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科幻毒瘤 2023 不分類選書
單純科幻奇幻小說推薦請詳見
https://danjalin.blogspot.com/2023/12/2023.html
規則很簡單:
a. 我在 2023 年讀完主觀認定想推的書
b. 臺灣出版圖書
c. 按讀完時間排序
1. 張貴興,《鱷眼晨曦》
這是一部奇特、奇妙、奇情的小說。儘管充斥著一般凡作出現時總會批上幾句的書袋
infodump、誇大到荒誕不經的異物(種)描述、俗濫愛情與冒險故事、以及真正解決問題的 deus ex machina,偏偏就如同大英帝國冠冕一樣,諸多寶石襯托主位巨鑽,彼此相互嵌合呼應,讀起來渾然天成,毫無違和。
前半本完全都是在累積故事的深度與厚度,直到類似邵氏電影逐一介紹主角團隊人物,才正式開始推動主線劇情。乍看之下單純入山尋寶的劇情,插入馬共游擊隊與官方代表的介入之後,又在主線之外牽連出更豐富多彩的面貌,卻又像各種花香鳥囀蟲形獸跡在這個大千魔幻婆羅洲世界一般並存不悖。
所以就算主線故事並不特出,光是看這些鋪陳與嵌套就值了。
2. 陳鴻圖(編),《課綱中的臺灣史》
的確是要完讀 108 課綱高中歷史第一冊後再來讀這本,才能更深入體會,並與課內考試知識相輔相成。
基本上我把本書視為教材的延伸補充,因此編者特別撰寫的篇首導讀與篇尾重點整理反而意義不大,因為前者對應教科書相對章節(亦即課綱大項條目),後者則是應考重點的加強複習。
儘管論文不是專門寫給高中生閱讀,不過部分篇章對課程內容有貫通任督二脈的功效:像林文凱比較劉銘傳和後藤新平的土改、陳翠蓮解析文協、農民組合與真‧農民運動的關聯,讀完後課本比較容易混淆背錯的地方要再錯都很難。
薛化元整理臺灣地位問題、蘇瑞鏘說明強人威權統治這兩篇極好,但我懷疑會有幾個有參考本書的歷史老師會在課堂上領讀。
周婉窈講牡丹社那篇專為不追劇、不看小說的用功學生準備;若林正丈那篇是專書導論,較為缺乏實際例證輔助說明(因為放在專書正文),現在的高中生自己讀恐怕比較難體會。
其餘篇章除了少數水分較多,也多有可觀之處。
3. Chris Miller,《晶片戰爭》
很完整的「故事書」,從電腦發展史與軍事科技的掛勾(尤其早年蘇聯偷技術那段),日本消費電子的崛起,Intel 如何挽回局面(剛好是 Grove 最唱秋的十倍速時代),過了半本,台積電才正式登場。
作者把台積電專注代工製造的商業模式,介紹得很清楚,也一併分析其他競爭對手的困境。最後一百頁則是總整理中國崛起到晶片鎖喉的詳細經過,完全重現並串起近年來關於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新聞。
竊以為只是外行人看熱鬧(對,就是我)的話,只看本書就可以有個初步概念,比起之前出的一些產業入門分析還好上許多。
4. 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百年史》
這本中國共產黨史的特色在於除了毛匪澤東有專門篇幅介紹解說以外,多半闡述分析的是「党」的結構、組成份子、經營方針,以及如何在初期受到共產國際扶植遙控以降,逐步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到如今仍然屹立不搖甚至日益壯大的過程。
