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朝代換那麼多次 為什麼主流還是儒家?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朝代換那麼多次 為什麼主流還是儒家?作者
deer8dog9
(鹿八狗九)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4

其實儒家沒什麼特別的

「儒」這個字原本的意思原本就是負責祭祀禮儀的官員

孔子從這當中提取了道德意義

他本質上就跟世界上其他封建王國,對於底下士族言行與德性的規範

就好比騎士道或是武士道一樣

(這裡的封建指的是真的分封土地,

不是共產黨那種所有舊時代都叫封建的講法)



尤其是士族在分到土地之後,還需要具備武力守護土地上的農民

因此所謂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除了遵守宗教意義上祭祀的規則(禮、樂)

行政文書的能力(書、數)

還需要具備上戰場持弓射擊(射)

以及駕馬車/戰車(御)的能力

(春秋時代戰爭還是以戰車為主,

騎兵要等到戰國時,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才流行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歷史文獻

特別強調孔子力能舉鼎,以及六十好幾還能教學生怎麼駕馬車

跟他那個一人扛住城門的老爸叔梁紇一樣威猛的緣故

身為一個士族後裔,也是要肩負保家衛國的責任

不威猛怎麼行呢?


有趣的是後世讀書人不會駕馬車不會射箭不會上戰場

但是他們卻相信自己遵循的是儒家規範...

只能說洗腦很成功就莫過於此吧

連那些所謂「反對派」,往往也是沒逃過被洗腦荼毒的一群人

指鹿為馬,不斷告訴你這隻鹿是一匹馬之後

你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但是潛意識已經接受了這個前提

所以最後得到的結論是「我討厭這匹馬」

反而無法識破「這是一頭鹿」


回到前面的話題,儒家這種在封建王國時針對士族

以及歡迎民眾一起學習的精神規範

(所以不要再說什麼儒家反對階級流動,真的反對階級流動幹嘛教平民

讓平民繼續不識字當傻子不就好了)

隨著戰國末期,秦國打造大統一帝國的時候就結束了

因為不再有諸子百家思想齊放的必要,也不再需要大量的人才流動

地方士族更是不斷被削弱,權力不斷的向中央皇權集中

這也是我前面說的,不再需要讓讀書人同時俱備武力了

軍隊體系跟文官體系逐漸切割開來


或許中國與西方世界發展的分界點就在這邊吧

當西歐隨著西羅馬帝國分裂,經濟資源挹注到各個地方

形成了多元發展且彼此抗衡的封建時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2222

中國則形成了大統一帝國,短期獲得了大量資源與人力的紅利

長久以來卻不利於多元文化成形

甚至變得故步自封,放慢了發展速度

變成只注重討好上位者,以求得資源分配的文化

這時候的儒家也成了儒皮法骨,討好上位者的儒術了


結論就是並非是儒家造成中國的文化的僵固

反而是儒家這樣士族精神的殞落

才是整個中國文化僵固的縮影啊...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53.60 (臺灣)
PTT 網址

luckyalbert 12/13 23:24嗯嗯!

suncharlotte 12/13 23:29

loko 12/13 23:33感謝分享

Sianan 12/13 23:43事實上西方也有中央集權的國家比如法國

Sianan 12/13 23:44尤其是路易十四

對啊 不過都很難持久維持就是了 我文章參考的<大逃離>也有提到,歐陸的大統一帝國很難長久維持 過不久就又打散了,不過我書還沒看到為什麼會這樣XD

※ 編輯: deer8dog9 (36.225.153.60 臺灣), 12/13/2022 23:49:42

likechrist 12/14 01:00好文,推

sam0459 12/14 07:58寫的好哦

lcmars 12/14 08:10西方有中央集權國旁邊國家不會心驚驚,而

lcmars 12/14 08:11去內部搞煽動分化嗎?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中

lcmars 12/14 08:12央集權不能持久,例子 可以去研究英國法國

lcmars 12/14 08:12中古世紀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