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紙本書陷「低量高價」循環 電子書成解方?

看板book標題Re: [新聞] 紙本書陷「低量高價」循環 電子書成解方?作者
AMPHIBIA
(amphibia)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2

※ 引述《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之銘言:
: 紙本書陷「低量高價」循環 電子書成解方?出版人這樣說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928002775-260405
: 紙本書愈賣愈貴,也愈賣愈少!這樣的惡性循環是否能由低價電子書解決困境?近日電子: 書是否能「拯救」紙本書話題炎上,儘管業界看好電子書占比確實會持續上升,但距離能: 有盈餘甚至只是不虧錢,都還有一段距離。
: 親子天下副總林彥傑日前在臉書分享指出,現在紙書因首印低、收入低,就沒有預算做行: 銷,以致於更少人看得到這本書,他指出目前恐怕有超過50%的新書連1500的首印量都賣: 不完,已然成為書業的循環,因此可以預見的明年,新書出版量和改版新書量也會再下降: ,而書籍首印量愈少,定價也會再往上修。
: 面對出版業未來可能「首刷即末刷」,書量少、書價高的循環,作者李柏鋒認為應打破紙: 本思維,以經濟學的供需法則來看,價格上漲,銷量下降,當紙的成本漲價,每一刷的印: 量又少,書的定價勢必愈來愈貴。然而電子書可把紙的成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拿掉,: 便能讓價格下跌、銷量上升,建議電子書可學線上課程,一開始只賣99元,有銷量之後才: 有口碑和長尾,再逐漸調漲價格,未來還能把營收的20%拿來行銷,把書的銷售期拉長。: 林彥傑則指出,大部份出版社在今時今日,能出電子書就會出,不出的情況,要不就是作: 者或原出版社不授權,要不就是要另付相當高額的電子書預付版稅。且電子書的市場目前: 只占整體書市的5%至10%,因此出版社除了極少數書,不可能放棄紙本書,未來的趨勢: 也不會完全只出電子書。另外,電子書雖沒有印製成本,但實務上電子書的定價約為紙本: 書的75折,已是反應印製成本,而電子書也不是可以一直賣下去,電子書的很多合約是隨: 著紙本合約終止,電子書合約也終止。因此出版業者很難放棄現有90%的紙本書市場,主: 攻10%的市場。
: 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董福興以10年前自己推出Ray Bradbury《華氏451度》電子書為例,: 版權費用約9萬台幣,再加上翻譯、封面及內文插畫、題字、字體授權費等,這本純電子: 書的編輯費用也要14萬台幣。董福興表示自己當初希望讓更多人讀到此作品,定了180元: 的低價,但自2013年到2021年,統計下來8年間這本電子書還虧2、3萬,以此例可知要單: 靠網路而非通書陳設而炒起一本書的熱度,很貴且很難,而低價更不會因此讓讀者購買,: 反而若定價提高,可能還能靠打平成本,養活更多作品。

個人的一些想法:

電子書其實有一些紙本書的優勢,但如果只用傳統紙本書的角度來看,是看不到的~

1.細水長流:紙本書很占空間,不只占買家的空間,也占店家的空間,紙本書過了一開始銷售期後,要是連店面的展示也撤下了(總是要讓給新的書),out of sight out of mind要再賣出更是困難,這點像博客來這種有網路商店的店家還勉強可以解決能見度的問題
(但還是有冷門書庫存、物流、調貨的成本)

其實建議作者/出版商跟STEAM(有玩遊戲的就知道我在講什麼)學習
甚至整個簽約的方式都應該革新

仔細觀察電子書閱讀器的粉絲團,可以發現電子書有一個像STEAM的特點就是:
很多人買的電子書>>>實際看的電子書,就像STEAM被笑稱「這是一個買遊戲的遊戲」、
「我都錢買了,還要我花時間玩嗎?」

雖然實體書一樣很多人買了書不一定會看,但虛擬電子書,買的速度絕對比實體書快很多畢竟家裡的書櫃滿了,一定會影響買書的慾望。

而電子書則不然,買100本跟1000本,占的實體空間是一樣的,
尤其前陣子各家電子書周年慶,很多人又是一次買一堆書,即使是5年、10年前的書
只要價格不高,買的人長期累積起來相當可觀。(電子閱讀器粉絲團從數萬到近20萬都有)

就像STEAM上有些便宜但好評的小遊戲,熱買了快十年,慢慢賺的不一定比較少
這樣就看出版商怎麼談授權了。

2.還是空間,台灣的地價越來越貴,家裡能放的書越來越少,唯一還會買書的,反而是
兒童繪本,畢竟父母總會希望小孩養成閱讀習慣,(而不希望小孩太早接觸3C)
願意花的錢也較不手軟,而且過去彩色電子書的技術尚不發達,10吋以上的電子書又貴
但是一旦成年之後,就算愛買書的人,也不一定有能力藏多少書。

3.電子書整合得好,其實可以更容易促銷、讓讀者給予回饋(很可惜的,台灣目前電子書平台的評分數很少,如果能類似STEAM的方式有大量的使用者給予評分,就能讓想買書的人可以放心買書,很多人看到一堆好評的書,就容易跟風買下去
(承1,消費者有買就有賺,買了會不會看是另一回事)

這點目前只能用一些瀏覽器的外掛去鍵接goodreads的(國外)書評,有點可惜。
(而且還有翻譯品質的另一層關卡)

所以如果能引進類似蝦皮評價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對書本給予回饋(換成購書點書)
,對好書會有正向推力,(而且閱讀器在取得同意後,可以知道消費者是否真的有看這本書讓評價更加真實(比如STEAM的評價就會附上玩家實際遊玩的時間)

以KOBO來說,一本書進入每日99清單,常常買的人變多,評價就會變多,評價如果不錯,就會讓買的人更多,這樣賣個100本難道不會比標價350,賣個20本來得有利潤嗎?

(待續)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29.109 (臺灣)
PTT 網址

rehtra10/08 23:16(敲碗)

likeshit10/08 23:54完全同意 電子書的成本架構跟紙本其實完全不同 應該在

likeshit10/08 23:54銷售或購買體驗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但現在只感覺比較便宜

likeshit10/08 23:54 就沒了

cocacola135710/09 01:13電子書真的是會買起來囤積,明知沒看這麼快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