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公婆能照顧卻要找保母
您好,這個文章看起來不是隔代教養問題
身為特殊兒的母親看完實在是太難受了,忍不住要回。
文章看來孩子本身疑似有狀況,有沒有帶去專門的醫院評估過?
孩子情緒問題是果,真正的狀況往往是來自因。
孩子因為跟他人相處感到挫折,甚至到後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又無法把這煩惱表達出來時,孩子的情緒就會出現了。
文章中感覺母親的焦慮,不是她不願意帶兒子,是她無法或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呈現放棄的狀況。
父親沒有母親的焦慮感,所以帶著兒子,只因為那是他覺得自己還能“鎮”住他。
文章中的父親在處理孩子情緒時就是用吼來“鎮”住他。
這是惡性循環,在不瞭解孩子的狀況下,親子關係越來越惡化,只是越來越難處理。
對孩子永遠沒有放棄的話,任何時機點都是一個開始。
管他小二小六也好,只要願意重新了解自己的孩子,尋找跟諮詢專家,何時開始起步都不嫌晚。
文中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他其實非常無助,他也許也想成為一個符合社會的期待的孩子的。
不管如何,建議先去任何一個醫院評估跟諮詢吧.....
這故事中,或許只是沒有持續找專家協助而已.....
專家會帶父母學習跟這類的孩子相處,學習怎麼帶這樣的孩子。
我非常的難過,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一個孩子阿
※ 引述《YAK (Yankee traders)》之銘言:
: 補充線————記者勿抄喔
: 花時間打這篇不是想鞭誰或護航誰
: 重點在小孩
: 是希望有父母準備外包小孩前
: 能夠多想想
: 無論你是爸爸 或是 媽媽 或是長輩的角色
: 都從這篇文章中警惕自己
: 最無辜的絕對是小孩
: 請確定自己給小孩百分百的健康的愛
: ———
: 我想分享一個負面例子
: 小叔的小孩是公婆拉拔長大的
: 由於是家裡第一個孫 公公愛的要命
: 加上小叔長期不在台灣 只有小嬸和公婆同住
: 可能對媳婦有些虧欠 更是能帶就帶
: 金孫要啥就給啥
: 小嬸一方面是落得輕鬆
: 一方面也不好糾正長輩不合的觀念
: 很快的 她們又有了二寶孫女
: 而金孫也到了上學的年紀
: 從幼稚園開始 金孫就問題重重
: 因為不合群 和同學相處不佳
: 也曾被老師關在廁所
: 到了國小的年紀 好不容易抽到一間貴族私小
: 卻因為無法融入被老師建議離開
: 還斷定小孩需要看醫生
: 由於住的近 婆家聚會也不少
: 我的觀察是 金孫因為缺少和父母親的相處
: 感情真的不深
: 不是說小嬸不愛兒子 但可以感覺的出來
: 她很怨恨公公沒帶好小孩
: 把一切小孩的問題歸咎於公公曾經的溺愛
: 就很像不想去收拾一場別人弄壞的殘局
: 而她對親手帶的女兒 態度就截然不同
: 金孫現在小二 常在聚餐鬧事
: 很常情緒失控 失控就被爸爸吼
: 其實我很同情他 曾經有次兩家到海邊
: 結束離開後
: 他的父母就這樣讓他穿著滿是濕沙的鞋
: 坐一個小時的車到晚餐的餐廳
: 然後 即使當時公公那麼疼愛金孫
: 也知道3c對小孩不好
: 但體力有限的他還是選擇用手機陪伴小孩
: 公婆帶孫好不好 我不多說了
: 原po細品
--
推你
可憐的孩子
稚子何辜
婚姻板很多人只想找盡各種籌碼來找特定人麻煩
包裝明明推
多字抱歉
在網路替他難過是沒有用的,只能當借鏡。
謝謝 現實是即使對身邊人提醒 不接受的還是不接受 這種情形不是只有發生在特殊兒 往往教養不來就說孩子叛逆 理由很多,就是不思考為什麼自己沒有做甚麼改變@@ po文者應該也有類似的無奈
※ 編輯: edea6 (114.43.40.91 臺灣), 08/20/2021 08:43:57推你。我家族也有特殊兒,但爸媽不願意面對
後來覺得小孩實在太可憐,我自己帶他看醫生做評估
跟治療
有的就是生錯家庭也沒辦法,看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好心
人願意拉他一把。我是到大學畢業才被朋友拉去看醫生
但已經拖太晚了產生一堆共病,我被診斷過的病名超過
五根手指頭,然後又過好幾年後才正式開始諮商,諮商
幾年後直到去年年初才面對自己有發展遲緩。
我認真去諮商的動機一個是因為已經轉成身體症狀,另
一個是想揍父母(這是委婉版本的講法)。真的被放棄也
沒辦法,其實被放棄的案例並不少
我媽是直接跟我說,懷孕了沒辦法生不是可以墮胎嗎?
