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 近距交戰 Joeyux Noël
1914 年 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遍及歐陸,敵對國家分別組成同盟國與
協約國。在此次戰爭中,許多新式戰術與武器首度派上用場,像是毒氣、壕溝戰、
坦克,死傷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法國出品的 Joyeux Noël,英文譯為 Merry Christmas,描述 1914 年聖誕夜
前夕,法國、德國和英國(蘇格蘭)的軍隊在法國邊境作戰的經過,這段根據真實
歷史改編的電影,讓我們回憶起和平的可貴。
本片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德法邊境的地圖,三個站在講台上的孩童分別陳述
自己對於這塊土地的態度,法國人希望法國的榮光再現,人民枝繁葉茂;蘇格蘭人
希望消滅德國,以防德國再起;德國人則將蘇格蘭人視為最大的敵人,這種對歷史
各自解讀的說法,在世上屢見不鮮。
寒冷的冬夜,三個國家的士兵們奮勇殺敵,然而隨著聖誕節腳步的接近,他們根本
無心再戰,戰事陷入膠著。
故事的另一條線則是被德皇從戰場上召回的男高音與女友黛安克魯格為軍官獻唱,
然而他念茲在茲的卻是烽火前線的弟兄,於是兩人攜手來到前線,與德國士兵共
度耶誕。
此時,戰場上揚起蘇格蘭風笛的樂音和士兵的歌聲,前去刺探軍情的法國斥候發現
德軍陣營豎立起許多聖誕樹,男高音也唱起《平安夜》,此時導演以交錯的畫面呈
現其他兩國士兵對此的反應。
接著蘇格蘭風笛加入伴奏,一曲《O,Come All Ye Faithful》,法國、德國與
蘇格蘭的長官決議於聖誕夜停火,讓士兵歡度佳節,他們相互分享家人的照片、
暢談彼此的旅遊經驗,還幫同一隻貓取名為菲利斯(英文)與納斯特(法文),
甚至還有法國軍官歸還之前撿到的德國軍官皮夾,最後在神父的祝禱下,大家度過
一個難忘的聖誕夜。
隔天早上,兵士們共同清理戰場,為死去的弟兄挖墳埋葬,甚至舉行雪地足球賽,
玩撲克,連軍官也共話家常,雖然他們不知道這場戰事還要持續多久,但這樣難得
的平和卻已足夠。
影片的後半段,士兵的家書受到檢查,部分信件透露出士兵對當晚停火的看法,
接著蘇格蘭的神父以英文講道,闡述這場戰爭的重要,要以正義之劍,去擊殺交戰
的對方,不置可否的軍官留下十字架離去,法國軍官因為同胞被誤殺,不打算繼續
參戰,接手的軍官也認為鐵鏟比槍砲重要,導演所要說的,至此已不可言喻!
https://youtu.be/KRrr-CDXijs
附註
片中為黛安克魯格代唱的是法國知名女高音 Natalie Dessay,她所演唱的莫札特
歌劇《魔笛》中的夜后詠嘆調讓許多樂迷津津樂道。
2011.11.12,這個故事被改編成兩幕的現代歌劇《平安夜》(Silent Night)
於美國明尼蘇達歌劇院首演。
--
※ 編輯: tuhsiaofu (114.27.54.21 臺灣), 06/11/2021 23:03:24
貓咪跳槽那段很可愛XD
當初看完去查現實後續,結果QQ
15
Re: [心得] 讀書心得:德國戰爭的神話與現實"美國人是我們這邊的義大利人”-C.J.迪克,1944年夏季西線的決定性與非決定的戰役。 "比起其它的專業單位,步兵與其基層軍官在美國陸軍中素質是最差的,最好的人才都被 別人挑走了,剩下的才留給步兵單位,這跟德軍把最好的人才留在戰鬥單位中完全不一樣 。"-John A. English,論步兵。 "德國軍官比我們軍官更懂戰爭的藝術,德國士兵更知道為何而戰"-ABC電視網。5
[閒聊] 多國部隊的指揮協調多國部隊協同作戰於歐美戰史應該有不少例子,諸如破崙征俄之戰, 一站時英法軍隊也曾偕同對抗德軍,二戰德軍的征俄之戰(記得有保 加利亞等國協同),二戰末期美英軍為主的諾曼地登陸戰,與登陸後 續的展開等。戰後首發的韓戰也是多國聯軍對抗北朝鮮,然後是對抗 中朝聯軍乃至於中俄朝聯軍等。4
[心得] 17世紀,一個步兵團的小故事 PART II圖文版: 決鬥在17世紀的士兵中很常見,這揭示了他們世界觀的一個重要元素:捍衛個人利益的必 要性,必要時可以使用武力。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興趣是榮譽,是士兵生活的一個關鍵部 分。許多關於決鬥的歷史研究都把它分析為一種精英社會習俗;維克多·凱南(Victor Keirnan)認為,決鬥與特權地位的社會團體有聯系,是這個階層為了證明自己在世界上的1
