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順著大腦來生活》腦科學根據的工作指南

看板book標題[心得] 《順著大腦來生活》腦科學根據的工作指南作者
wackynoteis
(Waki瓦基)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順著大腦來生活》讀後心得:職場必學的腦科學工作指南
善用大腦這個超強工具,發揮最佳表現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your-brain-at-work/

這是我今年讀到最喜歡的一本科普書,可說是一本所有職場工作者必讀的「大腦使用手冊」。作者從腦科學的角度,教我們如何在工作中理清思緒、提高效率、面對壓力,提升合作與溝通的能力。學會正確的大腦使用方式,活出一個充滿創意、健康與生產力的人生。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我為什麼會讀《順著大腦來生活》這本書,是因為看到了筆記軟體 Heptabase 創辦人詹雨安曾經分享過這本書。

我覺得最棒的是這本書帶給我的「閱讀體驗」。因為原本乍聽書名,我以為會是一本科普書,沒想到作者的寫作方式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讓我很驚喜、很佩服,是讓我很想模仿的一種寫作方式。

什麼意思呢?整本書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是一個很普通的星期一。作者設計了兩位假想的角色,一對雙薪夫妻。整本書就是寫他們在一天的工作當中,所遭遇到的一連串的日常挑戰,生動地展示了大腦在工作情境中的運作方式。

作者首先會描繪他們在面對工作壓力、決策困難和人際關係挑戰時的失敗情境,讓我們感同身受。接著,他會介紹對應的腦科學知識,解釋大腦在這些情境下的反應機制,並提供實用的策略。最後,透過這對夫妻重新應用這些策略,成功解決問題的「前後情境對照」,讓我們清楚看到「科學理論如何轉化為生活中的實踐」。

這種情境對照的寫作手法,不但提高我們讀起來的代入感,還讓複雜的腦科學概念變得更容易理解。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具體的案例和建議,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提升專注力、壓力管理和合作能力。

所以,如果你對這類型主題有興趣,我會給五顆星推薦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這本書在說什麼?

《順著大腦來生活》的作者是神經科學家大衛.洛克(David Rock),他專注於研究大腦如何影響人類的行為與決策。他創辦的「神經領導力學院」專門運用神經科學的方法,幫助企業提升職場的工作與溝通效率,客戶包含全球百大企業,像是 IBM 和微軟。

作者用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大腦在面對各種挑戰時的運作方式,並提出具體的方法幫助我們面對這些挑戰。這些挑戰涵蓋了三個主題:如何解決問題和做出決定、如何在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如何跟別人合作和達成更好的溝通。每一個都是我們迫切需要知道的議題。

我認為,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感覺自己工作效率不高、容易被壓力淹沒的人。還有,如果你是主管或領導人,這本書後半段談合作和溝通的方法,會對你超級有幫助。對於希望提升專注力、改善壓力管理與人際合作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有幫助的大腦使用指南。

腦科學用在解決問題與做出決定

在大腦面對問題與做出決定時,作者提出一個非常生動的譬喻,我把它稱為「舞台理論」。這個理論幫助我們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資訊。

想像一下,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空間有限的「舞台」,舞台代表我們的大腦的短期記憶和注意力。

舞台空間有限,因此一次能容納的「演員」數量有限,演員代表我們大腦要處理的資訊和想法。如果同時有太多演員在舞台上,他們就會壓縮到彼此的表演空間,導致大腦的思緒變得很混亂。

還有一個角色是「導演」,他負責決定哪些演員要上台、哪些演員要退場,幫助我們控制思緒的流動,保持冷靜和專注。導演代表的就是你的自我覺察的能力。

當每個想法都試圖在這個舞台上發揮作用時,我們的大腦會變得不堪負荷,就會導致決策品質的下降。因此,作者建議將演員的數量限制在很少的人數,讓我們的大腦能集中精力在真正重要的部分。導演的角色則在於協調這些演員,確保每一個想法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被處理,讓整個決策過程變得更有條理。

提高工作生產力的腦科學

一、你在舞台上每演一場戲,能量就會愈少,一天當中能讓演員上台演戲的數量是有限的。大腦每次有意識地執行某個想法的時候,都會消耗可量化的有限資源。

二、想像你是導演,你要在一天的開始,就安排一整天要在舞台演哪些戲、安排演員上台的先後順序。在你頭腦最清醒的時候,安排最耗費注意力的任務。科學研究指出,「決定優先次序」是大腦最消耗能量的任務之一。最好在一天的剛開始,用來安排優先次序,而不是先處 Email。

