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沉迷看書與沉迷上網,本質上有差異嗎?

看板book標題Re: [討論] 沉迷看書與沉迷上網,本質上有差異嗎?作者
Historia
(華人生態觀察家)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7

網路資訊的本質和印刷書籍的本質是不同的,撇除螢幕藍光對眼睛閱讀所造成的不適之外,無論是對象、結構、長度、乘載的意識形態都有非常大的差異。


對象的差異:

首先書籍的對象是買書或是借書的讀者,它們對於作者所提供的內容是定向的,它們就是為了找尋這書籍中的資訊而來。而書的作者本身也是開誠布公地提供如同書籍本身題目所寫的內容,你會在書的目錄就看到書籍的結構。

而且既然書已經存在了,這代表著這書經過市場機制選汰,讀者願意付錢買單,而作者
可以藉由寫書營生。也就是除了讀者與作者之間單純的關係之外,至少還有一層生產者
與消費者的關係為這出版品的品質與內容進行背書。

然而,網路資訊的對象經常有作者的意圖性。最常見的就是業佩文、討拍文、政治文...諸如此類的東西。這些文章的作者本身都有自己額外的意圖。而且他並沒有經過市場機制的選汰,文章品質優劣參差不齊。

而且網路上資訊其實夾帶負面情緒資訊遠多於正面資訊,畢竟你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很好的的話似乎很少有必要在網路上大做文章吧?


結構的差異:

網路上的資訊除了最根本的長度與書籍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情之外,網路資訊通常還會夾雜大量聲光效果甚至還會有演算法刻意推播你喜歡的東西到你眼前,這些雜亂紛呈的東西並不是基於讀者本身的意圖而來的,而是社群媒體為了賣廣告或者是某些文章的作者為了煽動讀者的某些行為而來的,它們本身很難讓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你不妨閉起眼睛思考一下那句話:「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請問這句話是要實現作者的意圖?還是要實現讀者的意圖?

人類要進行學習,要經由記憶組塊跟認知基模的運作,然而網路上資訊結構大多支離破碎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要讓你學習些什麼,它們反而是想要把你的意識切的碎碎的,讓我們變的腦波耗弱才會一直留在平台上逛東逛西。

在今天很多人都已經忘記,文字本身所蘊含的想像延伸是遠超過圖像的。當見到「大象」一詞的時候,藉由我們腦部提取關於大象的所有概念,那是一整個關於大象的記憶組塊。然而,若是大象的圖片或照片出現了,那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只是讓圖像呈現而已。

閱讀書籍本身就是思想不斷的重新提取、組織、形成結構的過程。這不只是心理活動,這是幾十億個你腦部的神經元的龐大活動。所以藉由閱讀書籍的所引發的腦部活動,其實比在自己喜歡的網頁不斷瀏覽要累得多。

如果你使用網路的方式是待在自己喜歡的社群網站上面,讓演算法一直餵東西給你,它也許是餵了大波妹圖、保養化妝品、可愛動物...都無所謂,重點是你的認知結構並沒有動,你只是任由這些東西在你眼前滑過,在你腦中形成影像和感覺。這是非常淺層的腦活動,作為放鬆娛樂可以,但如果佔據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那是相當不健康的。

意識形態的差異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網路社群的資訊有一種共性,無論是自發形成的社群討論風氣,或者是社群經營者有意為之,他們會把不符合它們社群守則的東西消失。

這本身就妨礙了社群裡面的資訊與真實世界的連結。我們以為真實世界就像社群一樣溫和友善,然而你不用到阿富汗或是烏克蘭就能在台灣的真實世界看到擊毀三觀的各種犯罪。

然而書籍本身是主題式的,若作者和出版商願意,各種貼近真實世界深處的資訊都可以呈現在書籍之中。


總而言之,如果你看書是為了殺時間放鬆。那麼看書和在網路上閒晃是很類似的。但如果你看書是為了學習、成長、健全自己的基本常識,那麼網路和書還是有極大的差距的。

--

每一次都為別人,自己擺在最後面,來一次遠走高飛,再猶豫就別後悔。
擇期不如就今天,掰掰BlueMonday,肩上一把破吉他,流浪到天邊,再見呀再見。

https://twitter.com/Shosannarakairo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70.14.10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Historia (210.70.14.102 臺灣), 11/22/2022 15:14:28

mapabeyb11/22 17:10不太同意,有些網站內容也是經過編輯和篩選

mapabeyb11/22 17:11也不會有多餘的所謂「聲光效果」

確實有這樣網路頁面存在,但這些地方的流量比起現今流行的社群媒體形式,點閱率差異 非常懸殊。

mapabeyb11/22 17:12另外,書籍當然也會有意圖與意識形態

whu32811/22 18:24「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沒錯啊,不然?

MrTaxes11/22 19:38那句話的意圖,可能是想接著灌輸特定的政治意識形態...

MrTaxes11/22 19:40因為他接著會告訴你誰是糟糕的人,所以這句話的意圖並不

MrTaxes11/22 19:41純粹要你關心政治,而是要順從他的走向才叫真的關心...

MikageSayo11/22 20:24其實在板上都看得到例子

st8514811/22 20:32不關心政治的人就會把帶風向的文章信以為真,所以培養思

st8514811/22 20:32辨能力很重要。

wensday11/23 09:12一堆書有意圖性 而且我馬上就能跟你舉出垃圾到不行還出的

wensday11/23 09:12

當然,網路資訊和書籍都會有背後的意圖。我所說的是,大多數書籍的意圖是開誠布公的 寫在他目錄以及標題裡面,並且經由消費市場選汰留存,然而網路資訊背後的意圖更加隱 晦難以察覺。有太多的網路資訊我們連作者是誰都搞不清楚,其中不負責任稍縱即逝的文 章遠比出版的書籍多的多。

※ 編輯: Historia (210.70.14.102 臺灣), 11/23/2022 09:51:00

MrTaxes11/23 10:10簡單講,就"偷渡文"或標題與內文不符的情況。

MrTaxes11/23 10:13既然作者的責任輕重不同,讀者要自行判斷認真看待的程度

MrTaxes11/23 10:14就像是有聽過論文抄襲被下架,沒聽過農場文抄襲有事的..

castlewind11/23 11:48現在的世道 都讓人不禁覺得 到底是培養思辨能力 還是

castlewind11/23 11:48強辯能力比較重要......

MrTaxes11/23 12:45思辨是內守、強辯是外攻。

MrTaxes11/23 12:46長期洗腦要靠書本、短期風向要靠網路。

AS200011/23 15:03超贊同推專業分析~這是為何我現在大多逛book版少八卦版了

Belieeve11/23 22:40MrTaxes大在這講話滿有條理,但在它版發文卻是兩樣情...

Belieeve11/23 22:41思辨與媒體識讀可說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必備技能了

MrTaxes11/24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