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推薦] 關於日本書市的固定價格風氣

看板book標題Re: [推薦] 關於日本書市的固定價格風氣作者
bobbytung
(Ebookismyfate)
時間推噓39 推:39 噓:0 →:183

※ 引述《levs (我愛太魯閣)》之銘言:
: ※ 引述《bobbytung (Ebookismyfate)》之銘言:
: 日本的大型連鎖書店,我好像沒看過點數有超過1%的,
: 100圓有1點就很好了。
: 幫助小商店生存下去的感覺能壓過覺得自己很浪費的心情。
: 而且文章前面提過了,小書店其實也有集點卡制度。一樣都九九折。

我自己的購書經驗也是最高1%,而我這邊找到的資料是90年代景氣
好時有給到3%。近期書店業幾乎沒有利潤,所以1%封頂。

然而我沒有90年代在日本生活的經驗,當年資料也很難在網路上找
到,只能就日本出版界對於點數制的資料整理提出曾有3%的回饋。
2006年日本公正取引委員会規定上限2%,首年只能1%。(來源如下

不過會提這件事的目的是:再販制度規定終端售價,但無法規範各種
形式的折扣。至於個人購買選擇怎麼樣的通路,我覺得是個人自由。

: : 後來Amazon也利用這種回饋制度來搶生意。最高給學生方案10%,等於實質打九折。
: : 十年前,日本出版業透過公協會遊說,將這件事帶到國會討論,但是認為是市場自由
: : 爭,不做措施對應。
: 日本基本上還是定價制,我不懂為什麼要舉這種大多數人用不到的特例。

這是2013年日本出版者協議會提出的抗議,請見當年報導:
https://www.j-cast.com/2013/08/14181500.html

另外Amazon Student資格包含大學、大學院、短大、專門學校、高等專門
學校。

: : Amazon也就不再挑戰再販制度了。不過自製書與過刊雜誌,他們就鼓勵出版社丟進Kind
: : Unlimited的池子裡,能賺一點是一點。加上漫畫雜誌、單行版電子書銷售的大幅成
: 原來Kindle Unlimited算是很大的利基之一嗎?
: 不得不說,那些自製的書,品質跟內容好像都不是太好XD
: 過刊雜誌其實集數也不多,大多都只有提供過去兩期。
: 真的提供很多期的也是有,比方說給中老年人看的健康雜誌。
: 我一直懷疑unlimited大概沒什麼人要訂,不然怎麼三不五時有特價...
: 我自己是只有特價才會訂,例如兩個月99圓那種(原價1個月980圓)。

Amazon Unlimited真的就是闇鍋,裡頭一堆品質低下的內容。
其實我也不曉得Amazon怎麼計算總額來發放給出版者,但對一些個人
出版者或者「專門從裡頭撈錢」的業者來說,似乎還能賺到不小的收益。
好像Amazon除了從月費拿出一部分給出版者外,還有一筆加碼資金來
促進KDP個人出版參與者加入Unlimited服務。

話說各種電子書訂閱制,包含台灣的圖書館計次制,都會有人這麼幹。

: : 出版社自己賣書可不可以打折?當然可以啊,2016年「最後一屆東京書展」,就是和
: : 灣一樣的銷售會,好多家出版社都在八折賣書呢。
: 可是那種書展一年才一次不是嗎?
: 如果有人能忍一年才買那一次書,那還真厲害。

所謂「最後一屆」就是辦完不辦了,不曉得是覺得書展變成這樣不好看,
還是策展單位Reed社覺得這樣辦展不好賺。總之從那一年以後就沒了。

: 我不懂為什麼要舉100日圓回饋1圓(=99折)
: 跟只有少部分人讀到大學的日本的在地學割、還有一年一次的書展這些少數例子,
: 來講日本定價制沒什麼助益或偶爾會被鑽漏洞。
: 應該不可能是想說跟台灣普遍打的七九折差不多程度吧?

