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讀自我勵志的騙書?
看到這篇文章,突然有些想法。
那些以真實事件、嚴謹論述為主軸的書,提供各類數據與觀點輔佐,讓讀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藉由閱讀與這個宇宙互動,像是有個值得信賴的導遊,帶領著我們環遊世界。真實世界很動人,但一個能讓想像力馳騁的世界往往更吸引人。
偏好勵志書籍的人,往往不是上述書籍的市場受眾,有部分的原因是承受真實性有其困難之處。真實的精準,往往很難、很複雜、常常需要專業知識輔助才能理解內容,這容易讓人有距離感,甚至在閱讀後覺得沮喪。大腦喜歡愉悅感,選取難易度低的書,比較能即時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選擇一本書的原因,有時很單純,只是想看看能不能得到快樂而已,不一定是想得到更多知識,或學習到能應用於財富地位提升的能力。
勵志書籍的銷售量在書市中所佔的比例,是一個證明讀者對心智乘載能力有大量需求的科學數據。這類書籍有很大的市場,是因為人想要被安慰、被鼓勵的需求是很高的。同樣的一本書,給人的力量有可能是嘗甜頭的棒棒糖、也有可能是讓人免於溺死的救生圈。
人生很難,對有些人來說,取得歡笑比學得技能還要困難。很難想像,但是真的是存在這種難易與一般大眾認知不同的狀況。對一個陷在於情緒漩渦裡的人,降低情緒的影響力,想辦法好好的活著,是他最先要習得的技巧。
世界各方面的進步速度比以前來得更快,人們為了符合社會進步的需求,必須有更多抉擇、更多新的因應方式,而注意力被大量瓜分大腦無法有效運作,這些都是會形成心理負擔的原因。而這部分往往不列在被學校考核為社會應用技能的一部分。但是在社會中,那些心理素質高、情緒掌控技巧好的人,往往因著這些能力帶來益處。看著成功的人因此得利,會想要效仿也是無可厚非。
勵志書的確有其模式可循,不過要以它本質不科學去說這些書都在騙,很容易被攻擊是一個武斷的說法,畢竟勵志書也有許多派系XD
從身心科診所設立的數量看來,現代人向外探索掌控心志及情緒的需求的確變高了。一些心理諮商師出的情緒管理書籍,有神經科學或心理學的論證,或是他們執業中的寶貴經驗分享,這對需要協助的人來說,是很棒的自助工具書。
勵志書會被抨擊,往往是有些劣質的內容,例如在書中藏以推銷用的話術,其論述力道是以一例擋慣例,讀者你不信我這套,就可惜了你沒機會當那個特別幸運的人。又或是餵養讀者“從0到有,只要你看這本書相信我”,但卻沒有在內容中提供實際應用的手段,讓人學以致用。這就像食譜的照片令人垂涎,但沒有提供烹調的步驟,還只有材料均適量、鹽巴胡椒少許之類的粗略介紹,讓這食譜的實用價值極低。這種偏重在商業或名利上達到速效的書,在敘事方式上或多或少能判斷出來的。
你要說選擇勵志書來看的人,是被換湯不換藥的內容騙嗎?我同意會有所謂被騙的狀況。因為,陳腐的思想,沒有一定說服力的內容,即使是勵志書的受眾,也會覺得被騙、不會買帳的啊。
我們不得不承認,換句話說是一種能力,應用這能力出很多本書,是作家及出版社的決定。但一個足夠了解自己的讀者,會取用適合自己的內容。我相信有些讀者,就是需要經由閱讀不同的描寫方式,才能體會一個思維所要傳達的心法。若你不吃湯藥,便也無妨。不過我們不吃某種食物,也不會說別人選擇吃那個是被騙錢啊。
看書本就是自由投資,什麼東西滿足我?自己的心最清楚這份感覺。
我想要滿足什麼目的?是愉快、是更認識自己、是熟悉世界各地文化、是看看歷史人物為什麼會鑄成大錯、是讓身體變健康的運動指南、是掌握金融規則的財富自由之道、是想讀一些故事讓腦袋能跟著天馬行空一陣子,這些書之於讀者的收穫,都是不同面向的成長,不是矛盾之爭呀。
新的東西一直出現,大部分的人也就是隨著自己興趣去接觸,看看會帶來什麼感受。所以,覺得這領域的書都在騙就不再接觸,可以避免再重複以往不好的經驗,但也有可能讓你失去接觸好書的機會。有時候,跳脫閱讀的舒適圈,去翻翻本來完全沒興趣的書,可能一個覆蓋原有思維的新想法就開始影響了你。
選擇應用科學、學習知識類別的書,是栽培技能取向,而閱讀後愉不愉快,端看讀者本身的偏好,以及要將產生愉悅的終點線劃在哪裡。我一直認為,選擇把時間先投資在這類書籍的人,應該都有著很好的規劃能力,也是很督促自我成長的人,我十分欽佩。
