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代po)[心得]109水利所心得

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代po)[心得]109水利所心得作者
j92127
(什月)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背景]
中興大學 2020應屆考生
系排30.3%
有補習科目:流體力學

[考取學校]
台大土木系水利工程組(正取)
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甲組(正取)

[前言]
考冷門系,考前也是先爬文才知道大概要怎麼準備的,趁還記得之前考試的一些心路歷程,來寫一篇,希望能給後人考水利所的方向和建議,先說一下自己的學習歷程,文應該會比較適合有相同情況的人。學校有修工數一、二、三,流體力學,非黏流體力學,水文學,然後自認都是有去理解不是應付了事、寫考古過關的,雖然學校成績也沒有到很好就是了。

[科目準備]+<用書>
1. 工數
<喻超凡兩本磚頭書,公式手冊(考前讀),
台大土木所和成大水利所歷屆考題解答(黃色封皮)>
我放掉大部分複變、級數解後面、PDE後面,其他全看,另外一些少考的部分寫考古就會有感覺,只要記住求解的大概念,有考就一步步推出來,不用死記太多速解法,工數範圍很大,一直背你會瘋掉,我就差點瘋掉,慶幸今年不難。

2. 流力
<王立宏必勝秘笈+歷屆考題解答>
這科我原本也要自己讀的,直到我發現研究所考得跟學校教的流力有一段差距,一堆數學和控制方程式的新觀念,後來才知道這是中等流力的範圍(學校沒開),所以就去補習了。然後版上會有人說放掉後面單元(邊界層、理想流),但我覺得如果準備時間夠就不要放,因為通常考卷就4、5題,有時還真的會給他出現,一掉就是20~25分,我害怕承擔不起就看了。小建議是立宏的歷屆考題詳解一本只有含3、4年,但包含了所有系所的題目,你可以跟你的考友分開買,例如他買101~104,你買105~109這樣,輪流看你們要考的系所近10年的解答,其他時間可以寫你那本其他系所的考古(環工,生工等等)。

3. 水文學
<李光敦200題+水文500題>
理解觀念脈絡200題為主,500題拿來看名詞解釋和一些偏門的東西(泥沙,序率等),成大有考過計算,台大則會藏在名詞解釋。還是那句老話,把握住入滲~頻率分析這些單元,就能拿到基本分,其他部分就看你能讀多少是多少。

4. 英文
考前有把高中4000~7000單和一些常用文法(關係代名詞,假設語氣……)拿出來看,結果今年還真的考了幾題假設語氣,但整體來說這科是在吃老本,今年台大B卷跟往年比起來算簡單


[準備時間安排]
2019年7~8月
我是從7月開始準備,這時還有實習,所以就白天工作晚上看書上課,每個禮拜兩天去上流力,三天讀工數,一天讀水文這樣,然後星期五晚上固定休息一下,星期六自然醒,沒給自己太大壓力,保持有在前進的感覺。
進度:
工數: ODE,拉氏,矩陣,向量
流力: 跟著老師讀完整本,做自己的筆記
水文: 入滲,地下水,逕流演算

2019年9~11月
學期開始,修13學分包括地下水和工數三,開學反而有更多時間讀書,除了上課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圖書館看書或是去游泳,對了正常作息跟規律運動滿重要的,我覺得不用逼自己要做到9點去圖書館晚上11點回家這樣,但就是盡量在圖書館都保持最佳狀態,然後跟著自己的節奏去執行。
進度:
工數: 級數解前面,Fourier,PDE前面,複變一點點(跟學校進度)
流力: 走第二遍(看自己筆記),寫例題
水文: 洪水演算,頻率分析

2019年12月
這是準備中最黑暗的時期,我提早開始寫部分台大考古,寫一寫發現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念研究所,沒辦法把觀念舉一反三(例如流力他就偏要考移動的控制體積),有些地方念的不夠細,但老實說有些題目是真的偏。於是我就整整一個月拿來訂正考卷跟看書找答案,這段時間有點混亂,可能沒辦法跟著自己的進度執行,也感受不到顯著的進步,我很慌,但也覺得還好有提早寫考古,影響我之後再複習一次的方式,回想起來這可能是進步最多的時候。

2020年1月~考試前
寒假開始,要做的就是快速的複習一遍(記得之前每科在讀的時候都要有筆記,現在讀起來才快),然後把那些該死的東西記起來(例如水文頻率分析的KT,工數解PDE的方法),配合狂算題目,保持一種做題目很流暢的感覺,最後把剩下的考古寫一寫,記得要壓時間,習慣考試的感覺。

總結一下
現在回頭看每個階段的規畫好像很理想,幾月到幾月把什麼東西讀完,幾月到幾月就開始寫題目,但其實上面說的只是大概,每個時期的分界點滿模糊,往往上個階段的事情都做不完,要丟到下個階段來做,只能盡量趕快追進度。更不用說是拆成每天,當下去做這些事會有點痛苦是難免的,很不理想化的。


[一些自己的心得,僅供參考]
1. 多多找一起準備考研的人聊聊
就是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雖然準備考試滿需要自己一個人的空間,但不得不說還是喜歡大家一起準備一件事的感覺,也比較不會走偏掉,有問題也可以問別人,順便知道別人準備的情況,挺好的。

2. 解題目不要變成經驗想法
例如矩陣解特徵值,你可能連續解個十題會變成經驗想法(跳過很多步驟),但我會覺得還是要記得中間的步驟,不然兩個禮拜再看,你可能就忘記怎麼算的了。但就是在考試有時間限制的情況,我也不確定這樣把每個解題方法都想得這麼透徹卻冗長是不是件好事。

[感謝]
1. 提供一些考試資源學長姊,考友
2. 王立宏老師清晰的觀念講解,讓我很快的準備好流力,此外老師也會提供一些考研的小
道消息,和一些多年來選校選系選教授的經驗心得,真的是認真的好老師。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57.103 (臺灣)
PTT 網址

trilobite333 06/17 12:01推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