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閒聊] 異端教徒真的這麼罪該萬死嗎?

看板C_Chat標題Re: [閒聊] 異端教徒真的這麼罪該萬死嗎?作者
lucifier
(lucifier)
時間推噓24 推:24 噓:0 →:44

很長,不想看請end

=====

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宗教改革分兩種,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這是從組織層面來看的
也就是說,與一般的觀點相反,我認為馬丁路德是由上而下對抗教會的
因為馬丁路德一開始就是訴諸於教會組織本身的缺失,而不是從地方教會改革起
改革所需要的信徒支持度這是每個改革者都需要的,不應該被當成是"由下而上"

馬丁路德的改革能夠成功,有很多因素在內
而這些因素我認為在伊斯蘭教不存在,或是曾經存在但是機會都沒有被把握住


一、羅馬天主教方面

1.可供對抗的敵人─科層化組織,即教會

很明顯的,羅馬天主教有一個在中世紀時非常特殊的科層體制─教會
它的制度與其他的基督宗派不完全相同,最重要的差異是獨立有領土的教宗國
教會之首是聖保羅的繼承者,上帝在俗世的代理人,天上王國在地的顯現
世俗統治者是從教宗那邊得到祝福,才能在教宗的領土上行始治權
最明顯的例如法蘭西王國的查里曼被教宗授予皇帝頭銜,
以及之後日耳曼的魯道芬家族的奧圖二世開始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而教會本身有自己的教士訓練方式、敘任主教權限、免稅財產與領土、當然還有領民
如同法國大革命需要有一個專制的王權體系,人民才有能夠集中怒火的目標
蘇聯共產革命也是需要一個專制的沙皇體系,列寧與其同夥才能說服百姓動武
宗教戰爭能夠開打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有一個可供對抗、妖魔化的大型組織

2.政教分離

甚麼?
前面說了一整段表明教會才有權限授予國王或皇帝世俗統治權,現在又說政教分離
這其實是一種應然與實然的問題
地上的王國與世俗統治者"應該"要臣服於教宗的宗教權威下
但是"實際上"絕大多數中世紀的天主教王國都是原‧蠻族王國轉化的
連教宗自己的駐在地羅馬都經常被蠻族攻破
所以教宗根本沒有控制這些地區的能力
相反地,是這些地區的人民虔誠的信仰導致入侵後的新統治階級需要作作樣子
當然隨著時代經過,許多統治者也真切地服膺於宗教權威,但也不會交出世俗權力

當政、經、軍逐漸進步後
政治趨向中央集權、經濟追上亞平寧半島的富裕、軍事科技提升與軍隊數量陡增後
我們可以看見越多越多王國開始入侵傳統上被認為是教宗領土的義大利區域
初期只有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對羅馬教宗有威脅,以及不受控的蠻族(倫巴底人)
中期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很明顯造成教宗的威脅
導致即使他是第一次十字軍後唯一一個成功取回部分耶路撒冷(靠壓力與談判)的統治者
還是一天到晚被教宗開除教籍,原因是:
他一方面宗教寬容(穆斯林衛隊與尊重信仰)且不願與阿育比蘇丹(薩拉丁後繼者)開戰
他方面同時領有神聖羅馬帝國與那不勒斯王國(形同地理上夾擊教宗國)
中後期教宗的敵人則是法蘭西王國,包含義大利戰爭與最著名的亞維儂之囚
而法國雖然信仰羅馬天主教,實際上卻從教宗那搶走了主教敘任權與忠誠

這表明了在宗教事務上,教宗會有許多世俗化的君主為了本身的利益而不服從教宗
因此在三十年戰爭時,許多北德的君主其實考量的是可以趁機沒收教會資產這點
當該做的做完後,這些君主調轉槍頭擊垮農民戰爭,因為他們並不想讓平民獲得權力

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科技、哲學的進步(歸功於歐陸傳統的均勢理論相互競爭)
除了反抗教會與被自己的主君們打臉造成平民開始對宗教事務冷卻(北德+英格蘭)
也因為經濟上逐漸富裕,極端的思想愈來愈失去吸引力
在宗教自由、經濟自由、理性啟蒙等交織下,羅馬天主教的教會法與傳統思想拋棄


二、伊斯蘭教方面

首先我想台灣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伊斯蘭教,至少不如天主教跟傳統佛道民俗信仰了解

稍微談一下架構好了

1.三大宗派

伊斯蘭教最基礎且保存至今的宗派,可分為三大宗派
即耳熟能詳的順尼派、什葉派、以及哈瓦吉利派(出走派)
這三個派別的差異與神學理論無關,是政治方面的歧異,也就是"哈里發"的正統性
與天主教教宗被視為"神在地上的代理人"不同,哈里發是"副手"而已