比方說經濟因素無法養,或是懷孕期間發現孩子有障礙
或是發現性別不符合期待,不是會墮胎嗎?
既然如此為何一定要接納有障礙的孩子?為何得被拖累
有的父母就是不喜歡"不好的孩子",勉強不來的
樓上實例
9
兒子從50天送私托到現在1y10m,我個人很喜歡托嬰中心,帶活動、製作教具、開放環境 、完全沒有3c等等,缺點是比較容易生病。(感謝遇到好的托嬰中心) 我們沒有後援,媽媽工作時間比較彈性,每天早上10:00送到開始參與活動,一周有兩天4 :00接、三天爸爸6:00接。 自己覺得最理想是每天都有阿公阿嬤4:00接去外面跑跑早早回家吃晚餐洗澡,爸爸媽媽接5
要看公婆的態度,我婆婆覺得帶小孩讓專業的來也不錯。 我們在孩子出生後,先搬回去跟公婆住,希望多點人力照顧,有加個到府保母白天一起顧 ,所以是5打1,平常大家會輪流上班工作 小孩已經2歲、寵溺倒是不會,我家小孩蠻獨立的,安全感很足,發展也很好,平常保母 會教生活習慣和規矩,有時婆婆的想法,保母若覺得不妥,她會主動跟婆婆溝通,婆婆也60
本小魯年過而立 雖然還沒婚還沒生可能無法深切體會原PO處境 但有一些從小到大的觀察分享 我家三個小孩,我跟兩個弟弟差了6~7歲 開始上學後,也就是3~4歲後吧11
婆家就是職業保母,來跟原po 科普一下 婆婆(跨縣市未同住)是職業保母,5x歲 執業約二十年,有合格保母證照,主要帶兩歲以下 保母有幾種,一種是到府托嬰,另一種是送到保母家, 還有一種進化版就是托育機構5
我公婆雖然不到催生的程度 但也同樣有表示趁他們有體力可以幫我們帶孩子趕快生 而我老公也是聽了表示要給公婆帶孩子 還好經過一陣說服後,我老公終於同意找保母或托嬰中心 公婆近幾年陸續有幫大姑們帶小孩2
妥 這真的是可以吵一輩子,我跟弟弟妹妹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就是給我阿嬤帶,我爸媽每個月 都有給阿公阿嬤錢。現在我阿公阿嬤雖然沒有跟我爸媽住一起,但是如果生活中的大小事 需要處理,幾乎都是我媽在處理。 但是只要我阿嬤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可以唸唸唸唸唸到最後就會說到以前幫忙照顧我們,6
我猜原PO想提出來討論的背後是有點焦慮的,畢竟跟老婆原本講好要照之前的A方案: "交給公婆帶就好。"結果後來老婆有其他想法,想討論有沒有加入B方案選項的可能。 對原PO來說,討論B方案似乎對你來說是很不舒服的。可能是因為臨時增加支出、可能是 因為又要再換方法應付長輩、也可能是因為你們之間這樣的情形已反覆出現,而原PO又 不是一個喜歡變動的人,那麼就會覺得很痛苦。2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先回答:誰才是最適合的照顧者。 考量的是公婆帶的狀況跟有沒有適合的保母。 沒有適合的保母,還是會請公婆幫忙。 也許設想太多狀況是個假議題,嫰嬰照顧的問題也是看嬰兒本身的狀況。 我自己以前就是個沒有耐性的媽媽,我都覺得婆婆還是信任的保母可能會比我帶得好。
爆
Re: [心情] 另一半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理念不同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 夫妻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有些夫妻婚姻會出問題 和雙方對於孩子的教養態度衝突有關 其實這是可以避免的43
