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器材] 台灣磨豆機新群募 (非廣宣

看板Coffee標題[器材] 台灣磨豆機新群募 (非廣宣作者
tim96tim
(小踢)
時間推噓18 推:18 噓:0 →:46

小弟剛剛在臉書上看到標榜台灣新群募

原本想說直接滑過去

但是看到預覽圖,激起我的好奇心....

https://imgur.com/a/S1ivTdM

這到底是電磨還是手磨阿XDD
我真的很好奇 就點進去了

(給一樣好奇的人 https://reurl.cc/GVGbY3 )

就跟大部分的問卷差不多

提出問題 & 解決問題 & 價格

但是看下來卻覺得缺少了一些關鍵





就我剛入坑沒多的人來說,其實會想要看的是

1.更多刀盤的介紹
2.磨出的顆粒狀況

不是我毛多...而是裡面提供的價格區間就是會讓我想瞭解這兩點阿
(甚至細粉率:p)

小弟無意引戰,只是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或許可以有新的想法碰撞出來,讓MIT變得更好



ps 想去露營手沖的人,應該不會介意電磨還是手磨了吧?
感覺電磨會少了點樂趣


pps 隨著推文討論,讓小弟對於粗中細粉又有更多的認識,正在努力做功課ing,若有前輩願意分享的,還請不吝賜教!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156.95 (臺灣)
PTT 網址

a972414530005/19 08:20沒有介紹刀盤和細粉率是少了很多誘因沒錯,觀察問卷

a972414530005/19 08:20的題目,推測該集團所期待的客戶以剛涉入咖啡不久的

a972414530005/19 08:20人為導向,確實介紹一堆對方不懂的東西也沒有太大效

a972414530005/19 08:20果,不如直接以表面可能遇到的問題(像是攜帶或是噪

a972414530005/19 08:21音等)出發。

這點做得挺不錯的阿,但希望正式募資的說明也會考慮到已入門的玩家 如果現在只是試水溫就另當別論

a972414530005/19 08:22價格區間我也蠻好奇的,最好不要告訴我價差只差在外

a972414530005/19 08:23觀,內部真正關鍵的刀盤啊馬達啊之類的都一樣哦,我

a972414530005/19 08:23期待臺灣製造的產品應該不只是只會表面功夫

對欸,應該要像a大說的功能上有所差別 多個幾千塊可以有更多調節功能---之類的 可惜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資訊

movingday05/19 10:27磨盤內外雙調看的疑惑,這樣不會內外都不穩嗎?

我也很好奇,照理說要多公布一些核心技術(簡易示意圖) 不然看完有個感覺跟OXO很像

lwei78105/19 11:45刀盤才是重點啊

lwei78105/19 12:00價位 @@ 要比 1Z K+, C40, Apollo 好耶

對阿,很好奇他客群的設定= " = 問卷的設計感覺是面對甫入坑的咖友 可是願意花這筆的燒友,想看的都沒有展現出來...

longtimens05/19 12:24刀盤沒說,這價位感覺也不是入門級的,客群設定出粉品

longtimens05/19 12:24質應該是最重要的,還有清潔

確實,清潔還有殘粉問題也沒有提到

cloud101705/19 12:50WanMo灣磨 手搖模式邊轉邊唸 One More Two More

乾 我覺得設計人有可能當初就是這樣想的XD

jakkx05/19 12:51看內容只覺得很炫。坐等勇者開箱

進可電磨、退可手磨 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可玩性 搞不好還能記錄手磨的速度? 我個人是蠻期待正式說明出來的

jason01735705/19 14:03內外雙調也有一樣的疑慮+1,不過概念不錯啊

雙調我是第一次見到,覺得很酷

muscle566705/19 14:55咖啡器材設計是系統問題啊....