三、大腦的舞台很小,比你以為的還要小很多。所以,一次要記住和思考的東西,愈少愈好。科學告訴我們,你要處理的想法和資訊,同一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個。一旦資訊太多,就要試著簡化資訊,或是把資訊視覺化,把想法移出大腦,減輕大腦負擔。

四、有些演員很不受控制,會跑上台干擾表演,導演必須耗費能量阻止他們上台,或讓他們根本沒有上台的可能。白話文就是「大腦很容易分心、注意力很難集中」。正因為這樣,如果你需要集中注意力處理重要任務,請排除所有外部干擾,像是手機鈴聲和社群簡訊通知,或使用專注模式、設定時間段不受打擾。科學研究指出,每一次分心平均會花 25分鐘才能復原。

五、如果你想得到充滿創意的想法,最好的方法是暫時「讓所有演員離開舞台」。當你愈是全神貫注盯著某個問題,反而更難解決那個問題,這就是「停滯現象」。科學家發現大腦在「無意識」的時候,最容易擺脫停滯、產生洞見。具體的做法:做減輕壓力的事、做輕鬆的事、做跟工作無關的事,像是散步或洗個熱水澡。

失敗的職場情境例子

在一個緊張的會議中,小明同時面對多個挑戰,包括即將到來的專案截止日期、下屬的意見不合,以及公司的新政策導入問題。

這些「演員」們都在他的腦海中吶喊著各自的需求,但小明並沒有讓「導演」有效地控制這些演員。他嘗試同時處理所有的問題,結果導致混亂,錯失了關鍵的專案細節,並且在面對下屬的提問時也顯得不耐煩。

最後,會議的結果是多數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下屬感到沮喪,團隊士氣下降,而專案進展也受到了影響。

成功的職場情境例子

在另一個類似的會議中,小明面臨同樣的壓力和挑戰。但不同的是,小明妥善利用了腦科學的方法。

當會議開始時,他首先將所有問題按照優先級進行劃分,選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作為當下需要集中處理的「演員」,並把其他問題記錄下來,留待之後再處理。他的「導演」非常有效地指揮著每一位「演員」,確保每個問題在被討論時都有足夠的時間和注意力。

這樣的管理方式使得會議進行得有條有理,一次只討論一件事情,專案得到了有效的推進,下屬也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尊重和重視,團隊的士氣大幅提升。

解決問題與做出決定的總結

「舞台/演員/導演」的理論幫助我們理解,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大腦中的資訊處理過程。舞台的空間有限,因此我們必須明智地選擇哪些「演員」能夠上場,並透過「導演」的控制來保持專注和條理。當我們能夠有效地利用這個架構時,就能避免被過多的資訊所淹沒,進一步做出更明智、更清晰的決策。

腦科學用在職場合作與溝通

在合作與溝通上,作者提出一套「SCARF 模型」,五個英文字分別代表地位(Status)、確定性(Certainty)、自主性(Autonomy)、關聯性(Relatedness)和公平性(
Fairness)。跟這五件事情有關的問題,就會在大腦中觸發與「生存需求」相同的獎勵與威脅機制。

這個模型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全新方式來理解人際溝通。溝通中的一些問題其實是因為人類大腦對某些需求的渴望。如果沒有這些需求的滿足,我們的溝通就很容易陷入失敗。因為當你沒有照顧到這五個需求的時候,等於是威脅到對方的生存,就是這麼嚴重。

比如說,缺乏公平感會讓人產生防衛心理,或是自主性被剝奪的時候,我們很難真心投入一項任務。如果溝通時忽視這些需求,會導致更多誤解、難以達成共識,而 SCARF 模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架構來改善這些問題。

一、地位(Status):每個人都希望在群體中擁有一定的地位與被重視的感覺。如果在團隊中,我們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這會影響自信心和表現。

三個方法處理地位問題:分享自己的本性或錯誤來降低自己的地位;給對方正面的回饋或承認對方的貢獻來提高對方的地位;找到跟自己競賽的方法,重視自己的改進,欺騙大腦讓自己獲得地位獎勵,可以減輕受到威脅的感覺。

二、確定性(Certainty):人們喜歡確定的情境,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焦慮感。如果我們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會讓我們感到不安。

