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作者
biemelo157
(瓜瓜)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作者簡介
《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一書由謝子凡所著。謝子凡是台灣新生代作家之一,約莫在 2015 年開始於文壇展露頭角,曾得過國內外若干廣告獎,並有數篇散文於國內榮獲佳績,如「住院」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我與我追逐的垃圾車」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以及「犬之女俠」獲得後生文學獎佳作等等。

書籍簡介
《我與我追逐的垃圾車》是多篇散文合集,依照文章質地分為:「燙的」、「冷的」、「暗的」以及「亮的」四個篇章,全書共 237 頁,收錄了 40 篇散文。關於這篇心得,本書畢竟是散文,不像小說或工具書可以羅列書籍概要,底下我將簡單介紹書中兩篇我最為喜歡的文章給各位參考,希望能讓大家進一步接觸台灣正在發芽的文學創作者。

#換新衣(收錄於「燙的」)
路這麼遠啊、這麼累啊,一趟趟,一年年,我們還是如同被召喚的鮭魚、候鳥、野牛,拗執地往家鄉飛奔。

「換新衣」篇幅簡短,內容卻蘊含著大量的情緒。文章一開頭先敘述,身處家鄉者以及身在異鄉著各為了過年做了什麼準備。有些人訂著食材準備精心烹調一桌豐盛;有些人守著電話打算預約一等席位;有些人盯著網路刷新車票購買的網頁;有些人收著滿箱的伴手禮並費盡力氣塞進後車廂中。

也許場面鬧烘烘,可能有人醉醺醺,但我們是如此需要一場紛紛擾擾的熱鬧,即使我們自己沒有察覺。

為什麼這麼辛苦仍然要返鄉呢?擠著車水馬龍的高速公路或是人滿為患的電車,翻山越嶺好幾公里,難道只是圖一桌油色生香引人發饞的年夜飯嗎?返鄉的人潮密密麻麻,車子浩浩盪盪地匯流成一支遠征的大軍,帶著薛平貴的悲壯心情踏上歸途。寒風凜凜,但他們的臉上通常泛著一種奇異的笑容。

種種瑣碎的幸福讓我們暫時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開,把煩惱放進家族的洪流裡,任其淹沒

年夜飯,長輩使勁地往我們碗裡夾菜,像是在用力地填補少有人關心的生活空白;年輕人為老家換掉陳年失修的電器、為長輩搬移超出他們筋骨負荷的沈重傢俱、或只是為視力模糊的奶奶穿過針線等等小事,也讓人得到「被肯定」的成就感。大年期間,看著親戚孩子追逐笑鬧、和我們一樣在眾人之前或得意或彆扭地表演才藝、狗兒和鞭炮齊鳴.......,讓人體認到在自己的混屯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在運轉。我們就像在廣袤宇宙中尋尋覓覓的科學家,在長久的漂流後發現些微生命現象,明白自己並非孤獨的存在。

經歷這一些,我們才得以剝去傷痕累累的外皮,換上一身新衣,開始一個,新的年。
---------------我是分隔線------------
#為痛立像(收錄於「冷的」)
他不自己言述肉體之痛,而後人將他刻在石上,牢牢記住。相反地,我們有時以刀卸了自己的手腳,他人還滿心懷疑。

「為痛立像」篇幅較長,以前後呼應以及穿插敘事的筆法,讓讀者對於作者所謂的「痛」,有了具體明確的「像」。文章以劉本尊的十煉圖為開頭,劉本尊是唐朝時期的奇人異士。相傳於黃巢之亂時,天下民不聊生,百姓衣不蔽體、三餐不繼的狀況處處皆是,劉本尊有感於此,決定以咒法救世,渡化眾生。一鍊指,二立雪,三煉踝,四剜眼,五割耳,六煉心,七煉頂,八捨臂,九煉陰,十煉膝。作者以這個雕像的故事起頭,說明「痛」與「眾人」互相的關係。

