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大腦不滿足】改變從這裡開始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大腦不滿足】改變從這裡開始作者
bekeing7
(^^)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全文好讀版:https://bit.ly/455NoNV


https://i.imgur.com/2Jr4dHC.jpeg

圖 【大腦不滿足】改變從這裡開始

來介紹一本新讀的書,大腦不滿足。

這本書利用為什麼大腦會時常感覺到匱乏?而我們又如何在生活的行為中發現這種匱乏的心理?

作者分幾個方面來探討匱乏而產生的行為:
* 為什麼我們會有匱乏?
* 為什麼我們隨時想大吃大喝?
* 為什麼我們會賭博成癮?
* 為什麼我們會瘋狂的著迷滑手機?
* 為什麼我會瘋狂的亂買東西下單問題?

這些的行為的根本原因,其實就只是因為我們大腦自古以來的生存匱乏大腦所導致。



匱乏是一種生物本能

早期的人類為了生存,要不斷地狩獵。儘管不知道未來有什麼可怕的事,人類仍去探索新的領土與資源。他們面對危機,只希望得到食物與安全的獎賞。

匱乏循環就是一種古老的遊戲,它的發展是為了讓我們保持活力,迫使我們在不確定性的面前堅持下來,然後再做一次,放棄堅持的人就會死。

但是到了今天,生存已變得比較容易,我們不需要花一天的時間去搜尋資源,但是匱乏循環仍然吸引著我們的大腦。


動物也會匱乏

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實驗,讓關在一個小小籠子裡面的鴿子,去面對類似賭博的進食獎賞。

比起隨時都有食物吃的格子,鴿子在極其無聊之下,反而會一直去啄不知道有沒有食物可以吃的格子(賭博)。如果他們有得到食物他們就會很高興,但是如果沒有,他們會不斷地去啄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食物的格子(賭博成癮)。

同理可證,人類在缺乏生存危機之下,例如我們不用被獅子追,我們的匱乏本能會去自己尋求外在刺激,例如賭博,例如不斷地刷手機,讓我們立即獲得立即的回饋跟獎賞,因為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這個模型稱為『最佳刺激模型』。這個模型認為動物與人類有一個偏愛的刺激程度,當刺激低於那個程度,我們就會尋找刺激。

今天的人類對於太容易獲得資源而感到厭倦。

我們花更少時間探索與搜尋食物,在戶外的時間更少,我們的社交世界改變了,因此尋找填補這個刺激缺口的其他方式,來分散注意力或安慰自己。


匱乏與日常生活

匱乏同時也會影響我們各種生活樣態,作者分了好多個章節來談到,匱乏如何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這本書有一個很棒的地方是,在這本書的最後的章節裡面,作者藉由去修道院來探討何謂真正的幸福。我們在面對我們大腦的匱乏本能時,是不是有真正去找到真正幸福的勇氣,而不是落在追求這種短暫的刺激上?

每當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一個不好的行為時,辨識出那個循環。雖然改善的當下,你會覺得很痛苦或是種種生活上的不適,但那些短痛可以讓你獲得更正向的未來。例如離開一段爛關係,例如戒酒,例如買東西不要隨便包色。

作者的一句話我很喜歡:『我們以為的幸福,都是不斷交付給下一個渴望。長期下來似乎會導致不幸福。一旦理解這一點,幸福所需的並不如我們以為的這麼多。』

人們太專注於幸福,沒有人會隨時都完美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個不斷變動的標的。最好專注在我們是好的事情並追隨他們,然後幸福就會變成副產品。

這本書很可以放在身邊,當我們察覺自己進入某種不好的負面循環後,可以藉由這本書,幫我們按下暫停鍵,專注在我們認爲是好的事物上。推薦給大家。

更多關於黃KK
黃KK Blog : https://bit.ly/3GHdEDw
黃KK Facebook:https://bit.ly/3AmVIup
黃KK Instrgram : https://bit.ly/2Va8fA8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9.203.160 (臺灣)
PTT 網址

wei335073005/31 11:11推推~也好像在講知足

planta06/02 15:04這讓我想到,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所說的享樂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