因此,在合作過程中,保持資訊透明、清晰地溝通計畫和期望,能幫助成員感到更安心,增強彼此的合作意願。

三、自主性(Autonomy):人們喜歡有自主權的感覺,能夠掌控自己行為和選擇。在團隊合作中,給予成員一定的自由度,讓他們自行決定如何完成工作,能提升他們的動力和責任感。

相反的,提供回饋或想下指導棋,對方會產生強烈的威脅反應。因此,試著克制自己,不要總是想出手干預,也避免提供太多主觀意見。

四、關聯性(Relatedness):人們渴望與他人建立聯繫,感受到歸屬感和支持。在團隊中建立良好的關係,透過交流和合作增進彼此的信任,有助於滿足這個需求,讓成員們更願意一起努力達成共同目標。

要注意的是,人類會預設任何陌生人是「敵人」,所有合作的前提,就是盡快「化敵為友」,找到共同的目標。

五、公平性(Fairness):人們重視公平和正義,當感受到不公時會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合作的意願。因此,在團隊合作中,確保資源分配公平、對待每個人都一視同仁,能有效促進良好的合作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寧願犧牲個人利益,也要防止別人獲得不公平的更好結果。因此,千萬不要讓不公平的事情沒有受到懲罰。

失敗的職場情境例子

小明在一個專案團隊中,主管常常做出讓小明感到地位受損,以及自主性被剝奪的決定。

例如,主管經常在會議上直接批評小明的建議,這讓小明覺得自己的能力被否定,進而影響了他的自信心。此外,主管總是重新分配工作任務,從來不徵求小明的意見,使得小明對工作的確定性下降,感到每件事情都難以預測,這樣的不安進一步增加了他的焦慮感。主管也缺乏對團隊成員之間情感聯繫的關注,僅注重工作進度,這讓小明在團隊中感到孤立,缺乏歸屬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明開始失去動力,對專案失去興趣,士氣低落,專案的進展也因此變得非常緩慢,而且成果未達預期。

成功的職場情境例子

相反地,在另一個職場情境中,小明的主管深知 SCARF 模型的重要性,並在工作中善加利用。

首先,主管經常讚美小明在工作中的貢獻,例如,在會議上公開表揚他的努力,讓小明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得到重視,這使得他更有自信去面對挑戰。主管也會在專案開始前詳細說明每個階段的目標和具體步驟,這種明確的方向感讓小明在工作中感到更有掌控感,減少了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焦慮。

主管還給予小明充分的自主權,讓他可以自己決定如何分配時間和完成任務的方式,這種信任感促進了小明的工作動力和責任感。此外,主管鼓勵團隊成員彼此交流,並定期舉辦小型的團隊活動,這些活動幫助小明在團隊中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和支持。最後,主管確保所有的資源分配和工作任務都公正無私,這讓小明感受到團隊的公平性,願意為專案付出更多努力。

由於主管在地位、確定性、自主性、關聯性和公平性方面都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小明和他的團隊士氣高昂,合作無間,最終專案不但順利完成,成果甚至超出預期。

職場合作與溝通的總結

SCARF 模型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並管理在團隊合作中的人際互動需求。這五個需求,直接影響到每個人的合作意願和效率。因此,在每一次合作情境中,我們應該時常提醒自己,關注團隊成員的這些需求,營造出一個讓每個人都感到安全和被尊重的環境,達成「從我到我們」的轉變。

結語:一本大腦使用手冊

《順著大腦來生活》讓我們了解大腦在日常工作中的運作,並教會我們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知識來應對壓力、做出明智的決策和提升人際合作。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發現成功不只是靠努力,還需要懂得如何運用大腦的力量,讓我們在壓力下仍能保持理智和專注。

我相信,不論你在職場上面對的是何種挑戰,這本書都能幫助你找到突破的方向。它給我們的不只是知識,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處理壓力、提高效率,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掌控感。

最重要的是,作者提醒我們,大腦是可以訓練的工具,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我們就能更有效地應對日常挑戰,實現自我提升和成長。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大腦使用手冊」,幫助自己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找到內在的力量和智慧來超越自我。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25.164 (臺灣)
PTT 網址

weimr12/10 20:50

skyhawkptt12/11 13:34謝謝導讀推薦,又是一本值得期待的書

wangm4a112/13 15:40推 有實驗有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