;同時,北軍右翼則以兵力優勢進行大幅的包抄側擊,雖然指揮協同略顯困難,各層級的積極主動意外達成了整道戰線上的同步衝鋒,並一舉打垮了南軍的陣地。
胡德的田納西兵團一度大部崩潰,勉強憑藉少數單位維持有序的殿後戰鬥掩護,方能讓大部分官兵脫身。他在一路奔逃的過程中緊急召回弗瑞斯特的騎兵,來協助抵擋遲滯北軍的追擊。
威爾森的騎兵在會戰尾聲就已持續壓迫南軍的後衛,致使南軍無法輕鬆撤退,且戰且走的倉皇轉進過程中有不少官兵脫隊,重裝備和輜重也遺失不少。不過南軍在撤退過程中成功摧毀數座浮橋,北軍要運輸自己的渡河設施、過程中又因路線判斷失誤而拖延了少許時間,就未能用步兵捕捉全速逃逸的南軍。
北軍除了取得會戰勝利的主力之外,另外還讓河川炮艇和其他方向而來的偏師試圖當頭攔截,不過南軍相當滑溜,只有速度最慢的輜重和少許浮橋不及撤退而被俘。不過持續的艱苦後撤,仍造成南軍陷入士氣蕩然、組織紊亂而瀕臨崩潰。
胡德向納許維爾的進軍是一場災難,葬送了南軍田納西兵團的有效野戰能力,他本人也隨即去職。胡德離職後,已經被打斷背脊的南軍田納西兵團,其主力旋被轉移到邦聯最急需兵力的卡羅萊納地區,而弗瑞斯特的騎兵卻仍留在田納西和阿拉巴馬等地,試圖牽制當面的龐大北軍。
這就建立了威爾森和弗瑞斯特最後一戰的舞台。
聯邦鐵騎火力展示與突擊縱隊之先聲
前已述及威爾森在1864年接手西部戰場騎兵之後,很快就大刀闊斧整頓所轄官兵,不過他剛到職不久就必須應對胡德的攻勢,因此有不少工作得等到胡德大敗而走,才可以進一步落實。
威爾森此時已經在騎兵兵種裡打滾了一年,建立了獨到的觀念。相較於高層原先提案以四、五千騎與南軍周旋,牽制阿拉巴馬北部的敵軍,他則堅信只要能集中一支強大的騎兵軍,便可直接強攻阿拉巴馬腹地並佔領關鍵據點,以快打慢、以多打少,破壞邦聯在南方腹地的最後潛力。他不自滿於毀壞城鎮之間的鐵軌,而要直接攻城掠地。
經過整編,威爾森決定率領三個騎兵師組成的軍進行作戰,三個師合計約一萬三千人,其中一千五百人是徒步的輜重隊,其餘皆乘馬作戰;由於戰馬數量較低,原本計畫投入的第四個師被留在後方執行綏靖和戒備。雖然他已經努力籌措精良器械,他仍未能集中到足夠裝備全部三個騎兵師數量的史賓塞七響槍,少數士兵因而還是只能配備單發槍枝或科爾特五連發步槍。無論如何,這支騎兵的輕武器火力已經是1865年的全球最強。
在1865年以前,雖然南北雙方都多有騎兵長途奔襲敵境的作戰,威爾森以三個騎兵師的規模卻是頭一遭。他面對的對手弗瑞斯特雖也是名將,畢竟是在西部戰場成名、從未碰上真正的高手,何況南軍騎兵在長年消耗下已經難以為繼。這就使得威爾森能夠展望以強大的快速騎兵縱隊,一舉穿心突擊,被後世譽為裝甲縱隊理論的雛形。
馬鞍巫師的乾涸法力
弗瑞斯特在納許維爾會戰後留守阿拉巴馬,新任的密西西比與阿拉巴馬軍區司令泰勒將軍指派他為騎兵總監,總督阿拉巴馬、密西西比、田納西西部、路易西安納東部的所有騎兵部隊──他雖在1865年春晉升中將,為僅次於李將軍的南軍最高軍階成員之一,在日薄西
山的邦聯治下只不過是虛名。
相較於威爾森的萬餘精騎,弗瑞斯特所轄兵力名義上也有接近萬人,實際上則只有七千五百人的戰力,裝備較顯低劣且必須分散各地就食。除了弗瑞斯特的騎兵軍,南軍在深南腹地尚有少量正規軍和各地民兵,同樣都分散各地。
弗瑞斯特的作戰構想主要是在偵知北軍出動後,盡快集中兵力到阿拉巴馬北部的崎嶇地形進行抵抗,試圖善用地形來達成側翼襲擊或前後夾攻。然而倘若前沿防禦失敗,就必須節節抵抗後退守主要城鎮,尤其是必然為北軍目標的軍火重鎮塞爾瑪。不過阿拉巴馬州的南軍此時焦點放在莫比爾灣,對威爾森的威脅和動向有所輕忽。
邦聯自1863年開始逐步修築塞爾瑪的防禦工事,時至1865年已經頗具規模,然而其最大缺陷反而是龐大的工事必須有足夠的人數才能駐守全部地段,畢竟無人佇足的崗位形同虛設──而人力,恰恰是南軍此時最缺乏的資源。
倘若北軍攻破塞爾瑪,南軍的鄰近據點──散落於阿拉巴馬和喬治亞西部──將悉數面臨
北軍的攻勢,而這些據點的狀況也都相仿,雖然有牢固的設施,卻沒有充裕且精良的兵力可以運用。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21
[心得] 南北戰爭的陸軍與同時期的清軍 [6]抱歉拖稿蠻久,因為前陣子舊筆電壞了而且都在看vtuber == 錢斯勒斯維爾戰役:李將軍的極致攻守變換 李將軍在南北戰爭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現,無疑是錢斯勒斯維爾戰役,此役他以寡擊眾、徹 底發揮內線作戰技巧,挫敗北軍的攻勢。18
