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政治經濟學的通識課》制度由政治決定

看板book標題[心得]《政治經濟學的通識課》制度由政治決定作者
kniteness
(三十而立)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4

網頁好讀版:
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html
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html
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7.html
----------------------------------------------------------------------------

這是一本中國學者寫的書,看的時候難免會用有色的眼鏡來看待,擔心作者會為了政治服務,抹黑資本主義,試圖引導讀者做出共產主義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的結論,或是美化中國政府的一些作為,但是文章裡的論點極具說服力,而且資本主義本身確實存在許多的弊病,藉由他人之口說出來,仍然有許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一、 古典自由經濟主義

人的「理性」與「自利之心」推動著經濟的發展,每個人都為了圖利自身而努力,同時卻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不要過度干涉,最好放任其自由發展,才能取得整體的最佳利益。

但是全然放任就是好的嗎?如果放任自由經濟發展,很快的經由競爭之後會剩下數個商人形成寡占,這時候他們不會選擇拼個你死我活,而是坐下來好好談,進而形成「壟斷」,而這又會使大多數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所以政府需要制定良好的制度,防止壟斷的發生。經濟發展不僅需要理性的個體,還需要「競爭」的環境,才能夠提升效率,創造繁榮。

「分工」能夠使生產效率顯著的提升,但如果貨品賣不出去的話,製造的再多也沒有用。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首先發生在英國?原因是英國人積極發展海上貿易,開發海外市場,為自己國內製造業過量生產的貨品找到出口,進而為生產效率的提升提供誘因,摧生了工業革命。

推動海外市場,和軍事離不開關係,英國之所以能夠暢行無阻的推行海上貿易,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強大的海軍,在世界各地佔領了廣大的殖民地,將其做為海外市場。政治、軍事、經濟之間是密不可分的。


二、 新自由主義潮流

唯有在「自由經濟」的運行之下,才有可能發展「民主」和「法治」。相較之下,「計畫經濟」是「獨裁」的溫床,少數的專家掌握了分配的權利。民主會使計畫經濟難以迅速做出反應而被弱化,久而久之權力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而專家在做決定時考慮的並不是整體的進步,而是分配給各個利益團體好處,在這樣的狀況下,法治也蕩然無存了。自由主義並非完全的「自由放任」,自由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需要政府積極促進競爭,為一個競爭的市場制定出良好的規則,但不能夠干預市場的運行。

自由主義雖然主張政府不應該過度干預人民的生活,人民會理性的做出對自己最適當的選擇,但是在某些照顧弱勢的領域裡,政府卻不能不進行分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年金」和「醫療保險」,這決定了人民在老年、失業、生病時,能不能夠得到最基本的照顧。歷史證明,在經濟大蕭條時,能夠提供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醫療照護的國家,往往能夠復甦的比較快。保持身心健康就是重新開始最重要的本錢。


三、 理性選擇的政治經濟

民主政治容易培養出一批「理性無知」的選民,因為選舉的票數很多,自己的一票影響是微乎其微,因此不出門投票可以說是更為理性的行為,甚至於省下力氣,不用去了解這些候選人和他們的政見。可以說「無知」是這些選民「理性選擇」的結果,但整體來說卻傷害了民主制度。最終仍然會有一批選民基於對於民主的責任感而去投票,畢竟若太少人去投票,不喜歡的候選人可能就會當選,甚至大家都不去投票,民主制度就會崩潰。這就能夠解釋投票率為何總是這麼低了。

官僚系統總是傾向於越變越壅腫,因為節約對於官僚來說沒有好處。如果是私人企業,盈餘可以發獎金或是持續投資,但是官僚若產生盈餘卻只能上繳國庫,若是預算沒有花完的話,隔年就被刪減預算。官僚系統於是致力將預算投資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利益團體,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讓整個部門膨脹擴大,擁有更多雇員,同樣是增大影響力的好方法。其中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讓政府部門間展開競爭,試著提供別的部門所提供的服務,藉此能夠了解某項公共財的真實成本,但這個看似浪費人力的方法還沒見到真正在使用的國家。

「尋租理論」描述的是利用資源透過政治獲得特權,從而對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害,甚至高過租金獲得者的利潤」如果是透過生產致富,那麼個人和整個社會都會獲益,但如果是透過掠奪致富,那麼就會損害社會上多數人的權益。例如國產車商透過立委將進口車的關稅提高,讓自己生產的車價格更有競爭力,獲得超額利潤的行為,就會損害普羅大眾的權益。但是多數人很難形成利益團體爭取自己的權益,上街頭抗爭的畢竟只有少數人,於是就成為了韭菜被利益集團收割。

