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讀自我勵志的騙書?
我最愛看的就是自我勵志書。
哈哈,書櫃裡有一半都是。包括原子習慣、好好拜託、到觀念類的財富的秘密等等。(比較不碰的是語錄類)
其實我覺得,對自我勵志書的不滿是件好事。至少問題出現、需求出現,改變生活或想法的切入也會出現。
◎看勵志書沒用?
我認為大家對書的要求太多。
一、書又不認識你,怎麼根據你的情況量身訂做?
二、你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對你的人生改變?
能為人生負責/改變的終究是自己。
為什麼還那麼多人推薦或愛買勵志書?
我認為勵志書有用。以下兩點作用是我觀察到的。並不是勵志書沒用,而是它提供的不是你期待看見的「改變」。
作用一:提供認同感
《被討厭的勇氣》提出被討厭是很正常的。甚至說,被討厭才是人生幸福的一部分。(註1)對於自覺被別人討厭,需要滿足別人的人來說。這句話是對自身情況的認可。
作用二:字句間感受到對更好事物的嚮往與逃離現況的麻醉
人類期待更好的生活是本能呀。
可是出於種種原因,我們必須在現況待著。這時候,勵志書的出現轉移焦點,讓我們把對自己生活的期待轉移到對別人生活的關注,而且已經被滿足了。(也就是勵志書的作者大多〝成功〞)
這沒辦法騙太久,畢竟還是要工作,生活中的煩事還在。
可以提供生活的動力,但用不久/不能重複使用,所以要一直換。
(我們便利的生活是不是也拜這種麻醉劑所賜呢?看勵志書市場多大。
開個玩笑。)
◎怎麼讓勵志書回到該有的位置?
一、降低期待。
一本書裡受到一個觀念啟發,就很厲害了。
有時候是自己狀態不適合這本書,一打開就想,這說什麼鬼話。
像《被討厭的勇氣》前幾年大紅,那時我不屑。最近我想,它能紅這麼久至少有點意思;大概五個月前,我買了,大概看兩章就看不下去,「我已經知道了,這本書不過爾爾。」
上個月打開,我已經準備好了。但還是沒看完喔~
我覺得這本是要一邊看一邊實踐的書。
完成一個階段,再看下一階段。
如果這個階段看不完,又想做到,可以多看其他書/觀念輔助,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二、讓自己跟書互動
比如說,我看《財富的秘密》,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不切實際的觀念雞湯。不過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麼。
我需要找到我對錢/財富的觀念。
引用內容:
『 想要變得富有這是值得稱讚的事。
富有的生活其實就是一種更加富足、充實、美滿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值得人們為之追求的,這也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該擁有的願望。』
我看到這句話時,心裡浮現的不是嚮往。
難道我不希望更好的生活?
仔細去感覺想法、回想過往的習慣,原來是(保密)。
我很難留住錢,執行記帳、儲蓄時,並不簡單。我知道這些做不做,背後都有原因。尤其是做不到的部分。
看書、感覺自己的情緒及想法。
決定如何調整、執行。
這是我覺得比較好的做法。
三、正視認同感的作用
我認為這是勵志書最大的作用。
不論是科學類(科普)或是觀念類,它都提供人們認知到
「喔,原來還有好多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
「喔,我們是獨特的人,過往不被認同但合理!」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裡,歸屬感的需求在第三層。人際相處的小圈圈、次文化力量很大,出外遊子吃到家鄉味就感動。
對自我存在的認同感跟團體的歸屬感,也被不善人士用來開發像〝藍鯨〞這種危險遊戲。
這是不可否認的。
前面有版友分享,劉墉的書幫助他沒走壞。我覺得那可能是父親對小孩的認同感(愛)從書裡被感受到了。
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勵志書來提供認可?
這是一個應該小心的面向。
我們認為社會標準比我們懂人生該是什麼樣。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想改變社會標準來讓自己感覺被認可。
在過程遍體鱗傷還自卑了起來。
那是因為我們把感覺與事實畫上等號。
我符合社會標準=我很有價值=我感覺很好
真的嗎?
(這裡我推薦《被討厭的勇氣》、《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對需求/感覺/行為的分離,有具體描述)
四、避開的書
個人標準提供參考。
我會避開
「主題不明確」或「前後價值矛盾」或「散文式」或「語錄式」
在看書的時候,我們會對書的內容交付信任,也有相對的風險。
以上類型的書籍,沒有辦法提供環境或是辨識的因素,也很難反駁。
比如說我這一篇長文,提供了我的想法,觀看者可以根據前後情境辨識,這些話哪裡適合我。也可以去查證後決定想法。
就像健康節目裡的業配,究竟健康節目的內容有沒有配合業配而改變談話內容?
