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逃走的女人》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https://reurl.cc/OqMOGA (網誌原文連結)
猜想大概是導演洪尚秀跟金敏喜合作的作品(愛情的結晶)。電影中幾乎是完全的女性視角。隱去的男性,大部分都是背面示人。有點像是過去洪尚秀作品主角幾乎是男性導演或男性創作者跟異性邂逅的另外一面:於是那些女性們,有了充分的發言權,可以去討論那些男性們。
《逃走的女人》結構上有些類似賈木許(Jim Jarmusch)的《愛情,不用尋找》(Broken
Flowers),以主角的相遇和對話開展的公路旅程,像是述說了各種女性逃走的理由:分居的理由;拋下女兒而去的理由;一夜情之後,避而不見的理由;說著自己很幸福,卻一直到相遇到舊情人而又挖掘起的埋葬已久的傷痛,或許沒有甚麼理由。
就創作來說,比較讓人關心的依舊是洪尚秀散文般的即興感。在這個以「計劃性創作」當道的年代,像是又重拾了創作某種簡單的樂趣:電影就只是幾位女性相遇的對談而已,加上幾個男性背面插花。也許並非要系統性地去整理話題有甚麼針對意味,例如:關於小牛的關愛與吃牛肉之間的道德難題,好像就真的有點像侯麥的感覺了。
這樣如同當初看《江邊旅館》(hotel by the river)那樣充滿的不確切意義的流動與堆疊,又突然會天外飛來一筆,像是本片穿插著男性訪客有趣的亂入,或是時常都是拍人的對話跟風景的洪尚秀作品,這次視覺上利用監視器造成觀看的距離(來自寄生上流的靈感?)。那個所謂的「電影」並非要獲得甚麼故事或者情節,好像就是純粹在當下的有沒有領悟,或是電影中望著遠方的風景,有所感。
電影第一段的結尾場景是三位角色拿著雨傘走上房子旁邊的農地跟雞舍,聲音是洪尚秀慣用在段落轉場時會用的配樂,她們只是去看雞舍的雞,但因為拿著黑色的傘有那麼一點像是喪禮似的在告別著甚麼。
《逃走的女人》表面是女人們的絮語,但每個人何嘗又不是那位(或多或少想要)逃離制度、社會、家庭,甚至逃離自身所建立一切的人。
--
http://blog.xuite.net/notfind/wretch
拉特飯 - 以商業力量進入獨立市場
--
46
[閒聊] 都是女性在戰鬥的合理/有趣解釋?如題 很多戰鬥作品,負責戰鬥的都是女性 而且全都是年輕妹子之類的 尤其是數不清的媚宅遊戲跟作品 關於為啥全都是妹子在戰鬥,有些完全懶得編理由,有些則是會給一些理由47
[片單] 女性視角/女性凝視的電影1. 請簡述自身需求片單理由 或 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女性視角/女性凝視的電影 在維基百科查到的解釋:在女性主義理論中,女性凝視指在視覺藝術和在文學創作中,從女異性戀者的角度描繪男性和現實,將男性性客體化以取悅異性戀女性觀眾的行為。 我想找的電影是敘述女性的成長歷程、以女性角色為主,不一定要是異性戀。 2. 已知符合需求的電影或偏好的電影類型(為避免重複推文,請至少列舉一部)37
Re: [討論] 主打女權的電影票房都不是很好?強調女權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單純的難看 拍得很難看後,女權會說都是因為男權至上票房才不好 Ex: 瞞天過海女性版,這真的是劇本就不行 很多強調SJW或女權的電影都有一個很大的毛病 就是他們非常想要彰顯女性很強、很厲害、很聰明、遠勝於男性25
Re: [新聞] 綺拉奈特莉表示不再為男性導演拍攝裸露鏡其實撇開歧視不歧視(或是以偏概全)這也是種很奇怪的主張。 因為她的前提是有些經驗只有女性才有,而「只有擁有這種經驗」才能創作和探索女性身 體接納的故事。這就好像,只有被性侵過的人才能拍性侵的故事,只有黑人才能拍黑人的 故事——我想大家應該也都有聽說過類似的主張,在這類政治正確的議題上面。 但是這很明顯完全背離了藝術創作的原則:創作者怎麼可能擁有所有角色的經驗呢?8
Re: [閒聊] 迪士尼總裁:希望至少50%以上角色 LGBTQIA從幾個方面可以解釋 第一是客群 白人異性戀男性並不是娛樂產業的唯一客群,首先在電影劇集產業裡早就發生了變革 許多優秀的LGBTQ電影與女性主義電影率先發跡 影視劇集娛樂中,女性消費佔比不容忽視,逐漸變成男女比各佔一半- 要不要先承認這個玩家就是他自己? : : 角色扮演遊戲除了講求劇情敘事,玩家對人物的帶入感也是關鍵,但除了提供男、女或非 : 二元性別角色選擇的 RPG 以外,比起獨立單一的男性主角,多數熱門遊戲更難出現以單 : 人女性作為「主人翁」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