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朱明的輕巡防艦消息
心得:
因為是朱明的文章,所以重點只在第一段「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及反潛型監造」,剩下參考就好
看來輕巡防艦應該是會正式啟動了?
海軍重啟光華五號建造輕型巡防艦
因應解放軍艦出沒台海的戰力缺口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32799
12月7日海軍司令部貼出「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四到六艘監造」技術服務案等2項的公告,該公告內最大的亮點不是塔江艦的後續艦,而是在內容摘要中的第二項,「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及反潛型監造」技術服務案,也就是海軍輕型巡防艦正式啟動浮出檯面,據指出,海軍重啟在2007年完成的光華五號二代二級艦計劃,以性能提升強化其船體結構等項目,作為海軍2000噸的輕型巡防艦。
據了解,海軍規劃先建造防空型及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一艘的原型艦,雖外傳國安會意屬由台船來建造這兩艘原型艦,但基於國艦國造政策,全案將採國內公開招標進行,但採最有利標的方式來評選國內船廠建造,而且由船廠來擔任主合約商,再就所需要的戰鬥系統分別採用中科院與國外廠商設備來進行整合。
知情人士指出,海軍選定在2007年完成的光華五號二代二級艦計劃,主要是該艦當年經海軍造船中心與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現改名為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完成了正常的合約設計、細部設計等工作,並早已完成船體模型的各項測試,該船艦的設計圖產權完全MIT,加上海巡署建造的2000噸巡防救難艦都是依此二代二級艦設計圖進行調整,目前依海軍作戰需求再強化部分船體結構,以及加上穩定翼等系統的修改調整,就可以直接進入輕型巡防艦建案程序,以及進行原型艦的招標發包程序,所以這次的公告不是設計案,而是直接進入監造技術服務案。
就光華五號二代二級艦案的性能與規格,排水量標準為1500噸,滿載為2000噸,最高航速達30(節),續航力3000海浬。艦上偵測與電子戰系統,採相列雷達、平面搜索雷達、導航雷達;聲納:採艦首主、被動聲納;射控與作戰系統則是以迅聯系統為主架構,整合式光電偵測系統與紅外線熱影像儀;艦載武裝為76快砲、海劍二與海劍羚防空飛彈系統,以及雄風二與雄三型反艦飛彈等裝備,左右舷兩側亦有MK-32魚雷發射器(類似基隆級隱藏與艦身中以減少RCS反射值),艦尾平台設計可停放S -70C反潛直昇機等。光華五號二代二級艦為模組化設計,可隨任務需求快速更換武裝。不過,因艦首的空間有限,無法將垂直發射系統置入,因此未考慮將海弓三防空飛彈系統列為該艦的裝備。
海軍2000噸級輕巡防艦加入反潛型,主要是當年規劃雙船體沱江級飛彈巡邏艦,包括海上反封鎖、護航、防空、反潛等功能,但經測試後發現其噪音對反潛設備干擾太大,無法達到反潛的效能,因此將主被動式拖曳聲納系統放置於2000噸級輕巡防艦上,若能迅速形成戰力,未來將可分擔濟陽級軍艦沈重的反潛任務。另外,艦體平台比塔江級相對放大,因此作戰裝備的餘裕、指管通情能量、防空雷達設置高度等應該都相對佔優勢。
至於外傳海軍擱置原規劃為小神盾4500噸級新一代巡防艦案的執行順序,主要該案主要是卡在作戰系統的問題,全案並未擱置,只是先將2000噸的輕型巡防艦提前進行,先建造防空型及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原型艦後,用最短時間內建造八艘輕型巡防艦,儘速形成即戰力,因應2027年的威脅窗口。
--
當年的光華五號有設計出新船體?
不如直接搞震海防空型及反潛型算了
鎮海沒辦法反潛吧?
震海主要卡在雷達、戰系跟噸位問題,反潛能力應該
不是太大問題,比不上濟陽的船首聲納,但也可以用
拖曳聲納彌補
震海原本是要一次取代成功濟陽的,一定有反潛能力
到底中了什麼幻術,會覺得震海無法反潛?
看錯,以為2000噸小震海(?)也要用雙體船
反潛任務不能交給IDS嗎,還是水面艦效率更好?
水面水下要一體
水面艦一樣也得要有一定的反潛能力
IDS應該是乖乖躲好等伏擊吧 反潛給別人抗
千噸以上的水面作戰艦有放棄防空的,但還真沒人放棄
反潛的。
有啊 初代056...沒有拖曳聲納
所以很快改做反潛型護衛艦056A有拖曳聲納
看最近056的狀況,等於明示護衛艦
可以沒防空,但反潛拖曳聲納是基本不能省
也不是 1k-2k噸的軍艦 有裝備拖曳陣列聲納的 056A
也是獨一份
我也是比較喜歡4500噸船體搞反潛型不過2500噸也是
能接受 有總比沒有好 海軍戰艦更新計畫真的延宕太
多了
可以的話 6000噸雙機庫反潛更好
但考慮老濟陽真的該退
2x00噸先來載拖曳聲納是很可以的選擇
共黨皇帝慶祝建軍百年沒幾年讓你準備了
沱江都能裝拖曳聲納了
換裝真的不能再拖了
要快速建軍,只有買二手艦.塔江.輕巡跟光榮之星的選
項了 其他都太花時間
梅復興之前有提到2000噸級船體
台灣各船廠與聯設近十年設計製造經驗很滿
反倒4000噸以上艦艇從成功級後有斷層
海巡的船不是都上到4000噸了? 用她來改算了
還有玉山.磐石艦
如果二級艦設計早就搞定
各船廠理論上能2家一起加速造艦
海巡那艘新4000噸不是台灣自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