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有雷] 1917 (2019 英國片) 那年四月六日

看板movie標題[有雷] 1917 (2019 英國片) 那年四月六日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時間推噓 5 推:6 噓:1 →:11

有一篇有某位版友在文章中提到了奧斯卡熱門電影的「大美國主義」,也提到了今年入圍片中有《1917》這部令他一度產生大美國主義的錯覺。這當然非常可能只是個錯覺,此片雖有美國公司與美資,但內容徹底是英國以及大英帝國海外軍人的故事,路人配角頂多有德國與法國。那美國呢?



電影開場前的字幕:1917,4月6日。



這一天,是山姆曼德斯的爺爺 Alfred 當傳令兵去出搶救任務的日子嗎?
看來不是,找訪談就可知道, Alfred 傳令搶救的故事,在1917年10月。
那 1917 年 4月又發生了什麼事?

查一查一戰西線戰史就知,那時西線的大戰役是 Battle of Arras,
這仗從 4/9 打到 5/16,在本片 4/6下午到 4/7清晨戲份之後的兩天就正式開打了!
而本片 Schofield拼命尋找的小鎮 Ecoust-Saint-Mein,就在 Arras東南邊不遠處。
這小鎮正位於興登堡防線上,在這兩天還算是德軍佔領,要在這戰役讓協約國解放。

回顧一下西線重要戰役的時序:
Battle of the Somme, 1916/07/01-11/18 (140天) 英軍損失最慘
Battle of Verdun, 1916/02/21-12/18 (302天) 法軍損失最慘
Battle of Arras, 1917/04/09-05/16 ( 38天) 大英帝國軍為主
Battle of the Aisne, 1917/04/16-05/09 ( 24天) 法軍為主,俄軍協同

看得出來西線英法兩點對德,兩場極長消耗戰各損失幾十萬人卻只有少少成果後,
軍心與兩國民心都已極疲憊,英法兩國也都賠上了一位首相下台,終於冬季暫休。
這民心很矛盾,一方面已經受不了消耗戰,另一方面又希望戰爭速戰速決快結束。
於是才有英法俄兩線協同計畫的「春季攻勢」,談好久才談成僅西線的四月攻勢。

而在這1917年一月到三月,在迎接四月攻勢之前,協約國和德國兩方各自的行動是:
Operations on the Ancre ,英法方的小規模進攻,進佔觀察點已讓廣大德軍位置現形。Operation Alberich ,德退守真正堅強的興登堡防線,縮短防線並擾亂敵軍計畫。

於是看來,這一切背景,幾乎是完全符合《1917》的電影背景!
而且電影裡這個「第二營」2nd Devon 在史實中也是一路追著德軍到了興登堡防線前,
史實他們也做各種小規模進攻、持續有戰損,聽BC飾演的麥肯錫上校快說來都快爆氣了!關於史實這 2nd Devon的一戰歷程,可參考以下網頁整理:
https://www.keepmilitarymuseum.org/history/first+world+war/the+devonshire+regiment/the+second+battalion
縮短版:https://bit.ly/31w324C


上面這整理中,並沒提到 2nd Devon如何參與 Battle of Arras (1917/04/09-05/06),只提到他們參與了再下下場更血腥的 Battle of Passchendaele (1917/07/31-11/10)。不知到底在 Arras他們有沒參與進攻?抑或輪休後方?或是既已在防線前就按兵不動?
反正本片主要就在 Arras全面開戰前的 4/6-4/7設定個他們的獨自進攻,讓主角解救。




只是 1917 年4月6日,還發生了什麼事?

更大的事,是美國就在這天,終於對德國宣戰了!




在此之前,美國雖然一百年來與英國貿易往來密切,但移民組成也眾多,
英法裔美國人當然親英法,但也有愛爾蘭裔、北歐裔與德裔美人不親英法。
總之美國處於一個達不成共識的不干預狀態,只趁機提供協約國物資賺戰爭財。
就像二戰初期一樣,美國總是孤懸海外不干預,自掃門前雪順便賺一點。

只是,隨著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擴張的方式,美國民情也一步步偏向反德。
一來有德國入侵比利時的非人道劫掠、二來 1915 年爆發魯斯塔尼亞號事件、
三來德國在 1917 年二月重啟無限潛艇戰、四來 1917 一月爆出齊瑪曼電報、
到 1917 三月德國外交部長公開承認電報為真!於是 4/6美國民意終於促成了宣戰。



美國參與兩次大戰,乃至未來成為世界警察,背後負面的政經盤算且先不提。
但它正面的正義使命感一直很清楚:要積極幫助世界撥亂反正,不置身事外。
以二戰來說,當然就是要圍堵歐洲亞洲兩面的德日法西斯極權擴張,完全是正當。
以一戰來說,則是威爾遜「民族自決」:德奧鄂老帝國退散、讓地方建民族國家。