回過頭來
順尼派可以被視為"政治穩定",也就是"所有哈里發都是正統的啦"
什葉派是"血統主義",也就是"只有穆聖表弟阿里與其後代才是哈里發"
出走派則是相較起來最為民主的一支(實際上並不是,我必須先講)
"如果沒有合格者,沒有哈里發也無所謂;統治者也不一定要是阿拉伯人"
"哈里發應該經由穆斯林社群同意是足夠虔誠且誠實者,並被阿拉接受"
這三派的主要分裂非常的早,是在伊斯蘭教擴張初期就產生了
在四大哈里發時期結束後,阿里本該成為下一屆哈里發
但是因為各種因素(在此不贅述),導致前任哈里發的親族叛亂,雙方兵戎相見

出走派在此時出現,他們認為哈里發應該掃除所有的障礙
因為唯有戰場是不確定的,獲勝者是阿拉的寵兒,也是阿拉欽定的哈里發
但是阿里卻在最後關頭跟敵人(後來的伍麥亞王朝創立者穆阿維亞一世)談判
阿里失去了作為哈里發的正統性,因為他"不願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阿里的兒孫們本來應該繼承穆阿維亞的哈里發之位,但穆阿維亞傳給後代造成世襲
於是雙方開始出現衝突,最後阿里的後代基本都戰死或被屠戮
於是什葉派(阿里的黨徒)就這樣誕生了
現今最大的什葉派國家伊朗伊斯蘭革命共和國
是在與奧斯曼(鄂圖曼)帝國對峙時教改的
當然當時的統治者本身出自於什葉派教團,但是毋寧說是政治問題造成國家宗教的改變

2.伊斯蘭教法,"法學學派"

伊斯蘭教法實際上就像是現在的法官判決指引一樣,或是天主教的教會法
順尼派最著名的四個學派是哈乃斐、馬立克、沙斐儀與罕百里
通常越往東方走的學派是越寬容的
什葉派則是賈法里與宰德派,伊巴德派(阿曼國教)是出走派的
這些派別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提倡者的名字
有趣的是什葉派的賈法里就關係來說是順尼派那四派的大師傅

法學派的內容基本上是在討論"甚麼東西可以被援引來判決案例"
例如古蘭經、聖訓(穆聖言行或第一代穆斯林社群想法)等等

3.神學學派

順尼派的神學學派比較有可比性
主流是艾什爾里派(比較折衷)、馬圖里迪派(理性主義)、傳統主義學派
傳統主義學派影響到現代沙烏地阿拉伯的瓦哈比派、聖戰士的薩拉菲運動
馬圖里迪派傳統上在非阿拉伯國家比較盛行,尤其是突厥系國家
因為教條比較鬆綁適合多民族帝國統治

什葉派的神學派別更像是對"救世主"是誰有認知上的差別
例如十二伊瑪目派(伊朗)、五伊瑪目派(宰德派)等等

好了,講太多惹,應該夠惹
回過頭去講為什麼我認為伊斯蘭教大概不會有馬丁路德跟宗教戰爭


三、羅馬天主教與伊斯蘭教對照

1.科層化組織

羅馬天主教在中世紀的教會組織,以羅馬教廷為首,各地只是派出機關而已(行政學觀點)然而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並沒有一個一統類似於教宗的首腦,以及一個教廷駐在地
的確,哈里發是政教合一的首領,他應該行使等同於教宗的權力
但是這又是個應然與實然的問題了
政教合一的缺點就代表著,所有政治上的反抗也會滲透到宗教上的叛變
在伍麥亞王朝、阿拔斯王朝這兩個大一統的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統治期間
各式各樣的叛亂層出不窮,有些是教義上的問題,有些是世俗上的問題
哈里發在政治上與軍事上權勢的衰退,連帶地影響到在宗教事務上的發言權
而且,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社群相對於教會的教堂或修道院組織是更為地方自治的
伍麥亞王朝的衰退在於對非阿拉伯穆斯林的排斥太深,導致波斯人支援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的衰退在於地方諸侯的崛起(分權後必然的弊病),蒙古入侵只是順便而已
馬穆流克與奧斯曼帝國,前者哈里發只是擺設提升正統性,後者自己兼任只是增加威望