[閒聊] 到敵軍大本營要錢如題,這幾天看南北戰爭資料發現的超好笑故事。 這故事是發生在1863年六月八日,位於田納西州的法蘭克林當時位於北軍掌握之下,是北 軍坎伯蘭兵團在戰區內比較靠近前線的重鎮,不過也因此受到南軍的覬覦,好幾個月以來 屢次遭到南軍兵臨城下,甚至是試探性的攻擊──六月四日的時候,南軍騎兵名將弗瑞斯 特才率領一個騎兵師發動攻勢,幸好調離不久的北軍騎兵旅及時返回才轉危為安。14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30]坎伯蘭教堂之戰 1865年四月七日,北軍騎兵在持續的追擊中又有機會向南軍進行打擊,然而這次他們略顯 太過衝動,並未取得良好的戰果。 在當天的坎伯蘭之戰中,北軍面對南軍焚毀橋樑的情況,步兵在敵火下建立浮橋並於戰鬥 後逐步涉水到對岸,騎兵則另尋淺灘闖過迂迴,不過克魯克少將的第二騎兵師雖然逮到仍9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34]啊......拖稿非常久,但是因為沒太多時間或耐心,所以就簡單結個尾吧!而且之前都已 經寫到威爾森打爆弗瑞斯特了,其實剩下沒什麼重點。 至於馬拉塔帝國(有生之年)系列,再說啦XD! -- 宜將剩勇追窮寇8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9]窮追猛打不放手 1865年四月六日,南軍北維吉尼亞兵團正在朝阿波麥托克斯河畔前進,準備兵分二路渡河 往西北方繼續行軍,闖出北軍重圍後再往南方轉進。 北軍主力此時扼守於南軍的西南面,波多馬克兵團司令米德將軍因病不能有效督戰,判斷 也顯保守而失誤,不過謝里登指揮的馬隊則緊隨南軍,正確預判南軍將試圖繞道西進,部6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8]李將軍的最後作戰:阿波麥托克斯的絕境 1865年三月底,隨著格蘭特不斷將陣線往彼得斯堡西南方向延展,南軍的連番逆襲始終無 法決定性扭轉趨勢,困守城中的南軍高層意識到己方兵力捉襟見肘,即將無力維繫通往西 南方向的交通線,只有及早突圍一途。 這便是李將軍生涯的最後一場作戰,也是格蘭特為邦聯命運打上最後一根釘子的運動殲滅5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2]范多恩的最後輝煌:湯普森車站會戰 前文述及范多恩在重挫格蘭特的戰略攻勢後,奉命率領馬隊東進馳援田納西戰場,掩護南 軍田納西兵團的左翼,並伺機襲擊北軍坎伯蘭兵團的交通線。 坎伯蘭兵團此時有四個主力軍,當中有三個軍是前線主力,後備軍則負責拱衛交通線與後 勤,主要由欠缺作戰經驗的番號構成,包含許多新兵或二線單位。1863年三月四日,後備5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14]1863年夏季田納西州的邦聯騎兵部署 雖然南北戰爭中的騎兵奔襲是極具心理震撼效果,能夠在經濟層面打擊對手、戰略上也具 牽制功能的作戰手段,卻絕非毫無缺點。騎兵發動奔襲時,必然是善用機動力獨立穿插, 因此無法提供兵團主力掩護與偵查之效。 正如先前所提及的,南軍田納西兵團當時將騎兵編為四個師,其中三個師位於惠勒將軍的5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31]空降的騎兵英才 前面已經提過,威爾森是參謀和工程軍官等行政管理職務出身,跟隨格蘭特調至東部戰場 後一度就任騎兵部部長,然後又空降當騎兵師師長,打了陸路戰役的前半段,因為欠缺前 線指揮經驗、上級謝里登也同樣調度不靈,表現頗為平庸;當薛曼打下亞特蘭大後要求格 蘭特調派人才,格蘭特仔細考慮後決定派威爾森前往。3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2]向特雷維里昂車站進軍的金戈鐵馬 1864年六月七日,謝里登向西北方進發時,帶上了兩個騎兵師和軍炮兵,威爾森的第三騎 兵師以及缺戰馬的人員留下來支持兵團主力。邦聯方面意識到謝里登的動向後,也同樣抽 調兩個主力騎兵師追擊攔截,力保維吉尼亞中央鐵路不失。 雙方平行而走,南軍騎兵沿著鐵路挺進,在十日到達特雷維里昂車站,謝里登則於當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