第一個原因是:我對YouTuber這種翻譯唸給你聽的內容生產方式不爽。

第二個原因是:任何制度都會有漏洞,日本就有以上好幾個案例。

就像最近韓國Coupang進來台灣,就把親子天下的書打超低折扣賣,
但書也不是出版社賣出,就是他們去找第三方行銷公司進貨來想辦法
取得熱門商品壓低售價以獲得新客戶。

另外有些日本出版界的朋友,就認為應該要廢止再販制度,所以我不
覺得台灣出版要靠定價/規範折扣制度來舊。

今年下半年各家電商都不給書打折了,出版業的業績大致上也都往下
掉。我真的不相信COVID-19中各家電商打折賣書沒有幫助到出版業。

: 以下內容大部份認同,我自己也是漫畫都買電子書了。
: 然而台灣卻是一般書普遍七九折,這問題很大而且對中小型實體店家很不公平。
: 我認同殺掉日本的書店的的確不是折扣,但是殺掉台灣書店的,跟七九折真的無關嗎?

從定價制倡議到現在也十幾年了,如果折扣影響很大,那該死的早死了。
如果現在出現書店的大量倒閉,那原因必然不是打折問題,而是別的問題。

整個業界把力氣與關注,對讀者倡議、對政府遊說都放在定價與折扣上,
是沒有其他可以改善的空間,沒有其他要面對的問題嗎?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34.246 (臺灣)
PTT 網址

cowbaya11/17 15:44

levs11/17 16:58感謝耐心回答,似乎看懂您的意思了,我猜是說擔心台灣推行

levs11/17 16:58定價制之後,有可能會有鑽漏洞的狀況出現(所以引日本例子)。

levs11/17 16:59沒有爭辯的意思,就不繼續回了,謝謝分享專業見聞。

btfy11/17 19:37大推最後一段。出版業的業績下滑、實體書店的沒落都有多重因

btfy11/17 19:38素,但整個出版界和實體書店好像把「定價制」當萬靈丹。老實

btfy11/17 19:39說,如果是定價賣書,以現在的書籍品質,我的書籍消費會是現

btfy11/17 19:39在的十分之一還不到。

btfy11/17 19:41之前momo滿額再折扣的方式,讓我多買了很多書,業界一直罵它

btfy11/17 19:41我真是黑人問號。滿額折扣多刺激消費臭了嗎?

Tochter11/17 20:14我覺得推定價制,台灣書市一定死得更快,現在閱讀人口已

Tochter11/17 20:14經夠少了,對定價制只會讓潛在讀者跑光、固定讀者買書的

Tochter11/17 20:14量變少(甚至不買,改用圖書館借)而已。

rehtra11/17 20:41momo刺激的消費是它的,卻製造問題給其他通路與出版商

flypenguin11/17 20:48再販制度不就是各產業嫌棄到爆的大盤商嗎,

miikal11/17 21:26台灣因為書市很糟糕,所以會期待自己沒有的政策會有用。

miikal11/17 21:26但其實反過來想,會不會日本沒有圖書定價制,日本書市還

miikal11/17 21:26能更強XD畢竟在不能打折的狀況下,他們還是盡可能地變相

miikal11/17 21:26打折,買包包送雜誌買香水送雜誌這些招式都是日本人想的

miikal11/17 21:26,各通路個別的豪華特典都是出版社和通路變相給讀者的折

miikal11/17 21:26扣。如果他們有更自由的行銷武器,書市搞不好可以比現在

miikal11/17 21:26還更多元。想想看以日本的讀書人口,書店可以像水準書店

miikal11/17 21:26一樣在各書店店長自行評估下打折促銷,原本只能退書銷毀

miikal11/17 21:26的搞不好變小小賠

luciferii11/17 21:31momo刺激的消費不會只是他的,至少出版商間接獲利

miikal11/17 21:36MOMO事件看了始末之後覺得他們真的很冤,明明就沒錯結果

miikal11/17 21:36被出版業用「讀書人的事,能講錢嗎」等級的理論在情勒

miikal11/17 21:56MOMO的目標就是產品賣愈多愈好,他們也沒有要出版社去吃

miikal11/17 21:56折扣,怪MOMO書太便宜是不是也要怪他們多賣了很多書?那

miikal11/17 21:56些促銷的欄位其實有廣告的作用,如果不打折MOMO也不能做

miikal11/17 21:56活動,那出版社是不是反而要自己去買廣告欄位?