因此本書也多少解釋了 1)為何國共對抗時,文藝巨擘、左派知識份子紛紛親共投共,卻又在新中國成立後個個遭到清算的矛盾;2)基於小核心集體領導(會議+記錄)來設計組織架構(總書記其實就是祕書長,沒主席他就最大);3)1984式的控制(修正)過去就是控制現在與未來,以及鋪天蓋地的宣傳、監控、以及從不間斷的引蛇出洞與相互鬥。回頭看看老 K,果然是兄弟黨派,手路其實差不多,但貫徹度有差,鬥輸人家絕對不是沒道理。
大概是老鄧那一輩老人都死光,或許又鑑於蘇聯和東歐共黨的下場,於是 90s 迄今則是以民族主義取代原來的社會階級鬥爭,政治面一樣緊抓不放,甚至伴隨科技進步更加徹底,經濟面其實就向裙帶資本主義靠攏,必要時再來割割韭菜。
因此閱讀本書比較能確實掌握共匪本質,而不是單純認識幾個匪酋而已。至於紅歌專欄我比較傾向於書寫/閱讀中的調劑,畢竟作者也無法掌握崔健以後的流行音樂如何登上大堂的取向。
倒是作者的筆觸對於這些共匪多少還是帶有「人在江湖」的同理或同情(一開始寫劉少奇就很明顯),成為我閱讀時的某種障礙。
5. 葉郎,《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錄影帶學問很多,但可以把大至軟性文化「侵攻」,小至跑車迴帶機和爆米花等「周邊產品」種種主題一網打盡,足見本書涵養豐富。
某種程度這也是經歷過錄影帶乃至於DVD租片時代的讀者,邊讀邊回想緬懷自己是否曾經參與書中具體描寫的(次)文化活動/場景,又在後續章節突然一轉,一起見證那個錄影帶曾經建立/破壞過的世界級豐功偉業。
早期科幻不乏對於新發明器物無遠弗屆影響力的描寫。然而,一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就這麼呈現在讀者眼前,再度印證想像力絕對有其極限,真實世界跑出來的故事永遠比較精彩。
6. 吳聰敏,《台灣經濟四百年》
依據台灣歷史進程的經濟政策與發展,以主題為篇分別探討,並在文中標明影響脈絡關係的入門經濟史讀物。
最值得一看的是後半本對於二戰後國府時期,台灣經濟從崩壞到起飛過程的各個政策環節都有很詳盡且精闢的分析與評判,並透過單元主題持續證明美援、外資、勞動力品質和米國人「施壓」促成的政策改變才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大有為」政府的管制措施和明星政客的「高瞻遠矚」反而是經濟發展的限制器,檢討起來效能不如市場機制,甚至持續影響到現在社會大眾的觀念。
或許剛好就是台灣經濟史的重點,前半部所挑出來的主題,像是贌社、土牛溝、大小租,到日治時期的土地調查(順便把後藤新平拿來和劉銘傳比一比)、人口普查、交通建設、糖業帝國、人力資源提升等,都是高中台灣史中學生讀起來很容易混淆,(補充)教材也往往難以詳細解說的內容。因此就功利的觀點思考,閱讀本書或許可以「猜到」未來幾年學測或分科考的素養題內容也說不定。
7. Stephen King,《絕筆》
各個環節都無懈可擊的娛樂小說,彷彿就是小說教學的最佳範例。或許有一些《終極追殺令》的影子,但金賽爺的處理更合理、穩健、圓熟。暗殺前、暗殺後、自述三部分所形塑的主角極為完整卻毫無冗餘,其他配角(女主的份量其實算是比較重要的女配)也很完美地跑完該有的戲份。
不過或許就是這種全方位的均衡,讀起來就較為提不起非理性的熱愛,這一點倒是讀者(就是在說我自己)在追尋完美作品時,或許會忽略掉的因素,往往要把書放下才驚覺到。
還是要批一下譯本書名,直接破梗,虧金賽爺這回寫出雙結局。
8. 張桓溢,《點火》
很難相信這是作家的第一部作品,描寫技法細膩純熟,將敘事者的懷舊回憶、臺中舊市中心地景(各篇連結的核心正是該處最高的,鬧過火災的那棟),以及堪稱本書精華的「過時」技藝的精細書寫(而且拿捏得恰到好處,細到可以引領讀者認識理解,但又不至於過分瑣碎而失去故事焦點),以 3+3+2 的結構合成本書。
