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成為1%的創業存活者》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成為1%的創業存活者》作者
Murphy69
(Vio)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網誌好讀版: https://amberhsiaonote.com/1-startup/

根據商業周刊,在台灣,9 成新創活不過 1 年,能活過 5 年的只有 1%。要成為這 1%,到底要克服哪些坑?年營收五千萬的貝克街蛋糕創辦人在這本書中,很平實地記錄了下來。

書中提到許多面向,包括找員工、找店面、做產品、拚行銷。在有限的篇幅中,對各個面向沒有著墨太深,但只要有講到細節的部分,都看得出來,是曾經走過的人才會知道的眉角。

我目前不是創業者,但身為一個負責新品牌事業的專案經理,正在品牌從無到有的階段中起步,因此也在書中看到了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這本書告訴我的,開始一個新事業時,重要的幾件事。

風險評估及行動力間的平衡點

身為大公司裡的新品牌專案經理,雖說對於書中內容有許多共鳴,但我深知自己跟作者有一個決定性的不同,就是心態。

以公司員工身分負責新品牌,每個月能固定領到薪水;然而身為創業者,只要一個決定沒做好,影響的可能就是自己,甚至員工下個月的生計。

作者王繁捷老師打磨自己心態的方式是,在做決策前先問自己,最糟糕的結果,自己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消化?

如果這個決定造成的失敗,幾個月之內可以賺回來,就馬上去做;如果答案是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把錢賺回來,那絕對不幹。

這讓我想到另一位作家矽谷阿雅,她提到自己在猶豫要不要貸款去美國念行銷碩士時,她問自己,最糟的情況是什麼?在美國找不到工作,背著助學貸款回到台灣,繼續當記者。她可以承擔嗎?可以!那就衝吧。

能夠評估、確認自己能承擔的風險,不花時間猶豫,能承擔得起就直接行動。這是我在許多成功的人身上,看到的共通點。下次猶豫不決時,不妨試試這招吧!


主題式地學習及實戰

作者在創業初期,因為知道行銷是他事業中很關鍵的一部分,因此大量學習行銷的知識,並落實於創業的過程中。

在資訊量如此龐大的世代,我們很容易陷入知識焦慮中,害怕跟不上別人,因此拚命想要學習。這樣很容易落入一個盲點--這邊學一些那邊學一點,沒有主題性,也難以真正在職場或是生活發展上應用。

像這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技能,集中式學習,然後落地應用,看似簡單,其實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例如王繁捷老師提到,文案力是很值得老闆花時間發展的技能。一篇好文案,等於是請到一個頂尖業務員,不分日夜二十四小時幫你拉客戶,還不會抱怨、搞破壞、搶客戶、忠誠度百分百。

其實我過去在跟廣告公司合作時,文案這部分,通常就是交給廣告公司,不太會去花時間改廣告公司的提案。想說他們的經驗豐富,自己則不是這方面的專業,因此就算看到「不太有感覺」的文案,我也告訴自己,可能只是因為自己不是目標客群。

直到看到王繁捷老師在書中分享的經驗--真正的文案高手不會在一般廣告公司裡,要找到能寫出符合品牌個性的文案寫手,不容易。這時候,最適合寫文案的人,是老闆。老闆自己寫的廣告文案,如果掌握到技巧,效果絕對比廣告公司好。

看到這段後,我決定要試著讓團隊多對文案下功夫。後來再收到廣告公司的文案後,團隊就進行了比較大幅度的改寫,確認自己讀了之後有心動的感覺。結果平均不到 5% 的廣告點擊率,這次居然衝到了二位數!

術業的確有專攻,但別忘了,最懂品牌的人、最需要決定定位的人,還是品牌經營團隊。盤點需要發展什麼樣的技能,投入時間及心力,現在還不擅長也沒關係,只要學習就好!

不斷測試市場回饋

品牌與產品的成功,建立於市場的接受度上。作者在書中介紹了許多他與市場互動、回饋的方式。例如:

1. 運用消費者問卷,少少的選擇題搭配一個開放式問題,就能取得不少有用的資訊。
2. 每隔一段時間就推出不同的購買方案,再去分析哪個方案可以吸引顧客購買的金額最高?
買的頻率更高?獲利最好?
3. 從廣告貼文底下的留言回覆,了解文案夠不夠有吸引力。有沒有人 tag 另一半說好想買?有沒有人問更多產品資訊?

什麼樣的定位,會吸引到什麼樣的市場。那麼到底會吸引到怎麼樣的市場?品牌方可以進行預期,但不一定能完全命中。因此在剛起步時,需要透過市場研究、數據分析及消費者回饋,回頭確認品牌跟產品的定位。

我們傳達出的訊息,有讓消費者解讀成我們想定位的方向嗎?目前的定位,能吸引到消費者嗎,還是需要調整?調整了又會影響到哪些執行面?

抱持著敏捷測試、調整的心態,持續跟市場互動。不害怕「變動性」,才能更快找到最需要你所提供價值的那群人。在執行過程中,有些人很習慣這麼做,有些人則會認為「方向性不夠堅定」而難以做事,這也會考驗管理者及團隊經營間的磨合了。


推薦給創業者、或是身在新事業團隊的你

這是一本成功創業的案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貝克街蛋糕的創辦人,如何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年淨利突破千萬的甜點品牌。

然而有句話叫做倖存者偏差,是指在研究或觀察中,只有成功或倖存下來的事物或個體被看見。克服了作者提到的那些坑,就能成為 1% 的創業存活者嗎?是否有些人也用類似的方式努力過,但後來還是失敗了?

除了從 1% 的成功案例中學習之外,如果能從另外的 99% 中學習,應該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91.184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