miikal11/17 21:57出版社一方面沒有精品業的訂價眼光和堅持先簽約只能幾折

miikal11/17 21:57不然不上架,很需要通路幫忙賣,然後又不准最了解消費者

miikal11/17 21:57的通路盡力去賣好。兩年前追完那些出版者的言論,我要是M

miikal11/17 21:57OMO我真的乾脆專心賣辛拉麵

miikal11/17 22:05看到出版社一直檢討消費者真的很心寒「你要是真的愛書不

miikal11/17 22:05應該看折扣」說真的,大部分的書都沒那麼必買,有時候是

miikal11/17 22:05各種行銷推力讓人手滑。出版社如果要求讀者要用愛而不能

miikal11/17 22:05用因為一時腦波弱湊三本打折的心情買書,真的是對市場很

miikal11/17 22:05有自信

Qorqios11/17 22:06辛拉麵www

btfy11/17 22:11miikal的推文真好,單獨回一篇就更好了。

miikal11/17 22:12各種廠商對通路都有不同程度的怨,這就生意,沒有行業像

miikal11/17 22:12出版業這樣的。之前開會某出版業大頭說出版者應該要專注

miikal11/17 22:12在內容,不該為通路行銷定價的事分身乏術,這話能聽嗎?

miikal11/17 22:12資生堂都不敢說因為他們要專注在成分開發,請各百貨業藥

miikal11/17 22:12妝店不要讓他們分身乏術

miikal11/17 22:38還有一個問題是,定價制到底想保護誰,出版社還是書店?

miikal11/17 22:38一個是廠商一個是通路,這是完全不同的目標

miikal11/17 22:42如果目標是保護書店,不只電商跟小書店,那連電子書都不

miikal11/17 22:42該跟紙書有任何價差,因為價差會讓消費者不選擇貴的通路

miikal11/17 22:42是這個理論的基礎

miikal11/17 22:45如果是保護出版社的利益和出版品的多元性,有出版社經營

miikal11/17 22:45電子書市場經營的很好,完全跳過印刷和書店,那這值不值

miikal11/17 22:45得鼓勵?

luciferii11/17 23:04其實只要有人說某某制度保護誰誰誰,言外之意其實是

luciferii11/17 23:04我覺得這個制度優先保護到我

rehtra11/17 23:05書板特色就是不愛發文,打一堆字卻是用推的

luciferii11/17 23:06這樣版主就砍不到XD

luciferii11/17 23:06總比喜歡發一堆文然後隔天砍光光好吧..

rehtra11/17 23:06我像是愛砍文的人嗎?(摔筆)

luciferii11/17 23:19版主不砍,但書版的自砍風氣盛行啊...

grtfor11/18 01:16究竟會不會國旅化呢

orfan11/18 01:46不會 政治人物只在乎社群網路 書店對它們來說沒有選票利益

orfan11/18 01:48實體書死不死就跟戰10年的少子化一樣 僅此偶爾順風向話題

bobbytung11/18 02:52閱讀可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擴展視野建立標準,政權與

bobbytung11/18 02:52大眾媒體(包括YouTuber)最討厭這樣的事了。

devilhades11/18 08:20覺得momo那個事件裡面momo沒有錯+1

devilhades11/18 08:25拿了免稅優惠拿了補助,還想再多靠那高得詭異的定價

devilhades11/18 08:25逼讀者用愛吞下去的出版社還是被時代吞沒算了

in0911/18 12:19打折促銷騙走我多少錢啊XDDD,一堆書囤了N年沒讀,怎麼有人以

in0911/18 12:19為折扣對出版不利?