於是,當哈里發這個制度名存實亡後甚至在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哈里發制度直接消失
伊斯蘭教根本上的失去了一個可供對抗的組織實體
也就是沒有大魔王可以罵、可以打、可以恨、可以把一切事情推到他頭上後幹掉他就好

2.政教分離

東方國家與歐洲國家最大的一個差別在於均勢理論的實踐
在外交官(Diplomat)雜誌上有一期某篇文章在分析明朝與同時期法蘭西王國的人均收入
那個差異簡直慘不忍睹,還不必說明朝的歲入可能只有宋朝外貿稅收的十分之一
然而雙方之後的差異性,以國際關係的角度而言,就是權力平衡的實踐

東方國家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起頭來說,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當然有人會反駁,中國各朝代分裂的時間加起來可能比合一的時間多!
但是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是根本就沒有合體過了,謝謝
然而就是沒有合體,導致各政權間的主體意識被確定,在國界管制下民族傳統也被確立
而相互間的競爭造就了思想與技術的進步,用中國朝代來講,就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
其他的主要地區(容我先排除美洲、非洲與大洋洲)因為偶有共主的原因,導致競爭不足

這跟政教分離有三小關係?
當然有
中國這樣的朝代或是統合的伊斯蘭王朝,他們的統治者都是政教合一的
中國叫做"天子",實際上就是上帝、天神的兒子
中國朝代不是多神教兼容並蓄,而是因為皇帝自己就是最大的頭,所以不在意底下搞啥
反正只要臣民接受我是天子、接受只有我能封禪、接受君臣父子這種階級穩定即可
(有興趣請去找哈佛中國史,不要叫我深入解釋)
而天主教諸國按照上面講的,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捧教宗權威
一旦肥起來後誰還管你教宗不教宗的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攻破過羅馬、亞拉岡王國也掠奪過羅馬、法蘭西王國直接架走教宗
尤其是教宗本身的領土並不大,只有羅馬涅(亞平寧半島中部),政治權威與軍力太低
相較之下,統一的阿拉伯帝國與中原王朝的實力,導致這兩區的政教合一難以被打破
在一統時期宗教力量無法被打破,只能順應統治者的心意而行
(統治者多半都追求穩定,因此伊斯蘭學派最後都趨向保守派,因為這樣人民容易統治)
當哈里發失去權勢時,也沒有辦法像教宗在一定時間內擁有宗教權威
因為"原本是政治領袖",會造成地方諸侯害怕哈里發利用宗教權力來擴張政治權力
而教宗"本來就不是政治領袖",何必庸人自擾他的宗教權威擴張,反正他從來沒統治過我

四、結語

前面講太多了這邊不想打字惹
總之我認為伊斯蘭教出馬丁路德與宗教戰爭的時機已經過去惹
馬丁路德可不可能?可能
但是不可能"由上而下"改革,因為缺乏大魔王
"由下而上呢",可能,但是參照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後續發展
首先伊斯蘭教地區的經濟要發展、哲學思辨與科學態度要得到尊重
而且還必須要能夠與許多部落或宗族為主的社群打成一片讓他們願意拋下過去教條
參照伊斯蘭教崛起
這是要第二個穆聖了吧我說
啊?甚麼?穆聖之後再無先知?
我說的是改革者或新的神學派倡議者,別、別緊張啦,不要阿拉花瓜我好嗎?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46.22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lucifier (36.226.46.228 臺灣), 09/02/2021 09:47:53

DarkHolbach09/02 09:50新教其實未必比天主教開明,我覺得新教真正的貢獻是

DarkHolbach09/02 09:50因信稱義,可以繞過教會

DarkHolbach09/02 09:52但伊斯蘭教基本上是教士壟斷話語權

DarkHolbach09/02 09:53這個可以看看之前鍾萬學被關的事件,伊斯蘭教那邊就

DarkHolbach09/02 09:53認為他僭越教士的權威

lucifier09/02 09:53我沒有講比較開明,而是新教教條比較適合發展而已

DarkHolbach09/02 09:54我知道,我只是補充一些看法而已

jupto09/02 09:59簡而言之 宗教終究是服務政治 過去信奉伊斯蘭的地區政治上

jupto09/02 09:59沒有改革的需求所以沒改革 現在也沒有這個需求所以也不會

jupto09/02 09:59改革

kawo09/02 10:00超長XD 總之沒有那個土壤種啥下去都是… 中國的民主也差不多

kawo09/02 10:01伊斯蘭設計在當初很有利與部族團結 不過現在就是被古老設計

kawo09/02 10:01自己綁死了

jupto09/02 10:02新教就只是歐洲當時某些國王勢力夠壯大直接不演把權力從教

jupto09/02 10:02宗手裡搶回來而已 其實就跟中國春秋>戰國是一樣的背景

jupto09/02 10:05所以新教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繞過教宗 只要有這個價值就值得