有標示業配,一般被認為遵守了道德,比沒標示的更值得信任。
註1:
書裡提到被討厭是人生幸福的一部分。
因為作者認為,對別人認可的需求讓人不自由。而被討厭是追求自由的一部分。
自由是既滿足自己對認同感的需求,又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自我實現)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的。
對幸福跟自由的論述,其實是這本書的核心。無法一句完述。
只引一句是為了說明論點。
文很長,
謝謝我寫完了,也謝謝看完的大家。
--
我覺得被討厭的勇氣滿看機緣的 如果一年前看我應該覺得無
聊 剛好經過些事情 現在看覺得有幫助
我覺得最近流行的高敏感就是認同感在作祟
把沒辦法順利融入社會或是工作上的障礙說成高敏感 好像有
這些特質就有優越感一樣
這樣是好是壞我真不知道
那是因為現在社會比以前冷酷很多。以前說「言者無心聽者
有意」警惕講話的人要考慮聽的人的感受。現在直言無忌
(如:我講話就是這樣高不高興隨便你)聽的人受傷還順便
扣上「你玻璃心破裂」的帽子 變成檢討受傷的人。當然需
要認同感的人就變多了
推!
1
勵志書最大的問題是不提失落的環節 只提自己的態度之類 然後讓其它人以為只要堅持態度正確就會成功 實際上會成功的原因 根本是當時的環境 (時空條件) 和個人的特殊機緣 (其它人無法複製) 造成的 : 3. 這點感受最強烈:寫這些書的作者,多半是要靠經營粉絲、演講過活的, : 不見得有其他專業,也有可能是youtuber,國外這類人厲害一點的還可以搞付費會員、31
看到這篇文章,突然有些想法。 那些以真實事件、嚴謹論述為主軸的書,提供各類數據與觀點輔佐,讓讀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藉由閱讀與這個宇宙互動,像是有個值得信賴的導遊,帶領著我們環遊世界。真實世界很動人,但一個能讓想像力馳騁的世界往往更吸引人。 偏好勵志書籍的人,往往不是上述書籍的市場受眾,有部分的原因是承受真實性有其困難之處。真實的精準,往往很難、很複雜、常常需要專業知識輔助才能理解內容,這容易讓人有距離感,甚至在閱讀後覺得沮喪。大腦喜歡愉悅感,選取難易度低的書,比較能即時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選擇一本書的原因,有時很單純,只是想看看能不能得到快樂而已,不一定是想得到更多知識,或學習到能應用於財富地位提升的能力。 勵志書籍的銷售量在書市中所佔的比例,是一個證明讀者對心智乘載能力有大量需求的科學數據。這類書籍有很大的市場,是因為人想要被安慰、被鼓勵的需求是很高的。同樣的一本書,給人的力量有可能是嘗甜頭的棒棒糖、也有可能是讓人免於溺死的救生圈。8
不看大概有幾個原因 (與其說是原因,不如說是這是我對勵志書的定義XD) 1. 發現論調大同小異,而且大多很空洞,就是一些無法證實或否定的句子 2. 所謂有用的建議,有時是因為自己已經有決心要改變、才會去看 沒有實驗組對照組,根本無法說是因為書才幫助你的。33
首Po如題 現在的趨勢是self help都要加上 new science或base on science的偽科學宣告 事實上只是拿統計中的異類 那些少數來欺騙讀者 或是用一些自己發明的原則加上莫名其妙的小故事 告訴讀者自此之後人生改變多少 可憐的事實是天才存在 那些極端與平凡人的距離也許刻畫在基因中14
我還是在讀勵志書 只是我跟原po一樣 不會看那些膚淺的,排行榜上的 而是找更有深度的勵志書 他可能封面包裝成
37
[問題] 請推薦 改善心情的書現在陷入憂鬱深淵 很想趕快爬出來 可以推薦我書嗎 不要那種雞湯勵志書就好 科普 中醫 醫藥 生活 whatever 可以轉移注意力的都好15
[討論] 人生好貴……呃 這是經典幹話書嗎?如題 近年來不知道怎麼搞的 這種"人生很貴" "夢想要走完" 或"你的野心怎樣"的書本 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 就像很流行的健身5
Re: [閒聊] 還會相信秘密那種書或者什麼卡內基之類的我記得那個誰說過一句話 「文章既出,作者已死」 意思就是書寫成之後 就是讀者自己要解讀並且利用了 作者基本上可以當他死了4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網誌好讀版: Blog中有其他好書分享,歡迎來看看^^ ====================================================================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如果你不知道人生目標、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推薦你看這四 本在我人生低潮期幫助我最多的書。 【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我是王木木,從小到大沒什麼志願,只知道跟著爸媽師長的期待,讀好書、考好大學、做 好工作,這就是人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