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專欄] 我們是否該將台灣籃球未來交給自由市場?

看板basketballTW標題[專欄] 我們是否該將台灣籃球未來交給自由市場?作者
kenny1300175
(蘇湖)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11

作者:Luphan 2021/05/25


這個暑假,台灣籃球並沒有隨著SBL跟P. League+受疫情的停戰而冷卻,甚至我們可以預期接下來的幾個月或甚至幾年,都將會鬧得沸沸揚揚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前傳出即將成立的T1聯盟。這不經讓我們再次地提起了這爭吵不休的議題:是否該將台灣籃球的未來交付給自由市場?



T1 League為何方神聖? SBL舊勢力 + 新金主 + 政府


筆者認為若要細談的話,可能要從2017年開始講起。當年的SBL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負面形象且難以反轉,政府欲將SBL轉形成職業化,在這2017-2019的期間,政府每年除了補助每隊100萬以及整體300萬的行銷費用外,也推動雙洋將制度、主場週,並請台啤的領隊高志鵬來推動職業化,試著為籃球職業化鋪路。


政府的策略確實是有一定的效果,雙洋將有帶起一定的話題,達欣甚至還找來了前NBA探花O.J Mayo,但負責職業化的高志鵬卻因收賄而入獄,改由同為民進黨的蔡易餘繼續接手,該年暑假,CBL(中華職籃大聯盟)成立了,不過其制度、規章與規模卻難以吸引其他球團的加入,最終CBL成為了空殼聯盟。


其實T1重要角色蔡易餘在P. League+之前就已經創過CBL,只不過最終僅淪為空殼公司
隔年,陳建州籌備已久的P. League+正式成立,並且推動主客場制,在台灣重新掀起了一波籃球的熱潮,這熱潮吸引了其他財團與地方政府的興趣,地區立委各個開始視成立在地化職業隊為政績,而財團則各個躍躍欲試想成立球隊,當中包括了中信跟國揚集團。然而外傳這兩個集團有可能會被P. League+拒於門外,不論真實與否,可以確定的是後來中信與國揚都沒有投加盟意向書,而是與過去職業化失敗的台啤人馬(高志鵬、蔡易餘、閻家驊),欲另創新聯盟。


總結來說,這支新聯盟將會有財團(中信、國揚)與舊SBL勢力(台啤),並且將與政府走得很近,當然一方面中信本來就跟現在的政府關係良好,除了欲成立新聯盟外,立法院也已經開始修改條例,讓國營的台啤與台銀有望被企業或集團買斷,政府推波助瀾的態度相當明確。



籃協的立場是?


很多球迷會認為籃協是新聯盟背後的操守,筆者認為這是錯誤的推測,籃協的工作本來就僅有協助促成職業化,而非自己成立職籃,因此籃協不可能實際出資或入股新聯盟。但籃協的態度就很有意思了,我們可以從中華隊徵招失利的角度來看這件事,當時P. League+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被徵招的球員都沒有意願出賽,此舉引起籃協的不滿,反而是籃協底下的SBL全數報到。九太的沈總當下還怒氣沖沖地表示:球員怎麼可以不接受國家的徵招。


對於籃協來說,他們當然無法控制聯盟的成立與否,僅是職業聯盟成立得跟籃協申請,但是籃協若無法掌控國內的籃球聯賽,不僅在國際賽的規劃會難做事,他們對外的面子也很難保住。這種運動協會與財團之間的矛盾衝突,別說台灣,整個世界都屢見不顯。想像你是某項運動的協會會長,你的資源只夠做到40分,但銀彈充裕的某些外人可以做到80分,但他做的好,你就準備被民眾罵到狗血淋頭,因為你才是實名負責人。


所以籃協目前自然會比較喜歡新聯盟的人馬,T1的主事者跟籃協關係好的人也不少,起碼比較有機會掌控,但頂多也只能樂觀其成而已,新聯盟的成立將會是商業導向的,若T1有看版的明星,且因為想保護他而不希望他在國際賽出賽,籃協也只能摸摸鼻子,完全無法掌控,因此籃協在這齣戲中,只能算是一個有立場卻無法干預的角色。




新聯盟。新挑戰


筆者認為T1聯盟要面臨的挑戰不小,首先,便是他們成立於P. League+之後。這讓他們處於相當不利的立場。以下是筆者對周遭朋友的觀察,新球迷或不熟悉台灣籃球的朋友,對於T1的成立是反感的,認為他們只是短視近利,看到別人賺錢就也想如法炮製,有一位甚至還罵了些不堪入耳的話。有趣的是,反而比較有在關注台灣籃球圈的人,較多傾向靜觀其變,讓子彈飛。


