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用筆記實踐人生目標的《防彈筆記法》
《防彈筆記法》是能幫助你寫學習或者職場筆記都能大大提升效率的筆記架構。
在這篇文章,我將寫下我在《防彈筆記法》學會的兩個重要筆記技巧,可以讓每個人都立即提升書寫與應用筆記的效率:任務導向、以及集中處理,並且,我也會分享這些作法實際上會遇到的困難與個人心得。
網誌好讀版:
https://haosquare.com/bulletproof-note-taking/
---
## 任務導向
我們用心工作與學習的終極目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寫筆記則是輔助我們工作與學習的工具。為了讓寫筆記達到「追求更好的生活」的目標,我們必須用筆記「創造改變」、而不只是趴在書桌上對著筆記本刻字,因此,筆記必須引導出任務執行。在作者 Esor 的多本著作中,他都十分強調使用筆記「創造改變」的重要性。
任務導向是讓筆記成為生產力的核心觀念,《防彈筆記法》強調筆記不能只是把所見所聞直接塞進筆記本裡,而是需要以任務為單位整理。以職場為例,比起逐字稿地記下會議討論的每一字每一句,你更需要明確寫出你的「下一步任務」是什麼,要是你發現你接下來需要設計商品文案,你需要開啟一篇屬於「設計文案」任務的筆記,在裡面寫出你該如何達成這項任務:
* 擷取會議討論出的文案風格
* 發想出下一步:需要跟作者與設計師開會、整理預算限制以準備報價
任務筆記希望你在同一個頁面不僅可以列出達成任務該執行的步驟有哪些、還能完整看到怎麼做,比起開始設計文案時東翻一下會議記錄、西翻一下財務部給的預算表單,還隨時要到通訊錄翻找各個聯絡人的 Email,任務相關的筆記全部寫在同一張紙上,才真正對達成任務能產生幫助。
---
不只工作,知識在筆記裡也該是任務導向。有趣的是,防彈筆記的架構並不把這類筆記稱為知識筆記,而是特別稱作「知識與經驗筆記」,因為作者 Esor 認為「有意義」的知識主要來自兩個地方:
* 過去執行過的任務,累積成為了經驗
* 能幫助你完成即將執行任務的相關知識
第 2 點與《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一書的概念不謀而合:透過任務輸出,知識與筆記才真正有價值。知識如果沒辦法與你想創造的改變連結,就沒有輸出、也沒有拿來用,那不管是如何動人或珍貴的知識,只會是別人家的寶藏,對我們來說卻沒有價值、也不會讓你進步!
除了知識要與任務連結,《防彈筆記法》提到另一項「知識與經驗筆記」特點是進行改寫。讀完一本好書、有用的部落格文章、或者是看完一部電影,需要用自己的說話語氣重新改寫成筆記、而不是把內容複製貼上就好。這麽做會有兩項好處,首先,用自己的
方式咀嚼知識,才知道自己哪裡懂、哪裡不懂,《超速學習》一書也相信這種重新詮釋所學的方式能 強化你對知識的理解;另外,《防彈筆記法》也推崇透過寫出知識改寫筆記來提煉出屬於自己的關鍵字,當你未來在使用數位工具(例如 Evernote)搜尋相關知識的時候,因為這個關鍵字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是自己的常用詞,將能夠更輕鬆地被搜尋找到。
在我看來,《防彈筆記法》等於「創造改變」加上 卡片盒筆記法 的連結觀念,卡片盒筆記也重視知識改寫以及連結,主要差別在於《防彈筆記法》更重視知識與任務連結、而不僅是知識與知識連結。
---
## 集中處理
作者 Esor 觀察到很多人寫了一堆筆記,真正要用到的重要時刻卻反而找不到需要的筆記在哪裡;又或者,筆記只是某篇文章的螢光筆畫線與複製貼上,就算重新找出這篇筆記,也忘記當初為什麼寫這篇筆記。
《防彈筆記法》相信大多數人筆記會散亂,是「把資訊放到筆記」這個寫筆記第一步驟就出了錯,作者認為集中處理才是讓你的筆記不再散亂與被遺忘的第一關鍵步驟:
* 集中:把資訊碎片集中在同一個地方
* 處理:把資訊寫成自己理解與需要的內容,並且與相關的知識或任務建立連結
資訊如果沒有集中在同一個資料庫,會大大減低找回這些資訊的可能性。你能想像你需要某項知識的時候,只記得他出現在某本書的某個章節,你得特別跑去圖書館借書、還得重新閱讀這個章節才能找回這項知識嗎?