[好雷]《決戰最前線》對戰爭慘痛代價的反思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 ~*-*~*-*~*-*~*-*~*-*~*-*~*-*~*-*~*-*~*-*~*-*~*-*~ 《決戰最前線》是一部英國戰爭劇情電影,由桑迪比執導,保羅巴特尼、山姆克萊弗林、 阿薩巴特菲爾德主演,故事改編自1928年RC謝里夫的同名劇作,講述1918年一戰期間,剛2
Re: [問卦] 法國軍隊很強二戰一個月亡國法軍初期的裝備、人數並不輸給德國, 加上英國遠征軍和荷、比、盧, 盟軍士兵也絕對不是娘炮, 同盟國其實應該要有能力擋下德軍, 而他們將阿登視為天然壁壘所以兵力部署較少也非菁英的考量其實很合理.2
Re: [問卦] 法國憑什麼判貝當死刑法國就垃圾國家啊 整個民族性從拿破崙後就扭曲了 剛開始德國迫害猶太人 法國也跟著迫害 緩靖政策出賣捷克 法國也是支持 德國一進來馬上投降也是高層的主意1
Re: [問題] 奧匈帝國軍隊如何語言溝通很簡單軍官跟將官雖然是奧地利日耳曼人 人家是會懂十七國的語言 所以要跟其他士兵溝通很強 只是戰爭點這是負面的 因為軍官如果大肆被機關槍大肆打倒之後 剩下的士兵沒有人知道命令- 二戰英國英雄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歷年電影超多部!那麼二戰寄人籬下竟也寄成了個法國英雄的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他歷年電影又有幾部呢?我查了查 wikipedia他的條目才赫然發現:歷年來電視影集有幾部、紀錄片多很多而且近年越來越多、電影中也常有戴高樂作為時代人物客串出... 但以他為主角的傳記電影竟只有一部、就是 2020 年最新上映的《戴高樂》De Gaulle !不知是否戴高樂畢竟不是親自領導大國的英雄、拍起時代傳記或戰爭片不那麼威風?不過回想從二戰吃鱉開始八十年來喪失榮光成為笑柄的法國,在二戰結束竟也是個「戰勝國」呢 XD 也許,並不是戴高樂有多英雄、反而更像是他能忍辱負重力挽狂瀾讓法國得保不失、替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窩囊待救的法國爭得了戰後的地位?回想那關鍵的 1940 其實是很殘忍的:英法本為同盟一起姑息著納粹德國、結果五月法國不堪一擊兵敗如山倒,法國其實正如英國般還有全球殖民地更有強大海軍尚能一拼、但法國老世代貝當元帥很快掌權主導談和投降,結果法國這個強大國家竟讓表面「和平主義」骨子裡的「失敗主義」所主導、就將世界秩序拱手讓給德國主導?「維希法國」馬上成為英國大敵還多次交戰、若沒有戴高樂這系「自由法國」那戰後局勢怎麼辦? 歷史上「自由法國」的象徵性開端,咸認是 1940/6/18戴高樂的 BBC演說「六一八呼籲」L'Appel du 18 juin,這部 2020 的《戴高樂》電影就拍攝 1940 年五月初承平的「假戰」末期、五六月兵敗如山倒的「法蘭西戰役」、以鋪陳出片尾高潮的「六一八呼籲」。也許可說,正如《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有國王的演說、《最黑暗的時刻》有首相的演說、這部《戴高樂》也推出「將軍的演說」!那故事鋪陳的架構也有幾分似曾相識:《王》片以喬治六世克服人陰影的勇氣鋪陳演說、《最》片以邱吉爾憂心思辨撥雲見日鋪陳演說、《戴》片也要以戴高樂克服信心危機鋪陳演說! 這「信心危機」在本片呈現下,分為大尺度國家與小尺度家庭兩線並行:國家尺度上,當然是法國此時瀰漫的「失敗主義」défaitisme ,這字的法文還比英文更容易理解,就是選擇「不做什麼」當鴕鳥維持看似安穩的現狀。此片也很重視「安穩現狀」,透過戴高樂自己的中產家庭鄉間大宅來勾勒,這也使得本片拍國家領導的方式大異於英式的英雄政治戰爭片、反而拍成一部婆婆媽媽的愛家男人片 XD 以商業片角度來說這真是個好的策略嗎?也許不是,本片沒有戰爭大場面、沒有戴高樂領兵的頑抗、沒有戴高樂慷慨激昂舌戰群儒,反而只有一個國家公務員的上班與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