flypenguin11/18 12:59就再殺下去出版社要幫忙扛成本才出來哭啊 XD

flypenguin11/18 12:59電商燒錢促銷每個都笑呵呵,要他們幫忙出錢就翻桌

miikal11/18 13:13其實MOMO沒有要他們吃折扣,而且幾個有購書官網的出版集

miikal11/18 13:13團他們的折扣一點都不比MOMO差,75折+折價券還整年時不

miikal11/18 13:13時有。看到最後覺得這只是一種「我的書怎麼可以擺在辛拉

miikal11/18 13:13麵隔壁一起促銷」這種等級的不爽

miikal11/18 13:16抱歉昨天突然連推一堆佔版面,看到這個話題一時太生氣了

miikal11/18 13:16。這幾年為了知道讀者要怎麼幫助出版業追了很多編輯和小

miikal11/18 13:16書店的粉專和個帳,結果愈看愈生氣

btfy11/18 13:32我也對出版社要讀者用離譜的定價買書很不高興,所以書愈買愈

btfy11/18 13:35少。道理很簡單,很想買的書,折扣少一點可接受。但折扣多的

btfy11/18 13:36時候,可以買一些有點想要但不一定要的。現在出版社敢說,它

btfy11/18 13:37們的書籍品質都是讓人無折扣也買得下去的嗎?書籍說穿了也是

btfy11/18 13:39一種商品,出版業說穿了也是在做生意。業績不佳,檢討讀者、

btfy11/18 13:39檢討通路、檢討政府。嗯……

cheeshan11/18 14:56我想上面的推文是以消費者角度解讀,但momo折扣當初真正

cheeshan11/18 14:56的問題是在通路吸收成本之後,就會開始以量重新談進貨折

cheeshan11/18 14:56扣,同時逼博客來也跟上電商流血戰,不難想見兩家通路廝

cheeshan11/18 14:56殺結果,除了壓垮獨立書店以外,最後都會是出版社再次退

cheeshan11/18 14:56讓折扣,並形成仰賴兩大通路,成為惡性循環。

cheeshan11/18 14:58現在大家已經覺得書籍的內容產出品質下降了,為了因應通

cheeshan11/18 14:58路折扣戰,可以想見出版集團為了策略再次以出版數量圍堵

cheeshan11/18 14:58市場低迷,就為了壓上一本暢銷書的產出,這樣只是在困境

cheeshan11/18 14:58中製造出新的僵局。而原本博客來那些就算要打折也會知會

cheeshan11/18 14:58出版社,到了momo就變成無預警下殺,從此讀者會認為書就

cheeshan11/18 14:59只值這個價錢,不到7折以下不會買書,這是整體出版經濟

cheeshan11/18 14:59的預期隱憂。

cheeshan11/18 15:00另外出版通路自家折扣當然可以比通路好,因為他們少了平

cheeshan11/18 15:00台上架與出口折讓的問題、成本上可以更好吸收,這跟momo

cheeshan11/18 15:00的折扣不是同一個問題——你去momo買福義軒跟在福義軒官

cheeshan11/18 15:00網買,本來就是不同價格。

cheeshan11/18 15:06當然我也完全同意這是出版業者應該面對的問題,momo願意

cheeshan11/18 15:06自行吸收成本也是他們的決定,但按照銷售慣例,事態往往

cheeshan11/18 15:06會往出版與讀者都不樂見的狀況,在此推文只是想從出版方

cheeshan11/18 15:06的角度談為何momo當初會引發那一波的反彈——原先通路可

cheeshan11/18 15:06能已經達到某種「恐怖平衡」,突然有以非出版為主的電商

cheeshan11/18 15:06巨獸加入,本身就會引起市場兩端的高度關注。

miikal11/18 15:19對,所以福義軒得簽好價格的合約,如果MOMO不同意,那合

miikal11/18 15:19作破局不給你上架,就這樣。不能我就是要這個通路,但這

miikal11/18 15:19個通路要完全聽我的,不然我叫政府喔。

miikal11/18 15:19脆弱是一種沒有極限的東西,不只是MOMO比出版社強,如果

miikal11/18 15:19有個網紅有能力帶貨一下子賣10萬本,他也很有條件可以跟

miikal11/18 15:19出版社談分紅,那出版社是不是也要叫政府管網紅開團拿得

miikal11/18 15:19分紅回饋不可超過多少?弄個網紅賣書定價制來管?我不是

miikal11/18 15:19抬槓,這正是南門書店的憤怒,為什麼找出自己商業模式的

miikal11/18 15:19人反而要為了同業的脆弱讓政府的手伸進來?