作者強調,集中處理看似是兩件事,實際寫筆記時必須一氣呵成完成、不能分成兩個步驟。我們獲得新資訊的當下必須集中資訊在我們常用的資料庫、並且處理成我們未來打算使用資訊時的模樣。反過來說,集中處理要是沒有一次完成的話,將剩下「集中收集」,只是把四處看到的資訊碎片放在一起罷了,沒有經過處理,碎片依舊是碎片,我們終究會忘記當初「為什麼收集這項資料?」。
你也可以這樣想:只是要「集中收集」的話,Google 圖書 已經是個完美的「集中收集」數位資料庫,即使你已經知道全部的好書都在單一個資料庫裡了,這些知識沒被你處理、咀嚼,依然完全幫不上你的忙,不是嗎?
---
## 實踐的困難點
我認為,任務導向與集中處理這兩項筆記技巧對我們想達成的生產力目標有如上述重大的好處,但是實踐這兩項技巧並不是真的那麼簡單。以下是我自己運用《防彈筆記法》遇到困難的情境、還有我嘗試解決的心得。
### 1. 累積知識不見得有明確任務
作者 Esor 是非常重視職場實戰與生產力的人,從他在書中多以工作或會議當作筆記範例都可以看得出來。
然而,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看書或學習知識只是為了快樂,學到的新知即使對工作幫不上忙、無法提高生產力也沒關係,因為我好奇、所以我想學,就像看電影一樣,只是欣賞完這些知識、我就能感到開心,這種學習知識的動機,很難做到「任務導向」。例如,筆者在撰文的此時,正在科技公司擔任資料分析師,因為認識相關專業的朋友,開始
想認識香水、想多學習香水的知識,我會在筆記寫下所學、避免自己忘記,只不過,這些知識對我的科技業工作沒有直接幫助、也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遵照防彈筆記的原則明確寫出任務。
當然,《防彈筆記法》也不是死板地逼你一定要為每則筆記加上一個任務目標,只要做好集中處理,你當然可以儲存單純的知識筆記。只是,雖然筆者宣稱我讀書只是為了快樂,這種單純的、與任務無關的知識筆記寫多了,偶爾還是會矛盾地問自己:學了這麼多,我到底學到、或者達成了什麼?
我解決這項矛盾的方法是主題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定義的主題閱讀是指閱讀多本書籍,並列舉這些書的相關之處、能指出所有書都提到的主題。應用在我的筆記作法,是先輕鬆、愉快、任性地瀏覽任何我想知道的資訊、也隨意地做筆記,在收集許多筆記之後,再幫自己整理出任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一個任務、也可以是一個我能拼湊出答案的問題。
延續剛剛香水的範例,我已經散亂地收集了許多跟香水有關的筆記,包括化學成分、常見品牌與其特性、使用場合等等,複習這些筆記後,我發現我可以為自己回答一個我想知道的問題:「如何欣賞百貨公司專櫃開放試聞的香水?」。這個問題經由主題閱讀浮現了之後,我就能重新開啟專注於這個問題(也是一種任務)的筆記,根據之前筆記所學,一一釐清聞香水的重要步驟、還有值得注意的細節,期許自己未來再到百貨公司欣賞香水的時候,不會在專櫃人員面前看起來像個走馬看花的觀光客!
