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年少日記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先說為什麼只給了普推,主要是因為電影的劇情圍繞父親對於孩子偏激的教育方式、母親因為經濟貢獻度不佳,在家中沒有話語權而無法保護孩子,偏向台灣上一代的情形,甚至感覺電影劇情是一個獨立個案,如果面對同樣的教育體制,但換個不同觀念的父母,也許這部電影的結局會不同,甚至被改寫。
且在我個人體驗的新世代,父母教育觀念和做法已經改變很多(自己覺得),加上雙薪家庭和女性地位提升,母親話語權甚至和父親旗鼓相當。所以整個共鳴度不若《老狐狸》和
《小曉》那麼高。後兩部是即便跨到不同世紀與時代,依舊能引起共感的內容。
《老狐狸》探討的人性、價值觀或同理心也好,小至家族、校園、職場到社會,在面對利益衝突時的善惡拉扯都適用,而《小曉》套到不同的特殊生,學生和家長面臨的校園到社會困境,基本上也說得通(撇除劇情中母親外遇的情節)。
《年少日記》在欣賞過程中,有在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子的感覺,但因為故事太聚焦在偏激教育思想的父親種下的因,所以格局上並沒有《你的孩子》一劇在討論教育、成績、升學等對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議題。
有傑和有俊是兩兄弟,有傑雖然是哥哥,但是學習能力和在校表現不如弟弟有俊,父親卻用同樣的標準來檢視兩兄弟的表現,並認為成就是逼出來的,只要狠狠打罵就能讓孩子成功,也常常對有傑施以言語暴力,在幼小的心靈上刻下傷痕,也讓有傑最常向父親說的就是「對不起」,甚至最後父親表達打你都浪費我力氣的言語,形同對一個孩子放棄。而放棄,是很傷人的。
尤其在支撐有傑「我們都會長大,並成為想要的大人,加油!」信念的漫畫家跳樓輕生,以及真心疼愛他的鋼琴老師被父親辭退,都讓有傑的心靈支柱一根根垮掉,並出現許多重度憂鬱症的病癥。
但因為母親自身難保,把脾氣發在大兒子身上,並忽略有傑釋放的求救訊號,加上弟弟有俊沒有給予哥哥適時的支持,甚至在哥哥被老師懲處時,小小的加入同班同學們嘲笑的行列,都讓有傑墜落我一點都不重要,這個世界沒有我也無所謂的深淵,從而在自家頂樓往下跳結束年僅10歲的青春。
劇情的後續發展自然是有俊自責小時候自己的沉默是種暴力幫兇,加上母親因為大兒子自殺承受不住離開家,讓有俊走向自責頹廢,並與父親關係疏離,就此成為叛逆的小孩,也不再為了迎合父親期待而努力,反而努力成為哥哥小時候立志長大後想成為的老師一職。
但是成為老師的有俊因為對哥哥的愧疚,以及對父親的心結始終沒有打開,影響了自己
的婚姻,也沒有成為哥哥想要成為能夠傾聽別人、關心學生的好老師。直到父親病危,知道父親對於哥哥的死相當自責,甚至不斷聆聽當年為了逼迫哥哥練琴錄下如同檢視的錄音帶,反覆聆聽很多年的方式思念著有傑,才終於解開有俊的心結,並留下自己的聯絡電話給畢業學生們,歡迎他們有想要傾訴卻找不到人說話時,可以打給他,彌補當年未能向哥哥伸出援手的遺憾。
其實鄭中基演的角色感覺出來是承襲上一代父親的教育方式,他內心並不認同,但卻依舊複製上一代的教育模式,所以當大兒子跳樓自殺後,才會自責萬分,痛苦不已。不過這一段並沒有被傳遞出來。
【最後感想】
1.關於教育:對孩子當因材施教,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在台灣依舊,不過
目前整個社會也漸漸朝多元發展,書念得高不代表未來的人生成就滿滿,即便台灣的家長依舊擠破頭搶盡教育資源的風氣未變。而家中若有兩個以上小孩,資質不同很常見,父母會特別對某一個孩子疼愛也難免,不過我看到的身邊朋友,都在能力範圍內做到盡力的公平,對於孩子的成績多半盡力就好,不逼過頭,也是我身邊常看到的現代樣貌。
2.不吝嗇的關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確實讓我們面對暴力或不平,選擇明哲
保身為上策。但沉默又是無形的幫兇與暴力,在不傷及自己時伸出適時的援手,或許一句簡單的「還好嗎?」就可以讓一個將要熄滅的生命重新再燃起。
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香港童星黃梓樂在電影中的演出很扣人,水汪汪的可愛模樣讓人印象深刻,整部戲的表演能讓觀眾投入他所飾演角色的處境中而感同身受。
--
搞不好在香港仍是那個樣子…
也許是,看影評和導演訪談描述,似乎仍是香港現況。
感覺台灣環境真的比較寬鬆了。聽香港朋友說他們教育
環境,有點可怕。從小學就開始能力分班。然後好的私
校要從幼稚園升小學就開始考...