前面三篇以敘事者家人(敘事者、姐夫和姐姐)的自述兼成長三部曲形式構成。我對家族成員成長的歷程與心理變化比較無感,比較專注在作者逐漸成形的敘事架構。
中間的三篇跳脫某敘事者家族後,個別讀起來都比前三部曲更上層樓。其中〈末代紳士〉更以科幻形式描繪「生化人穿上手工西裝」乍看還頗無謂且矛盾的新鮮畫面背後,維繫系列故事的匠人技藝上的傳統堅持(這不科幻),以及這個畫面本身所帶來的文化衝擊(這很科幻)。
這個模式其實可以一直無限延伸下去,藉由某種「無用之用」的技藝(後兩篇的主題分別是電競和賽鴿,前者現在還算夯,但故事有約略提到換了遊戲就得重新來過,因此針對某遊戲的專精操作恐怕仍屬無用之用;後者則可能仍然繁盛,只是表世界看不到),探究操持者的種種心聲。
後兩篇應該要切開來講,畢竟大致上(其實在某處有技巧性地帶進來)已經不屬於「點火」宇宙的範疇,而進入精通南北拳的阿仁師世界。正傳〈少年阿仁師〉透過徒弟訪談挖出師父學拳的真正源頭,特意寫成中篇,竊以為是避免過於豐富的歷史背景與角色祕密喧賓奪主,反而破壞故事的單純主軸。當然傳統武術我是絕對外行,還是得請練家子
Yenchin 兄來品評。
令我驚豔的倒是續篇〈致親愛的讀者〉。體例上是作者對於某位同為阿仁師徒弟的「特定讀者」的真情告白,然而套入情境設定後,它儼然成為(阿仁師故事寫成長篇而獲獎後的)「架空未來」的後設小說!
所以別問我對純文學跨刀寫科幻的評價。儘管多數停留在展現作者文字能力的插花試刀,但看到這種擺明不是科幻,計較起來偏偏又是科幻的科幻,就不得不對臺灣科幻這種特殊生態萌生敬意。
9. Peter Zeihan,《世界不再是平的》
本書以很大眾化的語言,分析並斷言目前的「米國秩序」已經走到盡頭,米國終究會撤退孤立。然而贏家絕非中國,而是馬爾薩斯。第一章其實就把立論講得很清楚。
接下來二到六章就從各種構築當代全球化盛世的各個層面逐一分析。模式都是從幹古開始,描述米國秩序的現狀,最後才進行對未來的預測闡述。因此對於歷史夠熟的讀者可以直接飆到各章的後半段。而附圖則可以當作這些章節的總結論。
而第七章農業則更凸顯米國撤退反全球化以後,各種類型國家所直接面對的糧食困境,其嚴重程度甚至可以顛覆前面反全球化後工業重組的世界局勢。
不過目前看起來米國頂多要重整全球供應鏈而已,還沒有完全撤守的跡象。或許要等到作者提到的人口危機積重難返之後,這些預測才會逐一浮現。
10. 朱敬一 et al,《價值戰爭》
本書從 WTO 的規範出發,檢視中國如何力利用規範漏洞,透過國家力量進行不公平貿易,進而闡述中國與民主陣營的經濟對抗絕非純粹的經濟競爭,而是牽涉到國家政治意識型態的鬥爭。
接下來各章就列舉分析各種不公平競爭的手段。政府補貼、網路封鎖、隱私保護與國安這三點算是一般讀者比較好懂的部分,再來的公司治理、競爭法案(反托拉斯)等等就真的需要有一些經貿基礎才比較好懂。
結論也很清楚:WTO 框架基本上很難修正,無法限制中國的不公平競爭,所以就賦與成立新組織或經濟結盟的正當性。
11. 洪芳怡,《今夜來放送》
講戰前的《曲盤開出一蕊花》我同時入手還沒讀,先讀這一本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對一個從小聽 AM 賣藥點歌電臺長大的人而言,就算沒趕上 60s,戰後的臺語流行歌跟我還是比較近一點。
