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薩爾滸戰役的明軍戰鬥序列 [3]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薩爾滸戰役的明軍戰鬥序列 [3]作者
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
時間推噓13 推:13 噓:0 →:49

三,寬奠一路

劉綎的部隊較特別,因為他沒等到嫡系的川貴湖廣兵就只能出戰,
麾下反而是有一支朝鮮的「渡遼軍」

劉綎(總兵),兵力2700人,南贛鎮,步兵居多
按〈都督劉將軍傳〉,劉綎兵力約2700人,大半是江西南昌的兵力
《籌》卷六劉綎自承從南昌出發時,已經寄信招募舊部回歸,
當時家丁人數從756人提高到至少1100人,配有80多匹馬
《三朝》稱劉綎從南昌出發時,麾下的家丁、兵將共有1838人
則南贛鎮撥給劉綎的官兵約有七百人
另有約900人是在路上或遼東補充的,多數大概是陸續趕來的家丁舊部
劉綎的家丁以善戰著稱,作戰經驗非常豐富
劉綎本人以下陣亡軍官包含守備四、千總三、百總六,還有百戶一、總旗二,
應是包含下文的山東營的軍官
已知其中一名守備是在和後金的小股牽制部隊交戰時戰死

祖天定(都司,管寛奠遊擊事),兵力900(推測),遼東鎮,步騎各半
寬奠都司,〈都督劉將軍傳〉稱寬奠參將,可能死後有追贈?
寬奠兵力按《沖庵》紀錄,萬曆前期也不過約1500人,想來就算有所添補也不會太多
祖本人陣亡,麾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千總三、把總一

姚國輔(都司),兵力2000人,狼山鎮,步兵
按《南樞志》、《南京都察院志》、《薛恭敏公奏疏》等
萬曆20年(1593),為了萬曆朝鮮戰爭,南直隸新編南京水陸二營各3000人,
南京水營曾參與朝鮮戰爭第二階段
後經數次裁減,萬曆29年編制員額縮減到水陸兩營各1800人
實際上到了萬曆46年,因為經費短缺、軍備廢弛,這兩營合計只剩下約600人
兵部原本以為可以調度南京陸營3000人、不夠的找水營補
結果發現兵力嚴重短缺,只好新募兵1400人,湊到2000人先應付著用
已知南直隸兵是以鳥銃和鞭銃兩者為主要單兵火器

周義(都司),兵力1500人,登州鎮,步兵
山東營都司,按《籌》,兵部原本預定從山東的登州、文登、即墨三營抽調共1500人
後來山東巡撫回報說這三個營都是戰備廢弛的衛所守軍,不堪一擊
因此決定改調登州水營1457人,再從登州陸營調人補足1500人
換言之又是一支拿水兵充當步兵的單位
周義本人倖存,麾下陣亡軍官列入劉綎直屬序列
《籌》卷33,熊廷弼提到周義原本根本不是水營的主官,是被強推去帶兵的

江萬化(副總兵),兵力3000人(推測),宣府鎮、大同鎮,步騎各半
〈都督劉將軍傳〉作宣大副將
已知《籌》、《明實錄》紀載,兵部較晚時有提案宣、大各再調3000兵力
可能是一半歸馬林、一半到這裡來了
麾下軍官陣亡中軍、三名千總、四名把總

徐九思(守備),兵力400人(推測),遼東鎮,步騎兵各半
靉陽守備,參考《沖庵》兵力應相當有限
《籌》提到在清河之戰時他的駐地內也有不戰自潰而逃的軍民
他有參加賀世賢主導的突襲(屠殺一個女真村落),應有騎兵
麾下陣亡軍官僅一名把總,他本人也陣亡