而且香港小一就已經每天上九節課了,好可怕...
小曉能共鳴共感...年少卻沒有,好哦www
台灣也很多地方還是一樣,你看到的新世代「通常」上
一世代也不是有問題的家庭,而且目前出社會的年紀觀
影應該都也還是上世代的教育@@...
好多人談到上一代教育。我看完年少時也曾經思考這
個問題。以我而言,我認為我現在的狀態要歸功於當年
父親在教育上採取相對嚴格的態度。在這樣的狀態下,
我實在很難不去複製家父的做法,僅做小部分微調。
每個人都想複製成功經驗不是嗎?
這是我對於這類論述最難以明白的地方。
"因材施教"...也是只有事後才知道不是讀書的料。
一路走來,我就是被這套方法逼出來的。
我在另一篇推文過,教育最難的地方就在於矛盾難解。
當然每個父母都還是會認為自己不會把孩子逼到自殺,
可是偏偏有時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我大姪子在他4歲的時候,走在街上教導我認識汽車的
品牌標誌,Toyota Suzuki我完全不會看。上個月開車
送我和小姪子看棒球,在新莊高超的超車技巧讓我讚嘆
不已,他念書都是在混的,他就是有超強的汽車專業
最近有幾個高職生跳樓輕生的新聞事件
樓上是要說逼得比較少也會自殺?(如果高職生=逼得少
,這個論述成立的話。)
我以前的老闆是醫生教授還當到醫學中心的副院長,
但他的一雙兒女就普普,不知道老闆的心態如何?
J大,不知道耶,只是剛好昨天的新聞,最近有很多個
學生墜樓的新聞事件
其實如果用統計學三個標準差以外機率可忽略不計來說
,根本沒有人是聰明才智低到讀不上去。
我真心認為態度才是決定一切。
或許我就是這個教養態度讓我孩子很無法認同我。
台灣現在教育制度長這樣 怎麼會以為已經少很多了
補習班更多 要學的才藝也只更多 完全看不到轉變
最近我的濕疹又大發作。家人問我,都升等了還要這樣
操嗎?我真心認為抗壓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培養出來的
。s大說的高職生自殺,我不清楚那新聞,但是一般
認知的確是認為技職壓力是相對較輕的。
當然她自殺很有可能是其他因素。但是都跳脫不了抗壓
這件事。
他...錯字修正。
香港中學生跳樓其實跟南韓差不多 這些年都沒變過 台
灣當然沒共鳴 這20年來大學容易進 多元入學
畢竟香港一半也是窮人 有的甚至DSE 也不考就先出來
工作賺錢了
日本也是啊,從幼兒園就要開始面試
謝謝大家的回饋,有不同觀點的交流真好。因為身邊
有特殊生,分享過他在學校的經歷和至今求職的碰壁,
所以對〈小曉〉這部電影很有感,也對身邊這位特殊
生的家人感到偉大。而〈年少〉描述的家庭教育,雖然
背後是來自社會給予的壓力,但真的很看遇到什麼樣
的家庭。我母親就是鄭中基的態度再軟一些,所幸握
有話語權的父親不是這樣,成為我們反抗母親的力量。
身邊朋友很多也是被公婆親戚一直比小孩,從成績到
身高,不過朋友雖然感到煩但多半採取不鳥你的姿態。
家中有小孩後,也是和〈年少〉一樣一強一弱,但會
盡力鼓勵孩子,當孩子說自己笨我們都會告訴他他的優
點。就我自己的經歷是,成績好不好真的跟人生是否
成功不那麼絕對。不否認成績跟名校有優勢,但人生是
走長遠的,自己實力不足或是做人沒同理心,很快就會
被看破手腳。完全同意電影想要傳達的,不應該用成績
去定義一個人!