筆者認為新聯盟要吸收過去台灣籃球的球迷,是有希望的。但要吸引一般民眾入坑恐怕會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在不了解雙方背景而只看成立年份的話,T1想複製P.League+的形象是很難擺脫掉,確實在過去的這段時間,我們不曾看到這些新財團為台灣籃球付出了什麼。但形象是可以被塑造的,只是T1恐怕得付出更多的預算來包裝,才有可能慢慢的把此負面形象洗掉。


而筆者認為T1已經努力的在改善了,之前所有新聯盟的消息都是來自於特定幾家媒體,且內文不斷的鼓舞球迷,並建立球迷對新聯盟的信心,告訴球迷絕對可以期待新聯盟,甚至提到T1有可能重金挖腳遠於CBA征戰的國手,而以目前中信的財力與政府的支持,這件事情絕非不可能。筆者認為新聯盟要面臨的挑戰不比P. League+成立時小,不過他們的背景夠厚,讓這一切都非常具有想像空間。




我們是否該將台灣籃球的未來交付給自由市場?


上述內文,是筆者盡量以客觀的的角度來敘述,接下來筆者將發表自己的主觀看法,還請留意。筆者的觀點很簡單,「若較多良性競爭,那就交給自由市場來淘汰,若偏向惡性競爭,則筆者只會支持較願意為台灣籃球付出的一方」。首先我們得先思考如何判斷何為良性跟惡性競爭。這判別方法很簡單,願意透過提升自我的方式來打敗對手的就是良性競爭。而會想辦法讓削弱對手,讓對手變弱的就是惡性競爭。因此,若T1聯盟跟P. League+願意僅把資源運用在提升更好的球賽品質上,或甚至排開彼此的賽程,那筆者就會看好兩個聯盟的競爭,對於台灣籃球也是好事。然而,這種事用膝蓋想也知道沒那麼簡單。T1成立的新聞在P. League+冠軍賽的時間點報出來,不知是傻還是壞,若是後者,那就是圖削弱對手,我們就知道未來勢必要有場腥風血雨,所以問題就來到誰是比較願意為台灣籃球付出的一方?這取決於接下來,誰會做出扯另一方後腿。


也有人說T1與P.League+這樣競爭下來是好事,球員薪水也會跟著水漲船高。筆者並不認同,如果球員此時僅是很開心拿到一份大約,不擔心現在的亂世,那這球員的眼光也太短淺了,過去CBA時期,球員的薪水也曾經「水漲船高」,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球員薪水提高是短時間內必然會發生的事,但這件事情是否是長遠的,是非常大的一個問號。不管哪一個聯盟,若因為能力合格的球員不夠就濫竽充數,對台灣籃球絕對是壞事,筆者希望球團能夠聽取邱大宗教練的建言,球員不夠就去找海外的。對於球員,筆者會建議近期不僅是要精進自己的球技,也要將目光放在台灣以外的地方,目前台灣籃壇的亂象,不是球員有能力可以改變的,投資在自己身上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P. League+成功的扭轉了台灣籃球門可羅雀的生態。這不是綜藝節目喊著「這一隊得到一分」這麼簡單的事,它成功振興台灣籃球產業的背後,代表著它過去這幾年的規劃是有遠景的,筆者不會相信二十年磨一劍這種口號,但是會相信P. League+對於改變台灣籃球的想法一定比T1縝密且有遠景的,又或者說現在T1還沒有機會證明自己。P. League+也許拒絕了T1的成員,導致目前的衝突,但即使成功地進去了P. League+,這些企業鬧內鬨、搶奪聯盟權力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若T1的成立真的跟P. League+內部不同意有關,那筆者反而是鬆了一口氣。




提升台灣籃球環境,比選邊站重要更迫切


不管是T1或是P. League+,誰能做出對台灣籃球好的一方,就能活下來。筆者不認為T1的成立對台灣籃球一定是壞事,但比較不相信它對台灣籃球的規劃與遠景,也許大家會說:憑什麼只有你能賺錢而不讓別人賺? 創聯盟當然都是自由市場允許的,但這句話背後的銅臭味也就其來有自了。而P. League+在剛起步的第一年拒絕其它勢力的人馬,對筆者來說也是很不錯的決定,起碼在台灣職業籃球的「四年熱潮門檻」還沒達到以前,聯盟內部更需要團結。因此目前在筆者的心中P. League+的分數比較高,但T1有辦法扭轉這狀況嗎?