敢問m大 系統問題是甚麼意思呢?

movingday05/19 14:56想了想大概是像顯微鏡粗細調節輪的概念吧!內粗調,外

movingday05/19 14:56細調這樣

真是如此的話,可玩性就挺高,而且更精細 參數控可能會蠻愛的哈

ibluestorm05/19 15:05感覺是外刀盤可上下調整,內刀盤也可以上下調整

希望這樣設計的可動範圍能大一點 看來內外雙調是燒友關注的重點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19/2020 21:13:36

b51686200205/19 21:01應該跟C40比較一下 價位區間差不多

我覺得比較就有難度了 比了一個C40 那接下來 阿波蘿 kinu... 這能算在發成本嗎XDDD

cloud101705/19 22:07照GIF展示圖看 上下刻度盤分別調整外內刀盤

我第一次看到是覺得蠻酷炫的 只有用過調內刀盤的手磨

g84h21e405/20 12:08有夠貴,給勇者嚐鮮

g84h21e405/20 12:10感覺要電磨不電磨要手磨不手磨,也不小攜帶不方便

g84h21e405/20 12:11價格一萬上下,那為何不買台日製電磨..

感覺是瞄準上班族,有些人不方便上班磨、但是又想喝現磨 可是重點"清潔" 沒有交代清楚

g84h21e405/20 12:12要手磨那還有Kinu 、C40這種輕便又有質感的

g84h21e405/20 12:15不過還是坐等它打臉我

我是既期待又有點怕傷害 要盲狙的話這個價格要再少個幾k 若能開個原型分享會那就好了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20/2020 16:21:33

steve101205/20 17:09造型有點廉價 而且不覺得需要手+電磨

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很有創意 也很有勇氣

ibluestorm05/20 20:32看他動畫電磨的速度不快,類似一般人手磨的速度,讓你

ibluestorm05/20 20:32像是用手去磨但是又解放雙手的概念!?

可能是給淺焙推不動的人一點動機 要好磨的手磨,印象中也是不便宜

yanis05/21 00:06是想用內外刀盤調整作出無段的效果嗎?

其實我不曉得有段位vs無段位的差異欸 後者比較可以微調細節?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21/2020 07:03:47

yanis05/21 10:07不會受卡榫限制 就可調粗細區間相對多囉

長知識(筆記

RhysLou05/22 00:09我反倒很有興趣耶,我曾買過對岸的慢磨王,看起來這台磨

RhysLou05/22 00:10豆機也是這樣的概念,而且做成攜帶的大小,要知道手磨會

RhysLou05/22 00:10好喝就是因為慢速研磨所以細粉少,如果攜帶型也能慢速電

RhysLou05/22 00:10磨很有賣點阿,當然是不是真的這麼厲害,只能看廠商要不

RhysLou05/22 00:10要改數據或是到時候有人實測了

RhysLou05/22 00:11sorry,上面有錯別字,原文看廠商要不要*給*數據

看到慢磨的時候我就一直想到醇鮮,簡單查一下wan贏的地方應該是安靜 (純屬推測,實際要等到實機出來) 因為醇鮮那個聲音我睡不著XD btw 今天用ACE48S磨了一隻淺焙,要維持同樣速度有點難XD

CJhang05/22 00:18慢速研磨為什麼細粉少?豆子被刀盤咬進去、切割、拋出的快

CJhang05/22 00:18慢有對粉的粒徑有影響?

同樣疑問+1

steve101205/22 01:22慢速細粉少?

樓下幫補充

RhysLou05/22 06:39曾在同一台機器嘗試高速到低速研磨的經驗,用均勻這個詞

RhysLou05/22 06:39會更恰當,高速研磨被刀盤正確切割的情況會比慢速還不穩

RhysLou05/22 06:39定,有可能空轉、豆子彈跳無法正確吃豆產生彼此碰撞,當

RhysLou05/22 06:39然磨速這不是單一影響因素,刀盤設計也有很大的關係,但

RhysLou05/22 06:40同一台機器情況下慢磨會較均勻。

感謝R大補充! 請問R大有比較過,磨速快慢出來的粉作手沖,有甚麼風味差異嗎? 或許用義式刀盤+慢磨,細粉率會比較低? (做義式的話也歡迎分享,小弟以後入坑可以回來看這篇XD)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22/2020 10:16:11