我大學生覺得年少日記是你提到的三部裡面最有共鳴
的耶,裡面很多話我真的多多少少聽過
不同人生階段和經歷會讓每個人的共鳴點不同。入了
職場後面臨一樣米養白樣人,這時《老狐狸》就會讓人
很有感。《小曉》是因為身邊有這樣的孩子所以有感,
但也只對小曉這個角色有感。《年少》的話,個人覺得
面對成績和升學主義至上的教育體制,父母態度就比
較關鍵。如果有傑父親不是這樣的態度,而是像鋼琴
老師那樣鼓勵和欣賞孩子的優點,甚至母親敢勇敢發聲
,那麼有傑的結局或許可以不同。
不可否認教育在電影中被強調,但我看到更多是敏感
小孩所散發出來大人無法接受和了解的求救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重點倒不在於嚴格打罵的家庭教
育是否適當,而是一個人失去所有希望的無助以及陪
伴關懷的重要。可能是青少年自殺最常見主因,也很
容易去引導觀眾情緒,所以導演選擇這個背景,讓觀
眾在前半段看著一個天真的孩子,因為各種壓力和失
望變得抑鬱而自我否定。因為是孩子,觀眾能更容易
理解他會有多無助,但對當時同是孩子的弟弟而言,
他做得到所以可能無法完全體會到哥哥的無助,也才
會在長大後更加痛苦懊悔。那長大的我們是不是還是
小時候的那個弟弟,身邊有人正在經歷痛苦卻視而不
見? 這是我會有共鳴的地方,身旁的人的痛苦我們如
何去理解,無論問題大或小,身旁的我們能給多一點
陪伴就好了。
看到推文有態度決定一切這種推文讓我以為是片中爸爸
推文的,人就是充滿了高低能力的分別,你做得到、普
羅大眾做得到不代表「每個人」,每個班級每個學校總
是有最後一名,什麼態度決定一切真的是超級可怕的觀
念,望周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不一定是念書,適性多給鼓勵吧
我只想跟劇中的爸爸說 長得可愛很重要
謝謝ven。我相信還是有三個標準差以外的人。
只是每個當父母的人大概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落在
三個標準差外。
爆
Re:[心情] 令人難過的畫面跟聲音揮之不去以下文章冗長 較多的是個人童年記事 看到這篇文,感觸良多 忍不住想回文 我也是個從小被打耳光到大的孩子 少說有上百次吧17
Re: [閒聊] 如何走出有孩子後的婚姻困境你是位很棒的爸爸, 從你的描述看來, 如果你未來能持之以恆, 相信你的孩子會發展得很好, 你的婚姻也會更上層樓,20
[好雷] 年少日記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停留在10歲的鄭有傑,以及背負傷痛獨自留下的鄭有俊,是一把刀切出的兩面傷痕。 而這把刀,是源自家庭的不平等。鄭自雄的偏心,對成績優秀的有俊疼愛有加、對不出色12
Re: [寶寶] 獨生寶寶或生二寶生幾個還是看自己的經濟、心態 還有父母的照顧能力 而不是對未來的期許 什麼手足情深 什麼養兒防老11
[問卦] 失敗的父母對孩子的陰影有多深本人從小就是個憤青,整天喊著要殺光所有敵人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自稱是我同父異母的哥哥 跟我說我會這樣都是因為被已死的父親的偏差教育洗腦 可是我生來就如此,根本沒被任何人洗腦啊 看來父親年輕氣盛時對哥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6
Re: [新聞] 范雲:柯文哲公開支持學校體罰 應該好好重點從來都不是有沒有體罰好嗎? 在有體罰的時代,幹狗屁倒灶的事的人還少嗎? 重點還是在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改善才能全面改善 學生的家長教育好學生,老師的家長教育老師 唯有家長、老師、學生都有教養,才能改善這一切5
[好雷] 《年少日記》-我會陪著你身為南部人,有幸能參與今年金馬影展觀眾票選活動,一口氣觀看五部入圍最佳影片作品 ,也算是補足了無法參與金馬影展的遺憾。 第一天的三部電影,除了《關於我和鬼成為家人的那件事》有看過、知道《疫起》是在講 SARS 的故事之外,對於《年少日記》可說是完全不知道情節,甚至開演後才知道是香港 電影。4
[閒聊] 想當李尖尖那種從小被哥疼愛的女孩李尖尖的媽媽很早就因病去世了,她跟賣麵的父親相依為命。 李尖尖的父親是個好人,特別是對孩子的事,他絕對不讓步。即使是鄰居家的孩子,他也會誓死保護孩子、對孩子好。 後來李尖尖因為別人家的孩子相繼被拋棄,而獲得了兩個哥哥。李尖尖的個性就跟她爸爸一樣好,親切又善良,也特別活潑可愛。兩個哥哥都很疼愛李尖尖。 真好~~~~~ 後來李尖尖就跟其中一個哥哥那個(撒花3
[微負雷] 神奇大隊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