### 2. 集中處理很花時間!
筆記的集中處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驟,但說得容易、要執行並不容易。尤其是處理資訊,實際上是很花時間、也極度仰賴經驗累積的步驟。
工作中尤其如此,你被賦予每個任務的瞬間,你都有辦法馬上拆解、想出下一步行動該做什麼嗎?不見得!當我在會議中被賦予某項任務,若是當下其實不知道這項任務該怎麼完成,也就不知道怎麼「處理」資訊,除了先把資料「收集」進筆記本裡,別無他法。即使硬是處理資訊、勉強寫出下一步行動,在經驗不足時、也只會寫出沒重要意義的內容。
事實上,《防彈筆記法》對此問題有介紹暫時收集箱的概念,把還沒「處理」的資訊都放在這個暫時收集箱的位置,未來有辦法處理的時候,再把從這裡改寫過的筆記重新歸類到任務之中。只是,這個暫時收集箱要是堆得太多,資訊又會變回一堆需要時難以找回、無法產出價值的雜訊。
總之,集中處理並不容易、但我們只能盡力達成,如果真的沒有心力在拿到資訊的當下做到「處理」,至少放在暫時收集箱,從一點一滴累積筆記習慣做起吧。先不強求筆記 100%都要處理、才不至於讓自己心力交瘁,畢竟,工作大部分時候真的都是難以處理的新挑戰,公司如果什麼事都清楚知道該怎麼做、還找我們進去工作幹嘛呢?
---
## 結語
作者在《防彈筆記法》書中介紹非常完整的筆記方法架構,本文只介紹了任務導向以及集中處理兩項技巧,因為我相信這兩項技巧並不受到你選擇哪個筆記軟體限制、也不需要你顛覆你過去已經寫好的筆記,你可以從現在正在寫的筆記開始應用這些技巧,慢慢讓自己的筆記更有生產力!
當然,筆記方法不是只有一種,推薦你廣泛閱讀更多筆記方法書籍,例如《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
--
好文推
11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讀後心得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是什麼?12個法則和重點整理 《How to Take Smart Notes》讀後心得:所有的知識都從筆記開始 萬字長文圖文版 最近我讀完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它對我的閱讀、筆記和寫作的流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我很欣賞的兩位知識管理和寫作專家 Tiago Forte 和 David Perell 都對這本書讚譽9
[心得] 《卡片盒筆記》實踐感想和大力推薦的原因《卡片盒筆記》我的實踐感想與心得、大力推薦的原因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德國教授超強秘技,讓你擁有無限的靈感 圖文好讀 有一個很有趣的數據,我寫過將近兩百篇的讀書心得,可是我從來沒有寫過任何一本書的 「推薦序」。而今天要跟你分享的這本書,是我破例撰寫的第一篇推薦序。為什麼我對這8
[心得] 子彈筆記的失敗經驗與重新開始有圖好讀版: (好讀版有子彈筆記的符號表) 原本很猶豫要發在文具版還是書籍版, 但想想,我是因為讀《子彈思考整理術》才重新開始寫子彈筆記的, 決定還是發在書籍版。5
[心得]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網誌圖文版: ============以下全文貼上===============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念了好多書、上了好多課, 但別人問你那本書、那堂課在講什麼,總是想不清楚,也講不清楚?3
[心得]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閱讀心得: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作者:高橋政史 出版日期:2015/01/26 圖文好讀版3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延伸閱讀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六個關鍵步驟 完整補充《How to Take Smart Notes》書中尚未說明清楚的部分 圖文好讀 在發表了獲得熱烈回響的這篇文章〈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是什麼?12 個法則和重點 整理〉之後,我試著把這套「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整合到自己的筆記和寫作- (網誌圖文版) #我還需要學怎麼寫筆記嗎? 以為,唸到研究所、考試也算一帆風順,過去整理得有條有理、章節分明的筆記,還曾經 提供給同學使用,難道還不清楚怎麼寫筆記嗎?逛書店時,總下意識地忽略這類工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