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歷史的縫隙
《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歷史的縫隙
作者:朱和之
出版:印刻
有讀: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4/12/blog-post.htm
--------
前陣子的的康瑞颱風令人印象深刻,是自1996賀伯之後,暴風圈最大的侵台颱風,強勁的風勢造成北部地區多處路樹倒塌、淹水,鐵皮招牌四處亂飛。台灣的歷史是災難的歷史,那不只是精神上的,因政權一再移轉而造成的災難,也同時是物理上的災難,地震與颱風,塑造高山與水脈的力量也同時是摧毀生命的力量,三叉山事件便是其一。在1945年,在日本宣布戰敗,在國民政府宣布正式接管台灣之前的這段政治真空期,9/10這一天,一架美國運載戰俘回國的轟炸機B-24因為中台烏蘇拉的影響而墜機在台灣的中央山脈,前去收拾的搜索隊又因緊接著襲台的琴恩颱風損失慘重,在強雨和霧氣的夾擊之下迷路失溫,26人喪失性命,加上墜機罹難的人員,一共有超過五十人因颱風在三叉山喪命。
這五十個人,幾乎囊括了在台的所有不同的族群,美國、荷蘭、澳洲、原住民、日本、漢人、平埔族……"因此這起空難複合山難事件,簡直像是一場未戰爭結束所舉行的獻
祭——當我腦中浮現這樣的念頭時,不禁大受震動,產生了用小說來探索的願望" (作者
後記)
同樣受到震動的人不只有一位,2021年甘耀明便同樣以此為主題創作了《成為真正的人》,雖然兩人都以三叉山事件為主題發想小說,取題的角度卻大不一樣,盡管同為描寫戰爭之下的人們,《成為真正的人》更聚焦在主角哈魯牧特身上,他的心境、成長、轉變,原住民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政治的時空轉變,《成為真正的人》的主軸是一條彎曲的線,細細膩膩,讀起來浪漫且綿長;而《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就比較貼近大眾所認知的歷史小說,多個角色,不同的族群、歷史和經歷相互交雜,他們是好幾條不時扭曲交錯的線,在同樣的時空舞台上擦身而過、互相碰撞,最後在三叉山的悲劇中畫下句點。
時隔三年,也許有的讀者對於這幾年一窩蜂出現的歷史創作感到厭膩,但我個人認為,這本小說還是很值得一讀,他囊括了許多當時時空環境下生存的人物樣態,從狐假虎威、順應時勢換成日人姓名的「多桑」,藏匿傳統信仰,痛苦地尋求殖民下的生存尊嚴的明坤,在日人統治與部族傳統中拉鋸的海朔兒,以及為了生存而輾轉來台的理蕃警察成戶……三個主要族群的信仰在戰爭末期此消彼漲。1945年不只是戰爭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政權轉移是一場大爆炸、一場災難,是颱風的風雨,也是那場焚燒日式神社的火。
於是,楔子就從這場火開始。
過往日人將漢人的神像以火焚燒,如今,在日皇宣布戰敗之後,他們報應似的轉而將自己的神社燒毀。在另一邊的街上,媽祖回來了,普渡回來了,漢人的祭祀牲果、鞭炮和中華民國國旗都回來了……熱熱鬧鬧。
"但關於這一天的事情像是一場大家同時闖入的奇妙夢境,每個都有只屬於自己的記憶痕跡,無法辨別究竟是真是假。"(楔子)*
--------
在歷史的縫隙中挖掘更多的小說可能性
雖然是歷史小說,《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沒有太龐雜的人物介紹,全書以三個角色為主軸,這三個角色也同是當時台灣的幾個代表族群,漢人潘明坤、日本人成戶八十八,以及原住民海朔兒。以潘明坤的眼睛,我們看見受殖民的幾個不一樣的生活型態,一個像是他的「多桑」,倚仗著殖民者的權勢滿足私利,一個像是商會老闆林金堂,聰明有又懂得利用情勢,他看準人性討好日本警察,又利用冥婚得到明坤這個任勞任怨的人力,在夾縫中如一尾滑溜的泥鰍經營財富。讀者也在明坤的家族裡找到平埔族的痕跡,他是當時台灣漢人社會的小小縮影,讀起來備感親切。
在城戶八十八的故事裡,作者添加了許多關於日人(熊本)的地區習俗,身處遙遠的台灣山區,食材也好、人們也好,都已不是家鄉的滋味,他的妻子春枝只能盡力而為。這群被派駐在台灣山區的日本家眷,自嘲地稱呼自己為「鹿霧族」。戰爭的魔爪隨著時間將山區的壯丁一個一個抓去前線,兩人的兒子們也不例外,其中最小的兒子嘉雄,和海朔兒的故事緊緊聯繫在一起,而消失在海朔兒家族樹上的那紙飛機,也是作者為其後的三叉山事件所安排的小小預言。
