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快樂錢》花出附加價值的五大心法
自從開始在意自己花的每分錢後,特別喜歡看這種關於消費行為心理學的書,想找到自己花錢的盲點、想優化自己的行為、想更聰明地消費。
網誌有圖無營利版
https://sweet-but-psycho.com/2020/12/21/happy_money/
這本書主要在探討「同樣是花錢,要怎麼買到最大的快樂」,作者提供五大心法,幫助我們在消費時更容易評估是否能花的值得。
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
常常以為買了某東西能讓自己快樂,但東西帶來的快樂並不持久,新鮮感過後,那東西就變成日常,在也無法引起你心中漣漪。
那要怎麼花錢才能避免這種感覺,要怎樣才能用同樣的錢帶給自己的快樂,是買最大的電視嗎?最新的遊戲?
這種好奇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究竟是哪些心法,而書中的文字十分容易閱讀,時而幽默卻不失嚴謹。
書中也提供具體作法,是本很好看的書,我在兩天內看完,而且對各心法心有戚戚,以下分享這本書的核心概念、以及所帶給我的啟發。
書中提到的五大心法分別是:花錢買體驗、樂在難得、花錢買時間、先付款,後享受、樂善好施。
花錢買體驗
花錢買體驗是什麼意思?就是比起買有形的物體,買無形的體驗更能帶來快樂。
得不到的最美好,我們習慣把自己尚未得手的東西想的太美好,得手後除了一開始的新鮮感,漸漸習以為常。
一時興起買的電子產品、以為用的到的可愛筆記本,收到貨的那剎那的確帶給我們快樂,但這快樂能維持多久呢?
看看堆在角落的那些東西,哪樣不是當初興高采烈購入,現在卻被束之高閣呢?
於是作者提出這個概念,鼓勵我們把錢花在「體驗」上,例如旅行、參加活動、甚至投錢玩馬力歐賽車。
這些帶來的快樂會成為回憶,而其中人與人的交流更能帶給我們快樂。
跟物質的快樂不同,除了不容易消退外,回憶更容易越陳越香,即使不好的記憶也會被淡化,旅途的美好長存心中。
物質的快樂最大的弊端是,會帶給我們焦慮(患得患失)。
我在買 IPAD PRO 時心中就充滿了焦慮,要買哪台 CP 值最高?容量要買多少才不會後悔?在哪裡買才最便宜?
比起買到不適合的產品,我們似乎更在意買後會不會輸人一截,是不是買得比別人貴?是不是應該買更大台的?
而對於產品的滿意度也常常止於新一代的販售,看到更好的產品,自然對自己原有的產品感到不滿意。
但花錢買體驗(例如旅行)就不會讓我們這麼患得患失,因為體驗很難比較, IPAD RPO可以從容量、價格去挑選,但去美國大峽谷跟去英國大英博物館哪個比較好?
作者也提到,即使是購買物品,也能藉由轉念,使之變得像在購買體驗。
例如買一本書,表面上是買物品,但你用心閱讀其內容,看完後這也算是一種體驗,書本體已經不重要,重點是你看的書中內容。
樂在難得
一項東西如果唾手可得,我們自然就難以從中感受到快樂。
你是否從來沒去過自己住家附近的觀光景點?因為覺得理所當然,以後會有時間去,我們就比較不珍惜身邊的一切。
但自己出去旅行所去的觀光景點,也可能是當地人不屑一顧的廚房後院,就因為我們難得出門,就把別人視為蔽帚的東西當作寶貝。
試著轉念想想,自己家附近的觀光景點也有其迷人之處,而就地緣之便,自己應該是能最方便去逛逛的人,如果因為視之為理所當然,就失去了一個用相對低廉成本獲得快樂的機會。
同樣的理念也常被商家用來操作消費,商家清楚知道「限量與限定」的吸引力,明明可以販售整年的漢堡套餐,硬要標上季節限定,增加其獨特性,刺激消費中心的購買慾:這款是限定耶,現在不吃就要等明年囉!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限定東西的出現,試著從把每天都拿的到的習以為常,變成偶爾為之的快樂(延遲享樂)。
要什麼有什麼的人,比較不珍惜生活的小確幸,其快樂指數就會降低。
而去旅行的前一天晚上,因為期待很久,其快樂指數反而大於旅行本身。
花錢買時間
什麼叫做從「如何改變時間配置來思考」,就是你在買這個東西前,想想他會怎麼影響你的生活,把要買的那個東西直接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看看時間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例如買了件高級衣服,我們常常會想到穿上它是多麼開心,但有時這種濾鏡會造成一些盲點,例如這件衣服可能很難保養(需要特別燙整、單獨洗滌),原本是應該為了襯托你而買的衣服,變成勞役你的一條布。
(這個我真的很有感,可能買了某產品,極度愛護,整天擔心東擔心西,或者是花費大量時間在外觀乾淨,表面上是在使用產品,實際上就是被產品所奴役 QQ )
(我的對應方式是:保持在六十分及格的乾淨,著重在使用此物品,而非費心維護)
市面上常常有許多標榜「省時」的產品,例如雙效合一的洗髮精,縮短了洗澡時間、也縮短了熱水澡帶給你的快樂。
有東西可以比較時,我們往往會花時間挑出最好的那個,但盲點是,可能會過度鑽牛角尖。
例如除臭劑的香味,其實只要有效,什麼香味對我們來說都應該沒差,但面對整排的選擇,你就不免一個一個拿起來聞,仔細比較出最喜歡的香味。
但實際上買之後,就不曾再注意那罐在角落的除臭劑是什麼味道。
沒有東西可以比較時,我們往往願意接受唯一選擇,而且只要商品還可以接受,我們就比較不挑剔。
琳瑯滿目的 IPAD 依型號、容量、螢幕大小可以選擇時,我們會放大無關緊要的差異,但這時去想想,買小容量、小螢幕會減少我使用 IPAD 的意願或時間嗎?如果不會,那就買最便宜的。
先付款,後享受
信用卡太方便了,金錢變成像是一個不痛不癢的數字,同樣都是花費,用現金消費更能讓人有「心痛」的感覺。
而商家不希望你對花錢有這種感覺,所以鼓勵你使用電子消費,降低你心中的痛感,花錢如流水。
先付款有幾個好處,第一是它會讓你在旅程中忘記花錢的痛,因為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付過了,所以你可能會有「免費」的錯覺,進而更享受在其中。
相反地,也不容易有「沉沒成本」的謬誤,三個月前買的演唱會預售票,因為先付錢,感覺像是免費的,所以我們會更注重於當下的意願,而不是感冒發燒也想忍受身體的不舒服而去。