作者不時提點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由於著作權觀念的缺乏,當年的臺語流行歌沒有什麼「原唱」的概念,誰唱得比較紅就能獲得認同。因此本書體例雖然以「歌」為基本單位進行介紹品評,但其間還包括了詞曲創作(翻唱曲還有原曲比較)、歌手背景與時代連結。而作者本身的音樂背景也提供值得參考的版本比較,很容易讓讀者按書索驥。像〈港邊惜別〉就以近年來的三個中年菸嗓阿伯版本為優;齊秦改編的搖滾版〈港都夜雨〉令人驚豔;然而〈暗淡的月〉翻唱都太過用力,無人能及吳晉淮原版。(我比較好奇作者如何比較洪一峰原版和金門王版的〈舊情綿綿〉,只是書裡完全沒提起。)
後面的章節甚至把相同主題的同性質歌曲直接批次處理,不過也反映出這些歌曲反映的是當時流行跟風現象,只是沒有持續下來。
我個人認為比較可惜的部分在於卷末整理出的流行歌年表,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曲並沒有專文介紹。照本書的規模起碼可以再出一集才是。
12. 李碩,《翦商》
雖然本書的重點在於使用考古挖掘所發現的直接證據(包括實物與文字解讀),特別是商代大幅採用活人獻祭的基礎上,重新詮釋夏(篇幅有限但解釋得夠明白)商都城的歷史面貌;然而更令人驚豔的是作者的大膽假設(至少也有出一些小心求證)。
歷史闡述大概佔了全書六成,但後面的周昌(作者認為女姓男氏,所以周代王族都以周某稱之)翦商大業,並把大逆不道的相關記載偷渡在易經裡面,這種全新的詮釋就頗有看頭了。作者以周原挖掘出的文王宅院內容物做為直接證據,還爬梳文史記錄重新解讀,除了易經以外,尚書(以及未納入周書的《逸周書》)、詩經也有相關的記錄佐證。同時作者也重新勾勒出周昌與呂尚「合作」的全新圖像,以及呂尚身分的重新解釋。
不過作者的大膽假設不僅於此,武王執行伐紂前後的心理壓力(以及為求奪得王權的「商化」)導致早死,乃至於周旦執行文化清洗,以禮樂取代、封印商代的人祭,幾乎顛覆原本中國上古史給人的印象。
作者在結尾處講到孔子整理典籍時破解周公的經過。這部份如果有修訂在他之前的孔子傳記的話,的確是有讓人追讀的吸引力。
13. Joe R. Lansdale,《魚夜》
看慣這些年來政治正確為先的作品,直接面對 Lansdale 文字的時候,的確會震撼於其中的百無禁忌與毫無節操的邪典風味。除了故事背景刻意設定的時代感「合理化」內容的政治不正確,完成於上世紀的篇章也確實較為生猛。唯二成偏於本世紀的〈消防犬〉
(2003) 和〈白騾子與斑點豬〉(2006) 精彩度與作品成熟度雖然毫不遜色,尺度終究還是有收回來一點。
〈瘋狗之夏〉、〈山路驚魂〉與〈夾在羅曼史裡的裸照之衍生事件〉這三篇算同類型,恐怖只是皮相,實際上是效法類型發展初期 pulp 刊物會登的主題:偵探、兇殺暴力與(不一定有超自然的)血腥恐怖書寫。Lansdale 的文字沉浸感與畫面感十足,很難快速掃過,鮮明影像自然就在讀者腦海形成,完全沒有另外觀看改編影視的必要。
從〈六八年夏天的郊遊〉到〈在凱迪拉克沙漠深處與死者同行〉是全書的精華,毫無冷場。個人則最喜歡〈打鬼王〉和〈致命一擊〉。〈擋風玻璃外的地獄〉撇開後面天外飛來的虛構橋段,基本上可視為作者剖析創作源頭的解說專文,而放在它後面的〈錯過恐怖電影的那一夜〉則是理論 / 賞析配套的賞析「樣本」,而且刻意配一篇毫無斬節的,和前面做出區隔。
同名〈魚夜〉(1982) 是集子裡最早的一篇,應該也是創作未定型前的代表;〈不從底特律來〉展現出作者作品中少有的溫情;〈牛仔〉放在這裡則是「作品內容不代表作者觀點」的宣言。至於〈哥吉拉的十二步驟戒癮療程〉,我只能說 Lansdale 的調性實在不太適合寫這種嘲諷尻洗式的主題。
