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台北馬

看板Road_Running標題[心得] 台北馬作者
ppsj
( )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這個賽季共報名四場全馬-台北、高雄、大阪和萬金石,剛好每月一場且目標都不相同。

台北-

全台最大賽事,各方面都適合當練習成果初步驗收,以此結果作為接下來調整依據,

以不受傷為前提下認真跑;

高雄-

家鄉賽事,當方便參與的長距離團練,到時再視天氣和身體情況決定配速;

大阪-

天氣、地形和跑者強度都屬上上選,要全力以赴的期末測驗;

萬金石-

原本要跳過,不過被獎牌顏色樣式燒到,還是在最後一刻報名,當家庭旅遊晨跑即可。 

順帶一提,這幾年在國內的賽事都固定只跑這三場。

原因除了成績有認證之外,就是主辦單位出包的機率較低、賽道除高雄外,

幾乎都是全程封路、整體品質亦算是台灣賽事上選,過程不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發生。

要跑民間主辦賽事不是不行,但務必慎選主辦單位,有疑慮就不要報名以免踩雷。


至於跑一般賽事拿零用錢的誘惑並沒有那麼大。

並非不缺錢(剛好相反,蠻缺的..),但物價飛漲,報名費+全家人交通食宿等一算,

至少要六千起跳(跑這場花了兩萬多,大阪更不敢算),

且獎金拿到手還要扣稅,就算拿個七八千,實際入手的錢跟待在家自主訓練沒差多少,

可是花費的心力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還有最可怕的賽中獎金恐懼損失心理,以及競爭氣氛導致受傷風險大大提高,

萬一不小心又來個傷停三年的話,鐵定再起不能。

中年大叔不用拿計算機算期望值也知道孰輕孰重,一開始就不要報名比較安心。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在不能跑的日子裡才會明白健康永遠第一。

至於最近很強很紅的獎金獵人,周周跑破PB又賺紅包確實讓人羨慕,

不過他們體質殊異,訓練扎實,一般人學不來的。

********************************

近期課表部分

地點為學區國小周圍馬路繞圈,一圈約700公尺。

七點上學前人車稀少,路線平坦格局方正沒有紅綠燈影響,補給或上廁所都方便。


八月前:

以輕鬆跑堆積跑量為主,不跑快。常去的泳池收攤了,所以除了基本徒手重訓外,

這夏天沒有其他交叉訓練。

九月:

跑量不變,每周會有幾天在晨跑最後的三四圈改成快跑,讓身體慢慢適應加速的感覺。

快跑部分共43.1K,均速3:35。

十月:

10/20 舒跑杯完賽後,大致可確定當下的10K配速上限。若再考慮氣溫會開始下降,

以及做好減量調整等因素,每K能再減個幾秒。

於是課表開始正式加入每周三至四次的漸速跑,跑前跑後再配合熱身收操補滿里程。


為了不要突然過度增加肌肉負荷以免受傷(結果還是有些小傷),平時都是做好晨操,

並先慢跑7K確保身體熱開,喝水換鞋後再上。

內容主要是1圈緩跑+4至6圈配速跑為一組,每次3至4組。

(要說這是3至4K長間歇也行,緩跑 700m 是組間休息)

十一月後:

慢慢變涼,若當天氣溫偏低或狀況不錯就直接跑 7K*2,中間一樣緩跑一圈當組間休息。

以pace3:45左右起跑,心跳拉上來後會試著讓每趟快過前一趟,通常是pace3:25收工。


從 10/21 開始,到台北馬賽前一周 12/8 為止,這7週共跑了1082K,單日最高25K;

其中 266.7K 是均速 pace3:31 的漸速跑課表,占整體跑量約 1/4。

單看課表的質量,已很接近受傷前的水準。

差別在2017受傷前課表比重佔整體跑量6至7成,日均跑量不到10K。

每次上場都是降速求里程,但隨時在擔心後半段甚麼時候會抽筋軟腳爆掉;