現代社會強調貢獻,而多元技能與學識證明,成為獲得更多選擇、增加人生財富的籌碼。以此目標看來,投資在這類的書,未來得到的益處很多,我覺得這是許多不把勵志書排在閱讀清單中的人,優先做此選擇的原因。
若把這個選擇,拿來跟前面說的勵志書或其他類型的書比較,我比較想要看到的是,同時大量閱讀不同方面的書籍後,量化涉獵書籍與目標取向的相關性。看看選書的領域於生活中造成的影響有哪些,及達成目標需要的時間,這對想完成同樣目標的人一定是很好的參考。
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論將手上的書歸類為勵志,或是以事實為本的書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訓練自身的判斷力。缺乏判斷書上內容適用的情形,完全吸收書中內容,卻沒有去追蹤自己接觸後的影響,很有風險。
就算是打著內容嚴謹的書,難道整本書裡說的內容就該盡信嗎?書是人寫的,即使再客觀,也會因為作者的用字遣詞,而對這句話的真確性帶來不同的力道大小。(這點是前陣子看書版推文有感而發,有個推文提到一本大家評價很高的書,裡面有個觀點他不贊同,其他都不錯。讓我猛然驚覺自己是不是太少去檢視自己覺得很棒的書中,有沒有把我沒那麼同意的部分給挑出來,還是就囫圇吞棗,一併吸收了整本書中的所有想法。)
就像最近的科學及偽科學議題,科學本就打著一定嚴謹的作法,經過考據,讓人足以信賴,直到設立醫院、研究院等等,以科學的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問題。此時出現了不走科學路徑但強調方法有效,甚至站在科學的對立面去抨擊的一些做法。這些新觀念”沒有“一定的樣本數或是研究成果,支持這觀念變成能幫助人類進步的顯學,而是改用語言的強大力量,轉移讀者注意力,讓人偏信他此時是科學教育中的Sampling bias,進而當個大盤子,免費做人體試驗,還不夠嚴謹到能留下足夠的數據,去證明這觀念對個體是顯著正相關還是完全不相干。
這種對別人身心安全會造成危害的觀念,真的不應該被宣揚,進而造成社會更大的風險。要選擇自己嘗試是自由意志,但以訛傳訛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是小學就教的知識啊,你說,應用知識它容易嗎。
有些勵志書與偽科學互相抬轎,偶爾來個以恐懼而非勸人行善為號招的宗教信仰介入,讀者若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在沒有意識到會對自己產生高風險的狀況下,很容易做出讓自己遠離社會資源的荒唐決定。
我沒辦法反駁尚未經科學實證的作法一定完全無效,而且選擇吸收哪些想法是個人自由,但是在沒有科學論證的狀況下,去宣揚一個可能造成傷害,並且將別人想達到目標的渴望投注在自己的嘴巴裡,不會覺得心裡不太踏實嗎?也許將來,心智開發科學突飛猛進,成了像食譜一樣,照步驟做吃了就不會拉肚子的工具書,而非只是各種想像力的漫談,社會就不用花資源在防堵這些可能造成的傷害了。
扯遠了。
書應該是一個為人所用,讓人能有更美好體驗的工具,每個人的能力值不同,如何讓工具為自己所用,憑恃個人的天份能力。
我想,對一個讀者來說,最有益的是,不管從哪種類型的書中,都能夠在閱讀後增加向目標靠攏的能力或是開拓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不管看什麼書,希望大家都能藉由閱讀更接近自己的目標。
--
推,中肯
推好文
推好文
寫得真好,中肯好文!
你真有心 滿滿回了一篇中肯文
好文快推
後續追蹤對自己的影響這觀念不錯。
真的寫的很讚 推
謝謝分享心得
推 個
說得好好
好認真的回覆 讚讚
感謝分享!
推!紮實的分析了書的各種面貌
不錯的心得推推
講的真棒!
好棒的文!謝謝分享!
謝謝分享~
先推
推
推一個! 認同
寫得用心
推!看書與其全盤接受,能培養出自己的思考邏輯才更為重要!
愛叫人看勵志書的長輩自己都在偷懶,然後騙你去作事
好文推,辦別雞湯跟乾貨才是重點,多看歐美科普類的書: 腦
科學,行為科學,心理學, 哲學等會比看不知所云的勵志書有
用得多!
各取所需 自己開心就好 但不要拿那些內容灌輸他人
以前我也認為勵志書不值一提,後來偶爾會找些來看,
以前我也認為勵志書不值一提,後來偶爾會找些來看,
對於未來的茫然,沒有信仰的我需要找一些希望來支撐
自己繼續前行。
推
推
科學也有很多是假的數據資料..