14. R. F. Kuang,《巴別塔學院》
不愧是年度最佳級的大作,無論是政治正確的歷史反思批判、奠基於語言學/翻譯學的魔法理論建構、高大上政府機構與密謀顛覆地下組織的對抗,乃至於背景、階級殊異的主角同學四人眾的生活逸事、成長歷程到理念與行動的衝突,各方面都表現得很傑出。
儘管規模宏大龐雜,不過讀者只要跟著主角一起成長,自然而然就能體察到上一段所羅列的多重主題。而且就算作者踩的立場極為明顯,她還是巧妙地利用主角的背景設定與性格,在故事早期就兩造並陳,再透過情節安排(特別是某歷史事件做為理念對立雙方火併的導火線)以及三名同學即時對照,讓讀者自然而然「趨義去利」,毫無疑慮地迎接不可逆的單邊結局,也是角色盡量跑故事,卻仍然不脫作者引導的成功例證。
當然從大方向來看,大英帝國當局執行「巴別塔學院」計畫的細節直接造成「覺醒者」密謀造反的風險,實務面應該起用有語言專長的「自己人」撒出去偷學比較符合國家利益(當然成效也必定較差,但這種國安級技術一定以安全為先)。只能說劇情需要不得不如此安排。
至於到處掉書袋(有一兩處掉錯了)但頗令人驚豔的翻譯魔法實作,比較可惜的是較少提到施法失敗的後座風險。穿插一兩個掉錯書袋導致施法反噬的案例或許更為逼真。
15. Alan Moore,《靈光》
我對 Alan Moore 作品的觀點是這樣的:電波對的話四星起跳;電波錯的話,就算確實是好作品,讀起來感覺都不會太好。這個集子剛好兩種對比的滋味都飽嚐一頓。弔詭的是,讓我覺得絕讚無比的反而都是非類型作。
前面五篇類型作品並非不好,反而很忠實地呈現出 Moore 的風格特色:畫家無法完全詮釋的極細描寫、註解註不完的巨量資訊,以及天馬行空、百無禁忌,卻自有其邏輯脈絡的故事敘述。
只不過後面帶有自傳/自述色彩的同名短篇、完納舊金山與垮掉一代的詩作含評註,還有對於整個美漫產業界愛恨情仇纏綿交織的大長篇(長到譯本獨立印成下冊),無論是形式體裁,乃至於情緒投射,絕對是後面這些完勝。該說的內容就讓 Moore 筆下的敘事者娓娓道來,讀,然後讚嘆就對了。
還有,上冊最後一篇真的要放在最後才看,那是整個集子的完整收尾。
16. 陳翠蓮,《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
對於想要認識臺灣政治史的讀者來說,本書算是很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地整理自後二二八到蔣經國逝世之間的臺灣政治發展歷程。更可貴的是,本書試圖闡述推動臺灣政治的三大主要角色(美國、國府、尋求政治參與的臺灣人)在作者劃分的幾個時代區間中究竟做了什麼,三者間又有什麼造成因果關係的互動。
對我而言,這種寫法補足我對戰後臺獨運動的認識,以及米國為何不予支持的緣由;再來就是吳國楨的重要性。這些都要透過作者爬梳解密米國文件才能重現米國的立場與影響力。
類似的情況也在作者解讀小蔣晚年政治開放的實際原因。吹台青終究不是要真的吹台青,這結論連李登輝自己都不會講實話,只能偷藏在心裡,繼續想辦法如何虎口拔牙。
只是畢竟本書算是啟蒙通識性質,每章節大多另有專書可供進一步深入了解,或許這樣也算達到作者最初的目的。
17. 謝宇程,《我們如何守住台灣》
本書是極為實用的說帖,最好的用途是給讀完後讓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出國移民很困難的上班族有機會跟著作者思考,進而下定決心訴諸行動。