jupto09/02 10:05國王的支持 其他都不重要

mimimi95009/02 10:14政教分離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點 在政教合一的制度下說要宗

mimimi95009/02 10:14教改革等同於想搶走最高政治領導者的權力 阻力一定超大

jupto09/02 10:27其實從古至今 政教都沒分離過 宗教永遠都是服務政治 只是從

jupto09/02 10:27檯面上轉往檯面下 從統治者與宗教領袖一起站在台上喊口號

jupto09/02 10:27 到統治者在台上高呼宗教領袖在台下號召群眾一起附和

spaiwana09/02 10:28EEEEEEEENNNNNNNNNDDDDDDDD

louis0054809/02 10:30

Luos09/02 10:46原來這版這麼多宗教專家

starwillow09/02 11:05這串釣到好多好文

HatanoKokoro09/02 11:12想借問一下 當時沒有國家想聯合推翻教皇國嗎?

lucifier09/02 11:15原則上沒有,這是時代典範的問題

lucifier09/02 11:16當時的時代典範就是教宗腐敗也好機掰人也好,就是該存在

lucifier09/02 11:16要等到民族主義崛起後,統合的義大利才有膽去動教宗國

holden060909/02 11:18就跟春秋戰國的周天子一樣啊 ,沒人會名目彰膽的幹掉

holden060909/02 11:18

holden060909/02 11:18是說為何佛教或道教在傳教上感覺比較力不從心?是教

holden060909/02 11:18義問題還是組織結構(缺乏傳教機構和人員)?

jupto09/02 11:31當時歐洲皇族是外來種 必須要依賴教宗去鞏固自己在異地的

jupto09/02 11:31統治權 不能公然造反 後來坐穩了才有本錢脫離教宗 也就是宗

jupto09/02 11:31教改革啦

naya741596309/02 11:31推一下 原來伊斯蘭教是這樣的

sharkshana09/02 11:34推 專業文

jupto09/02 11:34至於佛道教為何傳教火力低 其實就只是採用該教的地方統治

jupto09/02 11:34者比較保守鞏固政權穩定為優先 向外擴張排後面罷了

jupto09/02 11:35宗教服務政治 政治走向決定宗教如何運作 就是這回事

lucifier09/02 11:36上面回文的是一個點,從政治面考量

lucifier09/02 11:37從純宗教面考量,組織結構其實並不是必需的

lucifier09/02 11:37天主教最早傳播於羅馬帝國時是沒有統一的教會組織

lucifier09/02 11:37而是跟伊斯蘭教一樣大量的地方宗教社群而已

lucifier09/02 11:38更重要的可能是宗教本身的教條以及權威來源:一神或多神

lucifier09/02 11:38至於同為一神的猶太教,是因為教義本身就沒打算擴張

mouscat09/02 12:08羅馬教會的科層體系也是因應羅馬瓦解後局勢演變出來的

mouscat09/02 12:08不過相對於部分抗議教派那種過於極端或帶原教旨色彩的主

mouscat09/02 12:08張 羅馬公教可能更人性化一點?

snocia09/02 12:09猶太教只有現在已經幾乎消失的一派承認外族入信,正統派

snocia09/02 12:09別根本上否定傳教,不知為何如此

lucifier09/02 12:09對,羅馬天主教教會其實是因應帝國解體產生的沒錯

lucifier09/02 12:10羅馬天主教用政治學觀點來講就是中庸派別,自然最多支持

lucifier09/02 12:10只是統治久了自然就有腐敗跟尋租出現而已

lucifier09/02 12:12然而若不重構或是推倒大魔王組織,發展就難以繼續

Abby53042409/02 12:29

johnnylin1209/02 12:36優文推

sanae030709/02 13:06天主教基本上反對民族/種族主義觀點

NicoNeco09/02 13:30推推

s801857209/02 15:40推U文

jupto09/02 17:07天主教反對民族/種族主義 嚴格說起來也不一定對 其實單就四

jupto09/02 17:07福音其實還是存在神選民族的觀念 初代教會也還是只有傳猶

jupto09/02 17:07太人為主

jupto09/02 17:12基督信仰大幅外傳是耶路撒冷教會被炒信徒四散的背景 保羅開

jupto09/02 17:12始宣揚新定義的神選民 一直到之後君士坦丁才真正奠定外邦人

jupto09/02 17:12也能得救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