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人生是苦,但終有微光-讀《人性枷鎖》
【人生是苦,但終有微光】-讀《人性枷鎖》
好讀粉專版:
https://reurl.cc/d76dNM
「無論偉大或是渺小,其實都不具任何意義。我們交出作品之後的褒貶都不重要,只有全然享受創作當下才是重點。」
超久沒看這種大部頭的文學作品,
那陣子同時也讀的《當和尚遇到鑽石》早寫完心得,
這本卻遲遲寫不了,總覺得喜歡的地方太多啦!
請容我用些篇幅跟你們分享。
-
英國文壇大家 毛姆 的經典作品《人性枷鎖》
厚度約口紅膠的三分之二,取書當下我都想縮了~
沒想到,一看就栽了進去。
這是毛姆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
年輕時送稿未過,重新醞釀近二十年終於面世;
(幸好他沒扔掉!)
讀者可以跟著主人翁菲力普百般掙扎的成長歷程,
一窺人們多會面臨的苦悶、困頓、試煉與蛻變,
並看見自然與藝術之美能帶來的洗滌,
最終在信任的關係裡找到愛情,
自漫長的黑暗中看見微光,步向嶄新未來。
當你陪著主角走過這一大段旅程,
尤其若你也曾經歷過與他同樣的苦惱,
細細思索過關於生命、信仰、愛情的大哉問,
相信肯定會和我一樣,
由衷替他的美好結局感到欣慰。
誰不希望自己未來終將幸福呢?
-
我對主角面對的幾個人生課題很有興趣,
跟你分享印象最深的三點:
■ 藝術無用論-無用之大用
菲力普抱著成為畫家的決心前往巴黎,結識許多同樣滿懷憧憬的年輕人,鎮日習畫之餘,便是飲酒高談雷諾瓦等名家、詩作,論辯哲思,對自己的夢想與未來,卻看得很模糊。(這些篇章都很迷人~青春就是這樣!很多美好、徬徨的空談~)
於是,當全心追求至高境界、實則毫無天賦的友人落魄到不得不自縊了卻這一切,菲力普猛然醒悟:這,會不會也是自己的結局?
他鼓起勇氣向嚴肅而犀利的富瓦涅教授提問,並得到了超級客觀又真實的回答:
「只要繼續努力不懈,理應會成為還算稱職的畫家。你會發覺自己畫得比一堆人要好,卻也有一堆人跟你旗鼓相當。…」
「但是如果真想聽我的建議,那就是:好好拿出勇氣,趁早轉行試試看吧。這聽起來很困難,但是容我說句真心話:假使我在你這個年紀,有人給我同樣的忠告,而我也聽進去的話,就算要我犧牲現有的一切都在所不惜。」
「活了大半輩子才發現自己的平庸,那才叫做殘酷,而且脾性改也改不了。」
看了這段肺腑之言,忍不住心有戚戚!
不僅藝術學習,人生總會遇到這類難以割捨的「沉沒成本」,我們只能試著看清最終目標、釐清眼前該做的事;菲力普倒是果斷,很快便決定放棄「藝術家」這條路。
但,這些年的學習經驗是浪費嗎?
絕對不是的!
他非常清楚,自從來巴黎接受藝術的洗禮,他才懂得靜心領略大自然與藝術之美,「美感敏銳度」增強,令其隨處都可見「美」;即使生活中遇到不順遂與傷痛,只要漫步遊覽風景,就能穩定思緒,不再讓負面情緒輕易侵蝕心靈,即使轉換跑道,仍深受這項紓壓能力的庇佑與救贖。
這是何等巨大的收穫!
亦即藝術所帶來的,實具有大用的「無用之用」。
-
■ 愛情悖論-痛愛仍愛
如果要說書中最受不了的部分,肯定就是菲力普對米爾卓那狂熱到近乎病態的愛吧!
