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好雷]《決戰最前線》對戰爭慘痛代價的反思

看板movie標題[好雷]《決戰最前線》對戰爭慘痛代價的反思作者
benbenson12
(如履)
時間推噓 1 推:3 噓:2 →:2

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s://loory.tw/journeys-end/





~*-*~*-*~*-*~*-*~*-*~*-*~*-*~*-*~*-*~*-*~*-*~*-*~



《決戰最前線》是一部英國戰爭劇情電影,由桑迪比執導,保羅巴特尼、山姆克萊弗林、

阿薩巴特菲爾德主演,故事改編自1928年RC謝里夫的同名劇作,講述1918年一戰期間,剛

從學校畢業的年輕少尉吉米來到法國的戰壕前線,跟德軍相隔不過一個球場的距離。面對

德軍增援部隊不斷乘著火車前來,敵方即將進攻的謠言在英軍中蔓延,吉米也受到威士忌

不離手的長官史丹霍普指派,前往執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且死傷比率最高的一場戰役,尤其在西線戰場的壕溝

戰,人們不僅要在殘忍無情的戰場上生存、清理戰壕裡惡劣的衛生環境,還必須面對不知

道何時會受到敵方砲火攻擊、在睡夢中聽到一點動靜便會瞬間驚醒的恐懼。這種會讓身處

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

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決戰最前線》主要在描述的主題。



《決戰最前線》故事背景設定於一戰開始 4 年後的 1918 年春季,由於德國將軍魯登道

夫意識到己方無法再繼續消耗,必須搶先美軍支援到達歐洲前獲得階段性的勝利,因此在

跟東方俄羅斯簽屬停戰條約之後,魯登道夫將東線戰場的士兵調往西方,希望以軍力優勢

向協約國展開突襲進攻的「皇帝會戰」前夕。而電影正是以英軍的視角出發,面對敵方德

軍逐漸集結醞釀、大戰一觸即發的氛圍,對身處戰場上士兵做出相當詳細的描寫。



電影《決戰最前線》聚焦的時間點相當精準,當時英軍各連隊有輪流到前線壕溝駐守六天

的制度,而在 3 月 21 日戰事爆發的四天前,剛畢業的吉米向將軍叔叔要求加入由同鄉

舊識史丹霍普所帶領的連隊,跟隨他們在戰爭態勢最高的時期來到前線,讓電影從指揮官

史丹霍普與吉米這位初入戰場年輕軍官的角度切入,不僅清楚呈現出戰爭對人們心靈造成

的影響,也藉由這起「皇帝會戰」進攻帶著觀眾見證在無情戰場上人命的脆弱與廉價。



正是如此,不像《決戰中途島》、《108悍將》等傳統戰爭電影那樣有著雙方槍砲駁火的

動作場景,《決戰最前線》反而專注於劇情面,把焦點放在角色之間關係與心境之上,無

論是新兵吉米、由《我就要你好好的》山姆克萊弗林所主演的連長史丹霍普,或者由「幻

視」保羅巴特尼飾演的副連長「叔叔」奧斯本、親切的特羅特與深受戰爭創傷的希伯特等

幾位軍官,儘管每個人性格與應對壓力的方式皆有所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戰爭確

實都對他們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戰爭電影最精采的就是身處戰場的士兵真是一點都沒錯,即便是曾經最優秀的軍官史丹霍