miikal11/18 15:19還有,誠品收幾間了,博客來虧成怎樣,出版社說自己被剝

miikal11/18 15:19削,是不是該想一想這種紥資本家巨獸的思維是不是正確的

miikal11/18 15:22MOMO這個「巨獸」選擇不污染純潔的出版業直接不賣書,只

miikal11/18 15:22污染邪惡的辛拉麵,出版業是不是也可以罵

bobbytung11/18 15:57額外說一點出版社的狀況,最近轉貼見城徹的專訪,以及

bobbytung11/18 15:57老貓的回應。說真的台灣出版社仰賴翻譯太久了,自己手

bobbytung11/18 15:57上沒有培養作者、作品、書種、讀者,這時候就顯得很脆

bobbytung11/18 15:57弱。另外台灣出版社除了時報有上櫃外,大多是老闆說了

bobbytung11/18 15:57算。而我覺得這些出版社老闆雖然都不出聲,但是在這時

bobbytung11/18 15:57代他們的反應與思維也不能反映實際變化。

FeverPitch11/18 16:37鏡文學在培養作者方面我覺得做得不錯 而且類型很廣 從

FeverPitch11/18 16:37純文學到通俗小說甚至漫畫都有

cheeshan11/18 16:49我再回覆一下m大,之前就是有出版商因為不同意折扣而選

cheeshan11/18 16:49擇下架momo,但出版通路的問題在於——如果他們的出貨庫

cheeshan11/18 16:49存很大一部分已經掌握在momo手上呢?一開始印刷預估的時

cheeshan11/18 16:49候就會有後續倉儲壓力,此時還能突然撤出嗎?之前就有過

cheeshan11/18 16:49案例是被博客來或誠品「懲罰」,因此等通路做大的時候,

cheeshan11/18 16:49你要反應已經來不及了。例如為了迎戰momo,博客來也開始

cheeshan11/18 16:49不告而做了女神節的折扣,同樣是吸收成本,但讀者從此預

cheeshan11/18 16:49期的心理是「書的價格是這樣了」。如果書籍出版因此再漲

cheeshan11/18 16:49價,讀者不會抗議嗎?環境已經不夠健全了,難道要放任可

cheeshan11/18 16:49能繼續惡化嗎?出版社反對的是先斬後奏、未經告知,連選

cheeshan11/18 16:49擇下架的權利都沒有,這跟m大說的狀況完全不一樣;另外

cheeshan11/18 16:49福義軒的案例是在說為何出版商在自己的通路可以做到更低

cheeshan11/18 16:49的折扣,不涉及他們如何對外談判。

cheeshan11/18 16:54南門書局的狀況完全不一樣,他們是以常態性促銷做為誘因

cheeshan11/18 16:54,那是行銷手段,因為本來他們的價格預設就是某個折扣上

cheeshan11/18 16:54,而為了讓自己有更多誘因而選擇價格破壞;然而多數出版

cheeshan11/18 16:54商都不會讓價格進行破壞,一方面是為了維持「知識有價」

cheeshan11/18 16:54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在經營策略上是採取不一樣的模式,這

cheeshan11/18 16:54是不成文的默契;不可否認總是有少數案例,但少數狀況案

cheeshan11/18 16:54例,可以代表多數出版產業嗎?還是少數案例應該遵守市場

cheeshan11/18 16:54同一規範(在政策出手之後)?我想兩邊的對話完全不是同

cheeshan11/18 16:54一個問題,也就很難找到交集。

cheeshan11/18 17:00簡單來說,momo賠錢(吸收成本)賣書的原因是為了引流,

cheeshan11/18 17:00讓購買母嬰商品的人因為書而再被吸引,這可能也是酷朋之

cheeshan11/18 17:00前想採用的同一個作法;但書籍到底算不算是特殊商品?為

cheeshan11/18 17:00什麼政府需要提供優惠跟保護措施?我想今天爭議點就在這

cheeshan11/18 17:00,在文化政策上來說,書籍出版的確是特殊的,因此在運用

cheeshan11/18 17:00商業運作上會產生扞格,也是爭議的原因所在。對商業大戶

cheeshan11/18 17:00來說書的利潤可能是可割可棄,但對整體產業而言就無疑是

cheeshan11/18 17:00從寒冬推入冰淵一般,在我們說出版業本來就應該更早敏銳

cheeshan11/18 17:00察覺時,不可能在他們正想預防或警告的時候又阻止吧?這

cheeshan11/18 17:01樣不是非常矛盾嗎?

cheeshan11/18 17:05兩邊可能都沒有錯,momo也不見得真的一定要犧牲書籍市場

cheeshan11/18 17:05(只是方法奏效且成本相對低),也因此momo跟博客來參與

cheeshan11/18 17:05公聽會時都表示尊重政府最終的政策,因為電商也懶得再殺

cheeshan11/18 17:05得血流成河,同時在書籍市場弱弱相殘了。書籍不像是高級

cheeshan11/18 17:05單品,不可能像奢侈品永遠定在高位,因為他是希望普通人

cheeshan11/18 17:05都能擁有的東西,同時又無法輕易知識的價值被視為低廉的

cheeshan11/18 17:05價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還在討論的原因。

skullxism11/19 09:15推,前天又看到打6幾折就買了兩本書

FeverPitch11/19 10:35贊同cheeshan

skullxism11/19 11:42每次看到這個討論最詭異的東西就是「獨立書店」

p597fg11/19 18:42電商銷售量是出版社談判的軟肋? 怎覺得是出版社錯把折扣

p597fg11/19 18:42活動下的衝動式購買當成自己本來就能做出來的銷售量?