作者蒐集相關資料,使用策略分析手法一一拆解降、逃、(備)戰的種種狀況與方面細節,直接證明極力備戰才是最好的策略。更可貴的是,最後 1/3 還提出如何採取行動的政治與經濟參與方法,直接落實「守住台灣」。
所以這本書其實應該要善書化,只是現在很多人不讀書,看來配套的說書頻道或
podcast 也要應運而生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18. 杜正勝,《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本書的確必讀,其重要性甚至可以提升到高中歷史第二冊(中國與東亞史)的總綱。要先了解「中國是什麼」、「中國的範圍」、「天朝體系」這些基本概念,再來看這部分的歷史教材會更有意義。
只不過以高中生的程度,閱讀本書前身,即中研院史語所網站上公布的原文,就能達到前一段的功能,因此本書成書的意義,除了從古籍、紀錄補足相關佐證,使之更加圓熟,大概就是滿足歷史愛好者等級以上讀者的需要。個人認為已經超出休閒閱讀的層次。
19. 鄭維中,《島嶼歷史超展開》
本書和一般史書差別最大的地方在於作者所講述的主體不只是十七世紀東(南)亞航海時代,而是臺灣(和附屬島嶼)與其居民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和其他歷史結構交織後才形成的人事時地物。
因此作者依據相關主題,找出幾組大致結構相仿但細微處有所不同的人物進行對比探究,就格外凸顯這些往往被(有特定目的的)傳統歷史敘事忽略的因素,其影響層面不僅不容小覷,甚至可以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從這些面向出發,其實可以繼續推及到政治史以外的主題史(e.g. 把本書拿來和《台灣經濟四百年》的相關章節並置閱讀);以這種開放的態度來讀史,或許也是作者想達成的「歷史超展開」吧。
--
科幻毒瘤讀留獨流
https://www.facebook.com/danee.reading
--
推,閱讀領域橫跨好大的書單
絕筆前300頁很無聊,且收尾力度不足,不推
讚
靈光我覺得翻譯得很差 看不下去
剛讀完從前有個錄影帶店,覺得作者的文筆很好,介紹的內
容既廣且深
推
推一個
通通
推!
推
推推
大推
推 謝謝分享
不過有一說一,絕筆近全新200有興趣者請私信
推 歷史類別的書都有很精準的評價!
推推推感謝發現
推你
感謝分享,打錯字
很豐富的心得,值得參考。
推
推!
推分享
D大真的太強,每月都會參考
推詳細的心得,好幾本都有興趣
謝謝分享!
推推
謝謝分享
太精采了,感謝推薦
感謝導讀推薦,年末果然是敗家跳坑的好時候
每年年底最期待的書單分享 ( ^ )っ (
其實幾乎每天更新......
※ 編輯: DaNee (125.224.198.196 臺灣), 12/30/2023 06:52:00新的推
推推推推
剛好才看完絕筆 真的很喜歡 金爺真的沒有極限...
推推
十分感謝推薦
謝謝分享
推推
感謝分享
年底了又是見證大大奇蹟的時刻
書單人人po 高第各不同
點火真的強
推
推
但台灣經濟奇蹟不認同美國施壓及美援是主要推手
也有國家也是有美援、美國施壓及外資,確無法有台灣經濟奇
蹟
勞動力品質主要是靠教育
主要還是靠政府結合教育及政策能夠把資金妥善運用
政策錯誤,多少美援外資及施壓都無法有經濟奇蹟
嗯...書中就提到美國當初就若干經濟政策施壓國民政府
現在又開始國民政府政策好棒棒?