4
我最愛看的就是自我勵志書。 哈哈,書櫃裡有一半都是。包括原子習慣、好好拜託、到觀念類的財富的秘密等等。(比較 不碰的是語錄類) 其實我覺得,對自我勵志書的不滿是件好事。至少問題出現、需求出現,改變生活或想法的 切入也會出現。1
勵志書最大的問題是不提失落的環節 只提自己的態度之類 然後讓其它人以為只要堅持態度正確就會成功 實際上會成功的原因 根本是當時的環境 (時空條件) 和個人的特殊機緣 (其它人無法複製) 造成的 : 3. 這點感受最強烈:寫這些書的作者,多半是要靠經營粉絲、演講過活的, : 不見得有其他專業,也有可能是youtuber,國外這類人厲害一點的還可以搞付費會員、8
不看大概有幾個原因 (與其說是原因,不如說是這是我對勵志書的定義XD) 1. 發現論調大同小異,而且大多很空洞,就是一些無法證實或否定的句子 2. 所謂有用的建議,有時是因為自己已經有決心要改變、才會去看 沒有實驗組對照組,根本無法說是因為書才幫助你的。33
首Po如題 現在的趨勢是self help都要加上 new science或base on science的偽科學宣告 事實上只是拿統計中的異類 那些少數來欺騙讀者 或是用一些自己發明的原則加上莫名其妙的小故事 告訴讀者自此之後人生改變多少 可憐的事實是天才存在 那些極端與平凡人的距離也許刻畫在基因中14
我還是在讀勵志書 只是我跟原po一樣 不會看那些膚淺的,排行榜上的 而是找更有深度的勵志書 他可能封面包裝成
62
[心得] 投資是否一定要讀書?讀多少本才夠?看到之前的一個討論串後,有感而發。 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與看法。 請理性討論,感恩~~~~ 網誌連結: ---9
[心得]《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本書作者:劉致昕 有讀: 對我來說,社會議題類的書籍很難寫心得,但這本不太一樣。 ====7
[心得]〈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圖文心得: 對於你來說閱讀是什麼呢? 有公式或規則嗎? 還是你覺得閱讀這種東西還需要人教? 老實 說自己第一次在誠品看到這本書就是這種感覺,覺得閱讀不就書拿起來看,有甚麼好教的 。但之後因緣際會買下此書 (其實只是覺得新版封面很漂亮...),一讀之下驚為天人,有 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你也是苦於讀書找不到方法,讀了就忘,抓不到重點的人,這本7
[心得]《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讀後感圖文心得: 當初是在三餘瞄到這本書,覺得書名很逗趣就收編。作者陳夏民是逗點文創結社(Comma Books)創辦人與總編輯,是作家也是個譯者,同時還經營〈閱讀夏LaLa〉Podcast頻道, 感覺是個生命戰鬥力超群的人(?) 這本書是他從事多年出版、編輯後,發現這些知識應用在我們的人生上居然也很合適,而5
Re: [討論] 你那麼愛看書,還不是領低薪老實說,我最近有了一個體認: 那就是,在江湖上行走所必須知道的眉角,其實都在書店 裡了. 人生中,很多個不解,其實九成以上都是逛個書店就找到答案了. 看書,除了可以解惑之外,還可以培養一下國際觀,擴大心境...等等 端看你當下有甚麼樣的需求,就會想看甚麼樣的書 如果當下有出國旅遊的打算 就會去看旅遊書籍5
Re: [問題] 後悔買或是看的書?為什麼?如果我們把人想成能夠安裝各種軟體的機器,而書本(或是接觸的資訊本身) 給人帶來的作用就是「安裝新軟體」, 依照這個比喻,比較能夠對書籍作出價值判斷。 第一類是直接更新作業系統的層級,像是Windows作業系統之類的。 這類軟體對於人的影響是深遠的,作業系統一換,簡直像是換了靈魂一樣。3
Re: [問題] 如何挑選好書看到這個標題覺得滿有感的 之前我也常因為挑到一些看到一半就不太想看下去的書 覺得浪費時間(尤其下班時間已經很寶貴了QQ) 後來是因為開始追蹤一些閱讀部落格和說書Podcast 才節省許多挑書時間- 網頁版閱讀: 樊登作者提出的科學式閱讀,是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最大原因。我從三個部分歸納作者的 觀點和工具,從如何「精準選書」、如何 「高效閱讀」、 如何「抓取重點」達到科學式 閱讀進行分享,當然作者是「樊登讀書」創始人,所以是站在「講書人」的角度表述這本 書,我們不一定要跟作者一樣成為 「講書人」,但希望自己能有邏輯、有架構闡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