glenna930511/20 08:47推miikal,沒折扣後真的比較不會衝動購物,銷量必然下

glenna930511/20 08:47降吧,出版社把有折扣後的銷量當成自己本會有的然後覺

glenna930511/20 08:48得利潤被吃走,本來就很莫名

descent11/20 09:42如果他們的出貨庫存很大一部分已經掌握在momo手上呢?

descent11/20 09:42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書不是在出版上自己手上嗎?

descent11/20 09:43momo 可以不用付錢就先拿到出貨庫存嗎?

tingover11/20 22:17只在momo買書 通常只買一本 有折扣還可以一起湊運費 以

tingover11/20 22:17前年輕還會去獨立書店 現在根本沒那個精力

rehtra11/21 00:56通路大多都是不用先付錢就可以拿貨的呀

levs11/21 07:06推文說的衝動消費,其實日本定價制也還是會有人衝動消費買書

levs11/21 07:07會衝動消費的人就是會,就算沒促銷也還是會。

chuink11/21 09:18有沒有打折的衝動消費程度有差吧

levs11/21 09:26試著想像當你活在一個幾乎沒打折才是常態的世界

levs11/21 09:26價格不是導致你衝動消費的原因,但其他因素可能是

levs11/21 09:26例如你可能在機場一個人搭飛機要上飛機了怕無聊急著買

levs11/21 09:27我前幾天搭新幹線怕無聊就急著在便利商店買了一本 定價制QQ

chuink11/21 09:28我是趁電子書店打折才買書的,如果是很想看的書當然可能不

chuink11/21 09:28等特價就買,但是一些小說類的書根本沒有非看不可的需求,

chuink11/21 09:28大概也不會重看,沒打折的話原價根本不會想買,可能就等看

chuink11/21 09:28看圖書館會不會有;不過如果在特價時有不錯打折的話也可能

chuink11/21 09:28就想說直接買就不用等也不錯

levs11/21 09:30這串第一篇討論定價制主要是談實體店對抗電商的問題

levs11/21 09:30限定在實體書討論可能比較切題一點

levs11/21 09:30我也會買打折電子書^^

chuink11/21 09:33打折是造成衝動消費的手段,當然會是衝動消費很重要的原因

chuink11/21 09:33。硬是要把這個手段從書籍銷售拔掉,我是覺得只會讓人減少

chuink11/21 09:33書籍的購買而已

chuink11/21 09:37畢竟又不是每個月都有要固定買幾本書的要求,書的市場促銷

chuink11/21 09:37手段變乏味了,可能就把錢花在其他促銷手段更好的地方了

chuink11/21 09:40例如我這個月只有4000元的娛樂預算,可能有2000會拿來買書

chuink11/21 09:40,但是steam大促銷我花了3000元,在書價固定的時候就會覺

chuink11/21 09:40得反正什麼時候買價錢都一樣,就直接減少花在書籍上的錢

chuink11/21 09:44但如果這個時候博客來也有大打折,就會覺得錯過了這個,下

chuink11/21 09:44次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即使是在已經花了3000的狀況,可

chuink11/21 09:44能也會決定花超過2000元在書籍上

chuink11/21 09:46同時在 機會難得 的心態上,普通想買的書也會覺得好像可以

chuink11/21 09:46買一下了

wensday11/21 09:50有折扣就是會有更多人衝動消費 和消更多費 不用在那裡抬

wensday11/21 09:50

chuink11/21 09:52如果想要 沒有打折才是常態的世界 那可能至少要整個娛樂產

chuink11/21 09:52業都這樣搞才行

descent11/21 10:03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 這本書有說明折扣的威力

descent11/21 10:05另外 momo 之前福音戰士漫畫66折, 就一堆人買,

descent11/21 10:06連我沒在看福音戰士的都買了一套, 就是因為便宜

heiaim11/21 10:25

miikal11/21 12:15行銷這回事,就是讓堅定的人變得衝動,讓不想買的人變得

miikal11/21 12:15想買,怎麼能說想買的人就是會買,衝動的人就是衝動,所

miikal11/21 12:15以少一種手法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