碎了喔,我在自己的胸腔裡反覆確認過了。血肉模糊的碎片滲近底層的黑土,土又往內塌陷了進去,成為一個空洞。

空洞,所以裡面應該是空的,應該感覺不到疼痛,不是嗎?但已經被截除的肢體卻彷彿還在那裡一般,感受著不存在的劇痛。畫面轉換到台北夜店的舞池中,作者逐漸融進好友小黛因情傷而狂飲的悲傷情境中。有別於先前物理上、身理上或是肉體上的痛,這段悲傷是無形的。但無形的傷口無法當作呈堂證供,無法言傳。導致作者不斷繞著那個苦痛的核,反覆打量、思索、想盡辦法用所有的感官去感知,用各種媒材去描寫、描繪、重塑。在這過程之中,一次次把自己丟入現場,把心一次次擲入烈燄,任痛苦的回憶一次又一次鞭笞裸露的身軀。

我仰望,菩薩低眉。他看得見我那些無形的傷口嗎?雖不得知,但我還有一個可見的傷口喔。左小腿內側,大大的燙傷遺跡。

作者接下來用有形的事物來描繪自己適才說的無形的傷口。原來小腿上的燙傷痕跡是在逼近分手的前夕,某一次搭重機出遊時被排氣管給燙到的。後來感情漸淡,初識的時候,他們以言語為磚、文字為木,堆砌著想像。他們期待後來的相處,能服服貼貼地與想像契合。然而現實中的他們那麼笨拙,把言語使成一把傷人的刀。他們經常錯失彼此真正的心意,激烈地爭吵著。當下幾乎可以嗅到稀薄微苦的焦味。壞了,沒救了。挽回的話總是才出口就被攔截,他們對他們的心下達了鎖國政策。

小黛用照片為我立了像,如千年前在山崖刀刀開鑿尊者形象的匠人,用旁觀者的眼睛證明了,受過的傷曾經存在過,當初的信仰是真實的。

分手後,燙傷的小腿只剩作者一人獨自往返醫院換藥。這個傷口連同看不見的那個,對方決定全都不再過問。作者日日濫情,左手嘗試壓下右手,左腦向右腦一一列舉不該打電話給對方的理由。但理智是有極限的,一日,防線幾近潰堤,手機已拿在手中,作者的好友小黛突然出現在作者身邊,認認真真地開導了作者,還以小腿燙傷處為主題,從各個角度替作者拍了帶點病殘美的照片。

它癒合的很好,不仔細看幾乎不會發覺。但那一片毛孔是死透了,無法分泌汗脂。走完長長的石刻古道後,我撩起長裙、翻起緊身褲腳,給它抹上隨身攜帶的乳液。油脂滲入,緊繃的癢止息了,又像是不曾受傷一般。

心得
在歲月與歲月的碰撞中,才能看到生命淬煉後的光芒。

要讓現在的我為謝子凡的散文下一句評論,我想以上的敘述是最為適切的。文字是一種讓人與人在當下可以互相交流的工具,而文字構成的書則是一種讓人與人能跨時代互動的工具。我在書中看到謝子凡的人生經歷,從懞懞懂懂的廣告新手,歷經鄉愁、尋找歸屬感以及時常出差所以對於行李小物有的心靈感觸等等經驗,謝子凡在書中用樸實的文字介紹了屬於她的數十年。

其實謝子凡的文字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喜歡病態、淒美終至逼近死亡的文字,還記得高中當年抄在我佳句本的第一個句子是邱妙津《鱷魚手記》中的:「像是一根燒紅的鐵棍猛然插進猴子屁股裡那般疼痛」。但是,雖然謝子凡的文字沒有到如此病態的地步,每一篇散文卻都能讓我感受到真摯的情感在裡頭。

《與你的相對位置》描述了多年與兄長相敬如賓那種微妙的距離感、《霉雨季》以與鄰居間的爭議描寫作者相對稚嫩的又小心靈、《無人載著她》描述了過剩的親情的擔憂以及關心......。每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有著作者要傳達的、要抒發的主旨與情感。在如今語錄與網路文章氾濫的現代,我認為能閱讀到這樣的文字是極為幸運的。

此篇心得的兩個文章,我採用的是節錄內文帶出主題,再將文章各段文字稍加剪接拼湊的方式寫成,大部分的文字都來自於原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書名的那篇文章《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網路上有可閱讀的段落歡迎大家去參考,希望這篇心得能讓大家多認識一個台灣文學界的新星,有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站內或水球~~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02.2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102.20 臺灣), 03/01/2020 14:09:17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102.20 臺灣), 03/01/2020 14:09:49

jojo541703/02 12:49感情好濃的文字啊

yichen528003/02 18:44很喜歡這本~

SeaSon03/02 21:19喜歡這本,推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