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終局思維》改變人生從學會清晰思考開始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終局思維》改變人生從學會清晰思考開始作者
wackynoteis
(Waki瓦基)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0

《終局思維》讀後心得:想要改變人生,從學會清晰思考開始
跳脫慣性束縛、突破情勢限制的思考方式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clear-thinking/

為什麼有些人能洞燭先機,有些人卻覺得自己毫無選擇?背後最大的差異就是「思考的品質」。一個人的思考品質會決定他的人生走向。但是從小到大,我們被塞了很多知識和答案,卻很少人教我們正確的思考方式。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就是讓思考成為一門人人都能學會的技術。

這本書在說什麼?

《終局思維》的作者是夏恩・派瑞許(Shane Parrish),他經營的部落格「法南街」(Farnam Street)受到很多矽谷和華爾街的專業人士歡迎。我自己長期追蹤他的文章和資訊,也很喜歡他的前一本書《思考的框架》。他寫作的方向是將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轉化為實用的行動指南。

這本新書主要是在探討:如何透過清晰的思考來避免人性本能的弱點,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思考和決策的品質。書中引用了許多成功人士的智慧,介紹了如何透過當責、自知、自制、自信來掙脫人性本能的慣性和束縛,避開認知偏誤,養成更好的思考習慣。

作者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思考工具,並且把成功人士的思考邏輯,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方法,讓我們可以輕鬆學習和應用。如果你想要提升決策品質、擁有更好的思考能力,無論你是企業主管、投資者、創業者,或是對提升個人工作和生活品質有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受益。

清晰思考就是避免本能思考

想要讀懂這本書,我們必須先瞭解這本書最重要的主題。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Clear
Thinking」,中文就是「清晰思考」。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在生活當中,其實是欠缺清晰思考的。因為更多的時候,我們採取的思考方式叫做「本能思考」。

人類的原始本能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動。這些本能是數萬年來演化而來的,目的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它們常常成為清晰思考的障礙。例如當我們面臨壓力的時候,會自動進入「戰或逃」的模式,這種反應往往會阻礙我們清晰思考,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全貌,導致人生變得更困難。

或者是在做決策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過度依賴情緒或直覺,往往會導致不理想的結果。例如,開會時用情緒回應同事,不僅會破壞工作關係,還可能讓我們在問題解決上停滯不前。同樣地,把精力用在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是尋求最佳解決方案,也會使我們錯失改進和合作的機會。

簡單來說,在現在複雜的社會當中,我們的本能思考,通常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而這也是作者想要強調「清晰思考」的原因,他在書中寫道:「相較於順從本能行事,學會把事情想清楚的人,最終能把更多的力氣用在獲得想要的結果。」

清晰思考,就是要我們跳出本能思考的陷阱,讓自己透過新的視野,做出更好的決策。

清晰思考就是擺脫平均值

會導致我們落入「本能思考」的原因,來自於我們習慣了大腦的出廠設定,再加上我們從眾的心理,很容易接受了大部分人的「平均值」。特別是在思考的領域,如果我們接受平均值,就等於接受平庸。

你可能會好奇,平均值不好嗎?平庸一點不好嗎?其實從統計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平均值通常呈現出焦慮、悶悶不樂和得過且過的狀態。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被壓力和習慣所驅動,而不是有意識地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和思考能力。就像是焦慮使我們難以專注,悶悶不樂使我們缺乏動力,得過且過使我們停滯不前,無法實現更高的目標和更好的生活。

如同作者所說:「如果你做每個人都在做的事,你得到的結果,也只會跟其他人一樣。」只有透過有意識地培養清晰思考和理性決策的能力,我們才可以跳脫這種平庸。如果你想要得到「比平均值更好」的結果,就需要清晰思考,打破預設值,做跟身邊的人不一樣的事。

例如身邊的人因為社群媒體而感到焦慮,你就要清晰思考自己使用社群媒體的原因和方式。身邊的人經常抱怨生活、感到悶悶不樂,你就要清晰思考還有沒有別種可能性。身邊的人得過且過,勸你不要懷抱太多希望,你就要清晰思考這種建議是否是客觀的事實,或者只是他們自身視野的侷限。所以,擺脫平均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這種想法:「因為別人都這麼做,所以我也這麼做。」或者「因為別人都買這隻股票,所以我也跟著買。」

清晰思考,就是擺脫平均值,反問自己:「有什麼是別人認為理所當然,但是你有不同看法的事情?」儘管你的答案也有可能跟別人一樣,但這是根據你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做出的結論,而不是盲從別人的平均值。

透過安全機制克服本能弱點

為了克服本能思考的弱點,書本的後半段提供了許多有效的招式。作者稱這些招式叫做「安全機制」,用來保護我們不被自己的本能害到,幫助我們躲開自己無力克服的弱點。

書中提供的安全機制有好幾種,像是「製造摩擦力」就是提高壞習慣的阻礙,讓自己比較難去做不該做的事。你也可以透過「檢查表」讓自己慢下來,確定要完成哪些事情才可以幫我們達成目標。你還可以「轉換觀點」,多問別人:「請問你的觀點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是我漏掉的東西?」由於人類天生就喜歡糾正別人,所以這個問題會讓對方更願意參與對話。你也能藉此知道對方心中最在意的部分。