sunpc05/22 10:56沒有數據的慢磨都是廣告名詞

S大的網站拓寬我的視野啦~ 竟然把電流也列入變因 我看完圖表反而被慢磨機燒到

RhysLou05/22 11:39隨著轉數降低,出粉品質也會越靠近你的設定刻度,細粉少

RhysLou05/22 11:39一點,飲用的感覺就是比較乾淨,層次感也會少一點,對新

RhysLou05/22 11:40手來說比較不容易沖出苦澀失敗的咖啡,慢磨特色就跟KNG

雖有點離題,但這讓我想到在01上面看到的文章(一時之間找不到) 主要在討論手沖咖啡萃取的是細粉還是粗粉,整篇文章的論點圍繞在 "細粉雖然影響大,但是粗粉才是決定風味走向的關鍵" 我有找到再附上來

RhysLou05/22 11:40類似,同樣平刀風味就是比別人乾淨,如果喜歡雜感的人另

RhysLou05/22 11:40當別論了,口味依然是主觀的

沒錯! 風味是主觀的,喜歡就是喜歡,反之亦然 我也有遇過雜感 = 層次感的 喝的開心就好 小弟只有沖給自己喝的的時候才會想東想西

RhysLou05/22 11:42當然以上都只是藉其他設備的研磨心得,並不適用本篇討論

RhysLou05/22 11:42的設備※免責聲名※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22/2020 14:46:25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22/2020 14:47:18

RhysLou05/22 17:04其實我不認為討論風味會離題,手沖本來就是各環節缺一不

RhysLou05/22 17:04可,也並非換了好的磨豆機就會升天,但就其他條件不變情

RhysLou05/22 17:04況下,慢磨細粉較少,中粉也能被適當的切割,細粉的影響

RhysLou05/22 17:05在於烘焙瑕疵,如果豆子糟糕更是會放大

烘焙瑕疵這四字讓我茅塞頓開,在同樣條件下,細粉就是把需使用得當的雙面刃,理論上來說是可以透過控制轉速達到 "粗中細的完美比例".... 感覺蠻好玩的XD 另外還想請教R大,就您的經驗來說,瑕不掩瑜可以適用在咖啡豆上面嗎? 當然這相當主觀,就個人的的例子:有時候藝妓沖出來的草酸味,在一個範圍內我覺得整體上來說很棒,但是一旦超過範圍,就會讓我不舒服(這個例子其實比較像是瑕瑜相扶哈哈哈)

jaysuzuki05/22 21:31我覺得風味取決於比例最高的中粉,細粉佔比這麼少應該

jaysuzuki05/22 21:32不會是主導。而且一般不篩粉的沖煮法,細粉的萃取率應

jaysuzuki05/22 21:33該都是接近極限值,風味還是取決於大部分的粉才是。

jaysuzuki05/22 21:34不過細粉還有一個重要角色是對流速的影響,等於說細粉

jaysuzuki05/22 21:34在沖煮過程中怎麼跑會影響其他部分的萃取。

先把粉體造成的風味影響放一邊的話,完全認同細粉在杯中運動的方式會影響其他部分的萃取, 剛好看到一篇對岸的網站

https://reurl.cc/Qd2gj2

提到細粉影響的方式,是黏著(一開始只有想到卡在濾紙中),而隨著資料爬得越多,也發現視野一直在拓寬,雖然還沒有辦法說個所以然,但是目前我認同J大所說,中粉應該是風味的主導 ps 該連結中的風味測試雖然看起來是還不夠完整,但確實有搔到vul32u4對粗中細粉風味差異好奇的癢處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23/2020 23:12:12 ※ 編輯: tim96tim (114.34.156.95 臺灣), 05/23/2020 23: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