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師徒百景》日本十六組匠人傳承故事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師徒百景》日本十六組匠人傳承故事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傳承技藝也傳承記憶,古今交錯的師徒職人

有些事情會過去美會留下,如同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建築、設計與繪畫,但許多前人的技藝也隨時代進步而漸漸較少人學習,又或是只傳內不傳外的習俗,代代相傳在某刻突然中斷,導致一個技藝的喪失,美和物流芳百世,但這樣的技藝和技術卻失傳,沒能留下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而要傳承一個百年技藝,有時候在產業薪資問題與師徒學習之間,還得面對人們對於職人的刻板印象。

《師徒百景》是井上理津子採訪時十六組日本不同師徒匠人所撰寫的專題書籍。從玻璃雕花、硯台製作到茅屋搭建的日本職人都有,敘述每一對師徒之間「傳承/學習」的訪談。

在時代下閉鎖的家族傳承行業,轉變成對外收徒、過去男性職場的工房也有不少女性職人的身影出現,時代下《師徒百景》書籍描繪現代日本職人文化的生態。










《師徒百景》是什麼書籍:

社會的構成需要各行各業參與,而雖然我們年輕時往往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或對未來感到迷茫。但在成年後,不管願不願意,大家都是以各式各樣的樣貌加入到社會之中,其中工作不只是社會重要的一環,也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考量未來出入與選擇投入的市場。雖然人們總難免會有學歷至上、或金錢至上的心理,但在如今多元的職場與對興趣投入的倡導,職業不分貴賤,但是卻有因為時代需求量降低,而有失傳與絕響的風險。

有意思的是,我曾在無意間跟一位學習民俗技藝的年輕師傅交流,他與我的年紀相仿,我們同樣從小看著金庸、古龍小說與影視長大,對於這位年輕的技藝師傅表示他覺得學習這種傳統技藝像是在學一項「可能即將要失傳的武功」。

以金庸的小說裡的各方大俠為例,從小說系列不難看出越靠近現代的時間軸,裡面失傳的武功就越多,甚至一些不再被提或只在對話中被提及。傳統技藝就像一門前人的武學,它不一定在現代是最傑出,但是可以讓人看見一項技藝的文化與發展脈絡,這也是為何一項技藝失傳會讓人感到惋惜的原因。






《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是大阪地方女性雜誌的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井上理津子,所採訪編撰日本現代匠人師徒,匯集而成的書籍。井上理津子專注於研究人物報導,其中「品味旅行與、女性、人權」是她寫作三大重要核心。

她曾經報導過許多直男熟悉的風俗地點「飛田新地」《最後的花街》、也撰寫過以接生產婆、地方商店、下町酒場的職場人物故事,故《師徒百景》也是以她一貫的風格寫作現代的職人風景。

書籍中採訪十六組日本現今還存在的傳統技藝組合,分為師父與徒弟各自的訪談對話,敘述關於這項技藝的工作環境與生活,還有面對到的難題。書中對於每項產業都有做出比較完整的介紹,讓讀者了解這是一項什麼工作,並且也敘述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的各項以對新生代來說有點痛苦,但對過去學徒理所當然的過程(如:學徒不支薪、強制團體生活等),面對艱苦的職人場域,依舊有年輕一輩的高中、大學生投入,這也不免讓人感覺到好奇,他們選擇此道的原因。








《師徒百景》分析與延伸:

「職人」與「達人」一詞是日本的和製詞彙,差不多是在江戶時代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時期,職人的詞彙開始被廣泛使用。在日本過去職人其實是指為當權人服務的工匠與技藝者。在日本紛擾的戰國時代,這些有著特殊技藝的工匠職人,如果受到賞識,往往有免除兵役或減稅的狀況,並且成為將軍爭奪的目標。而在發展出職人文化的日本江戶時代,也因都市與人口,讓技能得以發展與進化,在各領主籓地,也發展出御用職人「十職」的說法。