普,在受到長期砲擊與槍響不斷的高壓緊繃環境摧殘,都會顯露出因為喝湯沒有胡椒粉而

對下屬發怒、只能用酒精麻醉自己內心壓力與恐懼,並且愧於面對親友的頹態,更不用說

原本滿腔熱血的吉米在執行危險任務、見證到生離死別之後,了解戰場的無情與殘酷而瀕

臨崩潰的情緒,《決戰最前線》都成功利用「皇帝會戰」前的敏感時間點,讓觀眾看見這

些軍官聽著敵方援軍不斷集結,那種身為第一線人員隨時會遭受攻擊,卻又必須冷靜做出

應對準備的矛盾心理狀態。



《決戰最前線》證明一部戰爭電影就算沒有大場面也能夠拍得精彩,如果說《1917》是利

用一鏡到底帶著我們清楚看見戰場的全貌,那《決戰最前線》就是以狹窄、髒亂且不能把

頭抬得太高的壕溝,呈現出當時人們性命隨時都受到威脅的險惡處境,而這也直接反映到

電影的動作場面之上,混亂狂躁、讓人幾乎看不清楚當下情況的鏡頭,就好像士兵爬出壕

溝之後只能膽戰心驚地在空曠戰場低身前進,原本所有必須保護家園的熱血職責,都只剩

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中彈,乞求自己能存活下來的恐懼及焦慮。



光是看著《決戰最前線》這 4 天內的一場突擊行動就讓人倍感壓力,實在難以想像當時

在戰爭爆發後已經維持這個狀態超過三年的前線,究竟發生了多少帶給駐守士兵衝擊震撼

、將人推向崩潰邊緣,或者讓親屬感到悲痛欲絕的事件?《決戰最前線》把故事鎖定在壕

溝裡看似背負重任,但面對戰場上死傷與兩方即將引爆的大規模衝突卻又無能為力的幾位

小人物之上,或許就如同英文片名《Journey’s End》,對他們來說這段旅程的終點並不

是贏得戰爭,而是在戰場上微不足道的死亡。



因此最讓人難過的是,在我們看完《決戰最前線》片中角色飽受戰場摧殘的心理狀態,再

對應到電影結局與一戰的歷史事實,雖然「皇帝會戰」作為德軍最後反撲,在成功殲滅聯

軍的前線之後,馬上就因為缺乏補給等因素被重整的聯軍發起「百日攻勢」而投降,第一

次世界大戰也宣告結束,儘管看似迎向了一個光明的結局,但這 4 年來在戰場上因為國

與國之間矛盾而喪命的數百萬士兵卻也永遠回不了家,不禁讓我開始思考如此沉痛的代價

真的值得嗎?



戰爭電影的核心主題永遠都是反戰,《決戰最前線》最終片尾收得極好,畫面在史丹霍普

走出地道絕望地回頭戛然而止,並切換到隔天那個陽光普照的家鄉,雖然吉米姊姊收到了

那封交代他自己跟史丹霍普近況的信件像是能暫時鬆一口氣,但她不知道的是,此時聯軍

前線卻早已全面潰敗、屍橫遍野,沒有兩人身為軍官的榮耀,只留下無限的哀傷與遺憾。


整體而言,《決戰最前線》藉由一位新進軍官的視角,從看見他崇拜的兄長如今疲憊不堪

、完全判若兩人的樣貌,並親身在任務過程中體會戰場上的殘酷,給予觀眾最深刻沉重的

反思。或許一次大戰結束至今已逾百年,我們看過許多以這段歷史作為背景的電影,但綜

觀這段時間內世界整體局勢的發展,我們是否有記起教訓做出改變?盡力讓這類事件不要

再重新上演?我這就是《決戰最前線》被拍攝出來的主要原因。


--

歡迎追蹤我的FB或IG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loory.film.notes
https://www.instagram.com/looryfilmnotes/
Telegram頻道:https://t.me/looryfilm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25.23 (臺灣)
PTT 網址

butmyass 06/15 19:07簽署 我想這就是

mysmalllamb 06/15 19:17山姆好像就從這片開始走深沉戲路,不知不覺至今已經

mysmalllamb 06/15 19:17離奶油很遙遠了...

gtcb 06/18 21:14這部對人性的刻畫及同袍情誼的描寫更勝1917。

nc8110 06/21 18:57不推薦 解說的很深刻 但並不好看

ispaul2016 08/25 02:48謝謝解說 有看

klm619 09/12 21:29這部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