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討論] 有像龐法起一樣冷門有大功的將帥嗎?

看板Warfare標題[討論] 有像龐法起一樣冷門有大功的將帥嗎?作者
sunny16
(陽光哥)
時間推噓16 推:16 噓:0 →:33

南北朝的龐法起 略陽太守

此人史料基本可說沒有

生卒年也查無資料

關於他的史料記載大體都依附在記錄柳元景的列傳裡

他的第一次登場是跟劉宋名將薛安都一起作戰

第二次蠻微妙的-他拿下了潼關,雖然微妙的點在於潼關在那段時間看起來是第二次被攻克

“...先是,建義將軍華山太守劉槐糾合義兵攻關城,拔之,力少不固。頃之,又集眾以
應王師,法起次潼關,槐亦至。賊關城戍主婁須望旗奔潰,虜眾溺於河者甚眾。法起與槐即據潼關...”

宋書這段話隱約表達雖然劉槐已經攻克一次,可是馬上被北魏奪回,結果龐法起一來,北魏兵就自行崩潰了

當初第二次元嘉北伐西路軍只是偏軍,就更別說龐法起能單獨帶過去跟劉槐會合的兵只是偏軍中的一部分偏軍,某種程度估計龐法起這個名字有一定威嚇力,不然一度奪回潼關的北魏軍為何看到他來就直接大亂,沒道理吧

潼關在歷史上雖然易手多次所以攻陷潼關好像沒什麼,可是整個南北朝甚至到隋末以前,潼關其實也就龐法起這次易手過,再加上東西魏各易手過一次而已,某種程度他也是完成了整個南北朝沒人能做過的
事,不得不佩服萬分。而再下一次有他的史料則是與劉義宣叛亂,一般來說謀反都會被中央政權掘地三尺把人死也要挖出來,結果這位老兄竟然從此“下落不明”,想必是善終了
,能躲過天羅地網的搜捕,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他基本上就像一開始講的,列傳沒有獨立為他列個單篇,紀錄也就兩三筆,可是表現很明顯就不是一個普通人。放眼歷史上,還有沒有什麼人也是沒什麼相關紀錄,卻在戰場上立下超級大功的?


-------------------------------------------------

似趙括未曾對敵 類馬謖初出用計

領軍自若三退趙 嘆亡朝堂非槍戟

------五胡十六國名將 謝艾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50.1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sunny16 (1.200.50.1 臺灣), 07/14/2023 05:17:24

Houei07/14 05:46北史:(534年)齊神武(高歡)襲陷潼關,侵華陰,帝(宇文泰)率諸

Houei07/14 05:46軍屯霸上以待之,神武留其將薛瑾守關而退,帝乃進軍斬瑾,虜..

糗,我想說沙苑之戰好像沒走潼關這一路,忘了更之前有易手過,後面應該沒有再易手了 話說這個本紀其五薛瑾對照一下看來就是本紀其六出現過的薛瑜

※ 編輯: sunny16 (1.200.50.1 臺灣), 07/14/2023 06:17:47

hgt07/14 09:22看不出來有什麼大功!!!

那是因為東路軍慘敗所以你覺得沒什麼影響,第二次元嘉北伐別說東軍勝利意義就完全不 同了,就算是死僵持著都可以讓西路變成突破口,所以看過現代一些教授有說當初元嘉北 伐不該那麼死板堅持主打王玄謨這一路,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該讓王玄謨當東路軍主帥

leptoneta07/14 14:46沒列傳 可能就意味著無關緊要

不過資料少成這樣也太慘,能當到太守也不是平凡之輩結果就這點紀錄

ct1357907/14 15:50北宋 章楶 南宋畢在遇算嗎

好歹這個人宋史還有單獨一篇,再不濟還有章惇這個有名的兄弟XD,不過章楶打西夏確實 有料又有點冷門我覺得符合條件 至於畢再遇夠有名了,連小時候某個版本的36計故事書都有他,可惜那本書搬家時已經丟 了 其實我簽名檔常放的謝艾也算真的冷門,他也沒有單獨的列傳而是被放在張軌的列傳裡, 不過就連他好歹都有被紀錄打後趙前,有張耽對他的保舉紀錄,龐法起是連相關紀錄都沒 有就直接在戰場了(話說這篇不是要討論龐法起而是討論冷門紀錄又少卻有大功的將領啦)

※ 編輯: sunny16 (1.200.50.1 臺灣), 07/14/2023 16:48:56

eastpopo07/14 16:59估計是臨時徵集兵看到軍容齊整的正規軍慌了手腳

遺憾的是史書沒告訴我們他帶了多少人過去援助,雖然我自己推測人沒有很多就是,畢竟 大部分兵力都在柳元景那,人少的話的確也可能是你說的北魏西境長期安逸所致,不過好 歹也是歷史重鎮潼關,連事前準備都這樣也太可憐

※ 編輯: sunny16 (1.200.50.1 臺灣), 07/14/2023 17:30:27

hgt07/14 17:36沈慶之已經是算無遺策了,他都覺得沒勝算了,換誰我都覺得贏

hgt07/14 17:36不了!!