《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大力描寫了不同族群間傳統信仰的衝突和融合,從阿滿不解潘銘坤家族的女輩對祭祀不上心這件事,帶出平埔族與漢人通婚的歷史,再藉由嘉雄的眼睛看見海朔兒家族對山林的親暱與敬畏,城戶對原住民喪葬事宜的不理解,海朔兒祖父念念不忘的「會呼吸的房子」(石板屋)……等,讓三叉山事件不只是各個台灣當時代的族
群的大會師,也讓讀者看見不同族群間對彼此信仰文化的理解與妥協。
同樣的三叉山事件,不同的作家將此發展為不同的故事,甘耀明讓故事緊貼著哈魯牧特的生命,朱和之則聚焦在不同族群在日本時期歷經的文化衝突。在情感上,讀者更容易與《成為真正的人》共鳴,但《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擁有更多的文化面相,尤其是描寫「鹿霧族」女眷與阿滿的部分,這是歷史小說裡比較少見的部分,我覺得很有意思。
--------
*這句話寫得真好,也好狡猾,像是為這本參雜著歷史事件的小說的「免責說明」:P
--
叫我阿姨。耶~
有讀: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readfromtheotherside
IG:https://www.instagram.com/readfromtheotherside/
--
27
[心得] 智異山EP3-4 不要小看山這兩集簡單來說就是追查養樂多下毒魔人的故事, 刷完兩集的當下, 我第一個反應就是…… 在山上,千萬別拿來路不明的飲料來喝啊,尤其是養樂多!18
Re: [新聞] 「非做不可」的台灣事 魏德聖我是覺得真的要闡述 「親身父母是誰」這點 挑這段時間的歷史拆成三部曲來寫其實不適合 雖然西拉雅族當年真的是台南一代的主要族群 但就當年荷蘭時代的戶口調查16
[心得] 成為真正的人【書名】:成為真正的人 【作者】:甘耀明 【出版】: 寶瓶文化 ————————————————————— #minebook掘冊podcast:12
Re: [討論] 台灣為什麼拍不出‘南漢山城’這種電影台灣的歷史經歷和韓國/朝鮮完全不能比擬 我覺得要比較的話,比較能比的應該是美國歷史吧 在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的差不多年間 英國的約克公爵從荷蘭人手中取得了新阿姆斯特丹(後來以約克命名為New York) 一群colonist和另一群colonist的戰爭、colonist和原住民的戰爭8
[心得] 成為真正的人網誌版: 文本中有兩種情況通常會讓我讚嘆稱奇, 第一種是前面鋪陳許久,主題繁多卻不雜亂,直到後來情節大翻轉讓人心頭重擊, 此類以《永別書》可以當最佳例子。 第二種是你明明都知道結局了,但卻沒想到過程會這樣寫,就像是這本《成為真正的人》6
[心得] 《艋舺謀殺事件》台灣第一本犯罪小說日治時代萬華死屍,是他殺還是另有隱情? 雖然如今說到休閒娛樂,閱讀小說已經不是不是常人首選,但喜歡閱讀的人不分年紀也都 可以透過不同風格的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在小說閱讀裡,偵探和懸疑故事通常相當熱門 ,在台灣日本、歐美的翻譯懸疑題材也受到讀者的歡迎。 在最近台灣人越來越有自我本土意識時,許多過往台灣土地上的創作被發現與重新出版是4
Re: [問題] 有寫台灣平埔族的小說嗎不介意的話,容我介紹《康熙台北湖》這部小說。 這是一部以巴賽族(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凱達格蘭族)在17世紀末還相當神秘的北台灣、 結合考究史實與以創作填補歷史空白的虛實交錯架空小說。 17世紀的巴賽族可能與一般想像的原住民不太一樣, 多數不喜歡乖乖耕種自給自足(《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2
[心得]《成為真正的人》:走回山林,拾起自己部落格圖文: 會讀《成為真正的人》是因朱宥勳在 2021 年文學選書中大推此書。早聽聞作者甘耀明的 大名,卻還未看過他的作品,於是乎就趁個機會買來品閱一翻。 這本小說是以日治時期真實發生的山難搜救「三叉山事件」為底,從布農族少年哈魯牧特 的視角出發所譜出的震人故事。甘耀明的文字極其迷人,情節掌控也沒相當精準細膩,讀1
Re: [爆卦] 日本鷹流爆氣 想揍台灣員工 將撤出台灣高砂族就是現在台灣所謂山地原住民戰鬥力比較強的 因為他們一開始1895一直抗拒日本統治 甚至也有把山區派出所的警察幹掉1915一直 逃亡拖到193X才跟日本人和解 所以布農族跟泰雅族是日本最反感最難教化的 所以在霧社事件之後 就把這些高砂族全部趕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