最初是同行夥伴先對服務生米爾卓頗有好感,沉淪的卻是飛利普,而且,他明知她是個粗鄙又不怎麼美麗的女人,卻深深地淪陷,無可自拔。
米爾卓態度倒是始終如一:不愛就是不愛!
這女孩恣意享受他人的好處,一切為自己打算,全然不覺得索討有什麼問題,窮盡可能地利用、甚至揮霍他人的善意,不啻為一種求生之道。
瘋狂愛上她時,菲力普揮金如土、把自己放得很卑微,更驚人的是,他明明總是能客觀地跳脫看待,知道她的虛榮無禮、乾枯愚昧,偏偏就是愛她,接受她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
熱愛時如此、憎恨時如此,甚至後來出於友情,仍任她予取予求。完全無法認同這種無私付出呀!究竟該說是紳士,還是愚昧?
「愛情也許就是這麼回事吧,有人愛,有人被愛。」
不斷付出、深信終有一天讓對方愛上自己,另一方樂得享受,視一切為理所當然;即使明知愛到發狂、付出到傾家蕩產,也不一定能得到憐憫──正是愛情的弔詭之處。
想到米爾卓會心痛、但再痛又都想要靠近,這種「痛愛」唯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在深深的單戀裡,誰不是這般迴環往復呢?
但願終能像菲力普那般走出來,選擇會珍愛你的那個。
-
■「人生毫無意義」中的意義
在鄧鴻樹教授的序裡,引用了毛姆在散文集《總結》中的句子:「人類太自私,拒絕承認人生本無意義。」認為社會營造「真、美、善」三大價值,讓人生看似有所追求,實乃自欺欺人的假象。
這麼犀利的論點,不知道你會感到認同,或者被冒犯呢?
「只要你不甘願地接受現實,只會帶給自己羞辱而已。但是如果你把不幸看作上帝的恩寵,因為你的肩膀夠強壯,上帝才給你背負這個十字架,那它就會是你幸福的來源,而不再是你痛苦的理由。」-柏金斯校長
殘缺帶給菲力普自卑與痛苦,卻因不同階段遇見真誠建言的師友,慢慢鍛鍊出面對殘酷世界的堅韌毅力;他徜徉於書籍、藝術、信仰之中尋求意義,並在青年才俊的沙龍聚會雜談裡,更深入地探究、形塑自我價值,進而跳脫宗教的思想束縛,接受基督教的美德,卻不再刻意遵守教條,只對自己負責,正是可喜的自我提升。
或許,人生確實並無意義,反因如此,自身的渺小更成為力量──無意義,就無絕對的得
失,能夠試著以「空性」看待本質。
無論你怎麼想,我認為,重要的是「思索的過程」,意義什麼的,答案也只能留給自己,與他人無關,對他人更是毫無意義──但仍是值得好好想一想的!
「他一直活在未來的想像裡,卻一而再、再而三錯過當下的人生。難道他都沒發覺,最單純的樣貌──出生、工作、結婚、生子、死亡──可能是最完美的圖案嗎?說不定,要得
到幸福就得接受失敗,但這種失敗會超越一切勝利。」
-
文學神奇的地方,就是令人讀著讀著,感覺彷彿人生就該如此;經歷著主角的生活,跳脫出來卻又是相異的現實。
看到最末附錄西奧多·德萊賽的評論頗為驚訝,原來作品初版的20世紀(1915年),當代的看法大半予以批評,諸如:沒有振奮人心的高潮、主角們「毫無骨氣」──然而,我倒
認為他保持了適度的中庸與距離,心理素質算是很強大的啦!
畢竟書中的菲力普,從初登場就引起我的同情:剛產下死胎的虛弱媽媽摟著愛睏的大寶菲力普,握握他小小腳丫,輕撫一個個腳趾頭,而後孩子被抱走,她也撒手人寰。-很有畫面,尤其他天生腿疾,更能想像成長歷程的辛苦。
世界待他並不寬厚,一路走來甚至總想著要跟人交換人生,然這樣熬過來的菲力普,持續在「自省」中成長,並願意奉獻給好友及摯愛所有自己能給予的,這絕非每個人都能輕鬆做到,因此特別吸引我。幸好,毛姆最終讓他邁向幸福的結局,人性枷鎖終由人性光輝解套,讀完才得以心滿意足地放下書。
--
http://www.facebook.com/joylivechyi
窩在倉庫打雜,還是要做點文青夢~
記錄下值得珍藏的趣活點滴!