以前覺得他是認為北方戰力強大所以防守有餘進攻不足,現在看來他應該是看透了劉宋太 多像到彥之王玄謨的草包吧

※ 編輯: sunny16 (1.200.50.1 臺灣), 07/14/2023 18:55:32

hgt07/14 18:58跟草包也沒太大關係吧!! 披甲騎兵就是佔優勢阿!!!

hgt07/14 18:59連劉裕都要用南燕投降的虎斑突騎去打盧循了,騎兵就是比步兵

hgt07/14 18:59有優勢

應該這麼說,同樣失敗的北伐,太建北伐比較是惋惜,元嘉北伐則是滑稽 太建北伐至少是用全力了,吳明徹就算沒被身體影響判斷力也是得撤回淮南而使北伐告負 ,但本體沒有在戰術上有什麼昏招 王玄謨打滑台那個德行還以為是劉虞轉世了,不過這樣說好像有點侮辱劉虞,至少他是忠 於人設才失敗的

※ 編輯: sunny16 (1.200.50.1 臺灣), 07/14/2023 19:17:06

HarunoYukino07/14 21:33無傳的不少。比如說曹操的首任謀士是戲志才他就無傳

這個人就不清楚“具體”做了什麼大事,或許以後還會有資料佐證

l81311i07/14 21:38劉邦集團的韓王信(出陳倉時的漢軍大將應是他而非另一個

l81311i07/14 21:38韓信)、陳狶(在韓王信之後接任統領漢初最精銳、面對匈

l81311i07/14 21:38奴的趙代軍區)、呂澤(漢初功侯列表裡一堆好幾千石的侯

l81311i07/14 21:38爵都是他的手下)

最終都叛變失敗,呂澤也被他至寶兒子敗壞名聲了,不過呂澤真的蠻低調的,諸呂中看來 他最有能力

ct1357907/14 22:08東漢時結束羌族戰爭的屠夫段熲也算吧 東漢軍事人物大多

ct1357907/14 22:08人只知三國吧

ct1357907/14 22:27還有新朝的冀平郡的田況 新朝極少數能作戰的人物 可惜

ct1357907/14 22:27王莽不會用

hgt07/14 22:54田況的事蹟有點羅生門,後漢書是寫田況被赤眉軍打的大敗。

ct1357907/14 23:32莽畏惡況,陰為發代,遣使者賜況璽書。使者至,見況,因

ct1357907/14 23:32令代監其兵。況隨使者西,到,拜為師尉大夫。況去,齊地

ct1357907/14 23:32遂敗。

ct1357907/14 23:32漢書王莽傳下46對田況的記載只到這 ,在來就無下文了

段熲略有所知,田況真的是完全符合我命題心中的人選,這位老兄也太冷門了吧www

※ 編輯: sunny16 (1.200.50.1 臺灣), 07/15/2023 00:35:01

ct1357907/15 01:12袁宏後漢記是比較相信漢書的記載

ct1357907/15 01:14後漢記光武皇帝紀一卷第一30節:況所任翼平郡, 乃分北

ct1357907/15 01:14海郡而置,屬青州。謝祿山在東海,屬徐州。戰役發生於謝

ct1357907/15 01:14祿山一帶,則必系況出界擊賊時事。若況一敗塗地,豈能得

ct1357907/15 01:14探湯侯之封?又豈能兼領青、徐二州牧 事?則袁紀不誤,

ct1357907/15 01:14範書之說不足取也。

Houei07/15 01:28南朝不乏薛安都這類 破北騎兵的猛將 沈慶之因不政確而反對?

Houei07/15 01:51"袁(宏)紀不誤" 故相信漢書應來自後漢紀校注-周天游之見解?

ct1357907/15 08:11感謝說明

hgt07/15 10:33我覺得也不能說後漢書就一定是錯的,畢竟田況後來就沒再出場

hgt07/15 10:34過。如果真能以鎮壓赤眉軍戰功取得侯爵位,理論上之後他也會

hgt07/15 10:34繼續出場,可是直到長安被攻陷,也沒看過他!!

hgt07/15 10:35所以還是存在田況被打敗戰死的可能性

ct1357907/15 13:34范曄著後漢書時以過新朝滅亡有四百年了,參考的資料早不

ct1357907/15 13:34知好幾手了,班固著書時年代近又是奉詔著書,下筆應相對

ct1357907/15 13:34嚴謹

Houei07/16 00:231.後漢書田況被虐前有"初,崇等以困窮為寇...大破(廉)丹,(王

Houei07/16 00:23)匡軍" 2.漢書載田況虐赤眉後 云王莽"欲遣太師(王匡),更始

Houei07/16 00:23將軍(廉丹)" 結合起來順序:田破赤->赤破廉王->赤破田這樣?

iamoldtwo07/16 01:38謝艾 謝艾 謝艾

Houei07/16 02:53沈慶之很有錢 "蒙楯城下,身受矢石"(宋書) 作者沈約跟他同縣

s38664418707/18 00:17感覺可能是柳元景前面對俘虜的感化策略成功,獲得不

s38664418707/18 00:17少帶路黨支持,打下潼關後也一堆關中豪強跑來祝賀

s38664418707/18 00:18婁須多半也是見人心散了,才選擇不守逃跑