周翼明(備禦),兵力4000人,浙江鎮,步兵
浙兵營備禦,《三朝》寫為守備
按《籌》卷四的提案,浙江有調兵4000人,《明實錄》證實浙江調兵四千,編為八個營
其中五營由擔任主將的總捕(指總捕都司)彭天翔指揮,三營由擔任副將的原任備倭把總周翼明指揮
彭天翔加銜為游擊,周翼明加銜為備禦
但是彭天翔在萬曆46年二月遭楊鎬彈劾去職,周翼明應是遞補指揮全部浙兵營
周翼明本人陣亡,麾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二、千總七,看來是指揮階層全滅
又,《籌》有奏摺提到浙兵需要馬匹,不過查《兩浙海防類考續編》可知浙江鎮只用馱馬,沒騎兵

喬一琦(都司,管鎭江遊擊事),兵力500人(推測),遼東鎮,步騎各半
參考劉謙《明遼東鎮長城及防禦考》,鎮江游擊由長奠備禦改編而來
料想喬一琦雖掛名游擊,實際兵力也非常有限,不過他主要任務也只是監督朝鮮而已
麾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一、千把總四

康應乾,兵力100人
文官,本人沒有陣亡,麾下軍官大概被列入劉綎的序列

按上述的逐一考察,可知劉綎麾下的明軍,約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然而多數部隊的戰力帳面上較為存疑,至少很難說是精銳
要不是遼東鎮的二線部隊,要不就是山東營拿水兵充當步兵,
還有南京營大半是新兵、舊兵也有水兵充數,江萬化是續調的宣大第二波援兵,
甚至劉綎的家丁也是久未作戰,備戰較為倉促,江西的部隊則根本非明軍主力
可能就只有浙兵四千人算是較為可靠

劉綎雖然沒等到自己請求增援的川貴湖廣等部隊,手下卻包含了朝鮮的「渡遼軍」
朝鮮派遣支援劉綎的兵力,原本名義上約13,000人,
實際上參考《吏文謄錄》,朝鮮在薩爾滸作戰中投入兵力達17,654人
其中有416名砲手(鳥銃手)是在杜松麾下,其餘17,238人則是支援劉綎
不過這17,238人包含了未實際參戰的輜重隊2590人
因此劉綎麾下的朝鮮部隊實際為14,648人
結合〈柵中日錄〉和《吏文謄錄》等紀錄,劉綎麾下的朝鮮戰力大致為:
騎兵,約1200人,裝備鐵盔甲
炮兵,裝備99門各式火炮,約800人
砲手,即鳥銃手,約6400人
殺手,即近戰部隊,約2200人,半數裝備鐵盔甲
射手,即弓箭手,約3000人
其他,包含嚮導兵、教師、雜役等,約1000人
參考論文:深河戰役(1619) ‘渡遼軍’

朝鮮渡遼軍編制為三個營,另有都元帥、副元帥的標下部隊,以規模而論佔了劉綎一路軍隊的四成,
實際戰力雖然很難說有多強,但也並非孱弱,曾與後金的牽制部隊接戰並取得戰果
根據1614年的《朝鮮火器都監儀軌》,朝鮮當時裝備的七種主力火器包含:
佛狼機,包含四號(90斤)、五號(70斤)兩種型號,從明軍引進
玄字銃筒,朝鮮的大型銃筒分成天地玄黃四種規格,玄字排第三(80斤)
百字銃筒,20斤重的小型火炮
三眼銃,即明軍的三眼銃
小勝字莊稼,即鳥銃
快錚,即明軍的快槍

劉綎一路的明─朝聯軍,根據明朝、朝鮮和後金的相關紀載
可知是陸續攻破數座營寨,殺死並擄獲了一些後金步兵或平民
並在牛毛寨與500人的後金部隊交戰,將其擊潰
後金在此自殺式攻擊中,三個牛祿額真之中有兩人陣亡

後金在擊敗馬林後,先派遣達爾漢與阿敏,分別率領1000和2000兵力陸續增援
並在兩天後曾發起夜襲,但被擊退,白晝則善用地形監視明─朝聯軍

由於朝鮮方面補給困難、行軍拖沓,明、朝聯軍的縱隊拖得較為零落
後金大部隊抵達後,於阿布達哩崗經過苦戰,擊潰劉綎的明軍主力

努爾哈赤在擊敗馬林後親率4000甲兵回防赫圖阿拉不出
此戰的後金軍應在9,000甲兵左右,可能還有一些步兵支援但應不多,合計約10,000人
按,後金與杜松、馬林兩路明軍交戰必然有所傷亡,
但薩爾滸戰場駐有後金大量步兵,並且剛擄獲大量馬、騾、駱駝與鎧甲武器,
當可補充騎馬部隊的人數並趕赴應戰