還有一種安全機制叫做「用規定取代決定」,也就是設定一些自動化的規則,讓我們更容易邁向成功、達成目標。例如作者提到他給自己的「規定」:在中午之前不要回覆電子郵件,或者在中午之前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當我們透過規定,限制自己依照規定做事情,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胡思亂想,對於優先序的判斷也會更加正確。

但是,當我們設定好這些安全機制之後,可能還是會擔心自己沒辦法好好遵守。這時候,就是另一項思考工具派上用場的時候,我們要來做一場思想實驗。

你想像有一群劇組人員「跟拍」自己的生活,他們要把你的成功故事拍成一部紀錄片。這個時候你就要思考:「我想讓拍攝人員看到什麼?我不希望他們看到我做哪些事?」透過這個思想實驗,我們其實都知道可以「做哪些事」和「不做哪些事」來提高自己的成功機率。我們想讓劇組人員拍到我們在做的事,就是真正重要的事。

我自己測試了一週的時間,真的很有效。每當我在工作的時候想偷懶滑手機的時候,我就會多想一下然後放下手機;每當我想要偷懶不去慢跑的時候,我就會多想一下然後出門跑步。其實,我們內心往往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只是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落入了自動導航的陷阱裡面。

透過安全機制和這個思想實驗,可以經常提醒我們保持清晰的思考,做出正確的決策。

找出高品質資訊的方法

在資訊爆炸的世界,能夠區分「重要」和「不重要」的資訊,是一種很大的優勢。如同作者強調:「你的決策品質與你的思考品質直接相關。你的思考品質又與你獲得的資訊品質直接相關。」因此,能夠取得高品質資訊的人,更能夠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書中提到,要取得與決策相關的資訊時,有兩個關鍵一定要謹記在心。第一,你要透過問題找出「高準確度」(high-fidelity)的資訊。第二,你要懂得跟誰取得「高專業度」(high-expertise)的資訊。

首先,我們談高準確度。我們接收到的資訊,有許多是精彩時刻、總結,或是濃縮精選,會導致知識的錯覺。我們知道答案,卻說不出過程。特別是在社群短影音興盛的現代社會,演算法會推給你滿山滿谷的「答案」,但是你就算看得再多,等到你要做出決策的時候,卻仍然一頭霧水。

那麼,要如何取得高準確度資訊?找到最靠近問題的人,而且要問他們過程的細節。作者建議,從別人那裡取得資訊時,不要問對方的想法是什麼,而是問他們是「如何」得到那樣的想法。

也就是說,你不要問:「我碰上某某某問題,我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是很偷懶的問題,儘管對方給了你答案,當你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仍然沒辦法見招拆招。

相反的,你應該這樣問問題:「如果你遇到我目前的問題,你會依據哪些因素做出決定?這些因素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或者,你也可以問:「關於這個問題,你知道哪些我還不知道的事情?就你所知,大部分的人會漏掉些什麼?」好的問題才會引導出好的答案,你提出的問題會決定你獲得的資訊品質。

其次,我們談高專業度。作者要我們學會區分「專家」和「模仿者」,因為不是每一個自稱專家的人都是專家。真正的專家鳳毛麟角,他們通常不是電視上面的名嘴或 YouTube
上面的網紅。

專家通常對自己的領域知識極度熱衷,他們連空閒時間都在精進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模仿者無法做到真正的頂尖,他們更在乎讓自己看上去很強,這種人很容易被自尊心操控。模仿者無法深入回答問題、無法換句話說、他們要保護形象而不願意承認失敗,且不知道自己的專業能力極限。

書中還提到,所謂的「知識普及者」懂得比一般人多,但他們本身還不是專家。他們的專長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溝通概念,因此經常被誤認為專家。讓某個主題廣為人知的知識普及者,通常不是真正具備專業知識的那個人。

這個部分給了我很好的提醒,辨識專家的眼光要更加犀利。同時,我也很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普及知識和引起興趣,透過白話文的說書讓大家更願意接觸書本源頭,這也是我一直鼓勵大家找原本的書來看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聽到有興趣的說書,記得找原本的書來好好研讀和應用,你獲得的成果很可能是單純只聽說書的十倍、百倍以上。

後記:在平凡時刻發揮不平凡的力量

整體而言,我們可以用書中的這一句話來總結《終局思維》想傳達的訊息:「改善判斷力的方法,並不是蒐集大量提升邏輯思考的工具,而是設置安全機制避免落入直覺反應,盡量減少阻力讓自己更容易踏上理想的道路。」我們需要更多的清晰思考,並且有意識地避免本能思考。

另外,我很喜歡書本副標題寫的:每一個平凡的時刻都是翻轉向上的瞬間。這恰好呼應到作者所說的:「人生的每一刻都會讓你在面對未來時,處於更優勢或劣勢的位置。你所處的情勢,最終又會導致你的人生更好過或更難過。」當我們在優勢的時候,意味著我們能夠清晰地思考,做出理性而明智的選擇;而在劣勢的時候,我們的決策往往受到情緒和壓力的影響,容易陷入困境。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裡面有很多實用的「問句」和「思想實驗」,都可以拿來做成自己的思考模板,在未來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我也深刻理解到,其實我們內心都有足夠的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只要透過適時的提醒和提問,就能讓這些智慧發揮效用,做出更清晰的思考。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68.93 (臺灣)
PTT 網址

dismine06/21 21:28推!

weimr06/21 22:02

gordmy06/21 23:07謝謝

skyhawkptt06/22 00:19謝謝導讀推薦

grtfor06/22 00:38感謝分享

kkotokyo06/22 17:45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