--
45
[討論] 求 主角性格扭曲的文學小說大家好, 想徵求擁有扭曲或黑暗性格主角的文學小說, 如:《金閣寺》嚮往黑暗意識的寺僧、《地下室手記》自傲自虐的退休公務員,都很合適 , 或是主角性格孤癖或怪異的也可以,如:《過於喧囂的孤獨》那位孤獨卻可愛的老頭。29
[問卦] 人生這麼苦 為什麼還要生小孩來受苦?好奇問一下 人生這麼苦 為什麼還要生小孩來受苦 說真的 你們不覺得人生真的很辛苦嗎?6
[心得] 渺小一生紐約市是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城市,從影集追愛總動員(How I Met Your Mother)或六人 行(Friends)中,看見好友互相扶持,在紐約這個大都市努力打拼而綻放的青春。 少圖網誌版: 渺小一生同樣也描述四名大學好友畢業後在紐約努力實現理想的過程,過程中盡是苦痛與 歡笑,但過程套上一層灰色的濾鏡,是粉灰色的紐約。5
[好雷] 靈魂急轉彎-熱情是把雙面刃雷文防雷資訊頁 防雷,順便推薦網誌版: 這部片是在飯店偶然看到,飯店提供的是簡體中文字幕,如果用詞不同還請見諒 ~*-*~*-*~*-*~*-*~*-*~*-*~*-*~*-*~*-*~*-*~*-*~*-*~4
[問卦] 有沒有小說經典不褪色的八卦?一般而言,走商業路線的通俗小說,雖有可讀性, 但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成為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小說, 應該都是藝術性高,且蘊涵令人深省的思想以及作家人生哲學的作品, 諸如曹雪芹《紅樓夢》、魯迅〈阿Q正傳〉、林語堂《京華煙雲》、鍾肇政《台灣人三部 曲》、李喬《寒夜三部曲》、東方白《浪淘沙》、紫式部《源氏物語》、夏目漱石《心》4
Re: [閒聊] 絕對惡到底是什麼從天真無邪,不知人世險惡的孩童, 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成年人後, 體驗社會給你的各種歷練,感受到世間百態, 人人都承受著各自的重擔生存著, 因而你學會了體諒他人,2
Re: [問卦] 喜歡的女人被追走是什麼感覺?注意這篇文章超級長,可直接左轉。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感到很心疼。暗戀一個人十年不易,看到她和另一個 男人走在一起,一定讓你感到失落和痛苦。 首先,我要告訴你,你不需要覺得自己必須要大方給祝福。當我們失去某個人或某件事 物時,情感上的反應是無法控制的,而你現在的感受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也希望2
[心得] 《人生給的答案1》談失敗和最糟的建議《人生給的答案1》讀後心得:談失敗和最糟的建議 超過 130 位各領域的頂尖人物,給我們過來人的闖關攻略 圖文好讀 你有過這種掙扎嗎?該選什麼科系?要不要換工作?要跟對方結婚嗎?追求安穩還是冒險 ?我覺得每當我自己感到迷惘的時候,都想要尋找一盞明燈,希望有厲害的人可以給我指1
Re: [心得]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戰爭的荒謬與苦難「在我心中, 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是巴爾扎克, 但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毛姆 因著這段話,- 《月亮與六便士》有聲版心得:理想與現實的激烈衝撞 如果一生的選擇只有一次,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 圖文好讀 最近我讀了一本被稱為「跨時代的追夢經典」的小說,這本書的譯者在關鍵評論網導讀文 章裡寫下:「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而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正是幾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