同樣的弱勢也會發生在勞工的身上,公司的領導階級人數較少,較能夠達成共識展開行動,吃虧的勞工要團結起來卻有很多阻礙。消費者或勞工藉由少數人形成團體或工會增加對於政府的影響力,是個比較有效率的作法。


四、 馬克斯主義

馬克斯認為資本主義之所以能夠獲利,主要來源是壓榨勞動力所產生的「剩餘價值」。資本家生產產品需要購入機器、廠房、原料和雇用勞動力,其中機器和廠房因為會折舊所以難以產生多餘的價值,最主要的利潤都是透過壓榨勞動力所得來的,工人可能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才能獲得最基本的溫飽。在馬克斯的時代,資本主義下的工廠工人,過的日子可能比但丁所描繪的地獄還慘。

資本主義下的產業不斷升級,但是利潤率卻是逐漸下降。資本主義到處都是競爭,資本家需要擴大企業規模,推動技術進步,才能在競爭中獲勝。資本家在剛使用機器時能獲得超額的利潤,但是在其它資本家紛紛採用新技術之後,這個超額利潤就會消失。但是因為新機器的使用帶來了勞工的下降,連原本勞動力所產生的「剩餘價值」也減少了,但是產業升級是一條不歸路,如果不升級就會被其它資本家所併吞,最終導致了平均利潤的下降。

技術在進步,但是勞工卻無法享受其好處,機器取代了技術熟練的工人,使得工廠只需要低階的工人,有更多的競爭者可以競爭這個工作,而且薪資更低。資本家在競爭的過程中逐漸兼併,形成少數的大資本家。長期下來,少數的資本家越來越有錢,但是勞工卻越來越窮,甚至無法應付基本的開銷,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或是貧困化。資本主義發展到後來就是貧富差距不斷的擴大。

機器的誕生讓勞工的工作零碎化,單調、乏味的工作充斥著整個生產線,勞工的工作不能為自己帶來額外的利潤,也無法帶來成就感,結果就是厭惡勞動。即使提升工人的待遇,仍然無法改變這些精神上的疲乏感。工人階級的貧困化,不僅是物質上的,同時也是精神上的。


五、 馬克斯的追隨者

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資本越來越集中化,以前被分開的各行各業的資本,現在集中少數的金融貴族手上,形成了「金融資本」。金融貴族之間彼此會緊密聯合,使得資本逐漸統一化,大資本將排擠小資本,原先的自由競爭蕩然無存。

金融資本崛起後,金融貴族們所希望的不是自由,而是統治。國家成為金融資本操控的工具。對內透過貿易保護主義保障國內產業的利潤,對外透過武力擴張確保將國家利益延伸到國外。「資本主義」於是轉化為「帝國主義」。資本家需要瓜分世界,因為金融資本已經集中到這樣的境界,如果要繼續獲取更大的利潤,就必須用對外擴張戰爭的方式。當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已經被瓜分完了,那麼世界大戰也就不可避免了。

以往的關稅是為了保護國內尚未成熟的產業,但是新一代的關稅則是為國內壟斷的資本提供壟斷的利潤。以往的關稅是防守性的,現在的關稅卻是進攻性的,藉由關稅,商品可以以較高的價格賣給國內的消費者,獲得超額利潤,再用低價賣到其它國家,用「傾銷」來打擊國際上競爭對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跨國企業會發生「國內高價,國際低價」的原因。

被帝國主義征服過的低度發展國家,即使已經獨立,仍然深深依賴著以前的宗主國。國內市場在當初被船堅炮利完全打開之後,被宗主國大量的工業產品傾銷,使得國內的製造業無法發展,變成以出口原物料為主的國家。依賴表現在數個方面:
「貿易依賴」:原物料不僅利潤較低,價格波動又大,收購商又集中在幾家巨型跨國企業手上,造成經濟活動是極不穩定的。
「金融依賴」:已開發國家的金融系統完善,貨幣較有價值,低度開發國家需要使用這些已開發國家的貨幣作為儲備貨幣,過程中就繳交了許多的「鑄幣稅」。
「投資依賴」、「技術依賴」:豐沛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都掌握在已開發國家的手上,低度發展國家沒有自主權,也沒有自主研發的能力,只能一直依賴已開發國家。