不論對高層來說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何,對基層來說「不置身事外」就是:
我們美歐本為兄弟之邦、更細一點說是美英本為兄弟之邦,兄弟的戰爭不能坐視。
其實英國在一戰開戰的直接原因,也不是什麼大歷史中的「英法俄三國協約」,
而在名份上,是基於英國皇室和比利時皇室同源的兄弟之邦情誼,
在法律面上,更是 1839 年《倫敦條約》英國主持列強簽約的「保障比利時中立」,
中立國比利時的主權一旦被破壞,英法根據條約義務都要出兵代為保障。
(沒辦法,誰叫德國要攻法國不願正面攻,就喜歡借道平坦的比利時)



這國家層次上的「兄弟」概念,我個人認為有在本片個人層次的「兄弟」上得到呼應。
以下可能比較「藍色窗簾」地對客觀劇情提出主觀意義的解讀,若不喜歡建議左轉:








本片主角兩人組 Schofield & Blake,儘管兩人都是英國人,
但我認為他們在 1917/04/06 站起來出發上戰場,也象徵著美國「不置身事外」。
其中 Blake天真卻滿懷理想,他本來就積極干預樂於助人,何況是他親「兄弟」;
而 Schofield卻歷經滄桑,傾向自掃門前雪,理想與榮譽?不如換酒或換牛奶喝。

接令出發時,Schofield 叫 Blake從長計議,被回「你冷靜?因為不是你兄弟!」
Schofield 的問題的確是不覺得別人是兄弟,自己處境已很慘、幹嘛淌人家渾水?

但當他們風景如畫看著飛機天上打、誰知掉下來?這場大戰沒人能「置身事外」;
當 Schofield抱著 Blake繼承他的哥哥與媽媽,這場大戰也沒人「不是我兄弟」;
當 Schofield遇見不認識但同樣說笑也熱心拍拍的友軍,有泥沼大家一起扛出來!

說到底,在戰爭時親人不在身邊,我的哥哥就是你哥哥,我的媽媽就是你媽媽,
距離放遠一點,所有遇見的陌生人都是我兄弟,他的性命都猶如我親人的性命,
我在這裡努力救別人親人的性命,別人也會在別處努力救我親人的性命。
在無法回家的絕望中,也許這種「不置身事外」的默契,就是唯一的希望吧?



當然啦,美國在一戰初次大擴軍、二戰拯救世界後,慢慢走上了世界警察的今天。
英國這樣干預世界的歷史更久,也許在美國是「昭昭天命」在英國就是「騎士精神」?
它們背後的負面陰謀自有其他很多批判「大美國主義」或「大英後殖民」的電影去拍,
但回首一二戰,難道我們希望歷史重來他們自掃門前雪自作壁上觀?那也不至於。

總之,《1917》這樣的電影,好好彰顯了這「不置身事外」的異己互助人生觀,
這和最近網友常常拿來比較的諾蘭片《敦克爾克》其實訴求的精神都是一樣的,
我們就珍惜那捨己為人不離不棄的精神,在和平的今日試著學習實踐一點點吧。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8.154 (臺灣)
PTT 網址

candn 02/04 15:27德軍真的好強!感謝整理(^^)

candn 02/04 15:27美國如果沒有宣戰,歷史是不是會不一樣

candn 02/04 15:28以前唸書時老師都會說法軍弱投降快

法國也曾有拿破崙,橫掃多國剷除一大堆土地文化人民傳統,只是現在課本都讚頌...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8.154 臺灣), 02/04/2020 15:34:31

zplusc1 02/04 16:35美國不參戰英法兩國撐不過1917的

zplusc1 02/04 16:36就在這部電影後沒幾天法國發動尼維爾攻勢差點把自己

zplusc1 02/04 16:37玩垮,如果美國沒來英法就真的完了了

jason748 02/04 16:46一樓,請不要把二戰法軍的印象套到一戰

jason748 02/04 16:46開戰初期,法軍是憑著自己擋下德軍站穩腳跟

jason748 02/04 16:47中途參戰的美軍,還是法軍幫忙訓練武裝的

jason748 02/04 16:49最後的百日攻勢,打的德軍下跪求饒的也是法軍

jason748 02/04 16:49一戰結束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陸軍叫做法國陸軍

mysmalllamb 02/04 17:07還有一戰最初比利時自己的抵抗拖延爭取到時間,也

mysmalllamb 02/04 17:07至為重要。

candn 02/04 17:08我錯了 =(

jason748 02/04 17:18補推

CaTkinGG 02/04 19:05漲知識 推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8.154 臺灣), 02/05/2020 03:41:46

chapter7 02/05 15:43請問你的連結是不是貼錯了... 想看原文找不到謝謝

啊,真的貼錯了,謝謝提醒!已換過來 :D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8.154 臺灣), 02/05/2020 16:56:57

realmiddle 02/10 16:45這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