現在里程數是翻倍還綽綽有餘,這兩年賽事可明顯感受後段耐力與恢復速度進步許多,

也比較有信心。


賽前一周不含比賽的跑量是 68K,其中周二周三各一次7K定速跑(pace3:36)維持跑感。

心肺呼吸OK,但雙腿疲勞與小傷部分仍有感,不是那麼輕鬆,看來減量減得不太夠。

不過以現狀來看,若週日天氣合適且身體狀況良好,應可嘗試突破停滯七年的PB,

但看臨場表現能讓進步幅度增加多少而已。

********************************

賽前一晚的睡眠品質還不錯,倒是晚餐出了點問題-

在網路上找了一家評價很好的家常菜小館,一家老小叫了一桌菜竟不到兩千,

完全不像台北物價,菜色口味稍重很下飯,值得再訪。

賽前晚餐吃了四大碗飯的後果,結果就是睡醒時完全沒胃口。平常晨跑時常是空腹,

真的肚子餓也隨時可補給,沒甚麼問題。

正式上場比賽還是會擔心沒吃夠導致後半段的熱量燒乾而爆胎,還是即使沒食慾,

還是硬逼自己吞下一塊麵包和兩根香蕉,再喝瓶提神飲料就當作是早餐。

做好各種準備,拿了四包果膠和半包威德in站上起跑線,槍響9秒後踏過感應區,出發。

維持以往的模式,預計前5K當熱身,熱開之後按照體感前進。

清晨市區的天氣是16度微風陰天,非常適合跑步。

第1K跑 3:59,第2、3K 就拉到 3:36、3:39,脫離大隊人群並找到一個集團後,

就降速進入長程穩定巡航的狀態。

第一個5K跑18:42,賽前預設的配速差不多就是如此。

賽道地形在中段的環東高架橋後就進入緩下坡,接著就是平路直到終點。

所以若能照原定計畫維持住,達標就沒問題。周遭的跑者大多數都是同一批人,

只是互有前後,是個鬆散的集團。

而前方幾百公尺有個明顯的集團,以當時配速來看,猜測是以2:35完賽為目標,

就試著看看能不能咬上去。5K時吃完半包威德in,20K吞下第一包果膠。

前4個5K配速是 18:42、18:29、18:32、18:44,通過半馬的時間是1:18:37。


我們這群較為鬆散,在橋上沒法達到有效的擋風效果,大家分散變成各自努力的狀態。

雙腿在上坡段開始感到疲累,撐到25K後速度開始緩降。今年風勢比去年小很多,

告訴自己等等下坡後進入河濱就可以舒服些。

有時追過幾個落隊的跑者,有時也被反超,有來有往。

而從環東下來到河濱這段算是獨跑,有如每日晨跑的感覺,大致上心情還算輕鬆。

1:52:43 通過 30K並吞下第二包果膠後就開始心算,預估這配速會是怎樣的完賽時間。

過了35K,雙腿似乎還有些力氣,為求保險達標起見,也不用太省著花。

出了河濱回到南京東路上,每K配速回到了 3:43,

後4個5K是19:02、19:14、19:11、18:46,2:39:21進場。

自2017東京馬擦邊、2018東京馬後段爆胎後,歷經傷停三年又再重練三年,

時隔六年終於正式踏入sub240,繞了這麼大一圈啊!

********************************

跑完當天的大小腿僅有正常的肌肉痠痛,下午還是跟著家人晃了七八公里的台北行,

再去北投泡個溫泉舒緩身心。周一休息,周二可恢復晨跑14K,還不錯。


單就表現來說,雖然進場時間僅低標,不過無傷完賽,配速算穩定,沒躁進沒爆胎;

賽前的飲食可以再做調整,或更清淡點,才不會比賽過程中一直覺得腹脹油膩感未消;

減量周應再少 5~10% 來修復舊傷與疲勞,也不會影響練習,進入賽事後段會更舒服些。

這場算盡力了,下個月的高雄馬前再做些調整,看看會不會更好吧。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6.53.213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