六、 政治經濟學的國家視角

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有相當大的不同,國內政治能夠用國家制度和公權力來規範,人民不能隨意犯法。但是國際政治缺乏一個更高的仲裁角色,就算是國際組織的規範效果也不彰,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很像一個「原始社會」,遇到爭議就比誰的拳頭大;像是有債務國欠錢不還,債權國就開軍隊去討債,強大的國家如果看見一塊土地有經濟價值,就派出軍隊去攻占。一個強大的國家能夠保證產業的發展,以及確保市場的來源。

在政治經濟學裡,國家伴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個體的經濟發展和國家的強盛與制度息息相關,一個碌碌無為的政府無法讓人民發揮該有的天賦。如果要實現國家的經濟獨立自主,必須確保以下幾個來源充足無虞:
(一) 糧食供應自主:一戰時,德國因為海上受到英國的封鎖而缺少糧食。
(二) 原料供應自主:一戰及二戰期間,德國無法確保石油供給的來源而失敗。
(三) 技術的自主:所有在現代與美國作對的國家,都會因得不到先進的技術而陷入困境。
(四) 國防產品自主:日本在現代已經達到驚人的軍用飛機和船隻的自給率
(五) 市場的自主:70~80年代日本挑戰美國的經濟霸權,就因為日本需要美國的市場而失敗。
看得出來,這五點都是當前中國迫切想要確保自主的目標。

並非每個國家都可以達到經濟成長,這與國家的組成有相當大的關係。像是韓國就是成功的案例,是一個「凝聚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有強而有力的能力,能夠將公權力深入社會的內部,於是能夠提升整體的發展。巴西、印度等國家則是「分散性多階級國家」,社會上有明顯的特權階級,政府必須優先滿足特權階級確保支持,公權力無法普及到底層民眾,使得國家無法擺脫貧窮。至於奈及利亞等國家則是「新世襲性國家」,本質上與原先的殖民政府沒有不同,只是頂層的統治階級換了一批人而已,他們都在剝削自己的人民,國家經濟也就無法發展。


七、 政治經濟學的制度視角

制度是由思想和習慣所產生的,而思想和習慣來自於人類的本能。制度產生以後,就會對人類的行為產生約束力。「有閒階級」的產生源自於人類的本能,制度鞏固了有閒階級的地位,方便富人持續累積財富,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制度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因為既得利益者會支持舊有的習慣,而且制度會內化為普羅大眾的共識。工人並非想要取代資本家,而是想要模仿他們,所以制度也能夠帶來社會穩定。

明確定義的「產權」制度能夠使資源有效率的流動與配置,自由的進行買賣。如果產權不清楚的話,土地和資產就會形成「僵化資本」,無法被妥善利用,那麼窮人即使擁有土地也無法用來創造財富。

為什麼工業革命誕生於英國而非其它的西方或東方國家?其一為英國率先形成「私有財產權制度」,能夠保障私人的財產不被國王、軍隊、和教會的占據,資本家有更強的動力讓財產增值。其二為「專利制度」,發明者能夠從創造當中得到相當大的份額,刺激人們更願意發明創造。其三為英國的議會制度限制了國王的權利,使得國王無法無限制的舉債,而且確保了債務的償還,有了「可信承諾」反而使英國政府能夠借更多的債,打贏對外戰爭,強力的軍隊不僅保護國民的資產也打開海外的市場。

落後國家為何即使改善教育也無法翻身?除了產權不明以外,過高的「交易費用」也是原因之一。在落後國家要買賣房子、開公司、買土地,不僅手續複雜,效率還很低落,衍生出過高的交易費用,讓實業難以開展。為什麼落後國家仍然要延用落後的制度?因為每個制度都與過去的「歷史路徑」有關,像是拉美國家就被以前的殖民農場主制度深深影響,至今無法改變特權階級與一般民眾間的巨大鴻溝。歷史與文化,是最難以改變的社會痕跡。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50.46 (臺灣)
PTT 網址

webster111206/10 02:02中國學者寫的書 都不會留下把柄給 老共清算的

kniteness06/13 16:54看到作者介紹時有一度遲疑要不要繼續看下去

kniteness06/13 16:55但不可諱言對岸目前在科普方面有更多好的創作

eeEthan06/14 03:22推這本,寫的十分好懂,內容蠻詳細的,說是通識課,不如

eeEthan06/14 03:22說是一本入門版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