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將道」的評判指標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下幾本關於英國內戰的研究,發現在Military Leadership in the
British Civil Wars 1642-1651書中,該書作者提出了一個模型來衡量當時的軍事領袖的表現。儘管他理解將道乃藝術,不易量化為客觀數據,但是可以用幾個主題來評比將領於衝突中的將道優劣。
首先是「穩定性」,將領的才幹必須有持續性、穩定性,麾下官兵才能信賴其指揮能力與領導風格。穩定性並非戰略戰術上的不變,而是指僚屬能夠預期將領有所發揮。
再來是「人格權威」,將領必須有能力使官兵樂意為其效命,積極執行命令。此乃將領本人的魅力,須展露出英雄氣質,對僚屬證明其膽識和品德。
「侵略性」即在審慎籌謀後,願意冒險出擊以尋求戰果,在戰略與戰術上爭取主動權。欠缺充分情報而魯莽進軍則屬濫用侵略性。
最後是「強勢武力」,這是代稱純粹的軍事技術,如何調兵遣將、排兵布陣、安營築城的知識與技巧,用以達成各層級的目標,這亦是最常被討論的將道元素。
不知道大家對上述的四個主軸有何看法?還有看過什麼類似的指標或模型嗎?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孫子:智信仁勇嚴
沒有把政治/人和的指標納入嗎
人和 艾森豪應該是典型 經常調解美英兩軍的衝突
但是他選總統時 終於對英法進攻蘇伊士運河發怒了
對於軍紀法規強調與否 也經常是領導者之間明顯差異
「士卒亦多樂從李廣 而苦程不識」類似郭子儀vs李光弼
(舉手) 有誰是穩定性和人格權威這兩項指標只有一項突出的嗎
(1) 部下覺得上司能打勝仗但不喜歡他(穩定性高人格權威低)
(2) 部下覺得上司勝算不大但樂於效命(穩定性低人格權威高)
想看英國人拿這套評價黑格
說到穩定性就會想到Leopold Joseph von Daun元帥這種的
每項都很難量化,不如用軍費開銷,推進距離,跟首功制代
替
Nomic大的金明將星錄的評分法也很有意思
巴頓的例子就很極端 直接在醫院掌摑士兵 命令他歸隊
早期劉備不知道算不算穩定性人格權威高?
就算上司難搞但是能打勝仗最好還是跟著他混
看到這四個標準第一個想到的是凱撒
蒙哥馬利也是個值得研究的個案(美軍將領都討厭的..)
知道上司能打勝仗但是傷亡高而且不把士兵傷亡當回事?
樓上是說乃木?
如果打敗仗 劉備穩定的逃跑 跑不了就投降 再想辦法
劉備這方面真的很穩定 生存第一
勝算不大但樂於效命不就李廣嗎XD
吳起,士兵不管他打不打勝仗都樂為他賣命
爹為他打仗死了,兒子照樣樂於頂上去
霍去病就是能打勝仗但是傷亡高而且不把士兵傷亡當回事
乃木兩個兒子不是都上了 戰死
要做選擇的話 兒玉源太郎的將道應該比較合理 XD
乃木就秉持著日本軍國主義尊嚴不斷推人上去萬歲衝鋒啊
他就是那種基層仰望的神格代表
歐洲四名將:凱薩 亞歷山大 拿破崙 漢尼拔這四項都高分吧
記得拿破崙在埃及狼狽撤退 當時可沒表現什麼將道
麥克阿瑟元帥應該是魅力值爆表的類型
但麥帥搞政治實在是不太行 不夠陰險毒辣
為了贏而不惜犧牲士兵 和優先考慮手下士兵性命的將領
你是小兵通常會比較喜歡後者吧 畢竟打贏升官的又不是你
美軍越接近現代 就更優先考慮手下士兵性命
樓上所述是因為美「國」國民蠻在意自己的性命
美國又是民主國家。且不論士兵本身選票,士兵親友選票
也是要顧的
能打贏戰爭的那一方的將軍 基本上都是比較愛惜自己手
下的士兵的。因為久經訓練的士兵只要一消耗掉就很難
再補充 這會決定戰爭的走向
愛惜到浪擲兵力的中間還有很多過度程度
不一定吧!二戰時有些蘇聯將領就蠻愛消耗自己蘇聯人的兵
力來取勝
後來中共打韓戰也是不惜犧牲,比如長津湖戰役,士兵踩
著同袍的屍體對美軍營地衝鋒,去年還被中國拍成愛國電影
大大宣傳了一番
後面有史毛在 不犧牲阿兵哥們就換元帥自己犧牲了
士兵素質比敵方差太多的時候,就只能靠堆屍了,但蘇
聯緩過氣來以後,打法也還是有變,一樣是火力先行。
是當你後勤或是裝備等級差太多的時候 就只能靠堆屍
差別是可能先靠堆屍然後拿到一個比較好的談判條件後
收手 避免淪為無止境的消耗
有些問題應該沒有標準答案,像司馬懿就龜著不打等你糧
不夠退兵,這肯定沒有侵略性啊
劉備早期是別人客軍部曲,不看狀況懂跑,大概就跟者主家倒
文醜死於亂軍 劉備不知去向...啊 落跑了 XD
民不民主其次 恃強凌弱就是要像幹伊拉克那樣才加分
司馬懿對上諸葛亮採龜縮戰,但平定孟達之亂的時候
八日內行軍一千二百里
前後總共只用了十六日,即破上庸,斬殺孟達。
龜縮防守不代表沒有侵略性,龜縮也要很有紀律性跟策略,
不然也是會被悶死
53
[分享] 為什麼俄軍將領一直在烏克蘭被殺(Task & purpose 美國軍事新聞) 大意翻譯 過去俄軍從沙皇時代,就有著從前線領導的悠久傳統,但現在被迫到第一線。 他們不相信自己的下屬能夠勝任戰鬥,且通訊系統已停擺。36
Re: [情報] 俄軍少將陣亡借舊討論串提問 我知道成功射殺一位敵方大將 對軍心民心都有極大鼓舞 這裡想討論烏軍射殺俄軍高級將領的戰術 在純軍事上是利是弊?10
[心得] 南北戰爭叛軍戰將 [3]彭伯頓 John C. Pemberton 西點軍校生,少數北方出身的南軍將領(他的妻子是南方人)。內戰爆發後加入南軍,奉命 主持濱海防衛,但他個性較內斂,且支持保存戰力、不死守汛地而被懷疑政治上不可靠, 與僚屬關係不睦,結果被改調至密西西比軍區,指揮維克斯堡的防務。 維克斯堡戰役中他被格蘭特大敗,軍區司令約翰斯頓建議他讓城別走,但是總統戴維斯要7
Re: [問題] 敦克爾克撤退後的戈特勳爵面 : 而且說到底BEF在西線既不是主角也沒犯什麼大錯,把責任怪到他好像也很奇怪 我對於戈特的遭遇沒有直接的答案,但是可以提供 一些側面的比較。 二戰開戰後,其實不少人認為老將們的軍事訓練已經跟不上時代,必須通通換掉,其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