明軍主力約一萬兵力在山崗列陣,迎戰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等人率領的後金軍主力,明軍主力應包含:
江萬化(3000)、祖天定(900)、姚國輔(2000)、周翼明(4000)、徐九思(300)
對陣的後金軍主力則約有六千騎

明軍抵抗相對頑強,後金一開始的鉗形攻勢受阻,耗費相當時間才擊敗明軍主力
部分明軍敗退後曾試圖重整陣列(主要是浙兵營),結果被追擊的後金軍殲滅屠戮
此外,朝鮮軍的中營在投降時,還把逃入陣中的一些潰散明軍官兵推出去給後金軍殺死

劉綎親率預備隊、《滿文老檔》稱兩營,試圖上前增援逆襲,
結果被後金伏兵,即前兩天接戰過的達爾漢、阿敏所攔腰突擊,
達爾漢、阿敏兩人共率領三千甲兵,雖有蒙受過傷亡,
但還有先前派遣的甲兵的倖存者約400人以及其他步兵,因此兵力可能在3,500左右
劉綎本人陣亡(也有說自殺或被俘殺),喬一崎敗走,劉綎的預備隊應為:
劉綎(2700)、喬一琦(500)、朝鮮騎兵支援(150)

已知喬一琦當時和劉綎同在朝鮮軍的正前方,喬一琦有敗退到朝鮮軍旁邊
喬一琦在四天前曾向朝鮮軍爭取到150名騎兵的支援

位於最後方,由明軍監軍康應乾居首的明、朝聯軍部隊,則有:
周義(1500)、朝鮮渡遼軍(14000?)
已知康應乾麾下的部隊是南兵裝備,很可能是指山東營(文獻提及浙兵營在前方)
又,熊廷弼後來曾提到說周義本人被派去運糧,不在戰場上

朝鮮軍並未橫列一線,而是在左營在前、右營企圖跟進,中營在後
左營在擊退後金第一波突擊後被殲,右營倉促應戰也被殲,中營在恐慌下決定投降
另有250名朝鮮騎兵奉命打通糧道補給,但是被後金軍阻擋、殺不回來而撤退

劉綎一路的主要問題在於朝鮮軍補給崩潰,導致各部隊行軍拖到七零八落、分散數段,
否則以劉綎一路表現出的驚人戰力──後金承認當時的十名斷事官之一在此戰陣亡,
更別提自殺式攻擊的部隊,以及《滿文老檔》爾後提及有後金步兵未有進戰,
都顯示出後金攻打劉綎一路部隊面臨的苦戰──若劉綎能以全軍結陣應戰,
即使大概還是打不贏,當不至於慘敗如此

--
You ask, what is our policy? I will say: It is to wage war, by sea, land and
air, with all our might and with all the strength that God can give us; to
wage war against a monstrous tyranny, never surpassed in the dark and
lamentable catalogue of human crime. That is our policy.
~ Winston Churchill,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5/13/1940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71.249.79 (美國)
PTT 網址

detonator02/13 13:03可惜了

corlachang02/13 14:55劉綎在西南跟朝鮮作戰多年,培養了一批外國兵,此役

corlachang02/13 14:56大多都沒跟隨出征,例如龔利用戰後曾上書要調降倭銃手

corlachang02/13 15:02五百名北上遼東增援。薩爾滸敗這麼慘,倉促出戰是很大

corlachang02/13 15:04原因,各路統帥雖然都是六七十老頭,但也都是將門出身

corlachang02/13 15:06或久歷軍中或有實績,可能皇帝已是命不久已,腦子不靈

corlachang02/13 15:07光。

主要還是因為誤判和缺錢,明廷誤以為敵軍不過和三大征的對手同一水準, 然後又希望能在盡量不加稅的情況下解決 殊不知努爾哈赤遠比隆萬年間明軍幾乎所有遇過的對手都還要強大太多

