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上映的時候在我臉書上有許多的討論,但大概是當時沒很想要看這樣題材的東西,就沒有進院線看,只是爬了爬文章,想說等租片或串流。
後來,它得了當年金馬紀錄片大獎,引起軒然大波,又在臉書上看到一大堆討論。有些文章我看了,有些我沒看,但熱鬧的討論是讓我這個沒看過電影的人,對這部片的內容已經有許多印象。加入catchplay+會員之後,就把這片收入待看,可直到昨天看完《幸福定格》,才忽然有動力點開這片來看。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確實如我所知道的那樣,由導演傅榆、支持台獨青年陳為廷和在台灣讀書的陸生蔡博藝三視角組成,記錄的時間長達五年(從2012-2017年),敍事事上分成幾段:地方社會運動、串連型的學生運動、反服貿行動,到太陽花學運可以說是一個高潮和轉折,接下來陳為廷和蔡博藝都有意從體制外的反抗倡議轉向體制內的改革(參與選舉),但兩邊都失敗,以致於一路追隨他們身影的導演傅榆,必須回到自身的視角,重新梳理這一整段旅的意義。
只是看結構的話,其實就像此前閱讀文章那樣,覺得這部片保存了同世代人一部分的集體記憶,並透過導演自述去問:民主是什麼?社會運動的意義何在?但真正看完約兩個小時的長片,才能真感受到這片所以引人討論的原因:它的真摰。
一開始導演的聲音,她說的話和視角,都令我有些尷尬和出戲,但隨著故事推進(他們一起出發去中國和香港、太陽花運動時候對不同立場的觀察、蔡博藝陸生身份引起的問題到陳為廷因性騷擾退選的事件等),卻漸漸可以從她的位置去聽和看,可以理解她為什麼要成為這部片的第三視角。
因為唯有如此,《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才不會成為一部失了焦點的紀錄片。它不是導演預先想的那種「記錄社會運動如何產生影響」的紀錄片,它也不是「陳為廷和蔡博藝」的傳記式紀錄片,它是關於「一個民主啟蒙」(導演自己,也是同世代許多人共同經歷)的紀錄片。
就像電影裡拍下太陽花運動期間立法院內的小政府,就像太陽花運動後陳為廷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逝的影響力,像蔡博藝在淡江大學與網路上受到的各種質疑(有體制上的、有民族主義上的),像當時馬政府和立法院長王金平對太陽花學運的回應,也像當時所有到場與在家關注的群眾...。民主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小群人的事,有時候不公平不正義可以藏在其中,有時候民族主義帶來的歧視可以藏在其中,激情是一時的,而激情消退後的現實是殘忍的。民主是「每一個人」親身經歷才能理解的事,其中包含了大量迷網和失望,但就像電影最後傅榆與陳為廷、蔡博藝的對話一樣,最終你會會理解到「不要把希望放在特定的人身上」,因為人是會不斷前進和改變的,而「民主」是一個體制,它可能好、可能壞,能讓人有希望、也時常令人生氣。
雖然晚了點,但還好看了這部電影。雖然看完也寫不出什麼厲害的文章(印象中有許多人都寫出厲害的文章了),但還好沒有因為知道太多而錯過。推薦給所有人。
***
這裡是我的樂園:
http://tzuyang1222.blogspot.com/2020/10/our-youth-in-taiwan.html
FB:
https://www.facebook.com/ueiwei/
--
這齣我妹原本也不想看,可能覺得熟悉,覺得太政治
,但看到最後完全改觀,真的有觸動到觀眾的心
建議可以再加碼看另一部紀錄片【狂飆一夢】
支持傅榆接金馬獎主席
剛看完,也覺得非常值得一看
34
[討論] 同學麥娜絲 觀後感?(有雷)今天是金馬影展開幕片 一共放了三場同學麥娜絲 我是其中一場的觀眾 看完想碰碰運氣 問問看有看過的人的評價和感想14
[好雷] 時代革命觀後感(文長)先說結論,無論你的信仰或想法是什麼,這部片都推薦台灣人要看看, 希望在我們有生之年,都不要發生平民和武裝政府之間的戰爭。 已經很久沒有花錢進去電影院看紀錄(上一次是看見台灣),還是如此深具政治意味的 紀錄片。因為太震撼了,所以想用文字記錄下來,寫的有點零散,請見諒。9
[好雷] 英雄主義退散: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傅榆是台灣國人(父母是東南亞華僑),第一印象就是她在金馬獎高喊台獨,那陣子我本來很期待周迅可以參加台灣《如懿傳》記者會,結果喊完後全體中國明星離台,抱著扭曲的微恨意(我承認很幼稚)看這部片,最後的心得是非常喜歡! 原本一開始很怕是拍陳為廷英雄傳記,本來懷疑該不會是情侶視角,好險我期待的性騷擾退選事件也有被放進去,算是很立體全面紀錄一個人,紀錄片很忌諱不誠實。 與陳為廷並列的另一個軸線則是中國籍學生蔡博藝,整部片很完整記錄他們投入政治然後到中間有挫折(例如蔡因為中國籍被學生會中選會排擠)最後到「自己人生自己走」而不是圍繞在導演傅榆自己想像的社運軸線。例如陳為廷後來是選擇進修英文想走台美政治路線,而蔡博藝還是有在關注中國社會運動。 比較深刻的是拍蔡博藝的小貓和牢籠,小貓生病了需要用網子隔離起來,但小貓會不斷咬破那個網想逃出去,蔡博藝就以此來比喻自己好像活在牆內的世界,但一碰到牆的邊界好像就有什麼變得不一樣了。這也隱喻了一部分中國人想脫離鐵幕的心聲吧。然後當太陽花佔領法院,抗議人士高喊「支那賤畜」的時候,蔡也感到很尷尬。 比較不習慣的攝影技術是導演會快轉或回放主角的側影,頻率太多次會覺得效果到就好,雖然知道回放其實也是隱喻如果時光能倒退,主角二人會選擇什麼樣的路線。3
[心得]《我的青春,在台灣》讀後感圖文心得: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作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 人最大的願望。 -傅榆 台灣是個有趣的地方。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對於這小島有著很不一樣的認同。而 一海之遙的中國,對台灣,又是另一種想望。即便號稱同文同種,但卻好似說著平行的語- 一堆政治人都與民主運動無關 都想去贈民主女神 裴洛西的熱度 我們應該派有民主社會運動背景的 陳為廷去接機 陳為廷英文應該也不錯 派他去應該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