喜歡金爺這麼多年,還可以看見絕筆,真的好滿足
推
領域好廣泛的心得 感謝分享
推推~~
跟美國有利害關係,美國就會施壓
現今美國也施壓很多國家阿
難道美國施壓的國家都會有經濟奇蹟
國外援助金錢,政客也會污錢
10
[心得] 《牧羊人讀書筆記》閱讀涵養的內外功夫《牧羊人讀書筆記》讀後心得:閱讀涵養的內外功夫 廣泛閱讀是外交的根本,並厚外交官的涵養與應變能力 圖文好讀 如果我分享的讀書筆記是小學生寒假作業的程度,那麼這次要跟你分享的這本《牧羊人讀 書筆記》,大概就是大學研究生論文等級的程度。曾有讀者向我推薦這本書的時候說:「7
[心得]〈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圖文心得: 對於你來說閱讀是什麼呢? 有公式或規則嗎? 還是你覺得閱讀這種東西還需要人教? 老實 說自己第一次在誠品看到這本書就是這種感覺,覺得閱讀不就書拿起來看,有甚麼好教的 。但之後因緣際會買下此書 (其實只是覺得新版封面很漂亮...),一讀之下驚為天人,有 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你也是苦於讀書找不到方法,讀了就忘,抓不到重點的人,這本7
[心得]《讀懂一本書》心得筆記圖文心得: 你是否總覺得書都讀不進去呢?明明就努力地讀了,但卻往往像是船過水無痕般,看完就 還給作者了呢?那你或許可以試試一個強效的方法:講書。 今天要談著這本《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是中國著名的講書大師,創辦「樊登讀書」, 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是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網紅。6
Re: [閒聊] 看過好多次問好不好看的意義在哪?有一種閱讀交流模式叫做導讀 導讀可以讓人了解書中的內涵,引導讀者更快且更好的吸收一本書 小說這種看爽的有需要導讀嗎? 有的,如果是有內涵的故事,可以透過導讀讓你理解書的結構 對於作者的佈局與前後呼應有清晰的了解5
[心得] 《雪球速讀法》一張圖學會30分鐘讀一本書《雪球速讀法》心得:一張圖學會如何用30分鐘讀完一本書 帶著正確的技巧練習速讀,讀得快,反而更容易理解書本內容 圖文心得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的閱讀的速度再快一點會怎樣?「看書速度變成現在的十倍!」 「十分鐘念完一本書!」「一個晚上念完五本書!」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速讀」是每3
[心得] 秒殺經濟史-2小時完殺1300年來的全球經濟秒殺經濟史 : 2小時完殺1300年來的全球經濟 (やりなおす経済史) 只多了兩張圖的網誌版~ 會知道「秒殺經濟史」這本書是因為最近在了解「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時,訂 閱了財經M平方的Podcast. 創辦人在進行送書活動時選了這本書來當作抽獎活動的禮物。3
[心得] 探究式閱讀 有效閱讀 提升理解與提問能力有圖網誌版: =====以下全文貼上===== 零、楔子:為什麼讀《探究式閱讀》和《有效閱讀》這兩本書? 這個月給自己的讀書主題,是關於『如何閱讀』。除了許多讀者耳熟能詳的《如何閱讀一 本書》、《讀懂一本書》等作品,為了瞭解更多『如何閱讀』的其他面向,在博客來上搜1
[心得] 郭珮君《圖解日本史》深入淺出的日本通史純文字沒有圖的網誌版 郭珮君《圖解日本史》──深入淺出的日本通史 這幾年很喜歡去日本玩,上次到美術館參觀時,發覺自己早期、中期的日本史不太熟悉, 只有近代史比較認識,所以想找本簡單的通史把欠缺的地方補起來。- 圖文網址版: ☆本文同時作為推薦序收於《拿得起放不下的有趣日本史》書中。 --- 書板的板友晚安,我是阿探。 對許多讀者朋友來說,歷史可能是門讓人又愛又恨的「謎之學科」。
- 網頁版閱讀: 樊登作者提出的科學式閱讀,是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最大原因。我從三個部分歸納作者的 觀點和工具,從如何「精準選書」、如何 「高效閱讀」、 如何「抓取重點」達到科學式 閱讀進行分享,當然作者是「樊登讀書」創始人,所以是站在「講書人」的角度表述這本 書,我們不一定要跟作者一樣成為 「講書人」,但希望自己能有邏輯、有架構闡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