當時所謂的「十職」一般是指:木工、榻榻米、鋸木、染布、桧木器具製作、塗裝漆器、木桶、打鐵、屋頂、瓦片。基本可以看出許多都是跟房屋建築,與室內裝潢相關的職業。

在最早並沒有所謂的「師徒制」的傳承,多半都是父傳子的家族制度,其他工作者其實是「契約奴役」,只會給予住處與食物,不會教授專業和給予報酬。通常這些工作的奴役通常是被販賣的人口,要學習職業只能透過自己觀察,並得到師傅的賞識或輔助人的存在,才有可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職人。






故現代日本社會雖然已經沒有契約奴役這項非人權的制度,但可以從當今許多師徒制不知薪、與不特別教授這點,看見日本古代職人技藝在傳承和學習的影子,但因為國際化各式各樣的行業與技能更加普及化,且在工業革命後機械化的製造,開始傳統職人製作變成較為精緻工藝與專門客製化的特殊技術。

這種在機械之外專精的職業態度也是我們現在常聽到的「職人精神」,不因為金錢或利益,而是探索自己技能的展現和技術涵養能達到何種階段,並投入心血製作出自己滿意的產品,這樣全然投入到達讓世人驚艷的階段,有些日本職人成為這行的佼佼者,也被通俗的稱為「人間國寶」。

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傳承的技藝也是如此,對於現代講求快速與時效的高發展社會,許多人為了物慾生活,往往無法接受傳統技藝的高壓與只有工作的職人生活,沒有人接續技藝,也代表著一項技能的凋零。這也讓以開發各國努力保留自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塊,努力將職人的技藝以無形文化資產,繼續維持和延續。其中跟技藝同等重要的還有音樂跟語言,在台灣各族原住民語、客家、台灣話等,都因使用人數的減少有可能成為瀕危的語言。






《師徒百景》值得一看嗎:

這本算是單元式的專題報導,基本的文章風格是依據:「介紹產業 > 訪談師傅 > 訪談徒弟 > 職人結語」,這樣的模式去循環。其中有些產業有附上製作產品的圖片、工作圖片等。算是雖然不是很深入,但相當全面探討在當代日本傳統產業師徒職人的樣貌。在徒弟的地方有些師傅並不只有一個徒弟,徒弟的訪談感覺是作者井上理津子在多人訪談間挑選願意或有代表性的人物來報導,通常可以看出,井上理津子會挑選較為年輕的學徒作為徒弟的代表。

整體來說比起《最後的花街》探討大阪飛田新地的部分,《師徒百景》整體來說比較不具有爆炸性的議題,和情慾內幕。故整本訪談較為輕鬆,且可以簡單理解當代師徒制度有一些方向上的轉變。其中多數雖然還是有著江戶時代的傳統也就是無新制度、並用觀察學習。

但也有現代的師傅採取截然不同的教導模式,例如快要失傳全日本只有二十人的「茅葺屋頂職人」就採取直接對話、口述教學的模式讓學徒很快地掌握技巧。又像「英國皮鞋職人」師傅和徒弟只差一歲,故比起師徒更像夥伴關係,衍伸出不同的師徒樣貌。





並且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如今傳統工藝已經漸漸走出只有世傳,或是男性專職的世界,例如在泥水師傅、江戶玻璃雕花師等,女性學習者展現出毅力並不輸男性學習者,並且受到男性師傅的肯定,這在過去傳統中是較少被看見的。不過因為過去以男主外女主內的江戶時代裡,也有我們現代較少知道,但卻有名氣畫師,例如知名的江戶末期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女兒-葛飾應為。並且其實過去日本也有不少女性相撲力士的存在,這在現代其實是少被人提及的。

這本企劃專題的開端,是井上理津子受到茶湯文化雜誌《NAGOMI》編輯部-磯田涉先生的邀約,問她是否想採訪『非』一脈相傳的傳統工藝職人師徒?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術交給家族以外的人,讓技術可以通識給其他有興趣的大眾學習,這讓井上理津子覺得很有意思。

我在想這些學習技藝的人.比起高報酬的工作之外,可能選擇了「充滿興趣和本身執著」的工作道路,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這讓我覺得在設計或是文化創意一些新形態的創作者也是如此,我們也許也做著在常人看來無法理解性價比較低的工作內容,但我們對此雖有疑慮但也樂此不疲。我想這也許才是一項技藝能夠長久傳承的態度,熱愛並努力著。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06.20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