iamoldtwo02/13 15:59英明一世老來全毀

gm7922792202/13 19:27各路互看不順眼沒辦法

ja2307200802/13 19:29

gm7922792202/13 19:33還有研究說朝鮮有通敵行為

是沒有到通敵,但是光海君很不願意支援明朝

c2274887202/13 19:52東拼西湊的部隊真的超慘…

o0760802/14 11:05薩爾滸的劉綎跟朝鮮的劉綎感覺根本就不同人

sdiaa02/14 12:52薩爾滸的劉綎都六十了 而且是被圍爐

atteleitus02/14 13:06明朝自己先搞光海君的 人家不爽正常

hgt02/14 21:15劉綎也算是莽夫等級吧!! 沒什麼謀略!!

此與事實不符,劉綎被時人認為是相當精明狡猾的人物,無論是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如此, 在朝鮮與西南地區作戰都頗有謀略且精通戰陣,絕非莽夫 旁人評價偏向有勇無謀的是杜松、賀世賢之流

※ 編輯: jimmy5680 (74.212.230.218 美國), 02/15/2024 04:53:14

haoboo02/15 11:58劉綎對小西行長的時候花招還滿多的,只是效果不太好...

boyo02/15 15:01劉是被逼著上去打吧

hgt02/16 00:14明史說他"威名甚盛。然性貪,御下無法"

hgt02/16 00:15綎督戰,左持金,右挺劍,大呼曰:“用命者賞,不用命者齒劍"

hgt02/16 00:16這種帶兵方式,你要說他智將,那只能說明朝無人才!!

hgt02/16 00:16歷朝隨便抓都有比他"智"的!!

嗯,明史的可信度......用明史當參考標的根本毫無價值 為何不去看他在三大征或討九絲蠻、緬甸的案例,乃至於各種晚明的筆記文章? 可以看網友整理的劉綎事蹟(雖然可能也包含一些不太可靠的傳聞):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398267/answer/2913231415

leptoneta02/16 01:50一手蘿蔔 一手鞭子 標準的帶兵法 何錯之有

milk705402/16 05:00不加班就滾蛋,很符合呆丸99%老闆思維,沒超出預期也沒

milk705402/16 05:00低於下限阿

milk705402/16 05:02看不出智但也看不出蠢

milk705402/16 06:23特地載入史冊,大概跟平時摳門形象有反差感,有唉唷你也

milk705402/16 06:23會這招的既視感

hgt02/16 08:59明史向來評價不錯,怎麼會突然懷疑明史可信度!!!

hgt02/16 09:00如果有正式論文翻案可以討論,如果只是知乎看看就好!!!

hgt02/16 09:01何況你這文也只是列列戰功,要說謀略細節,基本沒有!!!

hgt02/16 09:02所以說他是一介武夫,並不過分!!!

hgt02/16 09:02如果有事件謀略細節,可以列出看看!!

呃......明史的可靠程度不高,內容錯誤甚多,並沒有向來評價不錯,這是公論 劉綎的計略,我推薦的該文整理的其實已有不少,並非單純列出戰役, 板友推文提過的企圖用鴻門宴來誘捕小西行長,則為一個最重要的代表事件 或者,板上Nomic大所撰文章,其實也對劉綎的言行和實際作戰表現多有解釋:

https://www.ptt.cc/Warfare/E.YWI3S124J7Ng

應該說,明代後期的文官主導的輿論,以及以文制武的體系, 都導致晚明武官經常被打壓並描繪為負面特質的存在, 包含薩爾滸之戰後,官員和民間筆記小說都大量抹黑杜松和馬林等人 甚或虛構劉綎被假傳命令所欺騙等論述,其實導致諸多被扭曲的人物臉譜和事件

leptoneta02/16 09:39我也是第一次聽說明史評價不錯

hgt02/16 09:51哪一本史書是沒有錯的??? 明史已經算是24史中相當不錯了!!

hgt02/16 09:53關於劉的武事有大量細節記載!! 相較之下他的謀略幾乎沒有細節

hgt02/16 09:54而且數量非常少!!! 所以說他是武夫並沒有什麼問題!!!

hgt02/16 09:55不知道你想翻案什麼東西???