第二是如果先體會「花錢之痛」,付錢後的那陣子就會更有所節制。如果用現金消費,我們在逛零食區的時候就不會大買特買,花錢之痛隱隱約約在幫我們省錢。
第三則是心中不會忐忑不安,擔心事後花費多少,如果事前就確定總花費金額,就不會有不確定金額的忐忑,進而提升享受的快樂。
樂善好施
這裡指的不一定是大額捐款,請朋友喝一杯咖啡聊聊天也能提升自己的快樂感。
如果想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裡聚會,斤斤計較其花費反而會讓人忘記聚會的初衷,忘記一起度過時間的快樂。
我的作法是,如果是邀請在一起可以帶來快樂的朋友,花費不大的話,就當作我做莊,用小錢換一段快樂的時光。如果花費太大筆的話,就要求大家幫忙分攤。(相信如果是值得交的朋友,應該都不會拒絕)
讀後感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點出我在消費中的盲點,常常以為自己已經算消費很理性了,但總有自己沒法發現的盲點。
其中最有感的是「花錢買體驗」。
與其買下那些很容易過潮流的衣服、鞋子、電玩,不如存下來(延遲享樂),也許去旅遊或吃大餐(樂在難得)、舉辦親朋好友聚會(樂在好施),都能帶給我們更大的快樂。
以前總想說出去玩花錢也留不下什麼,不如買台多功能的烤麵包機可以一直用,但誠如書中所說,新鮮感很容易消逝,與伴侶的出遊經驗倒是可以讓我快樂很久。
書中最後教我們要放大格局,相較於傳統的記帳(只能編列預算、但對實際花多少錢沒有約束作用),不如用這五大心法歸類支出,看其中有沒有可以減少的花費。
這些心法看起來很簡單,但如果不看作者的論述及舉例,很難內化在心中。所以我約三個月、半年會重看一次,算是複習書中概念。
推薦給所有想更聰明消費、跳脫既有思維的你~!
--
19
[心得] HYGGE! 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HYGGE! 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閱讀心得:會不快樂,可能真的是因為投錯胎 圖文好讀網頁版: 會讀到《HYGGE! 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這本,是因為我搜尋了“跟快樂有關的16
[心得] 《金錢心理學》五個常見的用錢錯誤和解法《金錢心理學》讀後心得:五個常見的用錢錯誤和解法 生動詼諧的用錢寶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圖文好讀 「花錢」是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做的事情。無論是吃喝玩樂、買書看電影、買車買房,所 有的事情幾乎都離不開「錢」。但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花錢買某樣東西嗎?你知道自己12
[問題] 求教我們怎樣快樂花錢的書開始工作之後,也慢慢有一些積蓄 但自己除了撥一些閒錢去投資, 其實生活中也不太有休閒活動或興趣會花到錢, 久而久之賺的錢好像就只變成帳戶裡的一個數字, 想花又不敢花11
[心得] 少即是多的生活實踐《剛剛好,的生活》《剛剛好,的生活》作者John Naish奉行簡樸主義,他沒有手機,極少消費,不看電視,連書稿都是在一台二手筆電上完成的,也幸好他老婆和他一樣,否則要鬧家庭革命。 身為《泰晤士報》的前記者與現任專欄作家,John Naish認為我們要從資訊、食物、財物、工作、選擇、快樂、發展等方面,探討我們要如何才能真正知足,也許,有限才能讓我們快樂,又或者像這本書的書名一樣,只要「夠了就好」。 網誌好讀版: -- [讀書筆記]8
[心得]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好讀推薦: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 推薦指數:★★★★☆ 網誌好讀版 : 這本書很有趣,這本書如果從大項分類來看,比較像時間管理,或是叫你好好把握時光,8
[心得] 這一生的幸福計畫:創造快樂,而不是尋找網誌附圖版: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一般的勵志書籍,往往只是成功人士的自身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而這本書的作 者是名正向心理學家,根據的是客觀的科學證據,建議的行動比較能適用於大多數人。 另外,相較於精神醫學只著重於如何消除負面情緒,使我們回復到日常水準,正向心理學3
[問卦] 肥宅是不是都花錢買快樂?各位~我阿肥啦 現在每個遊戲都要有個職業卡的設定啦,雖然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 但….反正八卦都單身肥宅,也沒有另一半能花錢,花在喜歡的事物上不為過吧?3
[心得]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作者: Sonja Lyubomirsky 索尼亞・柳波莫斯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系教授。 心得: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低潮,有些人很快就能回復原本的狀態,也有些人在遭 逢挫折時陷入鬱鬱寡歡的狀態無力再起。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不同,有2
[心得] 《金錢超思考》用金錢買快樂書名:金錢超思考 作者: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 譯者:吳凱琳 出版社:遠流 --- 好讀 FB 連結 -- 【書名】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