Re: [寶寶] 我是失職的媽媽,很需要幫忙嗨,這位媽媽你辛苦了, 沒有要評判你什麼, 你已經對自己與孩子都貼滿負面標籤了 現在有不少線上心理諮商的服務,也許你可以考慮找找。 這篇只是想提醒:35
Re: [問題] 太太帶小孩帶到崩潰 我該怎麼辦你好,我並不是自閉特質兒童的家長,我是任教幼兒園十多年,體質容易抽到自閉特質幼 兒的老師,每年都會帶到2-3個自閉特質的孩子,想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1.減少情境的變動,並事前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自閉特質的孩子非常討厭情境的轉變,所 以校外教學對他們而言並不一定是快樂的事,反而會容易恐懼與焦慮。然後週遭的人又不 能理解時,他們就會直接崩潰。28
[寶寶] 寶寶獨自帶養或多人帶養的差別(文長) 最近看很多研究文章和教養書,談到1-3歲寶寶主要照顧者的問題,到底是媽媽獨自帶養 ,或是多人共同帶養適合? 其中國內專家孫明儀,是認為寶寶可以由2-3位的主要照顧者共同分擔,可以是父母、長 輩或保母。23
[寶寶]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教養書心得最近回顧了一下之前的教養書心得,有一種…我的文章語氣怎麼那麼討人厭的感覺,如果 大家因此不願意看這些書那書就太無辜了,所以重新說明一下,我提到自家經驗只是因為 看書過程中類似的狀況可以引起共鳴,不是覺得大家都應該這樣做的意思。 也希望可以透過推薦書讓大家找到更多方法解決教養問題,進而達成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 誘。23
Re: [心情] 另一半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理念不同長輩的教育方法與理念和你們不同 這個的確是很困擾的事 不過這需要你們夫妻先溝通好共同的教育想法 想法一致後各自和自己的父母溝通 教育原則性一致是很重要的16
Re: [寶寶] 我是失職的媽媽,很需要幫忙雖然無法完全呼應,但這篇文章形容的狀態讓我想到了溫尼考特(Winnicott)在1949年 發表的 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在反移情中的恨)。 這篇文章主要在討論的是一些精神分析中關於分析精神病病人的問題,但溫尼考特從母嬰 關係做為其中一個思考的出發點,或許可以作為思考原po文中這位媽媽的事情。 對於孩子的恨或是愛,其實應該都不是大人所想像的那樣子。孩子的愛可能是非常無情又12
[心得] 夫妻的世界:孩子的角度這齣戲於我而言 從初始非常狗血的設定 而後轉為細膩的情感糾結 和一些在十集以後棄劇的人不同 我是在前六集看得意興闌珊5
Re: [問題] 處理孩子情緒的書我被錯誤教養方式養大,自覺自己有一些陰影,看教養書對我來說滿療 癒的。 雖然我近年沒有長時間接觸親戚孩子的經驗,但以父母角度的話,我會 想推薦《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下文有提到的書名我都很推薦,心得可以去babymother版搜尋,供您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