根本不需要翻案,認真研究哪會只看明史....... 推薦參考:《籌遼碩畫》卷九,〈左軍都督府添註僉書劉綎題為恭謝天恩併陳〉

hgt02/16 09:58而且不要說謀略,連他對戰陣研究的記載都幾乎沒有!!

〈劉少保外傳〉 客問陣法,曰:「兵無陣法,但有伍法。陣隨地形,不可按古。惟當使部伍嫻習。因宜 佈置,雖隘巷猶曠野。一隊之與萬旅,均臂指耳。」或曰:「將軍入陣必先,然乎?」 曰:「兩軍相當,各以強弓勁弩射陣腳,但能奮呼出一聲者即勝矣。戈鋌刀劍,各有所熟 ,大陣無所用,此匹命之時,非對壘之事也。”

hgt02/16 10:01《劍橋中國史》評價道:「在二十四史中,《明史》被列為編纂

hgt02/16 10:01得最仔細因而也是最可靠的史書之一。

hgt02/16 10:02不知你的公論是哪的公論???

〈民國六十年間的明史研究〉,《明代研究》第12期: 故乾隆四年欽定《明史》,至少有兩種缺陷,無可彌縫:(1)明清交涉,不得其真,明末 抗清運動,悉數被刪。(2)學術之論爭,因清帝之偏黨而任意軒輊,以致王門學者於《明 史》中無一完人。其後論述《明史》錯誤的論文甚多,....... 其他就《明史》表、志、列傳分別考證論述其缺失之論文甚多.......

※ 編輯: jimmy5680 (134.71.249.91 美國), 02/16/2024 11:43:28

hgt02/16 11:50"但能奮呼出一聲者即勝矣。"!!!! 看來劉綎軍中是缺張飛

hgt02/16 11:50這類的人才輸後金對吧!!!!

hgt02/16 11:51看你引的,更確認是武夫沒錯!! 笑死!!!!

hgt02/16 11:53缺失甚多... 好吧!! 那你24史中選3本比明史好的來看看!!

corlachang02/16 16:00劉綎在朝鮮招募日本兵補充損失,其中一位髡夷被劉授與

corlachang02/16 16:01把總職位改漢名劉朝元,劉後升至千總,就是誘捕小西

corlachang02/16 16:03行長時「密洩其謀」的倭千總。這位倭千總所領大約千餘

corlachang02/16 16:05名日本人之後就跟隨劉綎往征播州楊應龍叛亂。萬曆四十

corlachang02/16 16:07四年劉綎因故被革職回老家,他的兵被分散,這批日本兵

corlachang02/16 16:09留在四川的鎮遠營。前面龔利用揭帖的五百降倭銃手應該

corlachang02/16 16:12就調去華北或遼東戍守了,因為一年後奢安之亂,該營

corlachang02/16 16:13編制剩七百。

corlachang02/16 16:22奢安土司叛亂也是因為遼東戰事引起的,奢崇明出兵還沒

corlachang02/16 16:25出四川就反了,圍攻省城成都。跟著響應的安邦彥圍貴州

corlachang02/16 16:26省城貴陽,這版之前有提過。跟野豬皮一樣,奢安也是

corlachang02/16 16:27自立國號,招降納叛,除了大小土司外也有漢民加入。

corlachang02/16 16:30不過西南土司們沒後金八旗團結,大多是牆頭草,這也

corlachang02/16 16:31西南一連串叛變的慣例,每一場大戰都養出壯大的白眼狼

corlachang02/16 16:32然後不久後趁事叛亂。四川秦良玉是例外

milk705402/16 19:13嗯,明史不可信,女真人吹袁嘟嘟的偽史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