當然有的,但前提應該都得是站在台灣籃球的角度找想,否則球迷都將看在眼裡。筆者建議T1接下來一定得做出與P. League+有差別與特色的策略或規章,那對台灣籃球就是在好不過,畢竟過去尚未被合併至NBA的另一個聯盟ABA,也是發明了三分線與扣籃大賽等吸睛的項目。筆者始終認為目前台灣籃球的氣氛營造還是太美式,沒有找到適合台灣人的風格,這點即使是富邦都沒有做的比較好,T1絕對可以嘗試改善,這也是T1在P. League+之後成立的先天優勢所在。但若T1在行銷、規章、制度等方面都跟P. League+大同小異,那不僅對台灣籃球沒有幫助,甚至也有拖垮P. League+的可能性。


私心而論,筆者仍然是希望台灣籃球能夠先以P. League+為主、SBL為輔就好,即便是現在,都還難保P. League+能夠撐過籃球熱潮之後的日子,它就像株幼苗一樣脆弱需要灌溉,P. League+會需要此刻所有能得到消費資源。這無關立場,若T1的背景跟P. League+顛倒,筆者也會完全支持T1。畢竟過去政府要成立CBL的時候,筆者也曾寫文章希望大家多點耐心,其背後的理念是一樣的。


希望球迷能夠各自找到自己歸屬的球隊,並在「場邊」支持球隊,不需用發起「拒看」
這幾年讓台灣籃球更好的選擇題,選起來總覺得意外的明確,卻也總是事與願違,筆者只希望不管局勢如何,兩個聯盟能良性競爭,或甚至去追求不同的市場,也希望台灣球迷可以放寬心胸去看待兩邊的賽事,別讓拒看成為兩聯盟惡性循環的火苗,最終期許台灣籃球都能夠邁向那最終的目標 :讓看球穩定融入至民眾的生活。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3972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40.93 (臺灣)
PTT 網址

qoocod0923 05/25 16:45這篇很偏耶

sue5566 05/25 16:46立場不談,廢話很多,又不是考高中作文……

bybe 05/25 16:48笑死 藍協粉崩潰喔

bybe 05/25 16:48一篇評論也不行嗎

sue5566 05/25 16:50你不要再攻擊夢想家惹

Rattlesnake 05/25 17:03講得好像會怎樣似的 事實不就是怎麼弄臺灣籃球其實

Rattlesnake 05/25 17:03就是那樣子 不會有太大變化 除非找歸化

hopdogb 05/25 17:03球迷分別站不是剛好而已,作者也只是選邊站,沒什麼

hopdogb 05/25 17:03大不了的啊

Rattlesnake 05/25 17:04就算只有甲組也是一樣 好手去國外發展 再徵召打中華

Rattlesnake 05/25 17:04隊 根本不會有什麼差別

sue5566 05/25 17:07本地聯賽可以帶動產業,還是需要的

shifa 05/25 17:10這篇還好吧?感覺沒特別偏哪一邊啊

stone801118 05/25 17:25美式風格?不夠本土?夢想家都放911的音樂

threebangz 05/25 17:29太長了

shy7shawn 05/25 17:29T1跟籃協好算是另類藍綠合作嗎

king90046guy05/25 18:30 https://i.imgur.com/S5PjGru.jpg

圖 我們是否該將台灣籃球未來交給自由市場?

BernieWisman05/25 19:58這篇跟大部分網路上的方向很一致吧

Jimstronger 05/25 20:49算是吧 台灣法盲那麼多 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出在P+

Jimstronger 05/25 20:49的公司制 不然P+怎麼會被說是黑人和他的快樂夥伴

mhtvpz 05/25 21:11該講都有講 哪有通篇廢話???

shifa 05/25 21:15本來創公司就是找快樂夥伴啊

hotheejun7 05/25 21:19T1怎麼這麼多寫手

ssun302231 05/26 00:31什麼叫台灣風格?

basshand 05/26 07:26好奇T1的這些球隊為什麼當初不加入 P League 就好?

erosha 05/26 20:04不是說plg不給加嗎?不過也沒人知道真相就是了

salkuo 05/26 23:30差不多囉~

f22313467 05/28 11:56事實啊 這時候成立新聯盟 誰都會覺得你是來炒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